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园林植物遗传学的进阶课程,旨在深入了解植物遗传学在园林植物育种及改良中的应用及发展。本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授课以及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遗传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2.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遗传原理及改良策略;

3.熟悉最新的园林植物遗传改良技术;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1.园林植物遗传学的概念、特点及历史发展;

2.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3.遗传变异的基本形式及来源;

4.遗传与进化。

2. 园林植物育种的遗传原理及改良策略

1.遗传变异的利用和应用;

2.园林植物育种的技术和方法;

3.植物杂交育种;

4.基因工程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3. 园林植物遗传改良技术

1.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园林植物;

2.园林植物基因组学;

3.利用遗传学信息完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库;

4.小RNA及其应用。

4. 园林植物遗传学实验技术

1.园林植物材料采集与DNA提取;

2.PCR扩增技术及分子标记技术;

3.转基因技术的实验操作;

4.园林植物育种实验操作。

四、作业安排

1.每周至少完成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理论文章的阅读以及个人总结;

2.选定一个园林植物品种进行育种改良,并用PPT形式展示育种过程、

结果和经验;

3.完成一篇小论文或实验报告,探讨已报道的一种园林植物育种改良技

术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植物遗传学》,王毅,农业出版社

2.《园林植物育种》,王建平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3.《生物技术原理》,郭新,科学出版社

4.《基因组学介绍》,李松,人民卫生出版社

5.《园林植物的分子遗传学与遗传变异》,陆国华,中国林业出版社

六、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参与课堂讨论、阅读摘要和 PPT 展示等(占20%);

2.期末考试:占总分的70%;

3.作业分:小论文或实验报告(占10%)。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片段为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方面则对应着互动讨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结合,解析相关名著,现代技术及实验结果。从而,在应用上建立起基本有效的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与学生共策实际难题,寻找适宜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拟定的研究方案,为其提供反馈.反思.分析.评估等学习资源。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题库 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 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 354 )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 大纲执笔人:廖建良 一、课程简介 《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36学时) 绪论 (2学时) 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注意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类型,减数分裂的过程。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2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及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萌发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以及幼苗的形态。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0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基本概念,了解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类型,各营养器官的发育过程及生理功能;了解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根 第二节茎 第三节叶 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8学时)

园林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

第三章选择育种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理解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的概念及其原理。 2.掌握选种的方法和一般程序。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实生选种的方法。 2.芽变的特点及细胞学、遗传学基础。 难点:选种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芽变的转化与选择。 教学内容: 选种的概念和意义 选种的基本原理 实生选种:概念、选种方法、选种程序、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芽变选种:芽变的概念、特点、细胞学与遗传学基础、芽变选种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节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的概念 选择( selection ):是指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简称选种,是指对现有植物繁殖的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根据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植物的选种通常被称为实生选种;无性繁殖植物的选种则称为芽变选种。 二、选择与选择育种的意义 1 .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主要依靠三种力量(三要素)——遗传、变异、选择; 变异是进化的动力,遗传是进化的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选择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人工选择又分为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 自然选择的作用在于定向地改变种类群体的基因频率,促进生物不断地进化,产生对自然条件高度适应的新的类型、变种乃至新的物种。适者生存 人工选择的作用则是选择合乎人类需要的某些性状的变异,并促进其继续发展成为更加符合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型品种。定向选择 2 .选择虽不能创造变异,但具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生物具有连续变异的特性;如单瓣花 e 重瓣花 选优汰劣可排除劣株对优株的干扰,加速有利变异的巩固和纯化。 定向多代选择,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得到开始选择时群体内没有的变异类型,因此,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3 .选种是人类应用最早的一种改良方法,为丰富我国的园林植物作出了重要贡献。 1500 多年前,从实生莲藕中选出重瓣品种,后来又选出小花碗莲品种; 我国梅花品种 323 个,其中人工选育的 75 个品种中有 48 个是通过选择育种得到的。 桃花、凤仙花、菊花、兰花、牡丹、芍药、山茶、月季等 花色、花型、叶色、枝姿、株型等 4 .选择不仅是选择育种的中心环节,而且是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它贯穿于育种工作的始终和育种对象的整个生活周期。 三、选种的原理 1 .遗传平衡原则( Hardy-Winberg 原则) 在一个无限大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作用,也无其它基因的掺入,则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之间将保持不变。 基因频率是群体中某一基因在该基因位点上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百分率。 例如:在 10000 株的实生苗中,红花( AA ) 3600 株、白花( aa ) 1600 株、粉色花( Aa ) 4800 株,则 A 的基因频率=(3600 × 2 + 4800 ) / 20000 = 60% Aa 的基因型频率= 4800/10000 = 48% 2 .植物性状变异的广泛性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为选择提供材料;遗传是选择的保证,只有通过选择、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状遗传下去,选择才具有意义。 植物性状的变异类型: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章节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园艺植物育种及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和品种的概念。 教学基本内容: 1、园艺植物育种及园艺植物育种学 2、品种 3、良种 4、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5、园艺植物育种历史和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概念 难点:品种的概念;品种的特点;优良品种的概念及在生产上的作用。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1、多媒体结合板书。 2、介绍品种概念时举例若干果树、蔬菜、花卉品种及野生植物图片,以对比理解品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3、讲解品种的特点时举例并结合图片。 作业与思考题: 1、品种概念。品种和优良品种的联系和区别? 2、作物品种有何特性?园艺植物良种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3、你对我国园艺植物育种的历史有何了解? 4、根据你对进化理论与遗传学的理解,谈谈自然进化、人工进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 5、我国园艺植物育种现状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 6、育种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现阶段国内外园艺植物育种有何动态? 8、园艺植物的品种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作业用图示方式表明野生资源、品种、优良品种、育种、栽培的关系。

