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宋前期诗文
- 格式:doc
- 大小:130.51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古代文学(A五明清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明清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课程代码:0014216学分/总学时:54开课单位:人文学院面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确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战略,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一般掌握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样式(如传奇、拟话本、章回小说等)的特点及发展概况;牢固掌握本时期著名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对本时期其它文学现象(如诗词、散文、散曲、说唱等)有一般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文学的多方面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认识在“雅文学”之外,还有大量的、内容深刻的“俗文学”;也使学生通过研读本时期的文学作品,加深认识封建时代末期中国社会的风俗民情、思想潮流以及社会的变迁等;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古代汉语、文学理论。
三、课程基本要求(一)中国古代文学是占总课时比重较大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在专业培养目标中,“中国古代文学”担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古代文学学养的重要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具备独立研究某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文学史知识由三部分组成:1、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文学样式分类的总论,着重说明总貌,理清线索,指出特点,把发生、发展、兴衰嬗递的原因、过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示明白。
2、作家作品的评析,包括对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作家作品的较全面地评析,次要作家作品主要特点的评介,以及对一般作家作品的简介。
3、是某些文体特点的专章介绍。
四、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说[目的要求]1、介绍明代文学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了解明代文学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关系,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汇总,建议收藏!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被归入各种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大有裨益。
【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三曹】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南朝三谢】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社会科学研究 2002年第5期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百年综述赵章超摘要 20世纪初由鲁迅等人开创的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筚路蓝缕,几经起伏,到本世纪初已取得了一系列实绩。
这主要体现在对宋代志怪传奇小说地位和性质认识的演进、小说史的分期、作家作品的研究、小说理论的探讨及文献资料的考辨等方面。
但是,相对于宋代诗、词、文的研究,志怪传奇小说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实绩;不足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2)05-0141-03宋代是中国文言小说史上比较重要的一环,其中有着洪迈、刘斧、李献民等谁都不能忽视的创作大家,但是长期以来,它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李剑国曾说: !文言小说研究真正具备科学的学术品格,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还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事,这就是郑振铎、鲁迅等人所开展的具有拓荒性质的文言小说研究∀∀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文言小说研究处于萧条局面# 1,这是就20世纪80年代以前文言小说研究的整体状况来说的。
如果再作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一领域中,六朝、唐及清代研究多一些,宋代则很不受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除了一些史著对宋之志怪传奇作了较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外,一定数量的单篇论文也昭示着其研究的实绩。
本文就宋代文言小说的地位及性质、作家作品研究、文献整理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
其一,如何认识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的地位和性质,是研究者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对此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其成就平平,难予首肯。
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说:!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采艳殊乏。
#今人之文学通史或断代史亦多持否定态度,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到现在,对其基本是避而不谈,如60年代分别由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撰写和游国恩等主编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对宋代志怪传奇都只字未提。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学科简介一、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简介1、学科专业简介: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于2010年开始从应届毕业的中文本科生中招收海南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模式:3+1,即三年在职学习,一年脱产学习),2011年招收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年全日制),从2012年起,将原批准招收的海南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改为从海南省特岗教师中招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1,即两年在职学习,一年撰写硕士学位论文)。
到2014年为止,共招收有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生162人。
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海南师范大学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队伍从无到有,从2010年开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担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和论文指导的教师队伍中(不包括公共课程和教育课程的师资),共有中文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共11人,具有教育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共14人,学科负责人为陈道谆教授。
