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
关于加快当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思考摘要:从生态学角度来看,造林绿化是当前林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基于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而言,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林业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随着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主体规划,针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内涵特征、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阐述林业生态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意义深远。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工程内涵特征强化措施中图分类号:s718.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y, the afforestation is the current forestry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t work.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concerned, strengthen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realizes the ecological forestry is the current forestry development important goals. as the main body of modern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view of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nota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aning.key word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eatures; improved measures前言: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新时期下人类面临的重要主题。
农家参谋林业科学-114-NONG JIA CAN MOU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探究陈业强1单士臣2(1.新泰市林业局,山东泰安,271200;2.山东省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山东泰安,271200)【摘 要】森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对于森林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就要充分注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工作,进而确保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避免对其造成损害。
本文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天然林保护措施,对于从事森林保护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天然林保护1 前言森林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林业的基础之上,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而确保森林始终处于健康的发展状态中。
同时,森林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林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升高,为了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就要充分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工作,进而不断优化造林方法,在确保经济的发展的同时,避免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2.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内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指在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以及林业相关的系统科学技术与林业种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业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各项林业种植技术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进而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针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种植技术,进而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2.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意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本质上是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建设及发展的重要性保障措施,因此,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措施得以顺利的实施,进而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可靠保障。
探讨如何发展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摘要】随着人类对森林、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已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林业被赋予了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使命。
针对这种形势,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进行深刻革新。
本文就林业生态建设的概念、林业生态工程的适用方法与措施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趋势1.林业生态建设的概念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经过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讲是一个稳定的、抗逆行较强的生态系统。
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造林绿化工作,从生态学角度来谈,实际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
那种“刨坑栽树”,栽上树就是建造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
纵观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严酷,森林植被稀疏,生态问题仍是长期制约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造成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另外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1)人们对森林认识上的不足。
特别是农村,对原有森林不加以保护,任意砍伐树林,随意侵占林地。
(2)林业生态工程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重视,或因资金的缺乏没有让生态工程进一步持续深入下去。
(3)林权制度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行,制约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增强发展的活力。
(4)传统观念—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
