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__六大系统[1]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工程编号:×××-006××××××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五月×××××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工程编号:×××-006经理:×××总工:×××项目负责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五月×××××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设计人员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2设计指导思想 (2)1.3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必要性 (2)1.4设计范围 (3)1.5设计依据 (3)1.6投资概算 (4)第二章矿山概况 (6)2.1交通、位置 (6)2.2矿产资源概况 (7)2.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8)2.4矿区资源储量 (10)2.5生产能力与工作制度 (11)2.6劳动组织 (11)2.7生产开拓系统介绍 (11)第三章矿井主要灾害 (16)3.1重大危险源辨识 (16)3.2危险有害因素 (17)第四章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20)4.1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作用 (20)4.2紧急避险系统设计 (20)4.3监测监控系统 (23)4.4人员定位系统 (28)4.5压风自救系统 (29)4.6供水施救系统 (32)4.7通信联络系统 (34)4.8培训 (35)4.9“六大系统”管理 (36)第五章投资预算 (38)5.1紧急避险系统 (38)5.2监测监控系统 (38)5.3压风自救系统 (38)5.4供水施救系统 (39)5.5通信联络系统 (39)附件:1、委托书2、营业执照3、采矿许可证4、安全生产许可证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小区,法人代表××,主用经营工矿物资、矿产品购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一、总则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关于“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的要求,为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以下简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对煤矿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通知》在深刻分析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出了全面细致的部署,措施更加具体、责任更加明确、要求更加严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煤矿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同时对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各地区、各单位和广大煤矿企业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通知》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建设坚实的煤矿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二、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包括:一、监测监控系统;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四、压风自救系统;五、供水施救系统;六、通信联络系统。
201110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6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地下矿山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设“六大系统”的重要意义建设“六大系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国发〔2010〕23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地下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六大系统”建设标准抓紧实施,全力推进。
二、积极推进“六大系统”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将“六大系统”建设情况纳入安全监管执法计划,加强对“六大系统”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实施。
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确保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地下矿山企业是建设“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一、总则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检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2.09.17•【文号】安监总厅煤装[2012]129号•【施行日期】2012.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检查的通知(安监总厅煤装〔2012〕129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以下简称“六大系统”),经研究,决定于2012年9月下旬至11月组织开展“六大系统”专项检查。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检查内容(一)矿井是否按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的要求,完成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二)煤矿企业是否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建设完善了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是否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和《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等文件精神及要求,建设了符合实际、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紧急避险系统。
1.2安全验收评价依据1.2.1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1997年1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7)《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条例》(国务院394号令)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发布)10)《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11)《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施行)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 号)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14)《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15)《国务院关于修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1998年1月7日施行)16)《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监局令第18号)17)《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2009年4月30日施行,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0号)18)《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2002年9月1日施行)19)《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995年1月8日施行)20)《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999年10月1日施行)21)《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988年1月1日施行)22)《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5年9月1日施行,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23)《冶金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1996年5月1日施行)24)《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2000年10月1日施行)25)《矿山企业粉尘浓度和尘肺病统计暂行办法》(1989年7月25日施行)26)《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2001年4月9日施行)27)《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2003年7月14日施行)28)《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第93号)29)《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施行)3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3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鲁安监发[2005]97号)32)《淄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淄博市人民政府第24号令)33)《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严格执行“三同时”有关规定的通知》(鲁安监发[2005]49号)34)《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考评办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27号)35)《关于印发<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安监发[2010]37号)36)《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安监发[2009]81号)3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防治水工作的意见》(安监总管一[2010]75号)3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推广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科技[2010]60号)3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宣传贯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0]72号)40)《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0]9号)41)《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防治水工作的意见》(安监总管一〔2010〕75号)42)《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提升运输系统安全管理严防坠罐跑车事故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86号)43)《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10号)44)《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45)《关于山东省招远市玲南矿业有限公司“8.6”重大火灾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一[2010]132号)46)《山东省加强井工开采矿山水害防治工作特别暂行规定》((鲁安监发[2007]126号))47)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 