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机械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力负担,但与此农业机械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农业机械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农业机械化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农业收入较低,很多农户无法负担这样的投入,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限制。
2.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
很多农民依然习惯于传统的人工耕种和耕作方式,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这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3. 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一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设备落后,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4. 农业机械化管理不规范。
在一些农业生产基地和合作社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损坏率较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5. 农业机械化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尾气等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农业机械化工作对策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补贴等方式,帮助农户购买农业机械化设备,降低其资金成本,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 提高技术水平。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技术水平,研发出更加先进、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效益和生产力。
4. 加强管理维护。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提高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
5. 加强环境保护。
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倡导绿色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机械化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浅谈山区茶叶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已经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山区茶叶的种植和加工也不例外。
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山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山区茶叶的机械化发展仍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制定对策。
一、山区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1. 技术设备不足:目前山区茶叶机械化生产所采用的设备大部分来自于引进和改造,技术更新比较缓慢,部分设备技术水平不高,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严重制约了山区茶叶的机械化水平。
2. 人才短缺:山区茶叶机械化生产需要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人才,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山区茶叶的机械化发展。
3. 生产环境复杂:山区茶叶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这对机械化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1. 加强技术研发:要提高山区茶叶的机械化水平,首先要加强技术研发,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适应性,同时也要加大对机械化设备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2. 培养人才队伍:加强对山区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开展培训和学习,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为机械化生产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3. 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山区茶叶的机械化发展需要一定的规模和产业基础,要加强山区茶叶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推动茶叶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茶叶产业的机械化发展。
4. 加强政策扶持: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山区茶叶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鼓励企业和农民投身茶叶机械化生产,推动茶叶机械化发展。
5. 完善服务体系:要加强山区茶叶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维修保养渠道和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更全面、及时、便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农业机械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农业机械设备来完成土壤耕作、种植、施肥、灌溉、收割、脱粒、搬运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对策。
1. 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滞后。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导致许多农机设备老化严重,功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求,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机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很多地区的农田依然依赖人工劳动,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3. 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成熟。
农业机械化技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作业深度、作业速度、作业质量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
缺乏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4. 农业机械化用工问题。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原本靠农业劳动生产的农民需要转岗到其他行业,农村劳动力短缺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农业机械化用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许多人缺乏农业机械化技术操作能力,导致了用工问题的存在。
二、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对策2.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政府应鼓励农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水平,推动农机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完善农业机械化配套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配套服务体系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机具维修保养网络,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确保农业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加强农村技术推广站和示范基地的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率。
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新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分析了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引言: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作物种类繁多,种植方式多变,不同地域和不同季节的农业生产需求不同。
为了适应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增加新疆地区农民的收入和福祉,保障新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新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1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1.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与作物种植结构不匹配新疆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作物种类繁多,种植方式多变,不同地域和不同季节的农业生产需求不同。
然而,新疆地区的农机装备结构却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存在着农机装备品种少、规格单一、功能单一、适应性差等问题。
例如,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番茄、葡萄等特色作物的生产基地,但是这些作物的收获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缺乏适用的收获机具。
另外,新疆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是粮食播种和收获机具的规格和型号却不能满足不同地域和不同品种的粮食作物的需求。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机装备与作物种植结构之间的不匹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效益和水平[1]。
1.2农业机械化在薄弱领域和特色产业的覆盖率低新疆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多元化和特色化的特点,除了粮食作物外,还有许多具有优势和潜力的特色产业,如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特色作物等。
这些特色产业对于提高新疆地区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这些特色产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多变,需要专门设计和定制的农机装备,而目前新疆地区在这些领域的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还比较滞后,缺乏适用的农机产品和技术,导致了农业机械化在这些领域的覆盖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依赖人工劳动的程度高。
