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水貂疾病检测分析及防控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348.15 KB
- 文档页数:9
养殖技术-水貂养殖中的卫生防疫与疫病防治水貂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
随着水貂皮在国际裘皮市场上的畅销与价格的坚挺,我区水貂的饲养业发展迅速,饲养量逐年扩大。
近两年,仅双岛镇的水貂养殖场(户)就发展到近200个,年饲养量近20000只。
养殖场的不断增多,饲养规模的逐步扩大,卫生防疫与疫病防治在水貂的养殖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搞好养殖场的卫生防疫与疫病防治,成为养殖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
笔者在这两方面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以供养殖场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1 养殖场的卫生防疫搞好水貂场的卫生防疫是保证水貂健康发育和预防疾病的关键。
因此,水貂场必须搞好饲料、饮水、笼舍、饲喂用具、垫草以及环境和地面等的卫生防疫,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1.1 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消除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1.1.1入场处及生产区门口的消毒此处均应设有消毒槽,槽内常年存有1:200倍浓度菌毒敌消毒液,以便进行车辆轮胎及鞋底的消毒。
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换场内备用消毒好的工作服和鞋帽。
1.1.2饲料加工及饲喂用具的消毒每天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5%碳酸钠溶液浸泡30min,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1.1.3食盆、水槽的消毒食盆在春、夏、秋3季每天刷洗一次,水槽每周刷洗1次(夏季隔2d清洗1次)。
每周用5%碳酸钠溶液消毒1次,每次浸泡30ra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必要时可以煮沸消毒.,1.1.4场地及笼舍的消毒笼舍每两周用1:200倍的菌毒敌消毒1次,春秋两季用火焰喷灯消毒1次。
每年在配种前、产仔前、和取皮后,进行3次全场性预防消毒,场地清扫后,用1:200倍的菌毒敌喷雾消毒,笼舍用火焰消毒。
1.1.5死尸和剖检场地的消毒死亡的貂尸和仔貂应在专用的剖检室内(无剖检室应选离生产区较远的便于消毒的地方)剖检,剖检后的尸体焚烧深埋处理。
剖检室或剖检场地以及剖检用具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扫消毒,污物焚烧深埋,场地用1:100倍的菌毒敌彻底喷洒消毒。
水貂腹泻病产生的原由与防治举措概括:近期,许多貂场和养貂户反应水貂因腹泻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检查,并联合生产实际做出以下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举措。
一、病因剖析1.渺小病毒性肠炎该病是由渺小病毒惹起的接触性传得病,使病貂消化系统极度紊乱,病貂体现高热、呕吐,且症状发展快,快速消瘦和脱水,腹泻严重,多半排粉红色或黄色稀便,有零落的肠黏膜,即所谓的“套管状”。
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2.冠状病毒性肠炎该病是冠状病毒惹起的病毒性肠炎。
本病春、秋天多发,且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
成年貂和育成貂均可发病。
发病时病貂食欲不振、精神委靡、呕吐、腹泻、口渴、饮水量增添,排灰白色、绿色以致粉黄色粘液状稀便,没有显然“套管样”稀便。
被毛无光,皮肤缺少弹性,一般体温不高。
腹泻严重的病貂,饮水补液跟不上,常常脱水,自己中毒死亡。
3.细菌性肠炎该病由大肠杆菌惹起。
仔貂断乳后因为饲料变换、饲料变质、应激反响 (如低温多雨、异样高热)等都能造成消化系统机能减退,致使大肠杆菌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而发生肠炎腹泻。
病貂表现为食欲下降或废绝、消瘦、活动减少、连续性腹泻。
粪便呈黄色、灰白色或暗灰色,并混有粘液。
重度病例,排便失禁。
4.氧化酸败脂肪所致肠炎一般是由饲猜中含有不新鲜的动物脂肪或增添含脂肪过多的鸡架、鸭架造成的。
育成期和成年貂都可发病。
有时大群同时发病,如果增添量不大,可造成发散。
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调动饲料后可自愈,病貂死亡率不高。
病貂表现为食欲不振、剩食、精神委靡、口渴、腹泻、排灰白色粘液状稀便。
5.仔貂消化不良其特色是排黄色粪便,主假如因为仔貂吃了不好的乳汁造成的。