并且,从2012年6月开始,经海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同意将文学院现有的15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聘任为专业型(语文)教育硕士生导师,此举大大增强了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队伍建设,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的教育质量提供了强大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另外,文学院外聘有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生导师6人,他们分别来自省市教研院或省属重点中学,都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心得,全部具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职称,都有相关的基础教育研究论著或语文教育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2、学科师资队伍科研情况(不包括外聘专家、公共课程和教育课程的师资):近三年来,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在科研成果、课题、获奖等方面,硕果累累,统计结果如下:(1)学术论文: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7篇。
第一章唐五代词一.词的产生和发展1.关于词起源的理论:词出于乐府,唐代近体诗变化而来2.词的名称|:1曲子词2诗余3乐府4长短句5乐章、歌词、琴趣等3.词调的来源:1来自边地和外域《菩萨蛮》2来自民间《竹枝》3创自教坊大晟府等音乐机构《荔枝香》4来自乐工歌妓《雨霖铃》5词人自度曲《望海潮》4.1按风格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2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长调(91字以上)3按词调分:a令,来自唐代的酒令b引,古代乐曲的一种名称,一般词中的引词都来自大曲。
C近,又称近拍,也出自于大曲。
近词和引词一般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明清时期称“中调”d慢,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调长拍缓是特点5.唐词的发展1萌芽期,初唐到盛唐2雏形期,中唐3形成期,晚唐6.《云谣集杂曲子》自敦煌石室发现写本诸词后,是我国今存最早的一部唐代民间词集,共收词三十首。
《敦煌曲子词》在敦煌发现的民间词曲总集,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的原始形态。
7.《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词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有“倚声填词之祖”之称。
共收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
8.温庭筠,晚唐著名诗人、词人,有“花间鼻祖”之称。
艺术风格:1他使词的形体音律趋于成熟精美2擅长刻画人物心绪的抒情特征。
3温庭筠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
9.冯延巳,有《阳春集》。
冯词:将其情思寄附于物,融化入景,拓宽词的意境。
风格委婉含蓄,吐词典雅清理,是花间词向北宋词转变的过渡阶段。
10.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被称为“千古词帝”开拓与成就:1在情感表达上,李煜的词率性自然真挚感人,为五代词坛吹入一股清新的春风2在表现题材上,李煜的词打破了“诗庄词媚”的固有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3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
他的词不镂金错彩,却又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携永,形成既清丽又婉约深致的艺术特色。
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北宋最初一个阶段,诗人效仿白居易诗体曾经成为一种风气。
其中著名的人物有徐铉和王禹偁,正如《蔡宽夫诗话》说,宋初“士大夫皆宗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但过去有的文学史研究者把王禹偁描叙为似乎是有意识与“西昆体”对抗的诗人,这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不但白体诗的流行很早,而且当《西昆酬唱集》问世而使“西昆体”广泛流行时,王禹偁已经去世了。
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他本是南唐末年的重臣,那时南唐受着宋王朝的压迫,他的处境也很艰难;后随李后主降宋,虽然做到散骑常侍,但言行不能不十分谨慎,心情也始终是压抑的。
他在痛苦中挣扎,只好求宁静于山水,求解脱于佛道,或在繁忙的交游宴饮中排遣愁闷,总算维持着心理的平静。
有《骑省集》。
徐铉的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他把这种情愫写得很淡,语言也是清淡自然的,少有生涩的地方,如《登甘露寺北望》: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这诗可以推断是写于南唐覆灭后。
末二句用“橘迁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表现对江南故国的依恋。
但全诗大半部分只是在写一片萧索迷蒙的景色,看不出很强烈的情绪;末二句也是借“游人相思”着笔,不正面写自己。
此外,像《和钟郎中送朱先辈还京垂寄》的“春愁尽付千杯酒,乡思遥闻一曲歌”,《九日落星山登高》的“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故人”等等,大抵都浅切流丽。
也许是他生长于江南的缘故,他也写有若干首《柳枝辞》一类的拟民歌,虽不像民歌那样朴素俚俗,语言还是通畅浅易的,如: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荫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白居易后期的诗,在清淡的语言中流露出一种雍容闲散的心情,北宋初崇尚白体的诗人,也常有这种情况。
如曾两度拜相的李昉就是一个例子,他常用随意闲谈的笔法,写出绝无焦灼苦闷的心境。
而徐铉的情况并非是如此的。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819中国古代文学适用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约52分第二部分约52分第三部分约46分(四)试卷题型结构解释题(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简述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文学史”等1门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本部分重点:第二、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章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节文学起源与原始歌谣第二节古代神话第二章《诗经》重点:国风。
第一节有关《诗经》的几个问题一、《诗经》的分类二、《诗经》的编订与传布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一、艺术成就1.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形式上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八言;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韵及其它押韵法。
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二、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重点:《左传》《战国策》。
第一节《尚书》《春秋》第二节《左传》《国语》一、《左传》“春秋三传”。
文学价值。
二、《国语》(国别体史书)第三节《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经汉刘向重加编校。
民本思想。
文学价值。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重点:第一节之第一,第二节,第三节之《庄子》第一节《论语》《墨子》一、孔丘和《论语》二、墨翟和《墨子》第二节孟轲和《孟子》第三节《老子》《庄子》第四节《荀子》《韩非子》第五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重点:《离骚》《九歌》第一节楚辞的名称及来源第二节屈原的生平第三节《离骚》和屈原的其它作品一、《离骚》2《离骚》的思想内容。
宋元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宋元文学史编号:0014214 学时:5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编者姓名:罗斯宁职称:教授主审姓名:吴承学职称:教授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一、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确立面向21世纪教育战略,坚持古为今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包括宋代的词、诗、文及元代的杂剧、散曲、南戏)的特点及发展概况,牢固掌握本时期著名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尤其是本时期的爱国主义文学的杰出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改善知识结构,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
其次,要求学生一般掌握宋元时期的优秀作家作品的情况;对宋元之间的辽、金文学史及重要作家作品有一般的了解。