浅谈贵州山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对贵州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对贵州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结构;发展现状“十三五”以来,贵州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主要农作物、特色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在山地农机新技术和新装备上有所创新。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制约,贵州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寻有效的改进措施1贵州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1.农机化水平依然较低,难以满足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10%,农机总动力达到10.04亿kW,而贵州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6.32%,排在全国低位,农机总动力为2 376.65万kW(不含农用运输车),只占全国的2.38%,单位面积农机动力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左右。
机械化作业以耕整地机械水平相对较高,机耕率达73.53%,但在播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依然很低,机播率和机收率仅为2.86%和 20.16%。
贵州水稻机播率相对较高,也只是6.88%。
而其他大宗农作物玉米、马铃薯、油菜的机种机收水平更低。
贵州是马铃薯种植大省,机收率也只有7.33%;作为传统油菜生产区域,贵州油菜机收率和机播率仅为 3.03%和2.09%;常规饲料作物玉米机播率仅0.44%。
近年来,贵州围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山地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薏苡、酒用高粱和荞麦,以及辣椒、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以期培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通过多年的努力,这些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一定规模,但机械化水平远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1]。
薏苡、酒用高粱和养麦的播种和收获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劳动成本一直高;贵州作为辣椒种植第一大省,辣椒机械移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而占生产成本最大的收获环节大多还是手工采摘;春茶、名优茶采摘也基本是人工作业。
农业机械管理现状问题及安全生产对策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业机械也越来越多。
农业机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农业机械管理现状问题和安全生产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业机械管理现状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机械的购置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机械设备更新缓慢,大部分农机设备陈旧且使用寿命较长。
2. 缺乏专业人员。
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农机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导致农机设备的维护和操作缺乏技术保障,存在安全隐患。
3. 维护管理不到位。
由于农民对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农机设备的维护管理常常粗放、不到位,导致机械设备易出现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4. 安全隐患存在。
农业机械作业涉及到大功率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事故,而由于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和意识,农业机械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二、安全生产对策1. 加大政府经济支持。
政府应当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补贴力度,加大对农机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2. 优化人才培训。
加大对农业机械维修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机械维修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生产。
3. 加强农机设备管理。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设备的台账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机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对农机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建立农机设备维修保养基地,提高维修效率。
4. 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操作规程,降低事故风险。
农业机械管理现状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培训,加强农机设备管理,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浅谈杂粮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食用各种杂粮。
而杂粮的生产也逐渐向机械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分析杂粮机械化生产的情况。
一、现状目前,我国杂粮机械化生产的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例如,小麦烘干机、水稻收获机、秸秆粉碎机等一系列机械设备的出现,使得杂粮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自动化和节能环保。
此外,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也得到了广泛推广,提高了村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然而,杂粮机械化生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农民的生产。
其次,市场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品质仍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研发。
二、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对策。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支持农民使用机械设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以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鼓励农民使用机械化生产。
2. 开发市场。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和农民在市场上推广杂粮及各类机械设备,行业内可以开展专业市场推广活动,增加消费者对杂粮的了解和认可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加强技术研发。
政府可以在科技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先进的杂粮机械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使设备更加适合农村的生产需求。
4. 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
农机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共同投入购买和使用机械设备,降低单个农户的使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势必成为绿色环保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杂粮机械化生产也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强协调和合作,加速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能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机械化生产。
第39卷第1期 2013年2月 农业装备技术
Agricultural Equipment&Technology Vol_39№.1
Feb.2013
镯容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祁培明(旬容市水利农机局) 摘要:句容市地处丘陵山区,地域特点和特色农业发展明显。句容市农机化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并 存,结合实际,经过调研后对当地农机化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地区农机化又好又快 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对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 时也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 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只有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操作技能、健全 监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业产业方式的转变, 促进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农业迈向现代化打 下良好的基础。结合句容市实际,对现代农业机械化 发展做进一步的探讨。 1 旬容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1.1 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201 1年,句容市拥有农机总动力49.41万kW, 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3.3%。全年共完成机耕 4.77万hm ,机播3.68万hm ,水稻机插面积1.O1万 hm2,机电灌溉6.41万hⅡl2,机械植保6.55万hm2,机 械化还田4.84万hm ,机收5.O8万hm (其中小麦 1.88万hm ,机收水平达96.5%;水稻3.06万hm ,机 收水平达96.9%;油菜0.14万hm2)。农业机械已成为 农业生产的“顶梁柱”,在“春耕”、“三夏”、“三秋”大 忙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_2农机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句容市不断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财 政投入力度,推动了农机装备水平的较快增长。2009 年、2010年、201 1年,同级财政补贴配套农机资金分 别达到72.59万元、78.02万元、215.92万元,呈逐年 快速递增的态势。通过实施这项强农惠农政策,极大 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拉动了市场对农 机产品的需求,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对农机工业的 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