假如小室内垫草不足、湿润不卫生,污染了母貂的乳头也能惹起本病发生。
发病时,仔貂腹痛不安,吱吱做声,排出消化不完整的稀便,呈灰黄色,含有气泡,肛门被稀便污染。
一般发生于初生后一周龄之内的仔貂。
本病拥有局部发生的特色,死亡率不高,多半转归康复,发育不良的成为僵貂。
水貂变形杆菌病的检测与防治张笑春;王瑛华;陈刚【摘要】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Proteus in mink,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wards the infected minks,including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bacterial isolation and culture,biochemical test,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animal experiments. Meanwhile,virus detection was also conducted.As a result,Gram-negative and pleomorphic Bacillus was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mink. The bacteria proliferated and diffused in the hexadecane medium,and it was capable of fermenting glucose. Besides,the results of hydrogen sulfide,phenylalanine and urease tests were all positive.Finally,the isolated Bacillus was verified as Proteus through animal experiments.On the basis of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the Proteus-sensitive drug of ciprofloxacin was used to treat the disease,an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chieved ultimately.%为给水貂变形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发病水貂进行了临床和病理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动物试验,同时进行了病毒检测,从病貂体内分离出革兰氏阴性、多形性杆菌.该菌在十六烷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能够发酵葡萄糖,硫化氢、苯丙氨酸、脲酶试验均为阳性.最终通过动物试验,验证分离到的杆菌为变形杆菌.随后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对该变形杆菌敏感的丙氟哌酸给予治疗,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水貂;变形杆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检测与防治【作者】张笑春;王瑛华;陈刚【作者单位】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变形杆菌(Proteeae)是一类大小、形态不一的细菌,有时呈球形,有时呈丝状,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周身鞭毛,能运动且运动活泼;无芽孢荚膜,需氧及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肠杆菌科。
水貂细菌性肺炎病原分析及防控建议刘长浩赵远张洪学(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支持项目: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SDAIT-21-17)毛皮动物呼吸道疾病是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性,在6~10月份发生较多,是造成毛皮动物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病因之一。
其主要危害毛皮动物的呼吸系统,以咳嗽、打喷嚏、口鼻流血等主要症状,目前对水貂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做好环境控制和水貂健康管理是根本,配合疫苗防疫、药物应用等手段能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通过公司近几年的检测分析发现,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细菌性病原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其耐药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区之间差异较大,养殖密集区域内更是千变万化。
