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一)摘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致之地,快速地提升学校的实力,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
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进一步的优化。
关键词:地方院校;办学模式;地方经济建设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五”计划提出,到2005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有关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在校生数为623.09万人,经过4年超常规的发展,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在校生已达1600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超过170所,占普通本科高校的24%,且仍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将撑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半壁江山。
同时,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体制、经费投入、办学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处区域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
这就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者,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办学模式。
盲目“克隆”重点大学、综合大学的办学特色,只会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和无个性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竞争的基础,更无法奢谈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是高教系统合理分工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曾经指出:“对各高等院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
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最侧重应用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而得到承担。
因此,高等教育系统根据教学、科研侧重点不同的分工,可分为不同类型的高校。
篇一:大连大学_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大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为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我校充分认识评估工作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将评建工作作为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的、具有牵动作用的关键措施,将评估过程作为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厘清办学思路、凝炼办学特色的过程,作为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材培养质量的过程,作为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
自 XX 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二十字方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举全校之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评建工作。
XX 年 10 月 22 日至 27 日,以孙莱祥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
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赋予了充分肯定。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形成为了“团结和谐、拼搏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成效显著。
二是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办学理念先进;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3.加大教学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人材培养新模式; 5.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控。
三是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坚持不断地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理念,形成为了以“让每一个人都成功”为核心的文化理念体系。
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在短期内大为增强,人材培养质量逐年稳步提高,走上了一条健康快速发展的广阔道路。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专家组也客观地指出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炼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2015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5-01-20作者简介:徐兴林(1978—),男,山东梁山人,青岛黄海学院人文教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旅游文化。
谈笑(1980—),女,青岛黄海学院教学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升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1JJ360)和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立项项目课题“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14WH58)的阶段性成果。
新升民办本科院校制度建设探析———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徐兴林谈笑(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266427)[摘要]新升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中的一支生力军,制度建设是其有序、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对当前新升民办本科院校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5]专辑-0083-03一、引言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全国有17所民办高职院校进入本科院校行列,青岛黄海学院是其中一所,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
为拓展发展空间,青岛黄海学院随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本科教育上来,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办学能力提升,确保学校真正从内涵上升入本科,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工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
高校制度建设是指高等学校依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依照一定的程序产生并组织实施有关制度的过程。
作为新升民办本科院校,青岛黄海学院面临着本科办学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学校规模大、内部尚需磨合等诸多情况,为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高新华【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5)006【摘要】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套方式,学分制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选择。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推进学分制,如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强化学生自由选课制度,加强学分制理论研究等。
但就整体而言,学分制改革所必备的观念条件、制度条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等还没有充分具备。
与成熟本科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也必须探索与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分制推进路径。
%As a more advanced way of supporting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s,the credit system has become the common choice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a newly accredi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s promoting the【总页数】4页(P11-14)【作者】高新华【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江苏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新建本科院校生源质量分析与讨论——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J], 王继元;乔光2.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四横三纵”学科竞赛管理模式为例 [J], 费志勇3.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J], 钱素平4.新建本科院校多媒体课堂教学调查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J], 陈亚天5.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个案的研究 [J], 傅大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摘要:新建本科院校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质升位,学生工作也面临着工作内涵和职能的转变,成都大学医护学院通过对学生工作岗位的职责梳理、制度化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参与管理等措施,以科学化的管理思维、制度化的管理手段、灵活性的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出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决定了其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管理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综合水平、学生素质的一个标准[1]”。
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上有着一定的文化积淀,但是相对老牌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基础工作的学生工作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的内涵、职能相对之前的本身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学生工作人员承担着转变带来的工作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工作,特别是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1 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文化。
“精细化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社会的一种期待和要求,是被教育对象的一种需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工作追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一种趋势。
[2]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环境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的内心需求,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以科学化的管理思维、制度化的管理手段、灵活性的管理方式,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来提高学生工作的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启示——以L学院为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被新建。
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L学院为例,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启示。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科建设较弱。
新建本科院校通常侧重于本科教育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人才培养质量上,L学院通过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平台,无法进行高水平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影响了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和学科建设方面。
由于刚刚建校,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
L学院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和加强教师培训,解决了部分师资问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缺乏实验室、设备等教学和科研设施,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学科建设方面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短板,急需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提升学校学科实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启示。
