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87.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
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体积公式2.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3. 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3. 讲解:讲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圆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4. 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圆柱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柱形水桶的容量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中的圆柱体积练习题。
2. 拓展思考:思考如何计算其他几何体的体积,如圆锥、球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个过程是理解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良好机会。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1. 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作为圆柱体积计算的前置知识。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第4课时 圆柱的体积【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割、拼等方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计算长8cm ,宽5cm ,高3cm 的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2.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1.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1)圆柱的体积可以用这种转化的方法进行推导,你想把圆柱转化成( )形状? (2)合作探索。
我的发现:转化后的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 )相等。
(3)填一填,并小组交流你的结论。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你能照样子拼一拼,并说一说你的发现吗?圆柱的体积 =()×()(4)你会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2.练一练。
三、课堂达标1.下面的长方体和圆柱,哪个体积大?6cm5cm 8cm6cm6cm2. 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半径是10米,深1.5米。
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水池蓄满水,这个水池可装水多少方?四、拓展练习将长、宽、高分别为18cm、18cm、16cm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0.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p19-20页的内容和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册总课时:1—2课时一、复习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下面那些图形的体积?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4、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2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分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今天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的体积)(一)复习准备1.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你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2.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数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边用幻灯片演示。
)得到圆面积公式S=πr2。
(二)学习新课1.动脑筋想一想,圆柱的体积,能不能转化成你学过的形体,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2.看书自学。
(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近似长方体的?(2)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怎样计算切拼成的长方体体积?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1)讨论自学题(1)。
圆柱体是怎样变成长方体的?(指名叙述)再看看书和你叙述的一样吗?把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
(教师加以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2)动手操作切拼,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出示两个等底等高圆柱体,让学生比一比,底面积大小一样,高相等,使学生确信,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
请两名同学按照你们的叙述,把圆柱体切拼成长方体。
(如有条件,每四人一个学具,人人动手切拼,充分展示切拼过程和公式推导过程。
)现在讨论自学题(2)。
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主题图、圆柱形物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因此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因此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2.教学补充例题: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①V=Sh50×2.1=105(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导学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备人:使用人:学习小组:时间:课题圆柱的体积课型合作展示课教学流程目标1.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一、知识链接1.回顾体积的定义。
2.师:你会求下面图形的体积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并用字母怎么表示:(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长方体=S×h3.师: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出示一张纸片,感受平面。
2.在桌面上,一张一张的叠加大小相同的纸片,你发现,这些纸片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圆柱)。
继续叠加提问:圆柱有什么变化吗?(变高了,体积变大了)追问:什么没有变?(底面积)猜想:圆柱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底面积和高)师:我们曾经在求圆的面积时,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圆形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今天,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试试。
3.课件展示(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重点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运用圆柱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目标导学,猜想推理1.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分别指出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2.实验一:看着老师把一张张大小相同纸片的叠加,我发现:这些纸片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答:。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仔细观察:1.把圆柱切开后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高等于圆柱的()。
2.长方体的体积 =()× ( )|圆柱体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V =()× ( ),三、达标检测1.一根圆柱表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我知道:已知圆柱的底面积S和高h,v圆柱=( )列式:2.李家庄挖了一口圆柱形水井,地面以下的井深10m,底面积直径为1m.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我知道: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d和高h,v圆柱=()列式:的过程)(1)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一、导入本导学案将介绍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柱体,我们可以发现圆柱体有一个底面和一个高,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其体积。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概念解释- 圆柱体:圆柱体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与底面平行的一个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圆柱体:圆柱体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与底面平行的一个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 底面半径:指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长度。
底面半径:指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长度。
- 高:指圆柱体的高度。
高:指圆柱体的高度。
- 体积:指圆柱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体积:指圆柱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三、公式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 = \pi \times r^2 \times h$,其中 $\pi$ 是常数,约等于3.14,$r$ 是圆柱底面的半径,$h$ 是圆柱的高度。
四、例题解析例题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cm,高度为8cm,计算圆柱的体积。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 $V = \pi \times r^2 \times h$,代入已知值进行计算。
解题步骤:1. 将 $\pi$ 的值近似为3.14。
2. 将已知值代入公式,$V =3.14 \times 5^2 \times 8$。
3. 计算得到 $V = 3.14 \times 25 \times 8 = 628$。
答案:圆柱的体积为628立方厘米。
例题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体积为226.08立方厘米,求圆柱的高度。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 $V = \pi \times r^2 \times h$,代入已知值进行计算。
解题步骤:1. 将 $\pi$ 的值近似为3.14。
2. 将已知值代入公式,$226.08 =3.14 \times 3^2 \times h$。
3. 进行计算得到 $h = \frac{226.08}{3.14 \times 9}$。
4. 计算得到 $h \approx 8$。
答案:圆柱的高度约为8厘米。
第3单元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体积。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发现圆柱体积与底面积、高的关系。
(2)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柱体积,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柱体积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例,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1. 圆柱体积的含义2.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3.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注:本导学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4课时 圆柱的体积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割、拼等方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计算长8cm ,宽5cm ,高3cm 的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
2.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1)圆柱的体积可以用这种转化的方法进行推导,
你想把圆柱转化成( )形状?
(2)合作探索。
我的发现:转化后的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 )相等。
(3)填一填,并小组交流你的结论。
你能照样子拼一拼,并说一说你的发
现吗?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
(4)你会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2.练一练。
三、课堂达标
1.下面的长方体和圆柱,哪个体积大?
6cm
5cm 8cm
6cm
6cm
2. 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半径是10米,深1.5米。
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水池蓄满水,这个水池可装水多少方?
四、拓展练习
将长、宽、高分别为18cm、18cm、16cm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