因此公司根据近几年检测情况,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不同病原进行分析,以供广大养殖同仁参考。
2013~2017年,水貂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克雷伯氏菌、巴氏杆菌等条件性致病菌为主。
一、病原分析1、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临床最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目前根据菌体抗原(O抗原)的不同,大肠杆菌有150多个型,其中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目前毛皮动物的大肠杆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是以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为主,主要引起毛皮动物的化脓性肺炎。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相比较于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因此通过高温杀菌时必须采取干热或者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液应选择碱性消毒液效果较好(火碱、石灰乳、戊二醛等);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户因用药习惯和用药种类不同,常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毛皮动物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与家禽耐药性有一定相似性,耐药性也较为严重,药物选择时尽量避免选择与家禽临床应用较多的抗生素。
2、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力较强且耐药性强的条件性致病菌之一,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其菌体抗原(O抗原)不同,可分20个血清型,可应用的噬菌体有24株,分型率可达90%,临床除了造成水貂、狐狸、貉子的肺炎外,还可造成狐狸子宫内膜炎及阴道炎;毛皮动物临床常见的出血性肺炎及子宫内膜炎的绿脓杆菌中多以G型、B型为主(占比可达95%以上)。
支持项目: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SDAIT-21-17)作者简介:刘长浩,男,硕士研究生,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毛皮技术总监;2010年至今一直从事于毛皮动物2017年国内水貂疾病检测分析刘长浩 赵远 张小能*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支持项目: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SDAIT-21-17)一、前言近几年我国水貂市场行情低位徘徊,利润趋于稳定,市场对优质皮张的需求倒逼养殖业进行品种的改良换代以提升貂皮品质,养殖同仁忙于种群选育和品种改良的同时,水貂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在以营养和管理为代表的生产因素还未细致掌握的前提下,水貂的疫病也发生了变化。
正确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才能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发生各式疾病,使养貂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出更多优质皮张。
二、检测概况及分析2017年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研发检测中心共计接诊234例水貂病例,主要来自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河南等地,病料来源以养殖场/户为主;其中病毒性案例67例,非病毒性案例168例,非病毒性案例中消化道病例87例,呼吸道病例62例,神经系统案例25例,生殖系统案例2例,皮肤病1例。
图一.水貂不同类型疾病检测概况图二.每月水貂不同类型疾病检测情况就每个月检测情况来看(图二),消化道疾病的案例在每个月均有检出,5~9月份为检测高峰时段,最高时每月检测16份;呼吸道疾病检测具有明显的季节特性,主要集中在7~9月份,最多时每月检测30份;病毒性疾病2月份开始有检出,6月份检出14份;生殖系统疾病集中检出在4~5月份,每月1~2份;皮肤病在9~10月份有检出,每月1~3份。
图三.水貂病毒性病原检测情况2.1病毒性病原检测概况及分析2017年水貂病例中主要的病原主要是以病毒性脑炎、阿留申病、犬瘟热、病毒性肠炎为主,以病毒性脑炎检出率最高(37%)。
