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56.32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地区水貂肠炎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分析陈童;杨瑞梅;单虎【摘要】本研究对潍坊、烟台、威海和青岛地区的疑似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MEV)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在9份样品QD1309、QDI407、WH1407、WH1408、WH1508、WH1509、WF1310、WF1408、YT1408中扩增出VP2基因,和GenBank上已经公布的4株MEV参考株的VP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3份MEV VP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7.5%~99.8%和96.9%~99.7%.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QD1309、YT1408、MEV-Beregovoj-Bincentr(MEV-BB)、MEV-e属于同一个组群,不同毒株主要在第5、62、87、101、232、236、279、300、534位氨基酸发生了替换.本研究对水貂细小病毒流行株的主要衣壳蛋白VP2的编码蛋白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貂源细小病毒提供基础.【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6(052)012【总页数】4页(P28-30,34)【关键词】水貂肠炎病毒;VP2基因;遗传变异分析【作者】陈童;杨瑞梅;单虎【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剧烈腹泻,肠道出血,肠内容物呈煤焦油状。
MEV为单股负链DNA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基因组全长约为5 kb,其基因组含有2个开放阅读框,其中一个调控病毒复制的非结构蛋白NS1和NS2,另一个组呈衣壳结构蛋白VP1和VP2 [1]。
VP2蛋白是细小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其对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嗜性、抗原性、血凝性等起重要作用。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十分常见,常见症状包括鳃部出血、溃烂、腹部肿胀、食欲减退等。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水体传播、饵料传播和爬行动物传播。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水质管理水平,保持水体清洁。
2. 严格控制饵料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投喂。
3.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使用适当的鱼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对于已经感染细菌性疾病的鱼类,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隔离患病鱼类,防止疾病的传播。
2.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注意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3.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帮助患病鱼类恢复健康。
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会导致鱼体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和死亡等问题。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寄生虫卵。
2.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3. 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盐浴、药浴等。
如果鱼类已经感染了寄生虫病,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治疗:1. 使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遵循用药指导。
2. 隔离患病鱼类,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3. 定期观察患病鱼类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常见症状包括体表溃烂、腹水、贫血等。
想要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入池水源,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2.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潜在的病毒来源。
3. 强化饲养管理,调节饲料、水体温度等因素,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4. 出现疑似病例时,及时隔离,进行病原学分析。
水貂在日常养殖中的“经验”误区殷丽娟邹积振董崇波Y a n g z h i j i s h u一些养殖者从事水貂养殖多年,在实际养殖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虽然对水貂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没有经过对水貂疾病防治技术的系统学习,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些养殖意识的误区。
水貂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要求高,本人从事水貂养殖研究多年,现把水貂养殖中常见误区总结介绍如下:误区1、水貂出血性肺炎认为就是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近几年,水貂出血性肺炎多发,特别是8-9月份尤其严重,通过实验室多次检测,本病主要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因此,当水貂诊断为出血性肺炎时,很多养殖户就认为是绿脓杆菌感染。
而引起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病菌非常多,例如,绿脓杆菌、巴氏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在不同的天气、不同月份引起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病菌是不同的。
本人做过大致的统计,2008年以前的8-9月份的水貂出血性肺炎主要是巴氏杆菌引起,2009年以后8-9月份的水貂出血性肺炎主要是由绿脓杆菌引起。
