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拳教学(一)
- 格式:ppt
- 大小:331.50 KB
- 文档页数:18
五步拳教学学校:实验三中班级:高一年级教师:林安志时间:2014/10(一)五步拳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按照八年级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场地设施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个别差异,分层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和激励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以及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运用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充分展示武术的时尚性和健身性,从各方面让学生感到武术的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培养学生参加武术活动的能力,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学生勇于表现、善于表现、具有现代感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求知欲强!尤其男生喜欢运动,而女生却不愿剧烈运动!此阶段学生又是很容易出现浮躁的心情,缺乏耐心和恒心,学生又是很容易出现浮躁的心情,缺乏耐心和恒心,这对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学生学习新东西的兴趣较高,学习态度认真主动,学习意识较强,学生之间技术掌握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课采用分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三.教材分析武术是我国体育运动的传统项目,它起源于生活、起源于人类对人体健与美的追求。
五步拳是一组简单的武术套路,是武术基本动作的组合。
包含了武术的基本手法和脚法,通过连接可以让学生达到熟练武术基本动作的效果。
通过五步拳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武术的基本动作组合,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还为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较高的文化氛围。
学生通过学习五步拳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通过对学生学会动作的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术图解武术的三种手型掌拳勾五步拳一. 弓步冲拳1.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左弓步;2. 同时左手向左平搂后收抱腰间,右拳前冲成平拳;目视前方。
二. 弹踢冲拳1. 重心前移至左腿支撑,右拳先屈膝提起再向前弹踢;2. 同时左拳前冲成平拳,右拳收抱腰间;目视前方。
三. 马步架打1. 右脚内扣落地,身体左转九十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2. 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右拳向右侧冲成平拳; . 头右转,眼看右侧方。
.四. 插步盖掌[img]wushuup/2007_10/071029190687363.gif[/img]1. 重心稍起,身体左转,左脚经右脚后后插一步;2. 同时右拳变掌经头上向前下盖,掌外沿向,前左掌变拳收抱腰间;目视右掌。
五. 歇步冲拳1. 两腿屈膝下蹲成右歇;2. 步同时左拳前冲成平拳,掌变拳收抱腰间;目视左拳。
六. 提膝穿掌1. 身体立起左转,右脚内扣支撑,左腿屈膝提起;2. 同时左拳变掌收至右腋下,右拳变掌,掌心朝上由左手背上穿出;目视右掌。
七. 仆步穿掌1. 左脚向左落地成左仆步;2. 左掌掌指朝前沿左腿内侧穿;出目视左掌。
八. 虚步挑掌1. 左腿屈膝前弓,右脚蹬地向前上步成右虚步;2. 同时左手向上、向后划弧成勾手,右手向下、向前顺右腿外侧向上挑掌;目视前方。
武术基本动作------五步拳组合练习(五步拳)五步拳: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冲拳-提膝仆步穿掌一虚步挑掌预备姿势:并步抱拳(图1)。
动作说明:(-)弓步冲拳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
目视前方(图2)。
(二)弹腿冲拳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冲左拳,收右拳。
目视前方(图3)。
(三)马步架打右脚落地,向左转体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冲右拳;目视右方(图4)。
(四)歇步盖冲拳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下盖,掌外沿向前,身体左转90°,收左拳;目视右掌(图5-1);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左拳(图5-2)。
五步拳教学手册 (一等奖)简介本教学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五步拳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五步拳是一种传统的武术拳法,以其动作简单、易学易懂而闻名。
第一步:姿势准备目标- 学会正确站立姿势,保持平衡和稳定。
步骤1. 脚并拢,保持双脚与肩同宽。
2. 轻微屈膝,保持膝盖微微弯曲。
3. 将背部挺直,收腹,保持身体的垂直状态。
4. 放松双肩,保持自然的手臂姿势,手掌朝下。
5. 目视前方,放松脸部表情和颈部肌肉。
第二步:基本动作目标- 学会基本的五步拳动作。
步骤1. 提脚:将右脚提高,踮起脚尖,并向前迈一步。
2. 下蹄:将提起的脚落下,脚跟着地,成为一个正常的站立姿势。
3. 抬膝:将左膝抬起至腹部位置,并保持平衡。
4. 前踢:将抬起的膝盖向前踢出,然后落回原位。
5. 收腿:将踢出的腿收回初始站立姿势。
第三步:练技巧目标- 提高五步拳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步骤1. 将第二步中的基本动作组合在一起,进行反复练,直到动作流畅自然。
2. 逐渐加快动作的速度,但要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和平衡性。
3. 尝试在不同方向上进行五步拳练,如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
第四步:提高技能目标- 掌握五步拳的高级技巧。
步骤1. 研究变化踢腿的高级动作,如侧踢、后踢和连续踢腿。
2. 练不同高度的踢腿,如腰部、胸部和头部高度。
3. 加入手部动作,如拳击、掌击和挥击。
第五步:示范和实践目标- 展示五步拳的技巧和功力。
步骤1. 观看专业教练或高级学员的示范,并注意他们的动作细节和表现力。
2. 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五步拳的实践演练,融合之前研究的基本动作和高级技巧。
3. 参加比赛或表演,向他人展示你的五步拳技能。
结论五步拳是一项优秀的武术拳法,通过这五个简单的步骤,你可以逐渐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不断练和实践,相信你能成为一名五步拳的专家!加油!。
武术《五步拳》教学设计《武术《五步拳》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指导思想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课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从而有效的将感知、思维、实践活动和能力提高以及武术刚柔相济、张弛有致的艺术美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健身武术的热爱,为其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武术«五步拳»五步拳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共四次课:本课为第(2)次课课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次通过学习使85%的学生能掌握三种手型和五种步型,并能说出动作名称,及预备式至第2个动作。
重点:动作标准,发力迅速有力。
