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07.00 KB
- 文档页数:22
松江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初二物理(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2015.1 考生注意:1.本试卷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A .2.5米B .2.5分米C .2.5厘米D .2.5毫米 2.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 .控制变量法B .建模法C .等效替代法D .类比法 3.如图1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4.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刻度尺哪种最合适A .量程15 厘米,最小分度值0.5 毫米B .量程10米,最小分度值1分米C .量程30厘米,最小分度值1毫米D .量程3米,最小分度值1毫米 5.如图2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 .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A .B .C .D .图 1 图26.2014大黄鸭世界巡游于10月23日至11月23日亮相浦东世纪公园镜天湖,正版来袭,缓解市民对大黄鸭的向往之情。
如图3所示,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7.关于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B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C .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D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8.如图4所示,2014年11月2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北京时间早晨7时在小雨中鸣枪。
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含五个大题.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是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六百分之一,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它的直径大约为0。
1()A.分米B.厘米C.毫米D.微米2.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绿光B.黄光C.橙光D.紫光3.2020年2月5日15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里,40多位演唱者共同演绎了歌曲《爱的传递》,献给一线抗疫英雄,我们能辨出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4.下列情形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A.雨滴在空中加速下落B.电梯在匀速上升C.钟表的分针匀速转动D.球在水平地面越滚越慢5.在“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使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建立模型法D.转换法6.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B.用放大镜看字C.水中筷子“弯折” D.湖中倒影7.下列现象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A.B.C.D.8.如图1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A.M点B.N点C.P点D.Q点9.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甲、v乙,甲车的s 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秒,两车相距6米,则()A.ν乙一定为25米秒.B.ν乙一定为0。
5米秒.C.ν乙可能为0。
5米秒.D.ν乙可能为0.4米/秒.10.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C.在屏上可能不成像D.在屏上一定有像,可能是缩小的像二、填空(共32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量.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2)的物理量.一架飞机在10分钟内飞行了180千米,它的速度是(3)米秒,其物理意义是(4).12.某同学在教室内弹奏吉他时,所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5)产生的,琴声是通过(6)传播到其他同学耳中的.前后不同位置的同学听到声音的(7)是不同的.13.2020年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如图所示,返回舱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落速度不断增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8).与在月球上相比,月球土壤样品被带回地球后,它的质量(9),重力(10).(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2020年2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十分严峻,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设计制造成功,如图4所示,这款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测,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11),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我们生活中的(12)(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如图5所示,是“无人机”为隔离人员运送物资的情景.无人机下降时,以机上物资为参照物,无人机是(13)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5.身高为1.65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3米,人和像的距离是(14)米,像的高度是(15)米.如果人向镜面前进了0。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C.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D.街头安装的噪声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B.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C. m=Gg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B.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A.甲图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B.甲图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倒立、等大的像C.甲图和乙图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解释乙图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5.下列实验主要体现了等效替代法的是()A.观察音叉激起水花,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C.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引入“光线”这一物理模型D.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只改变压力大小,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6.如图所示是小明记录的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第6题)A.在2~7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2 s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小车在前5 s内的平均速度是0.4 m/sD.小车在前2 s内的速度小于最后2 s内的速度7.早晨,小高和爸妈沿着河堤向东顺风骑行,小高感觉顺风,妈妈感觉无风,爸爸感觉逆风,已知妈妈速度是30 km/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爸爸速度最快B.风速大于30 km/hC.小高速度大于30 km/hD.小高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妈妈通过的路程8.[2023·鄂州期末]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图甲是书上鹦鹉的图片,图乙中的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八年级物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上海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体所受重力大约为1牛的是()A.一只公鸡B.一个苹果C.一枚一角硬币D.一名中学生2.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水中倒影B .光的色散实验C .弯折的筷子D .手影3.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紫光B.黄光C.橙光D.红光4.如图所示四个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B .如图: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相互交流,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C .如图: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 .如图:相同玻璃瓶中装不同深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5.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C.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6.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如:(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上述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A.(1)与(2)B.(3)与(4)C.(1)与(4)D.(2)与(3)7.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
2024-2025学年沪教版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秒内行驶了15米。
那么这辆汽车在5秒内的行驶距离是()。
A. 20米B. 25米C. 30米D. 40米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那么在第2秒末和第4秒末,它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A. 1:2B. 2:1C. 1:4D. 2:3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加速度不变,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B、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C、物体的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加D、物体的位移随速度均匀增加4、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小于沿斜面上升的加速度B、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小于物体的重力C、物体沿斜面上升时,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小于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的摩擦力D、物体沿斜面上升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的支持力相等5、下列关于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量是一种物质,可以聚集、储存B、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不能直接被看见,但可以通过温度变化感知C、热量是物体的一种状态量,和位移类似D、热量是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6、关于光照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日照植物在缩短光照时间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B、长日照植物在增加光照时间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C、光照强度增加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D、植物在阴暗处生长通常会减缓7、在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速度B. 温度C. 质量D. 时间8、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将其放在一个粗糙的斜面上,则物体在斜面上()A. 速度会增大B. 速度会减小C. 速度不变D. 速度可能增大或减小9、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线一定会发生全反射•B、光线可能会发生光的折射•C、光线一定会沿原路径返回•D、光线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10、关于布朗运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能表明液体分子也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C、布朗运动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D、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B、一个物体在受到的非平衡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必然会发生改变C、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力作用时才会改变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因为力作用的结果2、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势能一定增大B、在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能量在任何过程中都保持不变C、能量不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也不会被创造或消失D、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但总量守恒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______ 。
