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山县集雨水窖的建设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74.13 KB
- 文档页数:2
水利工程中的节水技术与应用一、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水利工程中输送水资源的重要通道,但传统的土渠往往存在着严重的渗漏问题,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渠道防渗技术通过采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对渠道进行处理,减少水的渗漏损失。
常见的渠道防渗材料有混凝土、砌石、塑料薄膜等。
混凝土渠道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优点,但施工成本相对较高。
砌石渠道则利用石块砌筑而成,成本适中,且具有一定的抗冲刷能力。
塑料薄膜防渗是一种较为简便和经济的方法,但其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和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的输送效率。
据统计,经过防渗处理的渠道,水的利用系数可以提高到 08 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二、喷灌技术喷灌是一种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或植被上的灌溉方式。
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喷灌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
喷灌系统通常由水源、泵站、管道、喷头等部分组成。
喷头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摇臂式喷头、旋转式喷头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灌溉需求进行选择。
在喷灌过程中,水通过喷头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落在作物上,避免了地面灌溉中的大水漫灌和水资源的浪费。
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地形和作物,尤其对于地形复杂、水源不足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喷灌还可以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通气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然而,喷灌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综合考虑。
三、微灌技术微灌是一种更加精准和节水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等。
滴灌是通过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使水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
微喷灌则是将水以微小的水滴形式喷洒在作物上,类似于细雨滋润。
涌泉灌是通过在管道上安装涌泉头,使水以泉水涌出的方式灌溉作物。
微灌技术具有节水效果显著、施肥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
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精确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58·建筑与发展Jian Zhu Yu Fa Zhan评论·规划·鉴赏Pinglung guihua jianshang 浅析集雨水窖工程在罗平县山区、半山区的发展运用周家斌罗平县水务局——阿岗镇水务所 云南曲靖 655816【摘 要】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农业的命脉。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
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
【关键词】 集雨水窖;工程;发展运用前言: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略,探讨集雨水窖这一古老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我区的运用,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么多年以来,“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水库,而在象我县这样的高原山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各型水工程全市最少,大型水库建设不易,多建水窖这样的小型微型水利工程,才能有效抗旱”。
我于1999年毕业参加工作,在三个乡镇14年多的水利工作中,我主持或参与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基本烟(农)田建设工程、小(一)型水库建设工程、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各类水利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驻守工地从事工程现场施工监督以及技术指导。
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就我县集雨水窖工程发展运用问题作浅显探讨。
1.基本概况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全县总面积3018平方千米,共辖12个乡镇,153个行政村,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54.81万人。
总耕地面积111.114万亩,其中水田11.532万亩,旱地99.442万亩,境内海拔在722米—2468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雨量1352mm,属季风气候特征。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集雨水窖工程的技术运用浅析摘要: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境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之一,雨水资源严重短缺。
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600mm,蒸发量大,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人畜饮水难以保障;同时,由于降水集中,分布不均,6-9月降雨量占到全年的70%,与农作物生长发育期严重错位,雨养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供水问题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为解决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供水问题,集雨水窖工程被广泛运用。
