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
- 格式:ppt
- 大小:6.46 MB
- 文档页数:48
第二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相关知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临床分为三型,即单纯型、骨疡型或胆脂瘤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一、非手术治疗引流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
局部抗生素滴耳剂。
炎症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二、手术治疗1. 中耳有息肉或肉芽,或耳镜下虽未见息肉或肉芽,而经药物正规治疗无效,CT显示乳突病变明显,应做乳突开放术与鼓室成形术。
2. 中耳炎已完全吸收遗留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者,可行单纯鼓室成形术。
3. 对于骨疡型引流不畅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宜早实行乳突根治术,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
预防并发症。
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和听力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三、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外伤史、家族遗传病史。
(2)生活方式、吸烟史及饮酒史。
(3)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心理、社会、听力下降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4)过敏史、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如降压药、降糖药、利尿剂、精神类等特殊药物)。
(5)活动能力,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6)全身皮肤状况(7)精神状况:有无因为疾病产生的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
(8)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1)评估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2)耳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
(3)耳道流脓情况。
(4)听力减轻程度及咽鼓管功能。
(5)有无眩晕、恶心呕吐。
(6)有无面瘫表现、共济失调、偏瘫。
医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常规【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重者炎症深达乳突骨质。
临床上以耳内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
【适应证】1.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静止期(残余性中耳炎)。
3.咽鼓管畅通。
【禁忌证】1.有精神病史。
2.中耳有感染性病变。
3.内耳结构畸形、硬化、骨化。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耳内或耳后切口,分离耳道皮瓣,骨窦或上鼓室进路,开放骨窦、乳突、上鼓室,去除胆脂瘤,乳突腔轮廓化。
探查听骨链,若听骨链活动好,即可行鼓膜修补,若听骨链中断,则行听骨链重建,鼓膜修补。
乳突腔植皮或不植皮,填充术腔,缝合切口。
【护理评估】评估病史资料。
1.病因了解患者的实际年龄,如为婴幼儿,则计算月龄。
了解患者的职业,患者的生活习惯(如烟酒嗜好),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手术史,家族遗传史,老年患者有无口服抗凝血药物等。
2.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有无听力减退、有无间断流脓、脓量、有无眩晕、有无耳鸣等。
3.查体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神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耳内镜检查,鼓膜病理改变等,全身状况检查包括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和术前常规化验检查。
【护理要点及措施】1.术前准备要点术前指导、术侧皮肤清洁、术前抗感染治疗。
2.术后护理要点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术侧敷料观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术前护理措施(1)按耳鼻咽喉科术前护理常规。
(2)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
(3)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同情、理解、关怀、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食物,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
(5)术前指导: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
化脓性中耳炎的几种治疗方法发布时间:2022-09-18T06:54:11.94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罗倩[导读] 耳痛、耳漏、听力下降以及鼓膜穿孔等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具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尽早入院接受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该罗倩成都市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耳痛、耳漏、听力下降以及鼓膜穿孔等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具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尽早入院接受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细菌感染和免疫力下降等有关,很多患者在确诊为化脓性中耳炎后不知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担忧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差、手术治疗的创伤性大,那么化脓性中耳炎到底该如何治疗?哪种方法最为适宜?以下就对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些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1、了解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多与细菌感染有关,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则与患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情迁延不愈,身体免疫力下降或者邻近器官病变等有关。
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致病菌可经由咽鼓管、血行感染以及外耳道-鼓膜等不同途径影响中耳。
临床中咽鼓管途径感染的情况最为常见,其次是外耳道-鼓膜感染以及血行感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该类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且多数患者具有两种或多种细菌感染的情况。
乳突气化不良也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有关,尤其是很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存在乳突气化不良的情况较多。
化脓性中耳炎还有很多诱发因素,比如鼓膜穿孔后某些致病菌通过穿孔影响中耳。
患者接受鼓膜穿刺术,由于器械未能严格消毒或术中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引起中耳感染。
在不洁净的水池当中进行游泳,可能会使病原体进入鼻黏膜,在进行擤鼻等动作时,病原体进一步侵入鼓室进而诱发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最佳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生素治疗: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细菌种类和药敏,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2.对症治疗:如针剂、贴剂或口服退烧药,以及清洗耳朵、鼻子及喉咙等部位,缓解症状。
3.局部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耳滴、喷雾等局部药物,如消炎药、利尿剂和鼻塞剂等。
4.手术治疗:对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扩张乳突手术、切除乳突术等。
总之,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方法应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应注意及时治疗和预防感冒等疾病,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对化脓性中耳炎的认识1. 引言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耳朵疼痛、耳聋、耳道流脓等症状。
针对这一疾病,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热蕴结,治疗上应清热解毒、祛湿利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化脓性中耳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风寒湿邪、湿热邪毒入侵,以及脾肾虚弱等。
外感风寒湿邪是指外界风寒湿邪侵袭耳部,引发炎症;湿热邪毒入侵是指体内湿热蕴结,化生毒邪,从而导致中耳炎症;脾肾虚弱则是机体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减弱,易发生化脓性中耳炎。