难点: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第二课次通过学习使85%的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五步拳”第3个动作至第5个动作,8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前5个动作的连贯动作。
重点:各动作的要领以及完整性。
难点:组合动作的连贯性、节奏感,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第三课次通过学习使85%的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五步拳”第6、7个动作和收势,70%以上的学生完成全部动作。
重点:各动作的要领以及完整性。
难点:组合动作的连贯性、节奏感,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第四课次通过学练使85%以上的学生完全掌握“五步拳”整套套路。
重点:各动作的要领以及完整性。
难点:组合动作的连贯性、节奏感,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上次课学习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及预备式、第2个动作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五步拳。
武术五步拳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也是学习武术入门的基本拳术组合小套路。
通过五步拳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速度、连贯性和节奏感,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身体姿势的形成,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及崇尚武德的精神。
完整版武术五步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武术》教材第四章“五步拳”,具体内容包括五步拳的基本步型、手法和步法。
详细内容如下:1.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2. 手法:冲拳、摆拳、抄拳、弹拳、架拳。
3. 步法:进步、退步、闪步、垫步、跃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步拳的基本步型、手法和步法,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步拳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力度。
2. 教学重点:基本步型、手法和步法的正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示范光盘、音响设备。
2. 学具:武术服装、拳套、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示范光盘展示五步拳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步型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基本步型的动作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3)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3. 手法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手法的动作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3)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4. 步法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步法的动作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3)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5. 五步拳连贯练习(10分钟)(1)教师示范五步拳的连贯动作。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现场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7.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六、板书设计1.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2. 手法:冲拳、摆拳、抄拳、弹拳、架拳。
3. 步法:进步、退步、闪步、垫步、跃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掌握五步拳的基本步型、手法和步法。
《五步拳》教学设计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反思
武术基本套路五步拳是整个武术套路中最基本的基本功套路、是学好武术其他拳种的重要基础,其工作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五个基本步法组成,通过本次课学习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促进人体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参与者身心直接受益。
五步拳一课在学生的配合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其中的不足之处才是真正值得我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
2、能体现体育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能力。
3、示范动作到位,要点讲解明确。
能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
4、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激励性语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有些学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有些步型、手型不标准。
2、本节课内容稍显复杂,没有把游戏很好的应用到教学当中。
三、改进措施:
1、多专研教材,认真备课、备学生、备场地。
2、学生练习时要多表扬、勤鼓励,运用多种评价手段烘托课堂气氛。
3、加强学生的武术基本功锻炼,提高动作的规范性。
4、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
安排合理的
游戏,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
(完整版武术五步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武术》教材第三章“拳术”,详细内容为“五步拳”。
五步拳是武术基本拳法之一,由弓步、马步、虚步、歇步和进步五种步型组成,具有动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学习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步拳的基本动作和组合,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3. 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步拳的动作连贯性和力度控制。
教学重点:五步拳的步型和手法,以及组合动作的熟练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视频、示范动作图解、口哨、音乐播放器。
学具:武术拳套、护具、运动服、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提醒注意运动安全。
播放五步拳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动作教学(20分钟)教师示范五步拳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弓步为例,讲解动作细节,强调动作连贯性和力度控制。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纠正动作错误。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五步拳组合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增加练习趣味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五步拳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歇步、进步。