集雨水窖工程利用降水自动蓄水的特点,通过建设集雨面积广、设计合理的集雨水窖,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储存,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水源。
本文通过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集雨水窖工程的技术运用,总结了其在解决供水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陕北黄土高原;集雨水窖工程;技术运用一、引言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贫乏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发展的关键问题。
干旱的气候条件和薄弱的水循环系统导致降雨有限,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雨水资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开始广泛应用集雨水窖工程。
这种工程通过将雨水收集和储存起来,可以在干旱季节为人们的生活和农业提供可靠的水源。
集雨水窖工程的技术运用涉及到工程设计、建设和维护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集雨系统设计、主动蓄水地形选择以及科学管理,该工程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该工程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降水不稳定、窖体渗漏等问题。
因此,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改进和优化集雨水窖工程的技术运用至关重要。
二、相关概述1.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水资源状况陕北黄土高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以黄土为主要地质特征的高原地带。
该地区的特点主要包括地势高原、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和水资源匮乏。
黄土层疏松,透水性强,导致降水无法充分渗透到土壤深层,使得地表径流增多,雨水无法有效储存。
同时,气候干旱导致水循环不畅,地下水资源有限,地表水供应不稳定。
集雨补灌型建设模式
1建设区域
主要在晋陕丘陵沟谷区、晋东山地丘陵区、晋东南盆地丘陵区、晋北高原区水资源缺乏且不适合建设较大水利设施的旱作耕地,通过修建集雨补灌设施,解决“卡脖子旱”,提升耕地稳产高产能力。
2.建设内容
结合地形,充分利用降水形成的地面径流,优先建设集雨补灌农田小水利设施。
综合配套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等。
集雨补灌工程:选择在产生地表径流和雨水汇流点,且土层比较深厚的地方修建软体水窖等蓄水设施,配套建设引水沟与沉沙池;配备小型水泵和自流管道渠系;配备出水口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渗灌等节水设施,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等电力配套设施。
土地平整工程:对于田面起伏不平的田块和地块面积较小而土层较厚的田块进行土地平整,归并为大地块,满足灌溉规范需求。
田间道路工程:修建田间道路,对于坡度较大的道路进行硬化。
土壤改良工程:通过深松耕、增施商品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
农田防护工程:配套土(石)坎、土(石)填、种植生物坎
等坡面防护设施,建设农田林网等农田防护工程。
县水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居民们的饮水问题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难题。
而建设县级水窖,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目标。
本次县水窖建设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在县级范围内,全面推进水窖建设工作,确保每个农村地区都能够拥有可靠的饮水来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具体措施。
1. 调研摸底。
首先,需要对全县的农村地区进行调研摸底工作,了解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条件、水资源分布、居民用水需求等,为后续的水窖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
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全县水窖建设规划,确定建设重点区域和建设数量,合理分配建设资源,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建设标准。
制定县级水窖建设标准,包括水窖的设计尺寸、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确保水窖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4. 资金筹措。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金、农户自筹等多种途径,筹措建设水窖的资金,确保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效益。
5. 施工管理。
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水窖的建设,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6. 宣传推广。
开展水窖建设的宣传推广工作,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水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监督。
建立水窖建设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完善配套。
在水窖建设完成后,加强对水窖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水窖管理制度,确保水窖的长期可持续使用。
3. 资金保障。
加强对水窖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杜绝浪费和挪用。
五、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县水窖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预计可以解决全县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六、总结。
水窖建设是一项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集雨水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集雨水窖项目是指利用屋顶、道路等建筑物表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用于农田灌溉、生活用水等用途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项目。