在病机方面,中医认为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即湿邪与热邪结合在中耳,引发中耳组织炎症反应,使之发生化脓。
湿热蕴结导致耳道湿润,有时还伴有瘀血阻塞,使得内耳气血不畅,耳道分泌物增多并呈黄色脓性。
3. 临床表现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耳痛: 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的耳痛,疼痛可放射至头部和颌面部。
•耳聋: 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出现耳聋症状,尤其是对低频声音敏感度下降。
•耳部分泌物: 化脓性中耳炎时,患者耳道可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常伴有异味。
•耳部现象: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常常出现耳道充血、肿胀,甚至耳廓肿胀。
4. 中医治疗方法基于对化脓性中耳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治疗两个方面。
4.1 中药内服治疗•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黄连、连翘、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化解湿热邪毒。
•祛湿利水类药物:如车前子、薏苡仁等,有利水祛湿的功效,可以改善湿邪困滞的情况。
•补益肾脾类药物:如党参、黄耆、山药等,可用于脾肾虚弱的患者,增强机体免疫力。
以上药物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使用,通常以中药汤剂剂型为主,内服治疗一般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4.2 中药外用治疗•清洗耳道:可选用蒸馏水、生理盐水等无菌液体进行清洗,帮助患者清除耳道脓液。
•药物滴耳:可选用消炎、消肿的中药滴耳液进行局部治疗,如穿心莲、金银花滴耳液等。
化脓性中耳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仅仅是疼痛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除了疼痛外,还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脓性中耳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治疗和管理来减轻这些影响。
一、疼痛与不适化脓性中耳炎通常伴随着疼痛和不适感。
这种疼痛可能出现在耳部、头部或颈部,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疼痛可能导致患者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进一步影响其职业和学业表现。
二、听力下降与沟通困难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交流。
这可能导致误解和社交孤立,对患者的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听力下降还可能使患者在工作场所面临困难,如无法清晰地接收指令或与同事沟通。
三、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由于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带来的疼痛、听力下降和社交障碍,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和自卑。
这些情绪困扰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其心理健康。
四、应对策略与生活质量提升及时治疗:一旦确诊为化脓性中耳炎,及时开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止痛药或局部滴耳液,以减轻症状和疼痛。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对于因化脓性中耳炎而感到焦虑、沮丧的患者,心理支持可以帮助其应对情绪困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充足的休息、饮食均衡、避免过度疲劳等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病情。
同时,避免频繁挖耳和污水进入耳朵,以降低感染风险。
适应与应对:对于听力下降的患者,学习适应方法和使用助听器可以帮助改善沟通状况,减轻社交障碍。
总结:化脓性中耳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疼痛外,还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沟通困难和心理压力。
通过及时治疗、定期复查、心理支持、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适应与应对等方法,患者可以减轻这些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早期识别和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性的治疗和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化脓性中耳炎带来的挑战,保护其听力健康和心理健康。
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
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它会导致耳部疼痛、听力下降、流脓等症状。
了解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耳痛: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耳痛的症状,这种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
听力下降:由于炎症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
这种听力下降通常会在炎症得到控制后逐渐恢复。
耳朵流脓:这是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之一。
脓液通常为黄色或绿色,并伴有恶臭。
耳鸣: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的症状,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听力。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这通常是由于炎症引起的。
二、化脓性中耳炎的预防措施
保持耳朵清洁:保持耳朵清洁是预防化脓性中耳炎的关键。
洗澡时避免水进入耳朵,如果水进入耳朵,应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避免过度用力掏耳朵:尽量避免使用棉签或手指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
预防感冒:感冒是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因之一。
在季节变换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
避免接触噪音:长时间接触噪音可能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应尽量避免接触噪音。
总之,了解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
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和耳漏等症状。
本文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探讨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案。
一、病因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细菌感染:大部分化脓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其中以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最为常见。
2.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感染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腔。
3.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细菌,从而引发化脓性中耳炎。
二、病理生理机制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耳腔内压力失衡:由于耳咽管的阻塞,导致中耳腔内的气体吸收过多,压力增加,从而引起中耳腔内的渗液和分泌物。
2.炎性反应: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炎症过程中,炎性细胞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对中耳黏膜和组织造成损伤。
3.组织破坏:炎症反应导致中耳黏膜和听小骨的破坏,造成听力下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三、临床观察通过对一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年龄分布: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至5岁之间,儿童是易感人群,其中男孩多于女孩。
2.症状表现: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常表现为耳痛、耳闷、耳周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耳漏等。
3.病程及复发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程多为数天至数周,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特别是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
四、治疗方案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1.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炎症缓解后,可使用鼓室置管等手术来避免复发。
2.手术治疗: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等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鼓室切开引流、乳突切除术等。
3.预防与康复: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