部分内容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二、课程内容:上编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第一周,3学时)主要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使宋代文学由以诗、文为主变为以戏曲、小说为主,处在由雅变俗转变时期;宋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外侮不断,爱国主义成为文坛的主调;宋代理学和佛、道教的盛行,导致文学也带有哲理的色彩。
宋词为中国词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潮。
宋文经欧阳修、苏轼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诗以其思想深邃和凝炼概括的特点,成为我国诗史上与唐诗双峰并立的另一大诗派。
思考题:1、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转折时期?第二章北宋前期诗坛(第二周,3学时)北宋初年的诗人,如王禹、林逋等都各有成就,但都以学唐诗为主,未体现出宋诗工说理、重意趣、平淡闲远的特色;自梅尧臣和苏舜钦始,方开宋诗一代新面目。
他们各以含蓄淡远和议论纵横的两种不同风格,既独具个性又反映出一种新诗风,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宋辽金部分宋代文人的参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绪论何谓宋型文化,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绪论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与词的发展有何关联?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绪论宋诗与唐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绪论简述宋初文坛的创作概况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第一节“宋初三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第一节简述王禹偁的诗文成就。
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第四节西昆体的特点及衰微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第三节如何客观评价西昆体的历史地位?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一章第三节试论宋词的繁荣的原因。
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主要作家有哪些?其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三章晏殊、欧阳修词创作有哪些异同?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三章第一节如何理解张先、王安石等人对词境的开拓?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三章第二节柳永对宋词的重大创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三章第三节如何认识及评价柳永的市井意识与其词作的关系?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三章第三节北宋诗文革新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二章第一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二章第二节试述欧阳修文学革新主张的内容及其创新意义。
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二章第二节简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二章第二节被并称“苏梅”的苏舜钦和梅尧臣诗歌特征有何异同?答案详见《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第二章第三节简述 “ 王荆公体 ” 的艺术特征。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科目代码615重要提示:本考试大纲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和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所有考生只需考其中一部分。
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生限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生限考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文化创意学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一、参考书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册),严家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严家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考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考查范围:1.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晚晴源流,主要参考《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册)中的《导言》以及第一至四讲,严家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从新文化运动肇始至194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文学部分,主要参考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3.当代文学部分,从1940年代末至现今,主要参考书《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特别提醒:考生也需要注意阅读参考书目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自然地,对于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读得越多越好。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一、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第三版(1-4册),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二、考试内容范围:《中国文学史》1-4册(一)先秦文学史教学大纲绪论第一章《诗经》第二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三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二)秦汉文学史教学大纲绪论第一章秦及汉代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四章两汉诗歌(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大纲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永明体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四)隋唐五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歌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五)宋辽金文学史教学大纲绪论第一章宋初文学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四章苏轼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骈文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六)元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绪论第一章关汉卿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第三章白朴和马致远第四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五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剧作第六章元代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第七章元代散曲第八章元代诗文(七)明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第三章明前期诗文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第七章汤显祖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十一章晚明诗文(八)清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绪论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章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第四章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第五章《红楼梦》第六章清中叶文学(1723-1839)。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
(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