上海市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A . 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B . 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C . 将废旧干电池乱扔D . 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粉2. (2分) (2020八上·汉中月考) 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则()A . 敲打甲瓶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B . 无论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C .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乙的音调最高D . 用嘴依次吹瓶口,丁的音调最高3. (2分) (2018八上·南通月考) 如图所示,小芳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 . 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 . 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 . 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4. (2分) (2018八上·北京期末) 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保持如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不动,将光屏移到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所在的位置看成视网膜的位置,则此时的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__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A . 近视眼B . 远视眼C . 正常眼睛D . 老花眼5. (2分) (2019八上·山西月考) 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
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 . 凸透镜B . 凹透镜C . 平面镜D . 凸面镜6. (2分)(2011·连云港)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 凝华B . 升华C . 液化D . 熔化7. (2分)(2019·深圳模拟) 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1 2015-2016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雾霾的元凶就是PM2.5,它的直径仅有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肺部造成伤害.它的直径约为2.5( ) A.微米 B.毫米 C.厘米 D.分米 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斑马倒影
C.水面“折”枝 D.日全食 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用来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是( )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B.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C.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 D.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 5.当烛焰离凸透镜6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2
A.20厘米 B.30厘米 C.60厘米 D.80厘米 6.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2)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3)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A.(1)与(3) B.(2)与(4) C.(2)与(3) D.(1)与(4) 7.在校秋季运动会上,小勇参加了跳高比赛.当小勇起跳、越过横杆、最终落地的整个过程中,小勇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 A.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C.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 D.大小和方向均在改变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B.只有一个物体是不会发生力的作用的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小车从P点、乙小车从Q点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分别是它们的s﹣t图象.关于甲、乙两辆小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经过1秒,两车可能相距5米 B.经过2秒,两车可能相距8米 C.经过2秒,两车可能会相遇 D.经过3秒,两车可能相距12米
二、填空题(共32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3
11.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选填“属性”或“特性”).在SI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 ,某校一探究小组研究了从太空带回的种子(密闭在容器里),并成功培育发芽,长成果实.从太空到地球,种子的质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将击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现在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 ,演员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 13.如图(a)、(b)所示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a)图主要反映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b)图主要反映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他们都是利用控制力的大小、方向和 来达到的.
14.身高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像高 1.6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向镜面前进0.5米,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镜之间的距离为 米.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啊0.3米处,如图所示,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5.大自然是美丽而奇幻的.在平静的水池边能看到自己的像,它是 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透过清澈的池水能看到池底,看上去的水深比实际深度 些(选填“深”或“浅”).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七色彩虹,这种由复色光分解成几种单色光的现象是光的 ;各种色光中,其中红、 和蓝光称为光的三原色. 16.如图所示,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队中的战士以身边战友为参照物,他是 的(选题“运动”或“静止”),判断依据是他相对于队友的位置 (“改变”或“不改变”).新型战机整齐地在方队上空飞越蓝天,说明战机比方队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判断的依据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飞机比方队通过的 .
1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甲车做 运动,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在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当甲、乙两车都运动了25米时,甲车比乙车多用了 秒. 4
1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光OB与折射光OC恰好成直角.由图可知:入射角是 度,折射角是 度.若使入射角逐渐减小,那么折射角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9.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亮同学将橡皮筋的左端固定于P点,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O点,如图(a)所示,然后他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相同方向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点,如图(b)、(c)所示.
①实验中,小亮同学每次均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观察比较图(a)和(b)[或图(a)和(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三、作图题(共12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 20.在图中已给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21.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5
22.重为6牛的小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受到的重力. 23.在图中根据凸透镜的性质,完成以下光路图.
四、计算题(共12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4.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120”表示汽车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驶的速度.问: ①若一辆旅游车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到上海需要的时间. ②若一辆轿车以高速公路最高时速在沪宁高速公路行驶了1.5小时,则轿车通过的路程.
25.质量为0.2千克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总与运动方向相反,且大小恒为1牛.求: ①苹果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②在图中画出苹果上升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③苹果在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合力大小及方向.
五、实验题(共24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6.在“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处,通过调节 ,使 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然后在 盘放被测物体,另一盘中放砝码,并适当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此时砝码和游码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克.
27.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它的名称是 ,最小分度值是 牛,测量范围是 牛.此时示数为 牛. 6
28.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其中作为平面镜的器材是 ,A、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实验时点燃A蜡烛,从A蜡烛一侧观察并移动B蜡烛,直到B蜡烛好像都被点燃似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 .通过实验,小强得出以下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其判断的依据是在像的位置放置 ,并观察其上是否有像存在.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的 、像与物到镜面的 以及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夹角关系.
29.某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室中提供了甲(焦距5厘米)、乙(焦距10厘米)和丙(焦距15厘米)三种规格的凸透镜.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 . (2)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1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图 (选填序号),选用的是 透镜.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所成像如图2中的 (选填序号).
30.为了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拉力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是:一个铁架台、一端有环一端有钩的弹簧3根(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牛)、弹簧测力计一个、刻度尺一把.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一 弹簧A 表二 弹簧B 表三 弹簧C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拉力F(牛) 1.0 2.0 3.0 1.0 2.0 3.0 0.8 1.6 2.4 弹簧的伸长△x(厘米) 2.0 4.0 6.0 1.0 2.0 3.0 1.0 2.0 3.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不同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拉力相同时,伸长的长度是不同的.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和表三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同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是一个定值,不同弹簧这个比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