该项目旨在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农田灌溉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二、项目实施流程1. 确定项目区域:选择适宜的项目实施区域,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等因素,确定集雨水窖项目的实施范围。
2. 资源调查:对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土壤条件、降雨情况等进行调查,为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3. 设计方案: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集雨水窖项目的设计方案,包括集雨面积、窖体容积、排水系统等。
4. 建设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集雨水窖的建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5. 系统调试:完成集雨水窖的建设后,进行系统调试和检验,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6. 运行维护:对集雨水窖项目进行定期的运行维护,保障项目长期稳定运行。
三、项目实施方案1. 集雨面积确定: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和需求水量,确定集雨面积,一般可根据家庭用水量和农田灌溉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 窖体设计:根据集雨面积确定窖体容积,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窖体结构和容积。
3. 排水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有效地收集到窖体内,并排除多余的雨水,防止积水和污染。
4. 施工材料选择:选择耐用、防渗漏的材料进行集雨水窖的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5. 运行维护计划:制定集雨水窖项目的运行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清理窖体、检查排水系统、修复漏损等内容。
四、项目实施效果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集雨水窖项目能够有效地利用降雨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水平,减少地下水和表面水的开采量。
2.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集雨水窖项目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3.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五、项目实施风险1. 设计不合理:如果项目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集雨水窖无法有效收集雨水,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集雨水窖实施方案集雨水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能够在雨季储存雨水,供干旱季节使用。
以下是一份集雨水窖实施方案,包括设计、建设和维护等内容。
设计方案:1. 选址:选择离居民区和屋顶较近的地点,便于收集雨水。
2. 容量计算:根据屋顶面积、降雨量和使用需求,计算出集雨水窖的容量。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屋顶面积可收集大约600毫升的雨水。
3. 结构设计:集雨水窖可以是地下或地上结构。
地下结构需要挖掘深度适当的坑,并使用防水材料进行施工,地上结构可以选择建造水泥或塑料材料的容器。
4. 进水口设计:确保进水口足够大,并设置滤网,以去除杂质。
5. 防渗漏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水渗漏或弥漫到周围土壤。
6. 底部排水设计:设计排水管道,以便在需要清理时便于排出底部积聚的污水与杂质。
建设方案:1. 材料准备:按照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如水泥、沙子、石头等。
2. 建设时间:选择在雨季结束、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建设,以便顺利施工。
3. 施工步骤:- 清理选址:清除选址地点的杂草、碎石等。
- 挖掘坑洞:根据设计方案,挖掘合适尺寸的坑洞。
- 处理坑洞底部:平整坑洞底部,并填充一层细沙。
- 架设支撑:在坑洞四周架设合适的支撑结构,以确保集雨水窖的坚固性。
- 防渗漏处理:在坑洞内部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渗漏材料。
- 安装进水口:按照设计方案,在集雨水窖的侧壁安装进水口,并设置滤网。
- 填充材料:使用砂石或水泥填充坑洞,并确保压实。
- 完善排水系统:安装底部排水管道,并连接到排水系统中。
维护方案:1.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进水口的滤网,以去除积聚的杂质。
2. 检查漏水:定期检查集雨水窖是否有渗漏现象,及时修复。
3. 防止臭味:使用环保材料,避免产生异味,并定期清洁集雨水窖。
4. 防止蚊蝇滋生:安装防蚊蝇网,防止蚊蝇滋生,并定期清理杂物。
5. 考虑水质:集雨水窖收集到的雨水可能不适宜直接饮用,可以考虑使用过滤器或进行处理,确保水质安全。
软体水窖集雨实施方案软体水窖是一种利用软体材料构建的集雨设施,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并储存起来,为生活和农业用水提供了便利。
软体水窖集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软体水窖集雨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介绍。
首先,选择合适的软体材料。
软体水窖的集雨面积和集水效率与软体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膜等材料作为软体水窖的构建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质轻、柔韧、耐腐蚀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软体水窖的集雨面。
其次,确定软体水窖的建设位置。
软体水窖的建设位置应当选择在集水面积较大、雨水较为丰富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收集雨水。
同时,建设位置还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情况,尽量选择平整、无障碍物的地方,以保证软体水窖的使用效果。
然后,进行软体水窖的构建和安装。
在确定了软体水窖的建设位置后,需要进行软体水窖的构建和安装工作。
首先要进行地面的清理和平整,然后铺设软体材料,并进行固定和连接,最后进行软体水窖的调试和检测,确保软体水窖的正常使用。
接着,进行软体水窖的使用和维护。
软体水窖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清理软体材料、清理集水口、检查软体水窖的漏水情况等。
只有做好软体水窖的使用和维护工作,才能保证软体水窖的长期有效使用。
最后,进行软体水窖的宣传和推广。
软体水窖的建设和使用对于改善当地水资源状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进行软体水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人们对软体水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软体水窖的推广力度。
