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 第八章(1)沉淀溶解平衡
- 格式:ppt
- 大小:383.00 KB
- 文档页数:37
公开课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建立过程;2)掌握溶度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过程;4)掌握沉淀转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积极参与教学过程;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实例分析;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引导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建立过程,溶度积的计算方法,沉淀转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沉淀转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热情。
2.知识讲解环节1)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2)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建立过程;3)溶度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过程;5)沉淀转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3.实验操作环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现象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讨论分析环节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归纳总结环节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分析和讨论分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讨论分析环节中,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钾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银,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2、再加入氨水,观察到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3、再加入少量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又重新生成。
4、反复实验,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与消失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2.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溶解3.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转化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工业废水的处理怎么样除去工业废水中的Hg2+和Cu2+?分析化学沉淀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二、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活动1】分析产生沉淀的方法1.加入沉淀剂2.控制溶液的pH3.应用同离子效应,当Q >Ksp 时有沉淀生成。
【活动2】加沉淀剂产生沉淀原则:1.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2.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能够尽量小(当溶液中剩余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化学上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完全)思考与讨论: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2-,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2.如果使沉淀反应完成后,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能够尽量小?【活动3】控制溶液的pH产生沉淀根据上表的数据,CuCl2中混有少量Fe如何除去?【活动4】同离子效应产生沉淀思考: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为什么比在纯水中小?三、任务二解释生活中沉淀的溶解1.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要使沉淀发生溶解,则Q < Ksp2.常用方法:加酸、碱、盐、强氧化剂等【实验探究1】向Mg(OH)2中分别加蒸馏水、盐酸、氯化铵溶液四、任务三解释生活中沉淀转化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溶解度相差越大,这种转化的趋势越大【实验探究2】1.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向1中再滴加碘化钾溶液,观察现象。
3.向2中再滴加硫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说明:沉淀可以从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两者差别越大,转化越容易。
【实验探究3】1.向氢氧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2.向1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静置,再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沉淀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锅炉水垢中除了CaCO3、Mg(OH) 2外,还含有难溶于水和酸的CaSO4,如何清除?(2)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5Ca2+(aq) +3PO43-(aq) +OH-(aq)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速腐蚀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