每年的秋冬季的水貂性肺炎很少是由绿杆菌引起的。
另外,中暑、热应激也是水貂出血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因此水貂的出血性肺炎认为一定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是错误的。
误区2、水貂的体温升高、流鼻液等认为就是水貂感冒了水貂换毛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外界气温突变容易引发水貂的感冒,水貂感冒的典型临床症状就是体温升高、鼻镜发干、流鼻液、打喷嚏等,因此,很多养殖者一看到水貂有这样的症状就认为是水貂感冒了,马上就开始用大青叶等感冒药进行治疗。
而引起水貂这样症状的疾病很多,例如,水貂的犬瘟热病、水貂的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的发病初期症状都和感冒相似,在诊断中一定要做鉴别,不要误诊,耽误治疗,尤其是水貂犬瘟热病,如果误诊,可能会造成病情扩大,发病率、死亡率增加,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误区3、水貂爪掌发红、肿大认为就是水貂犬瘟热病犬瘟热是水貂养殖中最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一旦发生本病,损失巨大,本病只能通过注射犬瘟热疫苗进行预防,水貂的爪掌肿胀就是本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水貂阿留申病的治疗与预防技巧水貂阿留申病属于慢性病毒性传染疾病,一旦发生对水貂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不仅威胁水貂健康,而且对貂皮影响也很大。
目前,本病重点在于预防,如需治疗可进行对症治疗。
一、水貂阿留申病的危害目前我国水貂阿留申病的发生多呈现慢性经过,很少出现急性经过;因此,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一直未引起养殖单位的充分重视。
该病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1、造成水貂死亡水貂阿留申病是一种慢性病,引起水貂组织器官慢性病变,病程可延续数周或数月。
该病可导致水貂机体抵抗力下降,在秋冬交季、气候突变时造成水貂大量死亡。
2、对水貂繁殖性能的影响该病可造成母貂不发情、空怀、流产、死烂胎、弱胎;公貂配种能力下降,精子活力降低,给养殖单位造成严重的、无形的经济损失。
3、对皮张等级的影响呈慢性和隐性经过的水貂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水貂生长发育迟缓,被毛焦燥、无光泽,高度消瘦衰竭,皮下脂肪几乎消耗殆尽,皮板小,不够等级,基本为等外皮。
二、水貂阿留申病的治疗方法1、青霉素10万单位,维生素D0.5毫升肌注;2、肝精0.5毫升,复合维生素A0.5毫升肌注;3、叶酸片30毫克,四环素20毫克,每B1次,内服。
三、水貂阿留申病的预防措施1、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对病源载体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特别在选种期间,应对貂场的貂群进行严格检查,凡反应呈阳性者一律淘汰。
凡与病貂有血缘关系的也应淘汰。
2、此外,对患貂的笼舍、食具、用具一定经认真消毒后方可再用。
3、免疫①单纯地进行定期检疫,靠淘汰阳性貂来净化貂群,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也不理想;显然,儘快控制AD,预防接种是关键。
②每年在7~8月,仔兽离奶分窝后,应用CIEP法进行普检,将检出的AD阴性水貂立即接种AD灭活疫苗;然后集中在一定区域做好标记,单独饲养到取皮期,欲留种用的水貂可再次接种疫苗。
③AD灭活苗的研製成功,为净化、扑灭AD病创造了良好条件;AD灭活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按免疫程序要求,1年应接种2次(与其它疫苗接种程序同步),每隻貂不分大小(已分窝离奶月余),一律接种1ml。
鹅感染肠炎怎么解决鹅病毒性肠炎要怎么处理
鹅病毒性肠炎主要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拉稀和逐渐消瘦等,一旦爆发治疗难度大,该病的防控重在预防。
因此,平时养鹅过程中,应注意加强预防,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鹅病毒性肠炎是发生于30日龄内雏鹅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以发病急、死亡率高及小肠的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是雏鹅的重大疫病之一。
达龙毒肠清,鹅病毒性肠炎的克星,快速治疗鹅拉血,肠道出血,肠道栓塞。
卫生管理。
在平时养殖鹅的时候,做好鹅场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防止消化道细菌、肠道寄生虫病发生而引发肠道黏膜受损。
粪便堆肥发酵。
对于有发生过坏死性肠炎的鹅场,要做好本场内鹅粪便的堆肥发酵。
狐、貉、貂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而这种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某些疾病的传播。
狐、貉、貂等野生动物是常见的传染病源,它们能够携带多种病原体,如狂犬病、猩红热、鼠疫等,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疫病监测和预警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
针对狐、貉、貂等野生动物,应加强对其疾病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野生动物进行疫病监测和采样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 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研究和监测,提高对病原体的识别和鉴定能力,为疫情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 建立动物疫病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引导公众科学防控。
二、加强动物疫病防控1. 加强野生动物疫病防控。
针对狐、貉、貂等野生动物,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野生动物的疫苗接种,控制疫病传播源。
(2)加强野生动物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清除病死动物和污染物。
(3)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控制其数量和分布范围,避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2. 加强家畜疫病防控。
针对家畜,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畜的疫苗接种,控制疫病传播源。
(2)加强家畜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检疫和治疗。
(3)加强家畜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