总的来说,软体水窖集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软体水窖的有效使用。
希望通过软体水窖集雨实施方案的推广和实施,能够为改善当地水资源状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软体集雨水窖的安装方法1.选择合适的位置:首先,选择一个适合安装软体集雨水窖的位置。
最好选择平坦且有足够空间来容纳集雨水窖的位置。
确保距离植物根系或建筑物足够远,以防止根系破坏集雨水窖或建筑物底部受到水压损坏。
2.准备工具和材料:安装软体集雨水窖需要一些工具和材料,包括软体集雨水窖本身、松土工具、锥子或镐、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或水平仪)、清洁剂以及安装所需的硬件和胶水等。
3.清理和准备基础:将要安装软体集雨水窖的区域进行清理,确保地面平整。
使用松土工具为地面松土,以便软体集雨水窖可以更好地嵌入地面。
4.安装软体集雨水窖:根据软体集雨水窖的尺寸和形状,使用测量工具确定安装位置并进行标记。
使用锥子或镐挖掘一个与软体集雨水窖尺寸相匹配的洞穴。
确保洞穴的边缘平整,以保证软体集雨水窖的稳固安装。
将软体集雨水窖放入洞穴中,并将其安装牢固。
5.连接管道:根据需要,安装集雨水窖和使用地点之间的管道连接。
确保管道连接牢固,并防止漏水。
6.测试和调整:完成安装后,进行测试以确保软体集雨水窖能够正确收集雨水并将其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在测试过程中,检查所有连接点,确保没有漏水和堵塞问题。
7.后期维护:软体集雨水窖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清洗集雨水窖时,可以使用清洁剂来去除污垢和杂质。
检查软体集雨水窖的连接点,确保没有漏水或损坏的部分。
总的来说,安装软体集雨水窖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准备工具和材料、清理和准备基础、安装软体集雨水窖、连接管道、测试和调整以及定期维护。
只有正确安装和维护软体集雨水窖,才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实现节水和环保目标。
水窖技术在贫困缺水山区的应用摘要:大型的人畜饮水工程和水利工程项目很难供应农业生产活动,而小型的水窖工程就能较好的调解这一问题。
我国很多山区一直以来的供水不足是限制当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小水窖工程建设是目前解决山区供水不足的基本项目,越来越多的被山区推广应用。
我国山区用水严重不足,在这些年的水利工程的开展以来,这一情况有了不同程度的解决,但还是有很多山区生活用水极缺乏。
关键词:水窖技术;贫困山区;应用前言因这些年来山区人口激增,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使得很多泉水干涸,导致人畜饮水缺乏,水源地较远,使得山区农民面临极大地窘境。
而水窖工程常年深埋地下,水不会受到阳光直射,温度常年保持不变,微生物难以存活,水质良好,符合人畜饮水要求。
水窖比较满足山区人民住房分散的情况,项目量小,汛期水源充足,供枯水期使用,妥善的解决了季节性缺水的情况。
一、水窖的技术特点1.水窖形式(1)依据材料分成浆砌石水窖和钢筋混凝土水窖。
(2)依据形态分成球形水窖、圆柱形水窖和方形水窖。
球形水窖是采用素混凝土浇筑的,费用最低,然而对工程技术要求却很高。
圆柱形水窖是采用混凝土预制砖砌筑,再采用钢筋混凝土平盖即可,费用较高,技术难度不大。
方形水窖是采用浆砌块石砌筑,也需要钢筋混凝土盖板,费用较高,然而施工操作简单,通常农民就可以操作。
我们的水窖工程建设中,三种水窖都有分布,常用的就是球形水窖。
对于山区供水不足的地区,通常是贫穷落后的地带,我们在考察时,不仅要考虑水窖科学合理性,还要考虑经济费用,那么球形水窖最主要,辅助的采用圆柱形水窖和方形水窖。
2.球形水窖的设计措施球形水窖有着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施工技术好把握,管理便捷,耗水量低、清洁卫生等优点。
为促进今后的管理,我们决定开展“一户一窖”的工程实施方案。
结合山区人口布局情况,再依据国家提出的人口饮水要求,人的用水量是40L/d,牲畜的用水量是20L/d头。
由《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规范》确定的水窖计算公式来明确水窖体积。
收稿日期:2003-02-13浅谈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若干问题陈向镇1,沈 辉2,孙 杰2(11福建省水利厅水利建设技术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2.广东省英德市水利局,广东英德 513000)摘要:该文针对南方近年来农村经济作物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影响日趋严重的事实,阐述了雨水集蓄利用的内涵、发展历史及其应用。
关键词:雨水集蓄;集流技术;集雨节灌工程中图分类号:TV12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011(2003)02-0024-02前言受特定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影响,南方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较为严重。
常常由于持续高温加上干旱缺水,导致农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造成产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减收,对农业生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经验表明,兴建雨水集蓄等小型水源工程,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干旱地区农业灌溉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在解决旱地、山坡地、丘陵地,尤其是高优经济作物的灌溉问题上起着大中型水源工程起不到的重要作用。
1 雨水集蓄利用发展概述公元前2000年的中东地区就有利用雨水的记载。
在同干旱气候长期的斗争中,希腊人、阿拉伯人、以色列人积累了收集利用雨水的丰富经验,以色列在集雨农业灌溉方面成就显著。
我国在秦汉时期就有修建涝池塘坝拦蓄雨水利用的历史记载,水窑修筑历史也有数百年。
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窑水点浇玉米、蔬菜等,80年代后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发展庭院经济和大田作物需水关键期的补充灌溉。
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江苏、浙江等省的雨水利用试验研究都取得了成功。
1982年,第一届国际雨水集流会议在夏威夷召开,嗣后成立了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并多次召开雨水集蓄利用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间雨水利用的交流与研究。
1995年6月,北京举办了第七届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大会,并分别在兰州、徐州召开了第一、二届全国雨水利用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