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71.45 KB
- 文档页数: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显微分析中的一种先进分析技术,而且是和俄歇电子能谱技术(AES)常常配合使用的分析技术。
由于它可以比俄歇电子能谱技术更准确地测量原子的内层电子束缚能及其化学位移,所以它不但为化学研究提供分子结构和原子价态方面的信息,还能为电子材料研究提供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含量、化学状态、分子结构、化学键方面的信息。
它在分析电子材料时,不但可提供总体方面的化学信息,还能给出表面、微小区域和深度分布方面的信息.另外因为入射到样品表面的X射线束是一种光子束,所以对样品的破坏性非常小。
这一点对分析有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非常有利。
以X射线为激发光源的光电子能谱,简称XPS或ESCA处于原子内壳层的电子结合能较高,要把它打出来需要能量较高的光子,以镁或铝作为阳极材料的X射线源得到的光子能量分别为1253.6电子伏和1486.6电子伏,此范围内的光子能量足以把不太重的原子的1s电子打出来。
周期表上第二周期中原子的1s电子的XPS谱线见图1。
结合能值各不相同,而且各元素之间相差很大,容易识别(从锂的55电子伏增加到氟的694电子伏),因此,通过考查1s的结合能可以鉴定样品的化学元素。
除了不同元素的同一内壳层电子(inner shell electron)(如1s电子)的结合能各有不同的值而外,给定原子的某给定内壳层电子的结合能还与该原子的化学结合状态及其化学环境有关,随着该原子所在分子的不同,该给定内壳层电子的光电子峰会有位移,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这是由于内壳层电子的结合能除主要决定于原子核电荷而外,还受周围价电子的影响。
电负性比该原子大的原子趋向于把该原子的价电子拉向近旁,使该原子核同其1s 电子结合牢固,从而增加结合能。
如三氟乙酸乙酯CF3COOC2H5中的四个碳原子分别处于四种不同的化学环境,同四种具有不同电负性的原子结合。
由于氟的电负性最大,CF键中碳原子的C(1s)结合能最高(图2)。
含氧官能团boehm滴定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含氧官能团boehm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表征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含量。
随着表面化学研究的发展,对材料表面性质的准确描述和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含氧官能团是材料中极为常见的一类功能基团,它们在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了解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及其分布情况十分关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含氧官能团boehm滴定进行理论说明。
首先,在第2部分将详细介绍含氧官能团boehm滴定的概念、原理以及操作步骤;接下来,在第3部分将探讨Boehm滴定在表面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利用该方法评估各类碳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差异性的案例;然后,在第4部分将通过经典实验与案例阐述Boehm滴定理论描述的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思路;最后,在第5部分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点。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提供对含氧官能团boehm滴定理论说明的全面解析,包括其原理、操作步骤、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方法,可以增进对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表征的认识,为表面化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2. 含氧官能团boehm滴定理论说明2.1 含氧官能团概述含氧官能团是化合物分子中的一种结构,通常与氧原子相关联。
这些官能团在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们可以参与反应和相互作用,并对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产生影响。
常见的含氧官能团包括羟基、羰基、醇基等。
2.2 Boehm滴定方法简介Boehm滴定属于一种常用的表面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量材料表面上的含氧官能团含量。
这个方法最初由Werner Boehm在1966年提出,并已被广泛应用于碳材料以及其他具有含氧表面官能团的材料研究领域。
Boehm滴定方法基于以下原理:首先,将待研究样品置于滴定溶液中,其中包括一种酸性试剂,如硝酸或高锰酸钾溶液;接下来通过不同条件下进行搅拌、加热等处理,使得待研究样品上的含氧官能团与滴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最后,通过测量溶液中的酸性度变化(如pH值的变化),来推断含氧官能团的含量。
煤官能团的表征方法概述缪宇龙;姚楠;李小年【摘要】介绍了煤官能团的表征方法,对化学分析法、红外光谱法、程序升温脱附(TPD)、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在煤官能团表征中的原理及应用作了简要的分析比较,为煤炭自燃因素的分析及煤微观结构的综合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期刊名称】《浙江化工》【年(卷),期】2015(046)001【总页数】4页(P43-45,48)【关键词】高官能团;化学滴定;仪器分析【作者】缪宇龙;姚楠;李小年【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业催化研究所,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业催化研究所,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业催化研究所,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杭州310032【正文语种】中文在煤自燃的过程中,活性官能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为自燃反应提供了重要的活性位点,并为自燃的发生积蓄热量。
要研究官能团在煤自燃中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规律,首先就要对煤的官能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表征。
在早期的研究中,煤的官能团大多采用化学方法表征,根据各类官能团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质的差别,利用化学滴定方法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
