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工艺及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1
第四节弯曲件的工艺性弯曲件的工艺性是指弯曲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
对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是判定弯曲成形难易、制定冲压工艺方案以及进行模具设计的依据。
工艺性好的弯曲件,不仅能得到良好的质量,而且能简化工艺和模具。
弯曲件的工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弯曲精度弯曲件的精度主要是指其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它与板料的力学性能、厚度、成形模具的结构和模具精度、工序的数量和工序的先后顺序以及工件本身的形状尺寸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弯曲件外形尺寸所能达到的精度,视板料厚度和压弯件直边尺寸长度的不同分为ITl2~ITl6级,薄料和短边取小值,厚料和长边取大值。
弯曲件长度的自由公差与角度公差所能达到的精度,见表3-7和表3-8。
表 3-7弯曲件长度的自由公差表 3-8 弯曲件角度的自由公差对较高精度要求的弯曲件,可增加整形、校平工序以提高精度。
二、最小弯曲半径当弯曲件相对弯曲半径t r /小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弯曲件外表面纤维的拉伸应变超过材料所允许的极限而出现裂纹或折断,所以对弯曲件有一个最小弯曲半径的限制。
在保证坯料外表面纤维不发生破坏的前提下,工件能够弯成的内表面最小圆角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t r /min ,相应地t r /min 称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1. 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1)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塑性越好,其塑性指标(ψδ、)越高,相应地最小弯曲半径也越小。
(2)材料的纤维方向与折弯线方向的关系 轧制的扳料是各向异性的,顺着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因此弯曲折弯线如果垂直于板料纤维方向,则t r /min 的数值小于折弯线与纤维方向平行弯曲的t r /min 值(见图3—11)。
当弯曲t r /较小的工件时,尽量使折弯线垂直于板料的纤维方向,以提高变形程度,避免外层纤维拉裂。
多向弯曲的工件,可使折弯线与板料纤维方向成一定角度(见图3—11)。
(3)板料的表面质量与坯料断面质量 坯料表面如有划伤、裂纹,或侧面(剪切或冲裁 断面)有毛刺、裂口和冷作硬化等缺陷,弯曲 时易于开裂。
弯曲模的基本原理(一)一、弯曲的基本原理(一)弯曲工艺的概念及弯曲件1.弯曲工艺:是根据零件形状的需要,通过模具和压力机把毛坯弯成一定角度,一定形状工件的冲压工艺方法。
2.弯曲成形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应用相当广泛,如汽车上很多履盖件,小汽车的柜架构件,摩托车上把柄,脚支架,单车上的支架构件,把柄,小的如门扣,夹子(铁夹)等。
(二)、弯曲的基本原理:以V形板料弯曲件的弯曲变形为例进行说明。
其过程为:1.凸模运动接触板料(毛坯)由于凸,凹模不同的接触点力作用而产生弯矩,在弯矩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产生弯曲。
2.随着凸模继续下行,毛坯与凹模表面逐渐靠近接触,使弯曲半径及弯曲力臂均随之减少,毛坯与凹模接触点由凹模两肩移到凹模两斜面上。
(塑变开始阶段)。
3.随着凸模的继续下行,毛坯两端接触凸模斜面开始弯曲。
(回弯曲阶段)。
4.压平阶段,随着凸凹模间的间隙不断变小,板料在凸凹模间被压平。
5.校正阶段,当行程终了,对板料进行校正,使其圆角直边与凸模全部贴合而成所需的形状。
(三)、弯曲变形的特点:弯曲变形的特点是:板料在弯曲变形区内的曲率发生变化,即弯曲半径发生变化。
从弯曲断面可划分为三个区:拉伸区、压缩区和中性层。
二、弯曲件的质量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弯曲件的主要质量总是有回弹、滑移、弯裂等。
1.弯曲件的回弹:由于弹性回复的存在,使弯曲件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和弯曲角度在弯曲外力撤去后(工件小模具中取出后)发生变化(与加工中在模具里的形状发生变化)的现象称弹性回复跳(回弹)。
回弹以弯曲角度的变化大小来衡量。
Δφ=φ-φt1)影响回弹的回素:A.材料的机械性能与屈服极限成正比,与弹性模数E成反比。
B.相对弯曲半径r/t,r越小,变形量越大,弹性变形量所点变形量比例越小。
回弹越小。
C.弯曲力:弯曲力适当,带校正成分适合,弯曲回弹很小。
D.磨擦与间隙:磨擦越大,变形区拉应力大,回弹小。
凸、凹模之间隙小,磨擦大,校正力大,回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