2. 五步拳组合动作顺序:①弓步冲拳;②马步架打;③虚步挑掌;④歇步按掌;⑤进步冲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练掌握五步拳组合动作,录制视频提交。
2. 答案:视频内容需包含五步拳组合动作,动作标准、连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武术比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五步拳的动作连贯性和力度控制。
2. 教学重点:五步拳的步型和手法,以及组合动作的熟练掌握。
3. 例题讲解:以弓步为例,讲解动作细节,强调动作连贯性和力度控制。
五步拳教学设计武术“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一、教学内容“五步拳:起式——提膝穿掌”组合动作练习,学习“五步拳: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中的五步拳。
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三、学情分析高中生的骨骼弹性好,关节活动范围大,神经灵活性高、反应快,容易接受、学会新的动作。
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
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力求宏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五步拳基本技术及攻防要素,并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力量性、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爆发力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健康成长。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重点、难点:重点:五步拳动作的标准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五步拳教案最终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五步拳,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武术动作和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五步拳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1.3 教学准备教师应准备宽敞的教室或武术场地,音响设备,以及相关的武术器材。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比赛法等。
第二章:五步拳基本动作2.1 动作要领教师讲解并示范五步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拳法、掌法、步法和身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2.2 练习步骤(1)原地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双脚并拢,全身放松。
(2)左脚向前迈出,左手成拳,右手成掌,左拳击打右掌,迅速收回。
(3)右脚向前迈出,右手成拳,左手成掌,右拳击打左掌,迅速收回。
(4)左脚向后迈出,左手成掌,右手成拳,左掌击打右拳,迅速收回。
(5)右脚向后迈出,右手成掌,左手成拳,右掌击打左拳,迅速收回。
2.3 练习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每组轮流进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三章:五步拳组合动作3.1 动作要领教师讲解并示范五步拳的组合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协调性。
3.2 练习步骤(1)左脚向前迈出,左手成拳,右手成掌,左拳击打右掌,迅速收回。
(2)右脚向前迈出,右手成拳,左手成掌,右拳击打左掌,迅速收回。
(3)左脚向后迈出,左手成掌,右手成拳,左掌击打右拳,迅速收回。
(4)右脚向后迈出,右手成掌,左手成拳,右掌击打左拳,迅速收回。
3.3 练习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每组轮流进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四章:身体素质训练4.1 训练内容进行一些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以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耐力。
4.2 训练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每组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项目,教师巡回指导,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比赛与展示5.1 比赛规则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表演五步拳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由教师担任评委,根据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协调性进行评分。
五步拳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武术”章节,详细内容为五步拳的练习。
五步拳是武术的基本拳法之一,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代表性,包括马步、弓步、虚步、仆步和独立步五种步型,以及相应的手法和眼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步拳的基本步型、手法和眼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使学生了解武术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步拳的步型、手法、眼法的熟练运用和组合。
教学重点:马步、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的准确掌握,以及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录音机、光盘。
学具:武术拳套、护具、垫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录音机播放武术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武术热身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教师讲解五步拳的基本步型、手法和眼法。
(2)教师示范五步拳的动作要领,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
3. 学生分组练习(15分钟)学生分为三人一组,互相纠正动作,共同进步。
4. 例题讲解(10分钟)(1)马步: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内扣,身体下沉,双拳紧握,置于腰间。
(2)弓步:一只脚向前迈出一大步,膝盖弯曲,身体重心下降,双拳对敌。
(3)虚步:一只脚向前迈出,脚跟抬起,膝盖微曲,双拳置于腰间。
(4)仆步:一只脚向一侧迈出,身体下沉,双拳置于腰间。
(5)独立步: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拳对敌。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五步拳,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
六、板书设计1. 五步拳基本步型:马步、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
2. 五步拳手法和眼法:双拳紧握、双拳对敌、眼观六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练掌握五步拳,拍摄视频至班级群。
2. 答案:视频内展示学生熟练掌握五步拳的动作要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动作要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