48)《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101123号]1.2.2评价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规程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3)《生产过程安全生产要求总则》(GB/T12801-2008)4)《矿山安全术语》(GB/T15259-2008)5)《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6)《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7-85)11)《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T12173-2008)12)《安全电压》(GB3805-83)13)《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T4776-2008)14)《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15)《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7)《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卫生接触极限》(GBZ 2.1~2.2-2007)1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1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20)《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13733-92)21)《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GB53-1993)22)《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2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999年10月1日施行)24)《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07)25)《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26)《安全帽》(GB2811-2007)27)《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8)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9)《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30)《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3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2007-2006)3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33)《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安全要求》(GB20181-2006)34)《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3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技术规范》(AQ2013-2008)36)《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AQ1043-2007)37)《矿用防坠器技术条件》(MT355-2005)38)《单筒缠绕式矿井提升机》(GB/T20961-2007)40)其它有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文件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一、总则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要点和建设期其它应注意的事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1年7月13日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明确了建设“六大系统”的重要意义和建设要求。
“六大系统”是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紧急避险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各系统建设的行业标准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规范是强制性标准,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没有达到“六大系统”建设规范的逐步完善,在延证前必须完成。
正在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在现场验收前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一、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要求要点1、井下最多同时作业人数不少于30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立完善人员定位系统;井下最多同时作业人数少于30人的地下矿山应建立完善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制度,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
2、各单位的井口翻牌制度是出入井信息管理制度一种形式,下井人员牌要和花名册相对应,如人员变动要及时更新。
做到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要一目了然。
3、矿山管理人员下井还要根据《关于建立矿山管理人员出入井登记制度的通知》逐一认真填写《矿山管理人员出入井登记表》。
二、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要求要点1、压风自救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地面,并能在10min内启动。
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地点有效供风时,可以安装在风源质量不受生产作业区域影响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的井下地点。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考试200题一、单选题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 A 和通信联络系统。
A 供水施救系统B 排水自救系统 C抽水施救系统 D 供水救援系统2、最早提出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文件是 A 。
A国发【2010】23号 B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C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D晋煤科发【2010】1231号3、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井下安全“六大系统”必须在 C 年之内完成。
A 2B 5C 3D 44、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D ”理念的重要体现。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不安全不生产C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D以人为本、安全发展5、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坚持 A ,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
A预防为主 B不安全不生产 C以人为本 D安全发展6、2010年11月1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 A 召开了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座谈会。
A北京 B上海 C太原 D晋城7、 B是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 B煤矿企业C集团公司 D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8、驻地各级 B 负责对辖区内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A法院 B安全监察机构 C地方政府 D检察院9、2013年 A 底前,所有生产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A 6月B 8月C 10月D 12月10、若系统仅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当安全参数达到极限值时产生显示及声、光报警等输出,此类系统一般称为 A 。
A 监测系统 B监控系统 C监测监控 D 检测系统11、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之一是“控”,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 A 等。
A执行机构 B断电 C闭锁 D开关控制12、煤矿企业必须按照 B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一、设计依据 (3)1.1. 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法律、法规 (3)1.2. 本项目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4)1.3. 本建设项目依据的矿山技术资料 (4)二、生产建设工程概况 (5)2.1 矿山概况 (5)2.2 矿山现状 (5)三、六大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6)3.1设计原则 (6)3.2总体目标 (6)3.3总体拓扑图及设计内容 (7)四、指挥调度平台及以太环网子系统设计 (11)4.1指挥调度平台及以太环网子系统功能介绍 (11)4.2指挥调度平台及以太网子系统拓扑图 (11)4.3指挥调度平台及以太环网子系统设备清单 (11)4.4指挥调度平台及以太环网子系统设备描述 (12)4.5监控中心机房设计 (14)五、监测监控子系统设计 (16)5.1通风安全监测子系统功能介绍 (16)5.2系统特点 (17)5.3通风安全监测子系统设备清单 (18)5.4通风安全监测子系统设备描述 (19)5.5通风安全监测子系统设备布点图 (20)5.6视频监测监控子系统功能介绍 (22)5.7视频监测监控子系统拓扑图 (22)5.8视频监测监控子系统设备清单 (22)5.9视频监测监控子系统设备描述 (23)5.10视频监测监控子系统设备布点图 (23)六、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24)6.1人员定位子系统功能介绍 (24)6.2人员定位子系统拓扑图 (24)6.3人员定位子系统设备清单 (26)6.4人员定位子系统设备描述 (26)6.5通风安全监测子系统设备布点图 (28)七、紧急避险子系统设计 (28)7.1紧急避险子系统功能介绍 (28)7.2紧急避险子系统拓扑图 (29)7.3紧急避险子系统设备描述 (31)7.4紧急避险子系统设备清单 (31)八、压风自救子系统设计 (32)8.1压风自救子系统功能介绍 (32)8.2压风自救子系统拓扑图 (32)8.3压风自救子系统设备清单 (32)8.4压风自救子系统设备描述 (32)8.5压风自救子系统的设备布点图 (34)九、供水施救子系统设计 (36)9.1供水施救子系统功能介绍 (36)9.2供水施救子系统拓扑图 (36)9.3供水施救子系统设备清单 (36)9.4供水施救子系统设备描述 (36)9.5供水施救子系统设备布点图 (37)十、通讯联络子系统设计 (38)10.1有线通信系统 (39)10.2无线通信系统 (41)10.3通讯联络子系统设备清单 (44)十一、工程及投资 (45)11.1工程人员及组织结构 (45)11.2工期安排 (46)11.3工程管理 (46)十二、培训及售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6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地下矿山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设“六大系统”的重要意义建设“六大系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国发〔2010〕23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地下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六大系统”建设标准抓紧实施,全力推进。
二、积极推进“六大系统”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将“六大系统”建设情况纳入安全监管执法计划,加强对“六大系统”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实施。
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确保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地下矿山企业是建设“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要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保障资金投入,明确进度安排,确保按规定时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第一章设计依据1.1 概述1.1.1 矿区位置、交通地理、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1.1.1.1 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区域经济特点白石崖铁矿东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察汉乌苏镇西23km处,隶属青海省都兰县夏日哈乡管辖。