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和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学校,提升整体师资水平。
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
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建设实验室和技术中心,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要加强对学校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新建本科院校应注重学科建设。
通过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科研团队,提高学校的学科实力。
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升学校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考试改革研究摘要: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发展需求,针对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实例,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以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15-02一、本科院校的教育大背景1、大众化教育的提出意义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要有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并明确指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982年,他在《一心一意搞建设》一文中提出,“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是关键。
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
”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速度的增长,我国已经进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但还不是经济强国。
人民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最缺少的是高级专门人才,急需高等教育部门培养大批这方面的人才。
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建设经济强国,首先要建设教育强国。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因此,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大批国家的建设人才,才能建设经济强国。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金的拉动,而发达国家靠的是人才,是科学技术。
2000年,我国就业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而加拿大为50%,日本为47%,韩国为40%,美国为39%。
我国高级技工在技术工人中仅占3.5%,而发达国家占35%。
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之路,才能建立经济强国。
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让全民享有良好教育的需求,建立起学习型社会,必须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之路。
教学研究略说民办本科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刘红梅(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德州253000)摘要:民办本科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学分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大势所趋。
本文分析了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五层次、五阶段、五自主”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对于民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一定的*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育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2条举措明确指出: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
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办好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的要部分,在新下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适应经济建设要更加迫切,何民办本科院校建立科学、理、的学分制教学理体制制,高人才培养质,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意3(一)学分制实施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新时代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要求高校坚持人,学生、教强、理、实,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的意见》指出: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高人才培养的》指出:改革教学理制#坚持校,加强教学管理,本科教学#(二)符合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发展实际民办本科院校有的制制#民办本科院校普的#一是生,是教,三是理制制和#民办本科高校的,实学分制可以有,为实施学分制以学生的化求,高学生的,强教的,优化学校的教学理制建设。
学生自主选、自主选教、自主确学习进,选择适应自的一,加一实,更好地学习、自己的要。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
(一)教学管理制度局限于“管”而非“教”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以管理者为中心,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尚未完全跳出传统的理念框架。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缺乏真正的“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
首先,教学管理者从始至终主导着教学计划,学生不仅未能真正参与其中,也未能够了解和掌握目标教育。
其次,教学管理制度重心在于约束与惩罚,过分强调学生应该遵守纪律与履行义务,忽略学生所拥有的权利与自由。
最后,教学管理者缺乏对教师创新性教育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性与灵活性
教学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作支撑,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中应该注重的。
目前,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存在一些缺陷,如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有待提高,缺乏服务意识和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全面了解等。
还有一些教学人员因繁杂管理事务缠身而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另外,在传统的本科院校管理方面的影响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权力基本集中在教
务处或教务中心。
这种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院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自主决策的权力,致使一些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很难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基本建设工作中。
(三)教学管理理念难以对接社会需求
随着科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目前某些高校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培养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都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基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市场需要。
二是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仅仅局限于追求学历文凭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社会需求。
三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相对落后的教学手段不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不能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和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人才。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
(一)落实“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
心”的工作理念,并将这种工作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项的工作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性教学。
因此,新建高校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服务型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全面的教育教学沟通体系。
教学管理制度要从以管理者为中心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实现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公平性,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平等性。
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全面计划。
同时,学校要综合考虑当今社会的人才市场现状和企业实际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搭建起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桥梁。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
学分制是当今高校惯用的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引导和鼓励创新性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
针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学习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开展对学生的专业性、深入性指导,促进学生对自己专业培养计划的建立。
此外,建立教学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接触和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资源。
(二)提高教学制度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新建本科院校要跳出传统高校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
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注意对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指导。
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实现规范化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管理岗位,适度降低教学管理中心,既防止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权力集中又要防止权
力架空,应赋予院系对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管理和自由决策一定权力,确保对人才的直接培养职能的实现。
(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应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新建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注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适应实际社会需要。
同时,新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要从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入手,在现代化、科技化的本科教育背景下确立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向;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创新专业结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将管理理念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总结
尽管近年来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不少,但是,针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的却不多。
本文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教学特点和教学管理现状,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前形势和发展方向入手,探析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新建本科院校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改
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