绪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艺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园艺植物(果、菜、花) 插入图片:黄蜜桃、番茄、花毛茛 现代园艺生产要求果树和蔬菜:种类多样、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丰产稳产、耐贮耐运、适于机械化生产。 在园林绿化中人们希望园林绿地中布置的花卉植物,丰富多彩、万紫千红、健康美丽,既能展示物种的多样性,又能展示品种的多样性。 同时要求花卉在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环境美化中能起到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恢复建立生态平衡的作用。 绪论内容介绍。5个方面。 1、园艺植物育种及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新品种选育出后要加速繁育,尽快的推广应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人工进化的科学, 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园产品贮藏加工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手段。 图示育种的实质。 ※为什么要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 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发展园艺生产的途径: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育种 园艺植物栽培:栽培为品种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调节园艺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植物与环境和谐相处,并达到最佳的经济生产状态。 园艺植物育种:育种给栽培提供栽培对象,优良品种是保证实现高产优质栽培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 育种与栽培的关系:育种为栽培提供栽培对象,栽培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保障。 园艺植物育种学与有关园艺植物的栽培学有密切的联系,是园艺科学中不可偏缺的主要学科。

园林植物育种学——引种

第四章引种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理解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把握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 2.掌握引种的程序与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种的原理与方法步骤。 难点:引种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一、引种的概念 指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布区或栽培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的方法。 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和外国引进新植物、新品种以及和遗传育种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遗传资源。 狭义的引种:将园林植物品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的地区栽种。 简单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只需采用简单的栽培措施就能适应新环境并能正常生长发育。 驯化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人工措施改变其遗传组成才能适应新环境,或者必须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 二、引种的作用与意义 1 .与其它育种方法相比,引种所需的时间短,见效快,投入的人力物力少,因而是最为迅速而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一种有效方法。快速、经济 2 .引种驯化为丰富我国及世界园林植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例一: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园林植物。如我国现在大量栽培应用的悬铃木、池杉、湿地松、黑松、火炬松、一串红、矮牵牛、万寿菊、百日草、金鱼草、香石竹、郁金香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实例二:国内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的引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实例三:我国园林植物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梅、兰、菊、荷花、牡丹、芍药、杜鹃、丁香等现已遍及全世界。 3 .通过引种可使某些种或品种在新的地区得到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表现更为突出。如:橡胶原产巴西,引种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后,目前该地区的产胶量占全世界的90% ;美国辐射松引种到新西兰,其生长优于原产地, 40 年生树高达 42.7m 。 4 .引入各种种质资源,可为育种提供新的材料,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如:中国月季×古代月季 e 现代月季; 野生的毛华菊、紫花野菊等× ‘ 美矮粉' e “ 国庆” 开花的地被菊新品种群。 第二节引种的理论基础 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1 .植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基因的表达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果满足其环境条件,则植物生长良好。引种时应考虑两种因素: 1 )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适应能力) 2 )生态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制约 2 .反应规范( reaction norm ) 植物具有适应一定环境变化的能力,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范围称作反应规范。不同的植物种类,适应性范围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间也存在适应性广窄的较大差异,因而在引种中就有不同的表现。 引种时要善于区分此两种不同的反应: 1 )饰变( modification ):植物种类或品种对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称之为饰变。 2 )形变( morphoses ):植物对其进化过程中很少发生的环境条件,则适应能力很弱,对这些条件产生的反应称为形变。 3 .潜在基因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教案 适用园林、药用植物高职班 学校:楚雄农校 任课教师:罗春梅