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思路陈永富吴国辉(广东省连山林场513200)摘要:注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近年来发展绿色经济的首要任务,林业的发展能够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林业产品,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工业、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后果是在世界范围内环境质量水平下降,因此,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工作落实是十分必要的,大力实现绿色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增强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本文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缕清思路,做出分析。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天然林保护工作;思路分析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8-0237-01引言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当前阶段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可在各方面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生态工程的建设质量,充分将财政政策的作用发挥出来,拓宽渠道,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资。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策略1.1优化造林整体水平,实施经营保护管理措施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必须有操作性强的组织施工来实施造林生产,展开造林工作,并完善造林机制,使整个工作流程规范化、具体化,做到遇到问题有依据,不慌乱,同时充分调动对造林的积极性,提升造林水平,打造一级林业生态工程。
高质完成造林工作后,还需建立健全对生态工程的保护管理机制,将林区的管护工作细化,下发到每一位工作人员。
对于林业采伐进行严格的把控,分别做好林区的管理工作、培育工作、监督工作,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源头保障林业建设的可持续性。
1.2大力扶持生态工程建设,加大资源投资力度保障林区建设水平的前提是有关部门对于投资的投放应放宽限制,增加投入资金额度,将生态林区的资金预算加入到地区政府部门的资金预算当中去,并简化办理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使资金能快速流入林区建设账户中,加快实施步伐。
除了政府在林区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借助政府部门的权威力量,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林区建设伸出援手,拓宽资源来源,对做出帮助的社会人士进行一定的奖励与感谢。
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国家储备林是指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水文,防风固沙,改善人居环境,提供经济和生态效益等目的,依法划定并保护的一定范围内的森林资源。
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需制定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林地占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林地被占用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导致国家储备林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减少。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盲目地进行土地开发,对国家储备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林业资源保护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谋取暂时的经济利益,滥伐乱种、采伐不规范,致使国家储备林面临严重的森林资源浪费和破坏情况。
一些地方政府对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护措施。
3.林业体系不健全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着林业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林业资源信息系统不完善,导致难以及时了解林地资源的利用和消长情况,也无法有效地制定并实施合理的保护政策。
二、对策建议1.加强立法保护国家应该加强对国家储备林的立法保护力度,严格限制林地的占用,确保国家储备林数量和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滥伐乱种和采伐不规范等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保护国家储备林资源免受破坏。
2.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国家储备林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林地资源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对国家储备林的破坏行为。
3.加强宣传教育国家应加强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宣传,增强公众对国家储备林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全社会对林地保护的意识。
对违法破坏国家储备林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和惩处,增强社会的道德约束和法治意识。
4.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对林业资源科学利用和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国家储备林的资源利用率和保护水平。
加大对林业资源信息系统的投入,完善林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体系,提高对国家储备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效率。
讨论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林业建设思路与内容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指针对石漠化地区的环境问题,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林业建设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土壤、保持水源、恢复生态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林业建设的思路与内容进行讨论。
林业建设思路主要包括:选用适宜树种进行植树造林、推行合理的林业经济模式、加强科技支撑和人员培训、加强社会参与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思路进行详细介绍。
在石漠化地区进行林业建设就必须要选用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
由于石漠化地区土壤贫瘠、水分供应不足等原因,树种的选用应以耐旱、能抗盐碱、自然更新能力强的树种为主。
常见的适宜树种有柽柳、臭椿、雪松、油松等。
在树种的选择上要注意生态适应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提高成活率。
推行合理的林业经济模式是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关键的一环。
林业经济模式应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发展适宜的林产品产业,提高林地的使用效益。
可以采用的方式有种植果树、套作农作物和经营生态养殖等,通过多元化的农林牧产业发展,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技支撑和人员培训是石漠化综合治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科技的支撑,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林业建设,如利用遥感技术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监测与调查,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和确切的栽植布局;通过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当地农民的林业管理技能和意识,确保林业建设能够长期稳定的开展。
加强社会参与是石漠化综合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参与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组织群众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等方式进行。