该矿为股份制企业。
隶属都兰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
矿区到都兰县城23km,为矿山简易公路,由县城至西宁430km 为109国道,交通方便。
矿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鄂拉山(脱土山)北端丘陵低山荒漠山区,海拔3200~3600m。
区内山势相对低缓,山坡坡度一般小于30°,相对高差100—200m。
沟谷呈“U”型,宽度一般在100—150m,纵坡坡度3°左右。
该矿区属高寒、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寒冷、干旱、日照长、多风的特点。
据都兰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1.9℃,极端最低气温-29.8℃,相对湿度39%,多年平均降雨量178.8mm,年蒸发量1800-2500mm.雨季集中在6—8月份。
该地区每年5—9月份为暖季,6—8月天气较热,11月至翌年3月中旬为地面冻结期,最大冻土深度1.7m。
该区全年多风,最大风速21m/s,平均风速3m/s,风向多为东南风,频率为33%,西风频率为12%,多年平均大风日为31.6天。
矿区附近无地表水体分布,生产及生活用水取自矿区东北侧的察汗乌苏河水,河流距矿区直线距离10km。
矿区用水通过汽车拉运。
矿区内无农田村落,矿区较远处有农、牧村庄,矿区所需粮食、蔬莱可就近供给。
矿区西为西旺矿业的矿矿区已接入工业电网,生产生活用电取自电网。
1.1.1.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白石崖铁矿东区隶属青海省都兰县多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1.2 设计依据及规范1.2.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3]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4]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第397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管一字[2005]第29号《关于印发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有关表格格式的通知》;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8号令《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13、《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财企[2006] 478号文;14、《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466号)1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第36号);16、《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3号)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7〕214号;1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2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4号);2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24、《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青政〔2010〕97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年十月九日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一、总则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三)地下矿山企业应按本规定要求期限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
(四)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安装标准
(五)监测监控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
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②每个采场入口处应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③掘进天井时,应按照独头掘进巷道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④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2)风速传感器设置。
①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②矿井主通风机房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2.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还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3.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
地下矿山企业应采用监测仪器或仪表,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量进行观测。
4.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体的地下矿山企业,应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监控。
5.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完善提升人员的提升系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井口调度室、提升绞车房、提升人员进出场所(井口、井底、中段马头门、调车场等)的视频监控。
6.监测监控系统要具有数据显示、传输、存储、处理、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
(六)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大中型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6月底前,其他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3年6月底前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当班井下作业人员数少于30人的,应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监控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的功能。
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能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
(七)紧急避险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每个中段至少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
独头巷道掘进时,应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
2.避灾硐室或救生舱应设置在岩石坚硬稳固的地方。
避灾硐室应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
(八)压风自救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按设计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为采掘作业的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建立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2.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地面。
采用移动式空气压缩机供风的地下矿山企业,应在地面安装用于灾变时的空气压缩机,并建立压风供气系统。
井下不得使用柴油空气压缩机。
3.井下压风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灾变破坏。
井下
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气阀门。
(九)供水施救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现有生产和消防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为采掘作业地点及灾变时人员集中场所能够提供水源的要求,建立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2.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维护,保证正常供水。
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水阀门。
(十)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0年底前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以及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2.地面调度室至主提升机房、井下各中段采区、马头门、装卸矿点、井下车场、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应设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3.矿井井筒通讯电缆线路一般分设两条通讯电缆,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
井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
4.采用无线通讯系统的地下矿山企业,通讯信号应覆盖有人员流动的竖井、斜井、运输巷道、生产巷道和主要采掘工作面。
三、使用管理
(十一)地下矿山企业应建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制度,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
要根据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十二)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通风工、区队长、班组长、当班安全员等应携带便携式检测仪器,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AQ2013-2008)的有关规定,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随机检测,对风速、风质等进行定期测定,发现和监测监控系统显示数值不一致时,应及时进行调校。
(十三)地下矿山企业应加强培训,确保入井人员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
(十四)地下矿山企业每年应开展一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应急演练,并建立应急演练档案。
(十五)地下矿山企业每年应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进行书面报告。
四、监督检查
(十六)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应将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年度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定期进行检查。
(十七)地下矿山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依法依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限期整改,逾期仍未完成的,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
(十八)新建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专篇设计应包括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内容,无本规定要求内容的,负责组织安全专篇审查的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予以审查批复。
(十九)新建地下矿山建设项目自规定要求期限开始,没有按要求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内容建设的,负责组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予以通过验收和批复。
五、附则
(二十)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二十一)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