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XX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3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教育知识的高级教育人才,适应教育与发展的需要;2.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育人才,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操守的教育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内容和要求1.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修读并通过一定的学分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基础课程。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学生需修读特定领域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技术、学校领导与管理等。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论文或实践报告: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定难度和水平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学生应选择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或实践,并撰写完整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4.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5.论文答辩:学生需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经专家评审通过方可获得学位。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若学生需要延长学制,需经过导师和学院的审核批准。
2.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等。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条件而定,需通过学院相关部门的审核。
四、选拔和评价1.选拔要求: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的学历、成绩、英语水平和面试表现等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择优录取。
2.学业评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论文或实践报告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等进行学业评价,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3.研究生奖励与处分:学校设立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学业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
同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学校纪律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分。
学科教学(语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一、专业领域简介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现有本校硕士生导师、校外兼职硕导共36人,是文学院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专业。
本专业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师教育为导向,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的结合为基础,突出基础教育语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实际技能与所需素养的培养。
本专业主要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基础教育,从事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文教育教学,或承担与中小学教育相关的其他工作,或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语文学科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语文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一年。
五、培养方式(一)采用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方式。
(二)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学年。
(三)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四)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经验的提升,提高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素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探究王翠芳(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山东·烟台264025)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036-02摘要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学校内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建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的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重视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An Inquiry into Practic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WangCuifangAbstractPracticeteachingisanimportantlinkforprofessionaldegreepostgraduateeducation,andweshouldpayattentiontoon-campuspracticeteaching,socialpractice,extracurricularculturalactivities,fixedpracticeplatform,teachingpracticeandthewritingofgraduationthesis.Key wordsprofessionaldegree;postgraduateeducation;practiceteaching1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是检查研究生专业学习的质量,培养研究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发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不足,是促进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达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专业学位全日制教育硕士范文一、何谓实践教学(1)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即所谓“认知实践”,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情境设置,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动手操作,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如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教学设计与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案例分析、教学实践作业和练习、模拟教育情境的训练以及与课堂教学互补的其他校内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比赛)等;(2)与教学相关联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学内容反映中小学教育教学生活需求,使学生不仅学习适当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参与一定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生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取知识,检验知识,了解中小学生活,熟悉中小学生活,以便顺利走入社会并积极服务于社会,如教育见习和实习、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等。
这两个方面对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均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一)以实践性知识的构成为基础,确立切实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目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上看,教师的知识构成可分成两类:“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前者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
后者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实践表明,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与产生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虽然国内外学者们的认识有所差异,但就其共性而言,实践性知识的构成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教育信念和反思性知识4个方面。
因此,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为指导,以实践性知识的构成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具备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切实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实践教学目标。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备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考试的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外语(2学分)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教育原理(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心理健康教育概论(2学分)2.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4.学校心理咨询方法与技术(2学分)5.心理测量与SPSS应用(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2学分)2.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辅导(2学分)3.中小学生异常心理与危机干预(2学分)4.青春期发展辅导(2学分)5.个性与社会性发展(2学分)6.家庭教育与亲职辅导(2学分)7.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2学分)8.心理催眠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9.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入学教育、课例分析等。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学前教育史)一、考查目标1、掌握中外学前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外重要的教育思想家的教学思想。
2、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基本内容,认真阅读和理解古今教育名著。
3、通过中外学习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三、考查范围一、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一)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二)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贾谊论早期教育;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三)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蒙养院制度的产生和实施;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四)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公布;幼稚园的建立及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抗战胜利前后的民国学前教育(五)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必然性;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学前儿童保教内容和方法;保教队伍的建设(六)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行;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七)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1949—1957年);学前教育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1958—1965年);学前教育遭受全面破坏(1966—1976年);学前教育的拨乱反正(1976—1978年)。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初、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二)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外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三)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一)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1.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2.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复试。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含撰写学位论文)。
四、课程设置除统一的公共学位课程外,本专业还设置如下学位基础课程和必、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所选总学分不得低于36分):(一)专业必修课1.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3学分2.英语学习论3学分3. 英语教学论 3学分4. 学习策略研究 3学分5. 教学法研究2学分(二)专业选修课1.外语教育的语言艺术 2学分2.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2学分3. 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2学分4.英语课程标准2学分5. 应用语言学2学分五、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一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硕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45104)一、培养目旳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旳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旳高素质旳中小学教师。