二OO六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关系,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 [B]讲授新课 第一节遗传、变异和环境 一、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即是一门研究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科学。 如:为什么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现象,这些都属于遗传学解决的问题。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关系 (一)遗传 1、概念:指亲代的性状又在子代出现的现象。 2、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使得子代按照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了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 3、遗传物质:指生物体的细胞内部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能自我复

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物质。少数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4、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链中各个微小的区段。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变异 1、概念: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同一亲本的子代个体之间,有些性状彼此不同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很复杂的,在农业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田间选择穗大粒多的变异植株为亲本,把它们的种子种下去后,在子代中有的保持了亲代穗大粒多的性状,有的却不能。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我们把能遗传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 指生物性状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子代。 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即环境条件仅能使生物的某些外部性状发生变异,而遗传物质并未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 指能够遗传的变异。 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3)两种变异的区分及其重要性 两种变异主要根据其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进行区分,这两种变异有时容易分清楚,而有时不易分清。例如:象植物的花冠颜色、形状及籽粒颜色、穗色、芒的长短、茸毛的有无等这些性状,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小,若发生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如:长芒小麦后代中产生无芒的变异,红粒高粱后代中出现白粒变异单株等。类似这样的性状变异,一般是能够遗传的。 而有些性状如穗子大小、植株高矮、叶色的深浅等,往往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类似这里边些性状发生就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造成,

《园艺植物育种与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与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3H05F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3.2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 英文名称: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 课程修读条件:已修读过《植物生物学》课程 网络课程地址: 所属基层学术组织:生物与海洋科学系 二、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是植物生物技术专业方向模块的选修课之一,是园艺植物育种学和园艺植物栽培学二门课程的综合。园艺植物育种学方面主要阐述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的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栽培学方面着重阐述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包括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的繁殖、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栽培技术运用等原理,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育种和栽培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改良和种植。 总目标: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育种学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的理论与技术;栽培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园艺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栽培的适宜环境条件,能进行种植园的规划设计,能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受到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园艺植物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目标:园艺植物育种学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的育种对象和目标,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收集与保存的途径和方法;学习掌握园艺植物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园艺植物栽培学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包括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的繁殖、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栽培技术运用等原理。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生理和变异的科学,又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传递及表达规律的科学。 变异性: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个体之间表现出具有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遗传和变异作为作为生物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生命运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遗传可以使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种的稳定性,而变异,可以使生物进化和产生新的物种,这使二者相互对抗,变异所出现的新特征,只有通过遗传才能保持,这又使二者相互依存。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体具有使物体发育成形状的潜在能力。表现型;:生物体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形状。 饰变(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原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性状:是指生物体所变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其中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

