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将军与孤女
- 格式:ppt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将军与孤女》教学设计(阅读感悟)冀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义正词严、无辜、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将军与孤女”的故事,并试着讲给别人听。
3、能够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进而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看画面等方式了解聂将军的伟大人格和胸襟。
2、补充音像资料,渲染情感。
3、欣赏影片《将军与孤女》,撰写读后感,使课本文章、影片场景、学生感受相互融合,相互沟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感情,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心胸以及美穗子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话题,引入文本。
1、教师课件出示聂荣臻将军的头像图片,学生谈谈对聂将军的了解。
2、教师引入聂荣臻浴血杀日寇和日本人民对聂荣臻将军的称呼“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疑问。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脉络。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课文写了聂将军和小姑娘之间的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用拟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结构。
三、读文感悟,体会情感。
1、创设情境,了解军民抢救小姑娘的过程。
(1)播放电影《将军与孤女》中战火中救出两个小姑娘的剪辑,教师解说。
(2)学生自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3)学生侧重时间、地点、环境、起因和八路军的仁义等方面的交流。
2、自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围绕“聂荣臻将军是怎样照料小姑娘的,从中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展开讨论,读懂文章,体会感情。
本环节注意点:(1)第六自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聂将军的动作和话语走进人物内心。
18.《将军与孤女》教案【教材分析】《将军与孤女》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指示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学情分析】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课堂的着眼点。
运用工具书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解文本注重个性化感知,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课内阅读向习作拓展,将阅读学习恰当迁移,培养学生合理表达。
过程与方法: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品位语言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教学方法】放—收—帮—牵【学法指导】质疑互助式学习,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聂将军与孤女)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
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
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沙飞照片背后的故事-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大规模破袭战,即百团大战。
沙飞跟杨成武部队过滹沱河去井陉煤矿,这时山洪爆发,水流速很大,沙飞与战士们一样,拉着绳子过河,有的战士被冲走了,当时沙飞身上带的唯一东西就是照相机。
他拍摄了我军攻占井陉、彻底破坏煤矿设施的照片.沙飞的学生冀连波回忆:我们赶到军区前线指挥部,正逢聂荣臻准备将三团在东王舍车站解救的两个日本小女孩,派人送还敌方,沙飞正在拍摄,拍了一二十张。
当时围观群众多,他叫我维持秩序,免得影响拍照。
他对我说,这些照片现实可能没有什么作用,也不是完全没用,几十年后发到日本,可能会发生作用。
作为一个记者,能预料到他的作品在几十年后起作用,没有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是不行的。
抗敌报1940年 9月14日4版发表署名晋察冀社通讯稿文章《老乡,把这两个日本女娃娃送到敌人那里去!》。
经过多方了解、考证,我确定此文章是沙飞写的。
1941年6月沙飞拍摄的“将军与幼儿"组照,2幅发表在《解放画刊》第2号,这是沙飞任科长的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
1942年沙飞任主任(社长)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发表了“将军与幼儿”组照及聂荣臻给石家庄日本驻华北派遣军司令的信。
当年,日方曾用中文回信给聂荣臻:收到送来的小孩,对贵军人道主义精神非常感谢,将来和平后见面,定向你们致谢。
回信没发表。
1947年1月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工作者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村举行经验交流会上,沙飞介绍摄影采访经验时谈到:“部队进入井陉城时,敌人大部全跑掉了,我们战士在进行搜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遗落在这里的敌人的小孩子.战士们便把这孩子直接送到了我们的军事首长聂司令员那里.在我们撤出井陉之前,聂司令员亲自写了一封信,嘱咐一位老乡把日本孩子妥善地交给敌人。
我们的战士在与敌人作战时是多么英勇,对敌人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可是对敌人丢掉的一个小孩子却是宽大为怀的。
18* 将军与孤女第一课时教具准备:搜集聂荣臻将军的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齐唱或独唱抗战歌曲。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1)出示:攻克谴责仇怨正义词严感慨无辜寸草不恭泣不成声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2)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攻克:攻下。
