第6章 时间序列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86.50 KB
- 文档页数:39
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数列中属于时间序列的是()。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一个月内每天某一固定时点记录的气温按度数高低排列形成的序列C、工业企业按产值高低形成的数列D、降水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2、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和8%,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102%x 105%x 108%B、102%x 105%x 108%-100%C、2%X5%X8%D、2%X5%X8%-100%3、某小区新增住户2%,每家住户用量比上年提高了5%,贝卩该小区用电量总额增长()。
A、7%B、7.1%C、10%D、11.1%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子是()。
A、报告期水平B、基期水平C实际水平D、计划水平5、平均增长量是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或减少)的()数量。
A、相对B、绝对C、累计D、平均6、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环比增长速度7、平均发展速度是()的()平均数。
A、环比发展速度几何B、环比发展速度算术C、定基发展速度几何D、定基发展速度算术8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A、定基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之和B、定基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C、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积减1D、各环比增长速度减1后连乘积减19、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式是()。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定基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D、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10、某企业采煤量每年固定增长10吨,则该企业采煤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C、年年不变D、无法判断11、某企业的产品产量2000年比1995年增长35.1%,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产品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5 35.1%B、5 135.1%C、6 35.1%D、6135.1%12、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初中数学什么是时间序列分析如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方法。
它适用于对时间相关性、趋势性和季节性等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数值。
时间序列分析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可视化、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预测。
以下是关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详细解释和如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1. 什么是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方法。
它适用于对时间相关性、趋势性和季节性等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数值。
2. 如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需要考虑以下步骤:a.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采样频率的一致性。
b. 数据可视化:对收集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可视化。
绘制时间序列图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数据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
c. 模型选择:根据观察到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
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平稳模型(如ARMA模型)、非平稳模型(如ARIMA模型)、季节性模型(如季节性ARIMA模型)等。
d. 参数估计:对选择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根据最大似然估计或最小二乘法等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值。
e. 模型诊断:对估计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行诊断。
通过检查模型的残差序列是否满足各种假设(如独立性、均值为零、方差恒定等),来判断模型的有效性。
f. 模型预测:利用估计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行未来数值的预测。
通过代入未来的时间点,计算模型的预测值,并给出相应的置信区间。
g. 结果解释:根据时间序列分析的结果,解释数据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解释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方法。
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可视化、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预测。
根据时间序列分析的结果,可以解释数据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什么是时间序列分析关键信息项:1、时间序列分析的定义2、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3、时间序列分析的常用方法4、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5、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领域6、时间序列分析的步骤7、时间序列分析的局限性11 时间序列分析的定义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数据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统计方法。
它通过对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点进行分析,以揭示数据中的趋势、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性等特征。
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学、金融学、气象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11 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时间序列数据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111 顺序性:数据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录的,时间顺序对于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1112 相关性:相邻时间点的数据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1113 趋势性:数据可能呈现出长期的上升、下降或稳定的趋势。
1114 季节性:某些数据在一年内的特定时间段内会表现出相似的模式,如销售数据在节假日期间的增加。
1115 随机性:数据中还包含了一些无法预测的随机波动。
12 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时间序列分析的主要目的包括:121 预测未来值: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数据的可能取值,为决策提供依据。
122 理解数据的动态特征:揭示数据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产生的机制。
123 监测和控制:用于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4 评估政策和干预的效果:在政策实施或干预措施执行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评估其对相关数据的影响。
13 时间序列分析的常用方法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131 移动平均法: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数据的平均值来平滑数据,消除随机波动。
132 指数平滑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加权平均,给予近期数据更高的权重,以更好地反映数据的最新变化。
133 自回归模型(AR):利用数据自身的滞后值来预测当前值。
134 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MA):结合自回归和移动平均的特点进行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