传播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意义,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通过组织群众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责任感,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林业建设思路与内容包括选用适宜树种、推行合理的林业经济模式、加强科技支撑和人员培训、加强社会参与等。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落实这些内容,可以实现石漠化地区的绿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的探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个问题是项目规划与实施不够科学。
在一些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于依赖简单的规划设计和模式复制,忽视了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建议加强项目前期调研和评估,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项目,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第二个问题是投入不足。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
在一些地方,由于经济和政策的限制,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建议加大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工程建设的投入效益。
第三个问题是生态效益评估不充分。
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效益往往难以直接量化,因此评估方法相对比较困难。
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导致生态效益评估结果的不准确和不全面。
建议加强生态效益评估研究,探索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建立科学可靠的评估体系,以更好地衡量工程建设的效果和贡献。
第四个问题是管理不到位。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统一的管理和监督体系,然而在实施中,由于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方式滞后等问题,导致一些项目的运行和维护困难。
建议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对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的长期稳定运行。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通过加强项目规划与实施科学性、增加投入力度、加强生态效益评估和完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果和质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林业工作计划思路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发展阶段,林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确保林业工作的科学、有序、高效进行,本文将从资源调查与评估、生态修复与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研发、政策支持与引导以及社会参与与宣传等六个方面,阐述林业工作的计划思路。
1. 资源调查与评估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估。
通过对林业资源的全面、系统、科学的调查,掌握林地面积、蓄积量、树种结构等基础数据,为林业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评估林业资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林业生态问题,为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指导。
2. 生态修复与保护在资源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的林业生态问题,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案。
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同时,加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态风险,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3. 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产业的发展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要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深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推动林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 科技创新与研发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提高林业科技水平。
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林业生产成本,提升林业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林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5. 政策支持与引导林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力度,制定和完善林业政策法规,为林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业领域,激发林业发展的活力。
此外,加强林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林业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5㊀基金项目:平凉市第五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课题(P L S K K T 2020026).作者简介:刘瑞芳,中共平凉市委党校讲师;李赛钰,中共泾川县委党校讲师.化进程的客观方向,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3.2㊀掌握核心技术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高新技术是生物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的生物经济安全,要建立在独立㊁自主㊁创新的基础上,提高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加强和鼓励原始创新.此外,我们还要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在核心领域拥有话语权,形成产业效应和集群效应,能够将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形成 研发-产品-消费 的良性循环体系.3.3㊀制度创新与人才培养生物经济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经济土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对发明专利㊁商标等方面的保护意识,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机制.鼓励各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适配的投资方式,促进基础研究的落地,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大力培育生物科技,生物经济以及生物产业化人才.首先,培养生物技术研发的领军型人物,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培育,加速培养基础扎实,训练有素的各种类型的人才,锻造阶梯型人才队伍;其次,形成良好的研发㊁生产和市场环境,吸引全球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凝聚全球的智慧到中国的生物经济发展的战略上.3.4㊀生物高科技经济产业化生物技术产业化是形成良性生物经济循环的必要条件.科学研究不应止步于实验室,落实到国民经济的具体环节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物经济的产业链很长,包括生物技术研发,生物交易流通,生物金融市场等各个细分行业.生物经济的产业链上游源自实验室,下游则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样的生物经济才是健康可持续的.结合产业革命的扩散㊁辐射㊁示范和加速效应,顺应其自身的自然规律,积极推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鼓励和发展各种形态的生物经济企业,形成企业集群.一方面创新发展生物技术,另一方面做大做强生物技术企业,使生物经济成为新的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参考文献[1]S c h ür r l eK a r s t e n .H i s t o r y ,C u r r e n t S t a t e ,a n dE m e r g i n g A p pl i Gc a t i o n s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J ].A d v a n c e s i nb i o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2020,173.