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2-2013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人教版)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检测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8.92 KB
- 文档页数:4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检测题附详细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东南亚B.欧洲西部C.中东地区D.拉丁美洲2.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3.中东地区动荡不安,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对石油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端造成的C.在宗教文化、石油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和争夺造成的D.对水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争议造成的4.下列关于中东地区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B.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C.中东所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东亚等国家和地区D.中东出口的石油绝大部分由海洋运出去5.中东地区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的宗教是( )A.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B.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C.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D.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6.水资源匮乏是引发中东国家之间矛盾的重要因素,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污染和战争的破坏严重C.人口多,经济发展快D.流经多个国家的国际性河流多7.中东周围的海区称为“五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A.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B.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C.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D.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8.关于欧洲西部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有年轻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B.阿尔卑斯山系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的C.南部是年轻的阿尔卑斯山系D.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是乞力马扎罗山9.欧洲西部地区属于典型的气候。
( )A.温带海洋性B.地中海C.温带大陆性D.温带季风10.欧洲西部适宜牧草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畜牧业发达B.地处高原C.光照条件好D.气候温和湿润11.如果你的朋友冬季到欧洲西部去旅游,你一定要告诉他那里( )A.冬季比哈尔滨冷B.冬季比哈尔滨温暖C.冬季和哈尔滨气候差不多D.冬季比哈尔滨干燥12.下列旅游胜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B.泰姬陵C.婆罗浮屠D.长城13.下面关于欧洲西部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西部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具有炎热多雨的特征B.欧洲西部气候具有季风性特征C.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D.欧洲西部的气候自西向东由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14.欧洲西部地区河流的特征是( )A.河网密布,水量充足B.大江大河少,水量小C.河流流经国家多,多为世界长河D.大河多自北向南流,注入地中海15.非洲是世界上缺粮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粮食产量低,年年减产B.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C.耕地太少,粮食总产量少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16.这里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羚羊在奔跑,鸵鸟在散步,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吃树上的嫩叶,还有成群的斑马、凶猛的狮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1中东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东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的焦点之一。
本节课的教材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石油资源、宗教矛盾等多个方面对中东地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世界的分区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东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中东地区的矛盾和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中东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石油资源、宗教矛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东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和理解中东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石油资源、宗教矛盾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东地区的矛盾和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检测题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东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007年,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1.0%,产量占世界生产总量的30.7%,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4.7%,故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
中东地区主要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的西岸,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来源少,降水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了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原因。
由于中东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石油储量的丰富性、水资源的匮乏性、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了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成为世界热点地区。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地区的石油。
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约占61.0%,2007年),产量不足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约占30.7%,2007年)。
5.B 解析:中东民族文化差异大,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奉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故本题选B。
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中东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造成水资源短缺。
7.A 解析:本题考查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注意是“逆时针”方向。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的山地。
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形成年代比较久远,A错误;阿尔卑斯山系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的,B错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是勃朗峰,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东非高原上,D错误。
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
欧洲西部大致位于40°~60°亚欧大陆西岸,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10.D 解析: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盛行偏西风,风从大西洋吹来,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多雨雾、阴湿的天气,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但却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草场可常年放牧,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1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和哈尔滨气候的差异。
哈尔滨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较差大,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故冬季欧洲西部比哈尔滨温暖。
12.A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
泰姬陵位于亚洲的印度,婆罗浮屠位于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长城位于中国,中国不位于欧洲西部。
13.C 解析:欧洲西部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自身的海岸线、地形特点,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比较明显。
同时由于欧洲西部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各地受海洋影响的强弱也有差异,因此自西向东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
14.A 解析:欧洲西部三面临海,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南部有阿尔卑斯山系,东西走向,不利于长河的形成,河流也多发源于南部山地,可排除C和D项。
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河流水源充足,故河网密布,水量充沛。
15.B 解析:本题考查非洲缺粮严重的原因。
长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
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
这里的许多居民,特别是常受旱灾威胁的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16.B 解析:通过题干描述“羚羊”“鸵鸟”“长颈鹿”“斑马”“狮子”等可判断出这种景观最可能出现在热带草原气候区。
17.B 解析: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故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在对外贸易中一般是出口原料、半成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18.B 解析: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的原因。
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形成单一的商品经济,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9.D 解析: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面临着粮食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壤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20.C 解析: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动物,它们是动物界的跳远名将——袋鼠和体型庞大的鸸鹋。
故选C。
21.D 解析:棉花不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出口产品,而小麦、羊毛、牛肉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2.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工矿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超过工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23.A 解析:首都是堪培拉,钢铁工业中心;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是有色冶金工业中心;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是有色冶金工业中心。
24.A 解析: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
澳大利亚地形分三部分,东部是山地(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25.A 解析: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生产的矿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由于矿产品出口占商品总额的比重很大,也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6.(1)两三 (2)丝绸之路 (3)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埃及黑海阿拉伯海
(4)波斯湾美马六甲海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地区以及马六甲海峡。
(1)中东地区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五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之地。
(2)本区地
理位置重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是东、西方海陆空交通走廊。
(3)结合
图中字母和数码准确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即可。
(4)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
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外运,主要运往欧洲西部、美国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马六
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石油海上运输的“海上生命线”。
27.(1)北极圈北寒带极昼 (2)温带海洋性畜牧牛排、羊腿、奶油、奶酪
(3)海洋远大陆性 (4)地中海炎热干燥温和多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的有关知识。
(1)从图中可以看出,穿过该区域北部的重要纬线是北极圈,该纬线以北属五带中的北寒带,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会出现极昼现象。
(2)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多雨雾、阴湿的天气,该气候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但却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主要的乳畜产品有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
(3)从伯明翰到华沙,由于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气候逐渐由海洋性过渡到大陆性。
(4)从图中可知,地中海沿岸分布着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8.(1)赤道热 (2)甲乙丙丁热带草原 (3)B
解析:(1)图中①纬线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地区,应为赤道,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被称为i“热带大陆”。
(2)图1中A、B、C、D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对应关系为:A—甲、B—乙、C—丙、D—丁。
(3)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为地壳的张裂拉伸。
29.(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2)中热 (3)东南 (4)煤铁 (5)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铁矿石
(6)A B 工业港口 (7)服务
解析:(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④为地中海
气候,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⑥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2)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热带面积广阔。
(3)就半球而言,澳大利亚主要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
(4)(5)澳大利亚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生产的矿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由于矿产品出口占商品总额的比重很大,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重要的矿产是煤和铁矿石,其矿产主要出口到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
(6)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图中字母是A,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是悉尼,图中字母是B。
(7)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