谴责:斥责;责备。
仇怨:仇恨;怨忿。
正义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感慨:心灵因某种感触而感慨。
无辜:清白无罪。
寸草不恭:书写潦草,有失恭敬。
泣不成声:哭得发不出声.形容十分悲伤。
干戈化玉帛:变战争为和平。
兵戎相见:指战争。
三、创设情境,感知文本。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播放剪辑。
师:18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士们在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迅速抢占了东王舍矿区,日寇为阻击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还未撤退,便用迫击炮朝着东王舍村狂轰滥炸。
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和婴儿的哭喊声。
三团一营的两名机枪手,毫不犹豫地冲进烈火中,背出了两个小姑娘和他们奄奄一息的母亲。
——她们的父亲已被本国军队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虽然战士们拿出了当时奇缺的急救包抢救,但也无济于事。
两个孩子成了孤女!2、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
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及特定的环境。
还有八路军战士的仁义。
)(二)品读感悟1、(1)看着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这事很快被聂将军知道了,他怎么对待这件事呢?(2)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聂荣臻将军的言行中,你读懂了什么?“立即”“送”表现了什么?生:表现了聂荣臻将军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关心。
沙飞照片背后的故事-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大规模破袭战,即百团大战。
沙飞跟杨成武部队过滹沱河去井陉煤矿,这时山洪爆发,水流速很大,沙飞与战士们一样,拉着绳子过河,有的战士被冲走了,当时沙飞身上带的唯一东西就是照相机。
他拍摄了我军攻占井陉、彻底破坏煤矿设施的照片.沙飞的学生冀连波回忆:我们赶到军区前线指挥部,正逢聂荣臻准备将三团在东王舍车站解救的两个日本小女孩,派人送还敌方,沙飞正在拍摄,拍了一二十张。
当时围观群众多,他叫我维持秩序,免得影响拍照。
他对我说,这些照片现实可能没有什么作用,也不是完全没用,几十年后发到日本,可能会发生作用。
作为一个记者,能预料到他的作品在几十年后起作用,没有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是不行的。
抗敌报1940年 9月14日4版发表署名晋察冀社通讯稿文章《老乡,把这两个日本女娃娃送到敌人那里去!》。
经过多方了解、考证,我确定此文章是沙飞写的。
1941年6月沙飞拍摄的“将军与幼儿"组照,2幅发表在《解放画刊》第2号,这是沙飞任科长的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
1942年沙飞任主任(社长)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发表了“将军与幼儿”组照及聂荣臻给石家庄日本驻华北派遣军司令的信。
当年,日方曾用中文回信给聂荣臻:收到送来的小孩,对贵军人道主义精神非常感谢,将来和平后见面,定向你们致谢。
回信没发表。
1947年1月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工作者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村举行经验交流会上,沙飞介绍摄影采访经验时谈到:“部队进入井陉城时,敌人大部全跑掉了,我们战士在进行搜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遗落在这里的敌人的小孩子.战士们便把这孩子直接送到了我们的军事首长聂司令员那里.在我们撤出井陉之前,聂司令员亲自写了一封信,嘱咐一位老乡把日本孩子妥善地交给敌人。
我们的战士在与敌人作战时是多么英勇,对敌人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可是对敌人丢掉的一个小孩子却是宽大为怀的。
沙飞照片背后的故事-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大规模破袭战,即百团大战。
沙飞跟杨成武部队过滹沱河去井陉煤矿,这时山洪爆发,水流速很大,沙飞与战士们一样,拉着绳子过河,有的战士被冲走了,当时沙飞身上带的唯一东西就是照相机。
他拍摄了我军攻占井陉、彻底破坏煤矿设施的照片.沙飞的学生冀连波回忆:我们赶到军区前线指挥部,正逢聂荣臻准备将三团在东王舍车站解救的两个日本小女孩,派人送还敌方,沙飞正在拍摄,拍了一二十张。
当时围观群众多,他叫我维持秩序,免得影响拍照。
他对我说,这些照片现实可能没有什么作用,也不是完全没用,几十年后发到日本,可能会发生作用。
作为一个记者,能预料到他的作品在几十年后起作用,没有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是不行的。
抗敌报1940年 9月14日4版发表署名晋察冀社通讯稿文章《老乡,把这两个日本女娃娃送到敌人那里去!》。
经过多方了解、考证,我确定此文章是沙飞写的。
1941年6月沙飞拍摄的“将军与幼儿"组照,2幅发表在《解放画刊》第2号,这是沙飞任科长的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
1942年沙飞任主任(社长)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发表了“将军与幼儿”组照及聂荣臻给石家庄日本驻华北派遣军司令的信。
当年,日方曾用中文回信给聂荣臻:收到送来的小孩,对贵军人道主义精神非常感谢,将来和平后见面,定向你们致谢。
回信没发表。
1947年1月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工作者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村举行经验交流会上,沙飞介绍摄影采访经验时谈到:“部队进入井陉城时,敌人大部全跑掉了,我们战士在进行搜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遗落在这里的敌人的小孩子.战士们便把这孩子直接送到了我们的军事首长聂司令员那里.在我们撤出井陉之前,聂司令员亲自写了一封信,嘱咐一位老乡把日本孩子妥善地交给敌人。
我们的战士在与敌人作战时是多么英勇,对敌人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可是对敌人丢掉的一个小孩子却是宽大为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