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西藏拉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0
/--------/
/--------/
拉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版权问题的产生,是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书籍生产等因素全面发展的产物。
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印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
成就,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宋代印刷业的繁荣是版权保护的技术前提。印刷
术的发明将人们从繁重的抄写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知识文明的传播。宋代图书出版与
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宋代在新书论撰编述、古籍收藏保存、图书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均超越了前
代,将图书出版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种传播的合理掌控与保护。
“盗版”现象的出现是宋代版权保护产生的直接诱因。不少著名作者的著作均有过被盗版的遭遇。盗
版行为的存在,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激起了作者及出版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成保护版权的
观念。对于版权的保护,宋代针对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官方出版物,采取“禁印”措施和确立出版审查制度。一是采取“禁印”措施,在宋代,官府出
版的书籍和法令,只允许官方印制,私人不得翻刻。“禁印”不是正规的法令,而是宋代印书行业的一种
禁例,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该措施的初衷具有明显的管理目的,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版权的
作用。二是确立出版审查制度。宋代出版发行的中央审查机构是国子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的教育与出版
机构,承担部分出版管理职能,其中之―就是对出版物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护版权。除了行使审查职能之
外,国子监也承担着版权的登记和注册职能。
对于私人出版物采取“附牌记,发榜文,立公据”的措施。一是“附牌记”,就是在书籍的扉页,序
文目录后、卷末或者书边处刊印上版权保护的告示,相当于现代出版物的版权记载页,其上常常刻有图书
的作者、书名、版刻时间、版刻地点及收藏人,主要起着显示版的作用。二是“发榜文”,就是通过申报
行政机关,将保护版权的有关事宜张榜公布。三是“立公据”。是指国子监审批印刻者向官府发出的申请
后,为其颁发准许保护其版权的“公据”。该“公据”用来证明书籍翻印的合法性,当遇到版权被侵害的
情况时,可作为向地方官府告发并追究侵权者责任的依据。
在宋代,对版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的,由于在国家层面缺乏以私权为核心的系统的民
事法律制度,版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利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界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盗版行为的
打击效果也不太理想,但是宋代为保护版权不断探索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其对出版者与作者的权益维
护,对出版物审查,保护的措施及版权保护意识的培养等各方面,对今天的版权保护机制都有借鉴与启发
作用。
/--------/
/--------/
(摘自李睿《宋代的版权保护》,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这得益于当时对版权保护的重视。
B.
因为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性质与地位不同,所以版权保护的措施也不相同。
C.
国子监负责对出版物进行严格审查,进行版权登记和注册,颁发版权保护公据。
D.
因为在国家层面缺乏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宋代为版权保护所作的努力效果一般。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如何进行版权保护这一问题.
B.
第一段集中阐述了宋代版权问题产生的背景,这是全文论题提出的前提和基础。
C.
文章运用说理论证与举例论证,介绍宋代针对不同出版物进行版权保护的措施。
D.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研究宋代的版权保护对当下版权保护机制的积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宋代印刷业的繁荣,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问题可能就不会这么早出现。
B.
盗版行为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这是宋代版权保护观念形成的直接原因。
C.
如果出版物既不能提供牌记,又不能提供公据,出版者就可能被追究侵权责任。
D.
宋代对版权的保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是因为其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管控。
【答案】
1. C 2. C 3.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40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以
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这部电影颇具观赏性。在这
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水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
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
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
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战烺Ⅱ》到《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
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彩票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
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
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国的科幻人、电影人
有能力也有责任抓住机遇,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拓展人类对于未
来的想象空间。
(摘编自2019年2月13日《人民日报》:《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
/--------/
/--------/
材料二:
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电影更能艺术化地体现国家立场、国家意志、国家情怀。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
进的背后,是中国电影银幕布的飞速增长,更是电影类不断完善、电影创作者国际化表达和电影产业的国
际化视野不断推进与扩大,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须直面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的
中国电影如何自我建构,如何自信挺立于世界?
2018年12月11日,国家电影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
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这是中国电影发展
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由此必须明确,对于那些完成了类型化突
破、产业化突破、创作主体突破、叙事题材突破、制作能力和水平突破的优秀影片,我们应该如何给予支
持,如何对其形成的环境和机制予以进一步保护。
(摘编自2019年3月12日李舫《中国电影的类型突破》)
材料三: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影视创作,我们发现,在此起彼伏的市场喧嚣中,有一类影视剧,尽管没有多
少叫卖声,却牢牢地刻在人们审美记忆里,那就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改革开放
40年我国影视剧最突出的成就和最厚重的作品都蕴藏在现实主义创作之中。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指导创作的
作品蕴藏着恒久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生命力,能穿越时代和历史,成为常看常新的经典。而那些脱离现实、
疏离时代、回避主流和只求娱乐与眼球效应的快销产品,哪怕曾鼓噪一时,也只能是过眼云烟,转眼即被
丢弃到文化垃圾堆中。改革开放40年中国影视剧创作的经验再次证明,现实主义精神是影视创作的生命线。
今天,国家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化,百姓的喜怒哀乐,处处充满感人肺腑的故事,构成了一片
朝气蓬勃、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令现实主义创作大有作为。
现实主义是新时代包括影视创作在内的文艺创作的主流,是影视创作这种思想艺术活动的根本特征,把握
住这个根本特征,才能保证文艺创作主流不偏向,不跑题。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善于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沉下身子,扎根群众,用现实的厚重质感来呈现生活
本来的自然美、力量美、震撼美,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2018年10月20日《光明日报》《现实主义精神成就影视精品力作》)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背景宏大,场景壮观,鲜明的英雄类型主题,又加上熟悉的中国元素的使用,因此得到观
众的好评也在情理之中。
B.
中国科幻文学趋热、电影创作水准提高等要素,使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电影《流浪地球》的
热映就是这一需求的体现。
C.
创作者学会运用国际化表达,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推进与扩大,就能实现中国电影的自我建构,
自信挺立于世界。
D.
改革开放40年影视剧发展的现状告诉我们,以现实主义格神为指导创作的作品思想价值和艺术生命力
更加恒久,才能成为经典。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的成功有其时代背景,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客观上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