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默写 (共1题;共10分)

1. (10分) (2017八上·崆峒期末) 理解性默写填空。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观沧海》中描写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作者博大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6)潮平两岸阔,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7) 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2. (16分) (2017八上·云南月考) 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后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 ,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 ,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甲】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余挐一小舟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客此________ ④及下船________

(3)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造门不前而返

C . 是日,更定矣是吾剑之所从坠

D . 其如土石何人问其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 .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3.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各司一时②欲购无资③请已之④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2)

下列句中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而子敬先亡

B . 拔山倒树而来

C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 . 远者小而近者大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8分)

4. (28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逃离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树枝,枝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而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活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纵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这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他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

仔细阅读并分析理解文章,完成填空。

“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中“锋芒般锐利”指在逃离生活过程中、的感受。

(2)

根据文意,回答问题。

①“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句子含义:

②文中写到的树,我为什么会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它使我明白了:

(3)

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文章引用王维的诗《竹里馆》,意在说明只有勇敢、洒脱、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真正逃离生活,求得内心静美。()

B.“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正视生活,承受生活的艰难困苦,沉醉于

生活,才能使生活变得丰美。()

C.作者规劝道:“与其逃离,不如归来。”这“归来”是指经过生活的磨砺,最终回到生活的原来位置。()D.作者认为,生活的寂寞源于内心的寂寞,只有沉醉生活,才不会感到生活的寂寞。()

(4)

文章写对生活的态度,而头尾都写到一棵树的风姿,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具有怎样的作用?

(5)

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仿

句:

(6)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相对于无可选择的校园生活,绮丽的大千世界是美丽无比的,因而逃离的快感使同吃同住的姐妹分离也不感到伤感。

B . 总感觉别人的生活自由、快乐、充满着诱惑,因而自己总是脚步匆匆,一次次地逃离。

C . 总希望别的地方有宜人的风景,可是因为自己不能投身其中,因而处处失望。

D . 快乐和寂寞是缘自内心的,同样的境界,有的人可以高歌其中,有的却感到不寒而栗。

E . 生活中充满了假象,就象琐碎和锐利,只有深入生活,面对现实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娇艳和芬芳。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

5. (15分)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活动中,班级准备编辑一份“《朝花夕拾》专辑”手抄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1)

如果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编辑手抄报。你想给小报起一个怎样的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2)

在“《朝花夕拾》专辑”手抄报上,准备拟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结合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补全下联。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

(3)

“《朝花夕拾》专辑”手抄报,有个“阅读心语”栏目,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感悟,撰写一段阅读心

语。(60字左右)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 …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

在世界多元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保留?请说明你的理由。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7. (5分)(2017·瑞安模拟)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花对果说:“我享受过春光的美好,我离去,你将茁壮成长。”

果对花说:“我要带着你的嘱托,给金秋一个丰收承诺;来年春天,我将再续你的芳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一、默写 (共1题;共1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8分)

4-1、

4-2、

4-3、

4-4、

4-5、

4-6、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

5-1、

5-2、

5-3、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6-1、

6-2、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