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练
- 格式:doc
- 大小:625.50 KB
- 文档页数:6
《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B、C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D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D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观高崖”“临深渊”“观巨海”都是实践活动,三个“知”属于认识,材料说明没有这些实践活动,就不会产生那些认识,故选B项。
A项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我们获得认识的途径,二者都很重要。
C项错误,感性认识不一定真实可靠。
D项不符合题干含义。
答案:B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③说法片面,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这反映了()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解析:塑料袋的污染问题是实践中的问题,是实践给人们提出的新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答案:C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基础题(共45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B、C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D属于认识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 D2.(2014·衡阳模拟) 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根据材料,我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黄鼠狼是个“灭鼠能手”,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入选;③说法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1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读书也可以获得知识。
【答案】 B3.(2014·西安交大附中三诊)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解析】材料主要说明随着世界的变化发展,相应出现一些新的概念,这体现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③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B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解析】题干说的是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泰戈尔的这句话包含有矛盾同一性的意思,而选项中有这个意思的就只有C。
课时达标检测(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①②;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③④。
2.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
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
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中“总会”说法错误。
3.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谚是主观的人为联系②客观规律支配农事活动③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④顺从自然是农业的必然选择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①错误,民谚中讲述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断的联系。
④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基础练习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单项选择题1.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物价涨幅目标控制在4.8%左右。
这个指标创出最近5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在8%左右。
这是我国连续第4年把这一目标定在8%左右。
这表明()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3.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⑥4.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5.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已不再存在C.人的实践活动日益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产物6.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大海。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F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F )3.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 F )4.(2019·温州中学检测)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F )5.(2019·金华十校联考)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F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A7.(2019·金华调研)科学家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技术,通过神奇的细胞“变性手术”,仅利用卵子就实现了哺乳动物的繁衍,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界固有“必然性"的认知。
这表明()①通过实践能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②通过实践能超越规律的限制③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①④正确。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其限制,②不选。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③错误。
8.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
这说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
高三政治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课时)一、考点整合:(一)实践及其特点 P42-43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注意: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特点。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实践的三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
例1、(06年重庆)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例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61、实践是认识的、、、。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例3、(06年重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例4、(06年江苏不定项)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例5、(2005·北京)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
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三十六)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
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改造世界C.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2014·唐山一模)对俄罗斯某地区发生陨石坠落事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兆;天文学家表示,此事件与飞临地球的小行星无关。
还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测试新式武器的结果。
这说明()①人们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即真理有多个③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必然经历主观臆造的过程④对陨石坠落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3.我国的反腐败战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十五大前的标本兼治、侧重遏制,到十五大后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十八大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
”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道,被一些人奉若“灵丹妙药”时刻谨记在心。
专家们随机选取了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进行了实验。
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品”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
这表明()①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5.(2014·洛阳高三统一考试)2013年4月10日,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发布: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将克服电脑的发热和能量耗散问题。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2.2013年6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计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运算l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1 000年,其存储总容量相当于可存储每册10万字的图书600亿册。
这一事实足以说明()A.科技发展可以使电脑具有思维功能B.科技使人脑能够加工改造客观事物C.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3.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③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④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③④B.①④C.②④D.②③5.2013年7月3日,作家余华在毁誉参半的长篇小说《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度开腔回应读者对他新书的吐槽:“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一样有人骂,有人说语言苍白,语言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的语言。
确实我没有想到语言也有人骂,因为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的,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时,改动的全是语言。
”由此可以看出()①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对一个对象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6.人们为了更深地了解火星,使不久后登陆火星变得更顺利,科学家必须对火星上的气候条件和气象状况作进一步了解。
为此而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科研计划:即在2013年,在火星地面组建由16个气象站构成的网络系统,再使用1个轨道飞行器来接力传送在火星上测得的数据,并反馈至地球上的控制中心。
人们探索火星希望确定火星是否曾经有过生命的存在。
这表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受外部条件的制约7.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8.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 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A .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 .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 .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D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 .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0.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下列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①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③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12.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
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
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
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3.拉丁谚语:真理走到极端便成谬误。
真理走到极端就意味着( ) ①真理超出了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脱离了自己适用的特定过程 ③真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超越自身 ④真理在实践中被检验是完全错误的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4.2010年11月28日召开的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论坛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1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16.工作中,行动比表态更重要。
群众最讲实际,最反感“干打雷不下雨”的装腔作势,最厌烦“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的空头承诺,这是因为()①承诺无法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承诺脱离实践就没有意义④行动比承诺更合乎规律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针对见物不见人、过程与应有目标之间出现偏离的城镇化模式,面对扩大内需、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党和政府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这表明真理()①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②都是由以往错误直接转化而来的③是在突破历史条件中超越自身的④都是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一种理论从假说到被确认为真理必须经受检验,而检验的标准必须()①超出假说的范围②超出认识对象本身③是被证明了的科学理论④能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照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近2亿人,老龄化发展迅速。
为破解当前“人口老龄化”难题,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
这表明认识是()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探索”的意义。
这说明: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 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22.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煤的使用价值的认识经历了“黑色的石头用来垒墙”、“能自燃是重要的燃料”、“能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学元素,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等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煤的使用价值的认识过程,体现了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对同一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D.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23.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4.全球海洋生物普查结果显示,约有75%的海洋物种人类知之甚少,它们大多分布在未被深入考察的海域。
这表明①客观事物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②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③世界上总会存在人类无法认识的事物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回答25~27题。
25.汉代思想家王充《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的人其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6.“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这一论断强调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知识的惟一来源是实践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27.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段话最能体现的哲理是A.认识要与时俱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要和实践相结合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披露:号称拥有数十项专利、紫砂合金无烟锅的发明人——胡金高,用所谓的“紫砂合金”生产的“胡师傅”牌无烟锅,根本达不到无油烟的效果,它的材料也根本不是钛合金,只是普通的铝片。
回答28~29题。
28.上述材料启示我们①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③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④认识事物首先要对事物各要素进行综合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胡师傅”牌无烟锅涉嫌虚假宣传,这必然会给不粘锅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国内无烟锅市场也有可能就此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