详细规定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旳道德品质, 遵纪遵法,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旳学识修养和扎实旳专业基础, 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旳教育实践能力, 能胜任有关旳教育教学工作,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措施, 纯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处理教育教学中旳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 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发明性旳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旳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措施。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旳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旳原则, 分为学位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有关实践教学(6学分)实践教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 其中第二学期最终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 使硕士具有良好旳师德和敬业精神、可以写好教案、可以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旳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旳基础。
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旳教育实践基地, 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旳组织与实行。
成立导师组负责硕士旳指导, 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旳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络基础教育实践, 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旳实际问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数学和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论文的撰写,使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数学和数学教育理论修养的同时,增强数学教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步提高数学教育的科研水平,使之成为中学数学教育的骨干。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数学教育学概论60学时 3 学分数学教育量化研究方法60学时 3 学分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60学时 3 学分数学教育研究导论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中学数学应用40学时 2 学分数学课程专题研究40学时 2 学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40学时 2 学分数学思想发展史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
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3.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5200)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职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能够熟练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挖掘,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专门人才。以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需求为指导,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应用统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与实习四个模块。培养课程突出应用统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与实习,实践与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实践与实习包括专题阅读、专题讲座和实习等实践形式。实践与实习在相关的统计或金融部门进行,相关统计或金融部门出具的实习合格证明计6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及周学时 备注
Ⅰ Ⅱ Ⅲ Ⅳ
学 位 基 础 课
002011 英语 36 2 2 至 少 修 12 学 分
002012 政治理论 36 2 2 010312 高等数理统计 72 3 4 013101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72 3 4 013102 商务与经济统计 72 3 4 013103 多元统计分析 72 3 4
专业必修课
013104 统计软件应用 72 3 4 至 少 修 6 学 分
013105 应用随机过程 72 3 4 013106 数理金融学 72 3 4 013107 中级微观经济学 72 3 4
专业选修课
013108 金融建模 54 2 3 至 少 修 8 学 分
013109 金融统计研究 54 2 3 013110 金融风险管理 54 2 3 013111 信息经济学 54 2 3 013112 管理经济学与决策模型 54 2 3 013113 金融决策理论 54 2 3 013114 经济预测与决策 54 2 3 010517 供应链管理 54 2 3 010305 试验设计 72 3 4 013115 金融计算 54 2 3
实践与 实习 6学分
专题阅读 6部 1-3学期
专家讲座 6场 1-4学期 实习 12周
6 6 五、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生修完学分后,必须提交具有专业学位水平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与应用统计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分析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应用统计分析、解决应用统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10312 课程名称:高等数理统计 总 课 时:72 学 分:3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 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高等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掌握数理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熟练运用概率统计的思想来处理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和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统计推断,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陈希儒,《数理统计引论》,《高等数理统计学》,《时间序列的理论与方法》,田铮译。
课程编号:013101 课程名称: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总 课 时:72 学 分:3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 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以及时序的分类,学会对具体时序的分析步骤与建模方法,进而掌握如何判断已建立模型与原来数据的适应性及对未来值的预报。 教学要求:
掌握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熟练掌握自回归模型、滑动平均模型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熟悉和理解均值和自协方差函数的估计,时间序列的预报,ARMA模型的参数估计,潜周期模型的参数估计,时间序列的谱估计,多维平稳序列。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振龙著,《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2、何书元著,《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张树京等著,《时间序列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安鸿志著,《时间序列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5、谢衷洁著,《时间序列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课程编号:013103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总 课 时:72 学 分:3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 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多种多元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能够将大量的数据简化到能够处理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类别和分类,能够对数学计算结果进行解释,并从专业背景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 正确理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元统计的基本方法(多元正态总体的统计推断,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于秀林﹑任雪松著,《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2、高惠璇著,《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3、王学民著,《应用多元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美)约翰逊著,《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5. 王力宾, 《多元统计分析:模型、案例及SPSS应用》,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课程编号:013104 课程名称:统计软件应用 总 课 时:72 学 分:3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 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对调查过程中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能力;掌握SPSS,Eviews等专业统计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基本分析到相关回归分析等整个过程的操作,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掌握常用统计软件的操作环境,了解各种软件的模块构成,性能与特点,掌握SPSS,Eviews软件命令使用和窗口操作,能够运用软件进行处理以时间序列为主的多种类型数据,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金勇正著,《统计软件Eviews及其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文彬著,《SPSS统计分析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 3、 卫海英,刘潇著,《SPSS10.0 for Windows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4、易丹辉著,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5、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课程编号:013105 课程名称:应用随机过程 总 课 时:72 学 分:3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 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随机过程的一般理论及其现代前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概念,主要结论以及一些巧妙的论证方法,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根据随机过程的基本原理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markov过程,平稳过程的性质及理论,理解随机分析与随机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刘嘉焜, 王公恕著,《应用随机过程》,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刘次华著,《随机过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3、(美)罗斯著,《应用随机过程概率模型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英文版· 第9版)。 4、钱敏平,龚光鲁著,《随机过程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课程编号:013106 课程名称:数理金融学 总 课 时:72 学 分:3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 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数理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数理金融理论在金融产品定价和投资策略选择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金融中的相关问题,为以后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掌握数理金融预备知识,学会证券投资策略选择,能够正确理解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期权定价公式。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美)普利斯卡(Pliska,S.R.)著,王忠玉译/,《数理金融学引论—离散时间模型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Jiseph Stampfli著,《 金融数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叶中行著,《数理金融》,科学出版社,2000。 4、(美)约翰·赫尔(John C. Hull)著;张陶伟译,《 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年6月。
课程编号:013108 课程名称:金融建模 总 课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 开课学期:Ⅱ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掌握金融建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掌握衍生金融产品定价和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掌握金融市场投资策略选择的基本模型和方法,学会运用金融建模方法,进行基础的金融分析、计算、定价和投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