超显性:杂种的表现型并不是介于两个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基因互作: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同一个单位形状的现象称为基因间的互作。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相引相;两个显性性状集中在一个亲本中,两个隐性性状集中在另一个亲本中,这种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相斥相:每个亲本中都是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这种组合称为相斥组。 完全连锁:在形成配子时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发生交换的遗传现象。 交换: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连锁基因中的一个位于互换的片段上,因而和它相对基因互换位置,这个过程称为交换。不完全连锁: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连锁基因发生部分重新组合,重组型远远小于亲本型,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连锁现象。 DNA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亲代DNA两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与其互补的DNA链,这样在子代DNA中,一条链来与亲代DNA,两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胁迫:环境中任何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思考题 (2006-05-31 10:22:11) 转载 分类:保研考研版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遗传变异基因型表现型饰变 2.简述生物体内的可遗传变异 3.简述生物体遗传与个体发育的关系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 列出本章的主要名词术语,并予以解释。 2. 简述染色体的亚显微结构。 3. 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区别。 4.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sporophyte)组织染色体数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1)胚乳; (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根断。 5. 某物质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说明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有关数据: ①有丝分离前期和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数; ②减数分裂前期I、后期I、前期II和后期II染色体着丝粒数; ③减数分裂前期I、中期I和末期I的染色体数。 6. 说明以下问题: ①在高等植物中,10个小孢子母细胞、10个大孢子母细胞、10个小孢子和10个大孢子能分别产生多少个配子? ②在动物细胞中,100个精原细胞、100个初级精原细胞、100个卵原细胞和100个次级卵母细胞能分别产生多少个精子或卵子? 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1.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的杂交的结果: 长形×圆形-→ 596椭圆形 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 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 椭圆形×椭圆形-→158长形,112椭圆形,1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性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代的基因型。2.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分别选用黄果番茄和红果番茄作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不同比例的表现型,请注明下列杂交组合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 (1)红果×红果(2)红果×黄果(3)红果×黄果 ↓ ↓ ↓ 3红果:1黄果 1红果:1黄果红果 3.讨论分离规律的表现形式(3 :1,1 :2 :1,1 :1)。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在一对基因的遗传中,如果找到1:2:1的比例,为什么不能说就是分离规律的否定? 4.给你一些玉米种子,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它们的基因型? 5.在人类中,惯用右手(R)对惯用左手(r)表现显性遗传。父亲是惯用左手,母亲是惯用右手,他们有一个小孩是惯用左手。写出这一家三口的基因型。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组型: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和分组排列。 2、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3、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4、性状: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化特性的统称 5、杂合体:等位基因成员不同的,如Cc 6、纯合体:等位基因成员完全相同的,如CC、cc 7、表现型:植物体性状的表现 8、基因型:在杂交试验中,植物细胞内的基因组成如CC、Cc、cc、等称为基因型 9、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支配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0、完全连锁现象: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在一起不分开的遗传现象叫完全连锁现象 11、不完全连锁现象;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既有连锁又有交换的现象叫不完全连锁现象 12、交换值:又称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公式: 1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 14、雄性不育遗传:指植物的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15、染色体组型: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和分组排列 16、数量性状:相对性状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17、遗传力:又称遗传传递力,是指亲代将某一性状遗传给子代的能力 18、染色体组: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也称基因组 19、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称为染色体基数 20、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可以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 21、染色体组: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 22、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 2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24:、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可以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如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 二:解答题 1、染色体的组成:着丝点、主缢痕、染色体臂、次缢痕和随体 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连接丝和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 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用2n表示,在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用n表示 4、细胞分裂方式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5、有丝分裂过程: 间期:细胞在间期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同时也进行着能量的储备,为继续分裂准备条件 前期: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随后逐渐缩短变粗,每条染色体包含2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核仁核膜逐渐模糊不清,从两级逐渐形成纺锤丝 中期:核仁核膜均已消失,核内可见由两级发出的纺锤丝所构成的纺锤体,各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板上,两臂自由的分散至赤道板的两侧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名词解释 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和自带不同个体间性状的相异性 2、简述遗传学的发展 3、园林植物育种在园林生产中的作用 4、目前国内外园林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第一章园林植物的细胞学基础 1、名词解释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染色单体:由超螺线体折叠和螺旋化形成的染色质的四级结构,长度约为2~10微米,它是超螺线体压缩约5倍的结果。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对应的空间位置上以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着丝点: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减数分裂: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Ⅰ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双受精: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2、植物的细胞质里包括哪些重要的细胞器?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细胞核的构造如何? 线粒体;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微体;液泡;细胞骨架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园林植物遗传学教学设计 (2)

园林植物遗传学教学设计 前言 园林植物遗传学是园林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科学。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遗传学研究,可以有效地选择良种、培育新品种、改良现有品种,提高园林植物的生产力和观赏价值。因此,本文将以园林植物遗传学的相关教学设计为主题,介绍一些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2.理解遗传变异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3.了解现代遗传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4.能够进行基本的遗传实验操作,如杂交、自交、选育、鉴定等。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植物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 本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在植物品 种改良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遗传实验操 作技能和能力; 4.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现代遗 传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植物遗传学基础知识 –染色体与基因

