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科 食管癌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肿瘤科 食管癌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肿瘤科 食管癌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肿瘤科 食管癌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食管癌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食管癌(IIIB、IIIC、IV期)的住院患者。

一、食管癌晚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噎膈病(TCD编码:BNP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编码:C15.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噎膈(食管癌)的临床常见证候:

痰气阻隔证

瘀血阻隔证

阴虚热结证

气虚阳微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食管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食管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2.适合于晚期食管癌患者,不能耐受化疗及放疗者。

3.发生食管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噎膈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

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胃镜;消化道造影;肿瘤标志物(CEA、SCC、CYFRA21-1、CA199、CA125);胸部CT;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电图;腹部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脾、肾、腹腔淋巴结)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全身骨扫描及PET/CT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

(1)痰气阻隔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2)瘀血阻隔证:理气散结、活血化瘀。

(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掖,泻热散结。

(4)气虚阳微证: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2.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治疗

(2)中医外治法

3.西医治疗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噎膈的相关症状减轻或消失。

2.肿瘤病灶稳定。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治疗期间出现病情进展,需行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食管癌晚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IIB、IIIC、IV期)的住院患者。不能耐受化疗及放疗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3天)

年月日

(第4~10天,第1周期)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书写病历

□开具常规检查、化验单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

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中医

药综合治疗方案(参照食管

癌中医诊疗方案)

□完成病程和查房记录

□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定

治疗方案及日期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治疗

期间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根据治疗方案采用相应

治疗措施

□调整中药方剂1-2次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及

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完成病程及查房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肿瘤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相应饮食

临时医嘱

□入院检查

□胃镜、消化道造影

□肿瘤标志物、胸部CT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血糖、血脂

□心电图;腹部影像学检查

□其他检查

长期医嘱

□肿瘤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相应饮食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选择适合的口服中成药

及注射液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静脉静养支持

□止痛治疗

□内镜治疗(包括食管扩

张、食管支架等治疗

长期医嘱

□肿瘤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相应饮食

□继续口服中药汤剂

□继续口服相应的中成药

□继续应用所选择的中药

注射剂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

□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

检查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

措施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