[2]高佳琪.论生物技术对生物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J ].经贸实践,2018,(01):167G169.[3]王宏广,朱姝,尹志欣,等.国际生物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征[J ].中国科技论坛,2018,(05):158G164.[4]曹瑄玮.发挥生物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08):59G61.[5]吴晓燕,陈方,丁陈君,等.全球生物制造产业市场与融资现状分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0,40(05):117G124.[6]丁陈君,陈方,郑颖,等.全球生物科技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0,42(02):133G143.退耕还林视角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研究以泾川县为例刘瑞芳1㊀李赛钰2(1.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平凉744300;2.中共泾川县委党校,甘肃平凉744300)摘㊀要: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泾川县被列为重点县之一.本文着眼于泾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紧盯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目标,在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㊁退耕配套荒山造林㊁三北防护林㊁公益林㊁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林业㊁民生林业,全县生态林业建设在解决泾河流域水土流失㊁风沙危害㊁气候变化和土壤贫瘠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泾川县探索生态㊁经济㊁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生态建设;退耕还林;社会效益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21.09.0031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现状从2014年开始,针对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泾川县积极争取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合理确定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区域,依托项目支撑扶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4.5万亩,其中经济林4.12万亩占91.5%㊁生态林0.38万亩占8.5%,2014年度完成9008亩,实施工程57处,其中经济林7572亩,生态林1436亩,涉及13个乡镇,共计35个行政村2166户;2016年度完成3.6万亩,实施工程110处,其中经济林33601亩,生态林2399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59个行政村6235户,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果品总产量30万吨,总收入9.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100元,已成为全县的首要产业,为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县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林业用地达到122.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8.13%,先后荣获 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 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 等称号.2㊀主要经验和做法泾川县坚持 生态立县 战略不动摇,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把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㊁合理布局,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努力推动泾川县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赢.2.1㊀坚持三大原则 ,不断优化发展思路(1)坚持 严格标准㊁科学规划 原则.统筹考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㊁耕地保护和产业产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6㊀㊀支撑等因素,注重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镇规划㊁交通规划等各类专业规划相协调,聘请高资质单位,在广泛调研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建设规划,为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找准了定位㊁明确了方向.(2)坚持 因地制宜㊁适地适树 原则.按照 山顶防护林戴帽,梯田经济林缠腰,沟底刺槐穿靴 的模式,采取集中会战㊁联村造林等方式,对重点流域荒山及疏林地㊁公路沿线裸露荒地进行治理.把生态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乡村立地条件和群众意愿,在持续抓好苹果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油用牡丹㊁山地核桃㊁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集中建成了一批果品㊁蔬菜㊁畜草㊁苗木基地,走出了生态产业化㊁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子.(3)坚持 以城带乡㊁城乡联动 原则.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村屯绿化㊁县城街道㊁机关单位㊁公园广场㊁住宅小区㊁景区绿化为重点,采取见缝插绿㊁破墙透绿㊁破硬还绿㊁规划建绿等措施,持续加大绿化力度,扩大绿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多种类㊁多层次的城乡绿化格局初步形成.2.2㊀强化四项支撑 ,多方破解瓶颈制约(1)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资金筹措㊁土地流转㊁技术服务㊁督查考核等 十条措施 ,切实加大对林业主导产业培育㊁林下经济发展㊁苗木基地建设㊁中幼林抚育管理㊁专业合作组织建办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按照 产权到户㊁补偿到户 的原则,采取 一册明㊁一折统 方式,将中央和省上下达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2)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开展新技术㊁新品种的引进㊁试验㊁示范㊁推广和科技攻关.采取走出去㊁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国内外专家㊁教授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科学化管理水平.(3)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化战略,先后择优招录48名林果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林业综合管理服务站工作;确定46名林业技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划片包干,驻村蹲点,对重点乡镇㊁重点村组林业生产进行挂牌指导;聘请农民技术员700名,县财政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列支报酬,常年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4)强化项目支撑.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整合财政支农㊁扶贫开发㊁道路交通㊁五小水利㊁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用于重点林区和林下经济重点地区水㊁电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林业发展创设了良好条件.2.3㊀深化四项改革 ,不断激发发展活力(1)深入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分林到户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际,全面建立政府主导与农户参与相结合的双层管护制度,在组织和引导群众进行分户管护的同时,组建护林协会,签订管护合同,统一落实森林防火㊁病虫害防治㊁封山禁牧等管护措施,保证了森林资源安全.