–基因型与表现型 –遗传变异与品种改良 2.植物的繁殖方式 –燕麦自交系法 –玉米自交系法 –小麦改良 3.现代遗传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4.实验操作环节 –植物杂交 –植物自交 –选育新品种 –鉴定育种效果 教学评估 1.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 进展并提交给老师; 2.随堂测试:每节课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考察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 程度和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实 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4.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Garden Plants 课程编码:090520066 总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园艺专业、园林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花卉学等 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种苗及花卉种子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园林行业技术创新的源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历程、园林植物主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利用价值;掌握杂交育种、物理化学诱变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引种以及分子育种等创造园林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以及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介绍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发展趋势以及在发展园林事业中的作用。使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有清楚地认识,并使学生了解学好本课程所需的基本条件。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授课学时:1 基本要求: 1-1 了解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1-2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1-3 了解DNA的化学结构和复制 重点与难点:三大遗传规律。 第2章:花的发育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 2-1 了解花的发育与同源异型突变 2-2 了解花序的发育 2-3 了解花芽发育 2-4 掌握花器官的发育 2-5 了解花型发育 重点与难点:花器官发育ABC模型。 第3章:花色遗传 授课学时:3 基本要求: 3-1 了解花色的含义及研究简史 3-2 了解花色遗传的基础 3-3 了解花色遗传 重点与难点:花色素的三大类群,花色遗传的基因控制。 第4章:彩斑遗传 授课学时:3 基本要求: 4-1 了解彩斑的概念和研究简史 4-2 了解彩斑的分类 4-3 了解规则彩斑和不规则彩斑 4-4 了解彩斑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彩斑的成因和彩斑植物的应用。 第5章:花径与重瓣性遗传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 5-1 了解花径遗传的概念、多基因假说、遗传力概念及增加花径的途径 5-2 了解重瓣遗传的概念、重瓣花的起源、重瓣花的遗传 重点与难点: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多基因假说,遗传力在花卉育种实践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landscape plants 课程编号:131312621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4 课内实验时数:20 学分:3.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 适用专业:园林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育种技术。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是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林生态学、树木学、花卉学及生物统计学。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1];遗传学基本内容[3];园林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1]; 重点:遗传学基本内容 难点:遗传学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章遗传学概要 第一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特征[2];染色体的类别及染色体的精细结构[3];有丝分裂的过程[3];减数分裂的过程[3];高等植物配子体的形成[1]; 重点:染色体的类别;染色体的精细结构;细胞分裂过程 难点:染色体的精细结构;减数分裂过程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 园艺植物育种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 Breeding of Horticultural Crops 三、课程编码 ZB0230440 四、课程性质 专业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64 学时;4 学分;第5 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途径和方法;认识优良品种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现代生物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成就熟练地应用到育种研究和实践中,并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植物特性和不同的育种目标,正确地选择育种资源,采用合理的育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促进园艺植物生产的发展。 本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如下知识:(1)主要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特性;(2)主要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3)园艺植物引种、选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和育种程序;(4)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现代科学知识应用到育种实践中,独立地进行育种研究工作。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手段。园艺植物育种学与有关园艺植物的栽培学有密切的联系,是园艺科学中不可偏缺的主要学科。 八、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实验实习相结合 九、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绪论 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概念:园林育种:通过遗传育种理论和手段,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内容:①资源收集、筛选、创新、利用②品种选育③杂交种组配选育④繁育苗木、推广应用 任务:①创造新种质②筛选、利用新亲本③选育新品种④创造物种多样性 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目标和途径目标:选育新、奇、特、香、抗、多物种园林花草树木的新种质和品种。 途径:改革名花木走新路,改造洋花木为中华,选拔野花木进花园,新的林木花卉王国靠共建。 三、我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简史及成就简史:西方发达:加州的花木70%来自中国。中国落后:广州还可以,花木是朝阳产业,后起之上,发展快,机遇大。中国园林之母,园林植物的特点是名花好而多,野花多而奇,表现为:①早、特,②香,③常开,④特异性,⑤抗逆性强,⑥自播、随遇而安适应性广。 成就:①珠三角、长三角园林史悠久,从而复兴大大发起。②形成产业,发展很快,国内、国外联合经营。③产值由48亿元~1.3亿美元。④交流的广而多。⑤科研形成体系。⑥新、名、特的花木,从色、型、抗性等方面有了新的创举。⑦园林培育工厂化。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一节花色遗传花色:花瓣色,或花器官花萼、雄芯及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遗传:主要是花色素的遗传。 花色素①胡萝卜素:素和醇的总称②类黄酮:羟化、甲基化、酰化、糖苷化等③花青素:天竺葵、花青、花翠、甲基花青、3′甲花翠、锦葵及报春花色素等 育种中靠分离的比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靠色素中生化结构环决定其颜色。 花色和色素:纯、黄、橙、褐、红、粉、紫、蓝、黑、变色等花色,表3-1/P27 花色的基因是以四倍体形式发生作用,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遗传性状,花色的深浅、多少、部分还受助色素基因和易变基因的微妙作用。不同花色杂交,多表现为深色花为显性,浅色花为隐性,但也有白色花是显性,变色的花为基因突变而产生。 花色除与基因有关,与环境也依依相联,如光、温、水、土、肥等因素,一般温低、花鲜、花质好,温高花变色、素变质,所以鲜花开在适温中,也证明了南方高温花少、色差的原因。所以只有基因、环境、管理三者配合得当,基因表现充分,花色才多变而艳丽。 第二节彩斑遗传 彩斑:植物的枝干、花、叶、果等部位的异色斑点、条纹统称彩斑。彩斑的大小,出现时间的先后与进化过程直接相关。 可认为是体细胞突变和配子突变的返祖现象。 遗传上一个控制色素的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潜伏期,可以在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活化,并表达出来,而表现出彩斑现象。另外易变基因系统也可引起色斑现象。 分类:主要分两大类:①规则彩斑;②不规则彩斑日本学者分为:①覆轮斑;②条带斑;③虎皮斑;④扫迹斑;⑤切块斑。 规则彩斑:花斑:e.g三色花心:e.g藏报春是可遗传的二对基因或连锁互换作用 不规则彩斑:是遗传性和病毒导致而呈花斑。 遗传上:可母性遗传,双亲遗传、杂种性、易变基因、体细胞突变、染色体畸变、嵌合体(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组织镶嵌成个体)。 其它原因:质体、叶绿体的分离和缺失,环境作用的位置效应,病毒病引起的。 花瓣彩斑:多见于一二年生草花及部分宿根花卉和木本观花植物。叶部彩斑:多见于观叶为主的植物。 利用:①收集调查资源;②育种利用,彩斑的出现有助于丰富有观赏植物的观赏性状。是构成观赏植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抗病育种。 方向:研究彩斑的遗传规律、揭示本质,及各科属彩斑不同的现象。 趋势:①发现、固定、收集;②研究规律及机制;③细胞遗传学研究;④分子遗传学研究。 第三节花径与重瓣性遗传 花径遗传:是指植物花朵直径大小的遗传变异规律。表现为数量遗传,性状变异表现为连续性的而且易受环境影

