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第一课时“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建和谐社会;2.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3.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二、重难点: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2.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三、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多媒体辅助四、课前预习:1、小康——最早出自《诗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首先提出的。
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
3、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4、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是什么?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走进共同理想【活动一】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眉开眼笑,过上清闲殷实的日子;﹡政治上:民主制度极大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文化上: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充实,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教育上: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享有更加良好接受教育的机会。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活动二】○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它始终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九课党的最高理想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课程简介:本节课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认识到在初级阶段的党的奋斗目标。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章中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这也是党的最高纲领。
党的纲领,指的是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
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标志,规定着党的奋斗目标,指明党的前进方向。
因此,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纲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领导的事业至关重要。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新的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这个纲领在细节上可以因环境的改变和党本身的发展而改动,但是在每一个时期都必须为全党所赞同。
只要这种纲领还没有制定出来或者还处于萌芽状态,新的党也将处于萌芽状态;它可以作为地方性的党存在,但还不能作为全国性的党存在;它将是一个潜在的党,而不是一个实在的党。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就很难成其为一个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和斗争任务,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能否制定和实行正确的纲领,是判断这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
马克思、恩格斯为制定和实行正确的纲领,为捍卫党的纲领的原则性而奋斗了一生。
他们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制定了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
宣言指出:共产党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章——《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对革命要达到的目标,规定得更为明确。
它指出:“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
”这个新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必须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2)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3)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4)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难点: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2、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举例、讨论、比较等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这次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我们的共同理想(一)走进共同理想活动1:你能想象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吗?(答: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的。
没有国界,没有贫富差距,人人平等,产品将非常丰富。
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干,人们只需要操作机器人。
医学更发达,人的寿命将会延长。
没有犯罪,人人和睦相处。
将有更多的同学能上北大、清华,而且是通过远程教育,不用到北京上。
……答: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过上殷实的日子。
政治上,更加民主,更加和谐。
文化上,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更加文明。
社会生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教育上,享有更加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甚至付诸于实践:①在中国古代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其核心是:“天下为公”。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他说,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对于“小康”,我们并不陌生,上个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今天,我们在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小康生活,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而十六大中提到的则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最关键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了明显增强。
而总起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一起来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话题。
第一部分:知识网络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十六大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注:提供十六大内容的摘要,其目的不是让大家去识记,而是要求我们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对上述观点进行理解。
)㈠基本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㈡基本内容: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⑷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③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⑸……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十六大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㈠基本目标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1016九年级政治【导学案】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节:我们的共同理想主备人刘国旺一、学习目标:学生自读教材110-117明确人类最理想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及其它特征,知道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及其他们间的关系.懂得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的意义。
中学生应该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交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求、作用,中学生为构建和谐社会该怎样做。
(自身、在家、在学校、在社会)并进行德育教育。
二、自主学习: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什么?2、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3、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4、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什么?5、我们现在的小康社会有何特点?6、我国何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何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何时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7、我国何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这时的小康有什么特征?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有什么意义?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学生该怎样做?10、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是什么?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什么?(我党新时期重大战略任务是什么?)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是什么?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基本内涵(要求或特征或含义或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特征、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含义)有什么作用、意义?15、构建和谐社会,中学生应怎样做?(自身、在家、在学校、在社会、)三、验收学习:一、选择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应立足于()A、全国人民的心B、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C、中国的基本国情 D国家的基本国策2、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我国最基本的国情B、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D、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3、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_________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A、党的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初三政治上第九课知识整理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基础知识整理
一.我们的共同理想
1.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2.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区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
联系:实现共同理想是,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
3.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
4、如何全面认识小康社会
(1)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1 / 2
“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
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
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
饱问题。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
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
的历史任务。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
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此
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
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
性。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
2 / 2
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
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
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
然与环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