(2)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精心研究制定«泾川县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㊁农户申请㊁乡村申报㊁县林业局审批的程序,积极开展林木抚育性间伐试点,严格落实定株㊁松土㊁除草㊁修枝等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了林木健康生长.(3)稳步推进林权流转制度改革.按照 依法㊁自愿㊁有偿 的原则,鼓励引导群众通过自愿协商㊁签订合同㊁备案登记等程序,将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有经营能力的大户,县上统一为流入者农户颁发«林权流转证»,鼓励林业大户流转林地扩大经营规模,有效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4)扎实推进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把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作为拓宽果品产业筹融资渠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了«泾川县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县三年生以上果树经济林全部纳入确权颁证程序.2.4㊀健全四项机制 ,切实强化工作保障(1)目标管理机制.把生态林业建设列为 一把手 工程,逐级签订责任目标,分环节制定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有关部门年度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形成各级领导抓林业的工作格局.(2)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 行政+技术 双包责任制,县级领导每人包抓一个乡镇,定期督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落实;乡镇和林业部门班子成员每人包抓一个重点工程,县㊁乡技术人员每人包抓一个示范点,一定三年不变,常年开展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在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3)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协调金融部门开发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建立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林业小额贷款.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将林权抵押贷款与信用担保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4)督查考核机制.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县委㊁县政府主要领导㊁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对各乡镇㊁各单位林业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通报反馈问题,严格兑现奖惩.3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巩固对策(1)把夯实思想基础作为基本前提,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弘扬 一届接着一届干㊁一张蓝图绘到底 的矢志播绿接力精神,教育引导群众重视生态建设,掌握生态内涵,传承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为推进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把强化项目带动作为有力抓手,坚持抓项目不动摇,切实加大林业项目的争取实施力度,多方整合农综开发㊁水利建设㊁畜牧养殖㊁水保治理等项目资金,以大项目促进林业的大发展㊁快发展.(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紧盯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有机果品㊁绿色畜牧和无公害蔬菜,积极培育壮大地方生态工业,多方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方增加群众收入.(4)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林业建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参考文献[1]张怀宁,何超.泾川史话[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2]泾川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泾川县志[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G2010.[3]泾川林业志编纂委员会.泾川林业志[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9.[4]张小燕,杨改河.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013年10月JournalofGreenScienceandTechnology第10期收稿日期:2013‐08‐28作者简介:李 华(1978-),男,云南普洱人,彝族,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研究。
稳定、配套的能力保障体系。加强科教兴县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层面,努力提高绿色科技的含量,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安全预警、预报系统,不断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3.5 继续广泛宣传生态建设的意义和成就加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继续保持这样的良好势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做出贡献。4 对策与建议4.1 实施更新造林在荒山荒地造林已经基本结束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对次生林和低价值林林地实施更新造林。在具体的实施中,必须把握统一规划、适地适树、平稳过渡3个原则。4.2 走规模化经营路子
抓住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一难得的机遇,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实现集体林地依法有序流转,逐步走上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4.3 合理采伐利用林木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法、科学、合理地对成熟林、成材林进行有计划的采伐利用和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巩固生态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建设新成果。
参考文献:[1]周生贤.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站略研究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16~224.[2]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李华(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6)摘要:指出了林业在我国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作为一个基础产业存在于社会中,对社会进行促进,还作为一个公益性产业,对我国的公益事业进行促进。我国不管是对于社会环境的建设,还是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满足,都不能忽视林业生态在里面起到的作用。因此,怎么样推动我国生态林业的不断发展,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将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情况作为出发点,对促进其发展以及建设做了简要分析。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思路中图分类号:S7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35‐03
1 引言海陆两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陆地而言,生态系统的重中之重就是森林。想要在陆地上进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就必须注重林业的发展。十八大提出“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快造林计划,并把森林覆盖率的增强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及其制度的建设”。这些都表明,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起生态建设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很多解决措施。但是,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基本上属于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容易被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林业发展与社会经济有冲突、与社会情况不适应等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将问题加以解决。2 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