(见图三)图四.水貂病毒性病原每月检测情况图五.病毒性脑炎检测病例养殖场存栏情况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除了4~5月份,其他月份均有检出,6~12月份为主;病原以病毒性脑炎检测主要集中在6~8月份(见图四),占病毒性病原总数的37%,病毒性脑炎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以采食被病毒污染的禽类下脚料为主要,同时对于养殖场内有害生物(麻雀、老鼠等)携带病毒传播的情况在毛皮中也有发生,经统计检测对象主要以中小养殖场/户(存栏1000以下)占比达84%(见图五),此类养殖场/户饲料基本都是自配料,肉食性饲料原料(尤其是畜禽下脚料)来源较为杂乱,原料品控较为困难,发病风险最高。
威胁毛皮动物最严重的犬瘟热病毒,检出占比24%,除3~5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检出;阿留申病检出占比24%,主要在11月份~次年3月份造成水貂死亡并检出;肠炎检出占15%,6~12月份均有检出(见图四)。
犬瘟热作为毛皮动物传统而且威胁最严重病毒性传染病,其近几年的发病率虽然大幅下降,但是在养殖密集区尤其是在夏季,潜伏期造成的免疫失败问题仍然存在,而且病例主要来源于中小养殖场/户较为密集的养殖区域,大型养殖场或远离养殖密集区的场户几乎没有此类情况出现,因此养殖密集区的犬瘟热防控压力,除了严格按照“按日龄分批免疫”的科学手段进行实施外,必须重视养殖密集区内大环境的消毒管理和动物免疫前的健康管理,做到“同步消毒、同步保健、及时免疫”,坚决做好病死兽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
就主要致死病主要原因而言,阿留申病与犬瘟热的占比基本一致(若仅仅以检出率而言,阿留申检出率会更高),阿留申病的危害在进口种貂、改良水貂日益明显,进口貂在国外(丹麦、北美)大环境下(纬度差异、气候差异、生存大环境差异)疫病防控压力相对较小、营养更加充足合理,进入国内后面临疫病压力大、营养失衡甚至不合理(难以用数据衡量)、大生存环境的压力下,种貂适应性较差,随后几年便会表现出一系列退化情况(产仔成活率低、皮毛品质退化、严重者甚至出现死淘率增加等);而改良后的水貂适应性有一定提高,但对于其营养需求的把握目前多数地区基本还是处于经验摸索阶段,难以形成有效统一标准(尤其咖啡貂);因此对于阿留申病,原种引进的貂场必须彻底做好净化工作(电泳法与碘凝集方法相结合),且场区选择必须严格符合养殖场选址要求,严格执行养殖生物安全的相关措施,对于营养需求目前国内基本营养不会有较大差异,但是必须切实做好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纯度及吸收率)选择及添加,这是影响生产性能及皮毛品质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对于从事水貂杂交及改良工作的场区,选择碘凝集(4230法)、饥饿法等筛选淘汰感染严重的水貂,逐步培育疾病及气候适应性更强,皮毛品质较佳的品种,保证产仔成活率放在第一位。
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核心在于饲料生物安全和疫苗免疫,目前水貂饲料以畜禽下脚料为主的现状,特殊时期(发情配种期、妊娠期、分窝前后等)加强安全管理,可采用熟制或者添加功能性添加剂的方式提升饲料安全系数;对于疫苗防疫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使用操作方法做好防疫,确保冬夏季疫苗免疫保护期的有效衔接。
图六图七图八消化道疾病作为非病毒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影响时间最长的疾病类型,对水貂生长影响最为严重;6~8月份进入发病高峰,此时间段正处于水貂分窝时应激,初次接触饲料造成的应激性腹泻进而导致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加剧;而且目前自配料的中小养殖者对于原料品控很难把握、炎热季节饲料加工过程难以保障低温,造成病原微生物甚至毒素存在,饲料安全系数大大降低;7月份水貂注射褪黑激素后采食量大增,饲料安全系数又较低,最终导致水貂发生腹泻死亡的情况增多,控制分窝前后的水貂腹泻主要是通过提高饲料的精细度,尤其是对于鸡鸭骨架、鱼排等含骨质较高的饲料时,必须彻底研磨粉碎,粒径越细越好,目前在诸城等地区不少中小养殖场开始采用磨糊机对初粉碎的饲料再进行一次磨糊处理,效果极佳,避免了仔貂分窝前后因饲料颗粒过粗造成消化不良甚至损伤肠道情况的出现,而且营养吸收利用度非常好,有效保护了肠道粘膜,提高了肠道抗应激能力,大大降低其他细菌及毒素对肠道的伤害。
在主要病原中以魏氏梭菌为首的细菌性病原是导致水貂发生腹泻死亡最为多的,此菌对于环境适应力较强,主要存在于地面污水、残料及饲料加工设备中,而且本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47℃,42~45℃时生长繁殖最快,平均每8分钟繁殖一代,其所产生的毒素难以被高温灭活,所以当动物采食含有毒素的熟制饲料时也会发病。