随着近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仪器分析法如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核磁共振谱等被应用到煤官能团表征上,逐渐取代化学分析方法,在煤官能团的表征测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化学分析方法在煤官能团测定的应用上逐渐被淘汰,但其以针对性强、定量分析简单等优点,在分析某些特定官能团的应用中,仍具有较大的作用。
从化学分析角度来说,煤中主要的含氧官能团都能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利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测定,但由于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对羧基和总酸性基团的测定方法。
羧基在煤中属于强酸性基团,其测定方法是钙离子交换法[1]。
浅析影响煤岩润湿性的因素李庆会;游艺;欧阳云丽;柯文丽;杨林江【摘要】煤岩润湿性是煤层的基本特性参数之一,探索影响煤岩润湿性的相关因素对提高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研究并分析了界面间的相互作用,煤的表面结构特征,溶液的pH值及添加剂浓度等多个方面对煤岩润湿性的影响.【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3(032)001【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煤层气;润湿性;煤的表面结构特征;溶液的pH;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作者】李庆会;游艺;欧阳云丽;柯文丽;杨林江【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1煤的润湿性是煤的一项很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它不仅在煤化工中应用,而且在煤矿开采及安全中亦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煤层预注水防尘中,煤润湿性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注水效果;煤的水润湿性研究对提高防降尘效果有重要意义;油团聚法和浮选法等也都是以煤的润湿性为依据的选煤工艺。
由已有的结论说明,煤粉在溶液中的润湿性能首先和溶液中气体-液体表面张力有关,其次也和溶液中煤粉的固体一液体界面张力,溶液中煤粉的固体-液体界面张力的大小有关,还和煤粉的疏水性等性质有关系,由此总结出影响煤岩润湿性的因素主要有界面间的相互作用,煤的表面结构,溶液的pH值及添加剂浓度等以下三个方面。
1 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润湿现象是一种界面行为,润湿性的改变是通过改变相接触的液固界面性质来实现的。
具体方法是:在煤的悬浮液中加入一些譬如表面活性剂和絮凝剂这样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界面上有吸附作用,这种作用可导致溶液的界面性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性质改变,进而引起煤表面润湿性的改变。
首先,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带的电荷不同,其产生的吸附作用也有区别,进而表面活性剂分子与煤粒表面之间的作用也不一样。
X射线光电子能谱主要功能及应用实例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是一种常用于表面化学分析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关于材料表面化学组成、价态、电子结构和电荷转移等信息。
以下是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主要功能及应用实例。
1.表面化学分析:XPS可以确定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包括原子种类、化学键和它们的相对丰度。
通过测量不同能量的光电子能谱,可以得到元素特征峰的强度和形状,从而定量分析材料表面上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
应用实例:XPS广泛用于研究材料表面的符合物、生物界面、涂层和薄膜等。
例如,可以通过XPS分析材料的腐蚀表面层,以了解腐蚀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另外,XPS也常被用来探测化学元素的清洁度,以确定材料的纯度。
2.化学价态分析:XPS可以测量材料中不同元素的化学价态。
通过分析元素的开壳层电子能级,可以确定元素的氧化态、配位数和电荷转移等信息,从而揭示材料的化学特性和反应活性。
应用实例:XPS可以用于研究催化剂表面的价态变化和催化反应机理。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XPS谱图,来研究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状态和活性位点,以及反应物在界面上的吸附和解离等过程。
3.能带结构测定:XPS可以提供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信息。
通过测量材料的价带和导带的能带边、费米能级、能带间距和带隙宽度等参数,可以了解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导电性质。
应用实例:XPS可用于研究半导体、金属和氧化物等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性质。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半导体材料的价带和导带的能带边,来研究材料的能隙和输运性质,以及探索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4.化学键分析:XPS可以测量材料中化学键的电子密度和价电子轨道的分布。
通过观察峰位和峰形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化学键的键长、键数和键的极性等信息。
应用实例:XPS可用于研究材料的化学键环境和键的特性。
例如,可以通过XPS测量材料中C1s能级的峰位和结构,来确定碳的化学键状态,从而分析碳材料的结构和官能团的存在。
X射线光电子能谱复旦大学材料系吕平在对许多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了解其表面性能是很重要的。
而要获得材料的表面性能,就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器,对各种材料从成分和结构上进行表面表征。
其中,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由于其对材料表面化学性能的高度识别能力,成为材料分析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X射线光电子能谱是由Siegbahn等人在20 世纪50年代提出并实现用于物质表面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Siegbahn由于对光电子能谱的谱仪技术和谱学理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奖。