三、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公众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针对狐、貉、貂等野生动物,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对疾病的宣传和教育,普及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防控知识,引导公众科学防控。
2.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认知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避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3. 加强对动物疫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保障。
皮毛动物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一、基本原则防重于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以防为主”。
这是兽医工作者的基本原则,在防治毛皮动物疾病工作也不例外。
1、因为毛皮动物驯养的时间较短,仍然保持一定的野性,不易接近。
在保定的情况下诊断疾病比较困难,投药也不够方便。
2、与家畜比较毛皮动物对一般的疾病有较大的抵抗力,在致病因素作用后,常不露早期症状,经验不足或不注意观察难以发现,容易忽视,待病的症状明显时,多已病重,病程经过短促,治疗效果常为不佳。
实践证明,每天清晨早饲时,是检查毛皮兽健康状况的最好机会,可以从精神、食欲、饮欲、排粪、尿等观察中及时发现病例。
3、毛皮兽对药物比较敏感,在用药上要慎重,剂量要准确。
某些个体对青霉素有过敏现象,尤其在发生传染病时,对链霉素比较敏感,量稍微大一些便能引起死亡,一般使用1~3万单位/千克,尤其是在青链合用时更注意用量。
过去在水貂场中经常发生。
维生素B1,过敏引起死亡,单独对水貂肌注安全剂量为0.2~0.5毫升(2毫克~5毫克),如果肌注1毫升时,致死率达80%。
有人报导盐酸土霉素和复合维生素B同时进行分肢注射,会产生毒性反应,死亡率达70%。
此外,水貂场还发生过煤酚皂,紫药水,尼可刹米、贝尼尔(血虫净)等过敏现象。
4、药物应掌握少而精的原则。
毛皮兽投药不太方便,所以药物体积不宜过大,无特殊大的异味,投药次数不应过多,药物剂型使用方便,药效持久和作用迅速可靠。
5、毛皮兽被毛很厚,治疗时破坏被毛失去经济价值,所以病危时不易急救。
二、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l、年龄:成年兽抵抗力大于仔兽和幼兽。
①仔兽在哺乳期死亡率很高,据统计从分娩至断乳仔兽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死胎,弱仔(营养不良,阿留申病):饿死(母兽营养过剩或不良,造成缺乳);冻死(窝箱保温不好,窝型不好,母性不强);压死(窝型不好,母兽受惊);咬死(母兽患自咬症,产后缺水,环境不安,检查时带来异味);脐带粘连(母性不强,产后没有咬断脐带):中暑(气温突然升高):外伤(检查仔兽时,强行驱赶母兽,踩伤,褥草过硬,日粮不足仔兽抢食等)造成。
病毒性肠胃炎的主要症状和预防与治疗
陈东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1
【摘 要】病毒性胃肠炎(viral 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
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肠胃炎的特点是水样腹泻,腹部绞痛,恶心或呕吐,有
时发热的肠道感染。病毒性肠胃炎发病的最常见的方式-通常被称为肠胃感冒-是通
过与受感染的人或受污染的食物或水的食入的接触。如果你是健康的,你很可能会
恢复,无并发症。
【总页数】3页(P158-160)
【作 者】陈东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一例水貂病毒性肠胃炎的治疗 [J], 韩炳桐
2.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肝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项目 [J], 罗远超;
刘灵灵
3.犬细小病毒性肠胃炎治疗体会 [J], 贾克勇;李云
4.肉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主要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J], 王卓
5.肉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主要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J], 王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貂病毒性肠炎流行病学调查张英海;张英曼;朱秋艳;马永兴;毕迎春【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年(卷),期】2017(020)001【总页数】2页(P10-11)【作者】张英海;张英曼;朱秋艳;马永兴;毕迎春【作者单位】乐亭县畜牧兽医局河北唐山063600;乐亭县畜牧兽医局河北唐山063600;乐亭县畜牧兽医局河北唐山063600;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唐山063004;唐山市丰南区农牧局河北唐山063300【正文语种】中文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
以胃肠黏膜炎症、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
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时可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
2011年至2013年采自河北省乐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室及所属基层站化验室的1065个临床病例。
水貂染病初期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乃至消失,渴欲明显增加,不愿活动,有时出现呕吐,体温升高至40℃以上。
随后出现腹泻,粪便先软后稀多黏液,含有肠黏膜、纤维蛋白、红细胞、肠道内黏液的灰红色管柱状物。
病后期严重腹泻,粪便内混有大量脱落的黏膜上皮、黏液和血液,甚至排出水样便。
病貂极度消瘦虚弱,被毛松乱、无光泽。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普遍下降,由正常的9000~10000个/mm3减少到5000~6000个/mm3,严重病例可降低到2000个/mm3左右。
病理剖检以急性卡他性、纤维蛋白性乃至出血性肠炎变化为特征,胃空虚,仅有少量黏液、黏膜和胆汁,幽门部黏膜充血,常发生溃疡。
肠管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红色。
肠管极度扩张,达正常时的1~2倍,管壁肠内容物混有血液、脱落的黏膜上皮和纤维蛋白样物,有恶臭味,肠壁变薄,有出血病变。
急性病例肠内容物完全为暗红色血液,有的肠内容物呈黄绿色水样,肠壁有纤维样坏死。
肠系膜淋巴结多数肿胀、充血及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