其次是中毒性疾病位列消化道类型疾病第二位,尤其是以抗生素中毒最为严重,抗生素中毒发生高峰正处于水貂肺炎发病高峰期,此时期广大养殖同仁为控制肺炎的发生,大剂量多种类投喂抗生素进而造成水貂中毒,而从发病对象来看,存栏1000及以下的貂场中毒发病率最高,因此对于中小养殖场而言,正确掌握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预防抗生素中毒发生的有效手段;对于霉菌毒素和其他毒素而言,核心在于饲料原料的选择和加工环节,尤其是在夏季及繁殖期,夏季气温较高,食物发生腐败和细菌繁殖速度较快,低温或者冷加工有较大优势,同时在植物性饲料原料做脱霉处理(清洗或者添加脱霉剂)有一定效果;其次是在饲料中添加防酸败添加剂等功能性添加剂,但是此类添加剂多以化工原料(醋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为主,长期添加势必会影响水貂各脏器代谢机能;夏季天气炎热,多数水貂食欲较差而且采食时间较长,所以剩料发生腐败风险提高,水貂的中毒风险也会提高,在青岛个别地区采取白天不剩料,夜间“喂夜食”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夜间(7~9点)气温下降,水貂食欲逐渐恢复,而且喂夜食时,水貂的采食时间较短采食量较高,大大降低了残料发生腐败变质的风险。
对于慢性的营养代谢病基本在10月份以后开始出现,之前采食脂肪氧化饲料、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缺乏甚至不平衡的水貂开始表现症状,如:神经炎、黄脂肪、睾丸发育异常、皮毛光泽度差等情况开始出现,因此出现此病的根本在于长期缺乏或者不合理的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添加剂比例,导致动物营养需求无法持续满足而发病,因此控制本病主要是通过选择吸收率好、稳定性高的复合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预混剂,长期应用,在没有任何经验和标准的情况下应避免自行单独调配预混剂,谨防中毒或者因添加不平衡造成浪费或者吸收不良。
总之,消化道疾病的防控在于保护好水貂的肠道、提高水貂抵抗力,把控原料选择及加工过程,配合少量抗生素药物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降低水貂发病死亡率,稳定貂场效益。
图九图十呼吸道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性,主要集中于7~9月份,以激素水貂最为严重,但通过近几年的临床调查发现,换毛期水貂发病率最高,无论激素貂还是非激素貂都是如此,分析可能是换毛期水貂自身生理作用,抵抗力偏弱,而环境中细菌总数又比较多,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多,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因此水貂换毛期应注重此时期营养(维生素及氨基酸)补充(必要时可考虑添加夜食),并通过消毒措施控制养殖场内细菌总数、清理毛发,配合提高抵抗力中药(板蓝根、双黄连等),降低发病率;目前临床控制呼吸道疾病最大的问题便是药物耐药性,尤其是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为首的耐药性较强的细菌,目前应对耐药性细菌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药敏试验进行针对性投药和疫苗防疫;对于养殖场而言,药敏试验应在发病前提前进行监测(养殖场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提前备药,药物选择应以单方药物为主,尽量避免使用复方药物,谨防中毒风险;而在养殖密集区,家家户户用药情况差异较大,药敏结果差异极大,而且病原传播较快,所以耐药性监测指导备药的情况不适于养殖密集区,疫苗防控配合大、小环境控制仍是最佳手段。
图十一图十二.水貂神经系统疾病非病毒性病原检测情况神经系统疾病是近几年发病率呈现缓慢上升的疾病类型,其发病时间主要在6~9月份,主要表现为摇头晃脑、抽搐、尖叫、瘫痪等症状,除了病毒性因素外,中暑、毒素、维生素缺乏及不平衡(神经炎)是本病的主要诱因,而且6~9月份是主要发病高峰期,中毒性疾病的在水貂威胁在近几年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必须引起广大毛皮养殖同仁的重视。
而细菌性脑炎的情况在6~9月份发病较多,此时气温较高,中暑、性肺炎等疾病也处于发病期,进而继发细菌性脑炎;控制本病主要措施是适当改善水貂生存环境,加强环境消毒和饲料安全管理,降低发病率。
基于目前国内水貂养殖模式、养殖观念、养殖品种,如果不做进一步转变和创新,其所面临的疫病防控压力将长期处于被动局面,严重我国水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就疾病类型而言,每年的疾病类型几乎没有较大变化,变化的只是伴随市场行情波动的存栏量和发病率及死亡率;皮草市场需求和行情变化直接影响养殖一线的品种,新品种及改良产品的出现,对于管理和营养方面的细节及标准化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是造成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广大毛皮养殖同仁一定注意借鉴和总结养殖过程中的经验,数据量化各项经验,逐步推进国内养殖的标准化进程,提升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