这是一种以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为基础的方法。
1.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光电效应物质受光作用放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也称为光电离或光致发射。
如图1所示,这个过程表示为:hν+A→A∗++e−A: 中性原子;hν:光子能量;A*+:出于激发态的离子;e-:光电子。
光电子的能量 E k=hν−E BE B是以真空能级为参考的电子结合能。
虽然光电离也是一个电子跃迁过程,但它有别于一般电子的吸收和发射过程,它不遵守一定的选择定则,任何能级的电子都可以被电离。
原子各能级发射出冠电子的概率由电离截面σ决定。
σ越大,说明该能级上的电子月容易被激发,与原子其他能级上的电子相比,它的光电子峰的强度就交大。
σ与原子序数Z,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入射光频率ν决定。
二、受激原子的弛豫由电离过程产生的终态离子A*+处于高激发态,会自发发生弛豫而变为稳定状态。
这一过程分为辐射弛豫和非辐射弛豫两种,前者发射X荧光,后者发射俄歇电子。
其过程如图2所示。
hν图1图 2X射线荧光的能量是特征性的,与元素一一对应。
俄歇电子的能量也是特征性的,与入射能量无关。
荧光几率与俄歇几率如图3所示,即低Z元素容易发生俄歇效应。
图 3三、光电子逸出深度虽然X光的穿透深度可达1mm,只有从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才对确定Eb的谱峰有所贡献。
对于XPS 有用的光电子能量100~1200eVλm=0.5~2.0nm(金属)=4~10nm(高聚物)信息深度d与逸出深度的关系,d=λsinα,如图4 所示。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英文缩写为XPS,是一种分析固体表面的表征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X射线的实验技术,在固体表面中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的光电子过程中获取信息。
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并且在许多研究领域中已成为标准手段之一。
工作原理XPS中的样品表面被照射高能X射线束。
当X射线与原子的电子相互作用时,会导致电子从内壳层或价层中被轰离,这些轰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子的能量与原子轨道电子的结合能有关,即电子从原子轨道中被轰出时需要克服的势垒的能量大小,因此,通过测量光电子的能量可以得到原子轨道的结合能。
通过对光电子能谱的分析,可以得到有关样品表面化学、结构和元素信息。
应用表面元素分析XPS可用于分析样品表面的化学和元素组成。
在表面元素分析中,应该关注元素的信号强度、氧化、还原和束积分。
通过分析XPS谱图,我们可以了解物体表面的元素组成、化学键信息、元素氧化态等,为我们提供有关表面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的重要信息。
在材料研发、表面改性等领域,这非常有用。
表面化学分析通过 fluorescence yield 技术测量光电子能谱的化学位移,可以定量分析样品表面类别的化合物。
表面化学分析是XPS的重要应用,可以定量分析样品表面其中化合物的浓度、化合价及组成等的信息。
表面结构分析XPS的高侧向分辨率可以进行元素化学锚定,从而将元素分析到化合物的表面,获得表面化合物的有关信息。
在薄膜和复合材料领域,表面结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应用之一,为我们评估表面上层结构、缺陷形成、化学键信息等提供数据。
优势与其他表面分析技术相比,XPS有以下优点:1.端精度高:可以测得不同元素化合物来源的电子信号。
2.微区分析:仅需在少数微米面积内对样品进行分析,使XPS可在非常小的样品区域内发挥作用。
3.高精度:其能量分辨率非常高,可以测量单一元素的化学状态。
4.具有定量性:仅仅需要对能量较低的电子进行分析便能提供元素的量信息。
第18章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18.1 引言固体表面分析业已发展为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特别是对于固体材料的分析和元素化学价态分析。
目前常用的表面成分分析方法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俄歇电子能谱(AES),静态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离子散射谱(ISS)。
AES 分析主要应用于物理方面的固体材料科学的研究,而XPS的应用面则广泛得多,更适合于化学领域的研究。
SIMS和ISS由于定量效果较差,在常规表面分析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但近年随着飞行时间质谱(TOF-SIMS)的发展,使得质谱在表面分析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本章主要介绍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实验方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也被称作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SCA)。
该方法是在六十年代由瑞典科学家Kai Siegbahn教授发展起来的。
由于在光电子能谱的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贡献,1981年,Kai Siegbahn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三十多年的来,X射线光电子能谱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XPS已从刚开始主要用来对化学元素的定性分析,业已发展为表面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及元素化学价态分析的重要手段。
XPS的研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化学分析,而扩展到现代迅猛发展的材料学科。
目前该分析方法在日常表面分析工作中的份额约50%,是一种最主要的表面分析工具。
在XPS谱仪技术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X射线源上,已从原来的激发能固定的射线源发展到利用同步辐射获得X射线能量单色化并连续可调的激发源;传统的固定式X射线源也发展到电子束扫描金属靶所产生的可扫描式X射线源;X射线的束斑直径也实现了微型化,最小的束斑直径已能达到6μm大小, 使得XPS在微区分析上的应用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
图像XPS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XPS在新材料研究上的应用。
在谱仪的能量分析检测器方面,也从传统的单通道电子倍增器检测器发展到位置灵敏检测器和多通道检测器,使得检测灵敏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