树木栽培学教案第1、2章生长环境

园林树木栽培学 绪论 一、园林树木栽培的意义及其作用 〔一〕园林树木栽培的意义 园林树木栽培系指园林树木由苗木培育开始,并按照园林设计所选定的树种,颠末苗木出圃、运输定植到栽植地,通过以后的发展发育到植物衰老、更新、死亡,在这一全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此中包罗园林树木苗木培育、栽植,土、肥、水办理,整形修剪,各种灾害的防治及植物体庇护等。〔二〕园林树木栽培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类赖以保存的环境乃至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不竭发生变化,出格是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程度不竭提高,人们向城市集中聚居,城市中工业和人口髙度集中,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居民生话环境,日益显得重要。 随着出产的开展,生活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城市的畸形开展,人口过于集中,使人们发生回归大自然的欲望,因此,目前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视园林绿化的工作。 城市园林绿化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记之一。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的绿化、美化会追求更高的尺度。不仅需要数量足够的园林苗木供应,并且需要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随着园林绿化、美化的开展,社会对苗木的规格要求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因此,培育大规格以及特大规格苗木是此后育苗的标的目的,这是由于社会对绿化美化都急于求成的心理所致,也是大型苗木绿化栽植立竿见影、抗不良环境能力强所致。同时也要求大规格苗木具有非常好的质量,如尺度的树形,或特殊的造型,或异型树。 园林树木是城市、风景区、疗养胜地、厂矿、病院、学校及居住区等园林绿化的主体,园林树木那么是这一主体中主要绿化题材之一,不管在整个园林绿化系统,或在各类型园林绿地中,它们都起着骨干的作用。虽然园林绿化的题材很多,其根底都是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中的园林树木以其种种繁多,丰富多彩,特点突出而在园林造景中必不成少。我国原产的乔木、灌木树种约达8000种,此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出格是乔木,体型比拟高大,寿命比拟长,养护办理比拟简单,是其他绿化植物材料不克不及比拟的。 1. 园林树木具有改善和庇护环境的作用 众所周知,树阴下会感到凉爽宜人,这主要是树冠遮挡了炎暑阳光的辐射热,降低了小环境温度的成果。 植物能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据测定,一株中等大小的杨树,在夏季的白日,每小时可由叶片蒸腾水分25kg,一天的蒸腾量就达500kg之多,假设有1000棵树,其效果就相当于在该处洒水500t的水分。一般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比空旷地的空气湿度高7%~14%。 植物有防尘固沙作用。如公园中的风速要比城区的小80%~90%。将植物组 防护林带,那么可防风、防沙和固沙,三北防护林带就足以说明这种成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