对于广大人民来说,拥有一个优美的、健康的、无污
染的生活环境,是生存发展和进行各种生活生产活动的基础。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导致了人民的眼光越来越高,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是现在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些年来,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地在加快,也渐渐有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发展和成绩。通过不断努力,生态林业已经慢慢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开始不断地得到改善。从2003年到现在,国家对林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也多次制定发展工程。例如,十八大上,中央提出“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速我国森林资源的建设。生态林业的优势开始慢慢地展现出来,并且有了不小的收益。不但如此,生态副业的发展提高了相关的供给能力。这些进步与发展,都是在为生态林业以后的建设做基础。但除了这些优点以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生态林业的不足之处。虽然对于我国本身来说,生态林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西方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生态林业还属于起步阶段,不
53 李 华: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自然与生态管是生态环境和林业建设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和明显的不足。3 我国生态建设的不足之处3.1 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生态林业在生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发展却不甚顺畅。在相关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国家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一定困扰着生态林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于林业的补助一向是采取低成本补贴,不足部分通常是由地方单位或者群众筹集。这样的政策不但对生态发展不利,还对地方经济没有好处。3.2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想要对生态林业进行良好的建设,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学的系统体系出来。只有以体系作为支撑,才能够保证生态建设顺利进行下去。但是,我国政府目前对于生态林业这方面重视度还不够,在建设项目上投资较少,投入物资也不够,让建设项目无法顺利保质的进行下去。特别是新建的项目,林区缺少管理,政府投资少,无法对林区资源进行日常维护,生态环境容易遭到破坏。同时,我国在生态林业方面的科技投入不够,相关项目的含金量较低,导致大量资源浪费,无法实现工作最优的目标。3.3 资源分布不平衡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最后一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现在我国森林资源在之前大量被破坏,人均面积严重不足,包括绿化面积都低于其他国家。由于受地理条件以及历史环境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南北绿化面积差别非常大。这一点还反应在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上。现在的发达城市通常绿化面积比较小,不如偏远地区覆盖率广。3.4 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不相适应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第三小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中国的林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现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对此有着多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经济与生态间的矛盾。现在大多数城市片面对经济发展进行追求,忽视生态环境的破坏,各种毁林活动屡禁不止。某些地区以森林破坏为代价换取其他利益,这样的活动不但无法得到长久的利益,而且还会将之前做的生态建设全部付之东流。4 对策与建议4.1 将生态林业中的科技含量加以提高一个生态林业的项目最终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决定原因是它是否具有能够满足项目需求的科技含量。所以,在对生态林业进行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加强科技的投入。而要想将生态林业中的科技含量加以提高,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知识认识,使其能够全面并跟上时代。不但如此,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加大技术含量。第二,林业工作人员还应该对相关的项目进行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并且有条不紊地对其进行安排,防止劳动力和相关资源的浪费。除了上面这两点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注意林业建设的体系问题,注意对其进行扩充和完善,加强其科学合理性。这不但是对制度的完善,也是对相关研究的加强。另外,相关人员在研究出建设成果以后应该给相关单位发表,做到资源共享,使整个林业建设行业都能够得到提高。如果能做到上面几点,对生态林业建设不断地进行改革和科技研究,提高相关方面的知识与技术,那么生态林业建设将会持续稳进地发展。4.2 对生态林业加大资金投入
不管是什么建设项目,想要能够顺利稳定地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生态林业建设也是如此。林业建设一向是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为了加强相关人员对此的重视,自第九次党代会中央提出明确要求以来,十八大更是加强了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视,强调了其在生态环境中的首要地位。资金是对一个项目最基本的保障,只有资金充裕了,生态林业相关的各种研究项目以及施工建设才能够稳定地进行。所以,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时候,应该争取做到以下几点。(1)生态林业不能光靠建设,维护也十分重要。只有维护得当,才能保证建设项目长期持久地保持,所以,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林业部门应该对这方面进行重视,并注重对林业建设维护进行投资,最好能够将其划入国家年度开支预算,优先进行考虑。尤其是生态林业中的重点规划项目,国家除了本身应有的投资以外,还应该酌情给予项目补助,保证项目能够保质守时地完成。(2)地方政府也应该认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并且在年度收支计划中将林业投资资金记录进去,并按照预定金额进行投资,除此之外,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也应该对其进行配合,设计出相关的配套方案,并且做出相关的财政预算,录入林业生态资金条例,算进整个工程预算之中。(3)每一年,中央都会下放给地方政府一些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可以从这一部分资金里面抽取一部分,分到生态林业建设中去,做为补偿资金,而且这一部分的资金比例还可以根据当年的中央拨款或者项目大小进行调整。4.3 强抓生态林业工程,将监管力度不断强化
想要做好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加强对林业工程的紧抓力度。因为不同地区的地势环境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对其进行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将林业生态工程加以工程化,构建完善的林业体系,响应十八大的号召,大力推进生态林业的工程发展,让生态环境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高质量高速度的提升。林业生态工程虽然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建设工作,但(下转第39页)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