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的应用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31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肝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
肝衰竭的病因有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酒精性肝病等,严重的肝衰竭会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血液循环紊乱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衰竭的手段,其通过模拟肝脏的生理功能,帮助患者代谢毒素和废物,维持体内代谢平衡,对于肝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一、护理前准备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因此在开始治疗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肝功能、血液生化指标、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等方面的观察。
其次,护士需要与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护士需要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安置导管、采集血液样本、进行体位调整等。
二、治疗过程中的护理1. 导管护理导管是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负责将患者的血液引入系统,并将治疗后的血液返回患者体内。
因此,导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护士需要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通畅性,确保导管没有移位或者堵塞。
其次,护士需要定期更换导管的固定带和敷料,避免导管脱落或感染。
最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监测生命体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因此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颜色等方面的观察。
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进行血液灌注,因此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避免出现水过多或者水不足的情况。
摘要:人工肝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肝脏疾病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肝术后护理的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一、引言人工肝治疗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补充必要物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重症肝炎、肝衰竭等肝脏疾病患者。
术后护理是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二、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肌张力等神经系统状况,注意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颜色,注意有无黄疸、瘀斑等异常情况。
2. 生命体征监测(1)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观察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
(3)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1)出血: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插管处渗血情况,如发现渗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尿液颜色,警惕消化道出血。
(2)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消毒,预防感染的发生。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3)肝功能衰竭: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TBIL等,观察患者黄疸程度。
若出现肝功能衰竭,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如出现电解质紊乱,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术后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食。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有利于毒素排泄。
(3)监测患者的体重、身高,调整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
5.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人工肝术后个案护理记录一、引言人工肝术是一种治疗肝病的方法,通过替代肝脏功能,帮助患者度过肝病导致的肝功能衰竭。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人工肝术后护理的要点。
二、人工肝术后护理要点1.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的康复环境,保持室内温度25-28℃,湿度50%-60%。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探视,降低感染风险。
2.生理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合理安排患者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少量多餐。
(3)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腹内压升高,影响人工肝手术效果。
3.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感受,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信心。
4.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监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
(2)预防出血:密切观察患者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鼻衄等,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3)预防血栓:定期检查凝血功能,观察患者有无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必要时采取抗凝治疗。
三、个案护理记录1.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男,45岁,诊断为肝硬化伴肝功能衰竭,接受人工肝手术治疗。
2.护理过程及措施(1)术前准备:为患者做好术前皮肤、肠道、呼吸道等准备工作。
(2)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心理支持。
(3)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康复锻炼,促进肝功能恢复。
3.护理效果评估经过密切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心理状态稳定。
四、总结与展望人工肝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护理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患者可以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肝支持治疗方法及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询问病史、过敏史。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精神状况。
3、评估穿刺部位的血管情况。
4、评估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询问有无出血史。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做好心理护理。
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程,特别是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型、有无出血史、血小板计数,有无肝昏迷前期表现等,以利治疗时的观察。
如对血浆过敏,术前预防性的抗过敏治疗。
凡血压偏低、心率快、体温高的患者,需纠正后再进行人工肝治疗。
2、术中护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管路的通畅、血管穿刺处有无外渗及输入血浆的过敏反应等。
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现象,加强穿刺部位按压,要防止局部按压时间过长而导致组织坏死。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时检查凝血功能。
做好心理护理及疾病宣教。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术后3天进低蛋白饮食。
2、血小板偏低的患者,指导用软毛牙刷、进食软食等,以免引起出血。
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十对,要认真核对血型,对血浆标签上的时间,包装有无破损。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可预防先使用异丙嗪肌注,预防血浆过敏反应。
4、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遵医嘱分别适量补充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以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人工肝治疗护理常规人工肝是一种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而人工肝治疗护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就人工肝治疗护理的一些常规进行详细介绍。
一、人工肝前的准备工作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史,包括疾病的起因、病程、治疗经过等。
2.检查和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肝功能、肝功能衰竭的程度、合并症等。
3.相关检查:如抽血、心电图、X线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等,为人工肝治疗做好准备。
二、人工肝治疗的操作和监测1.导管置入:将人工肝治疗所需的各种导管(动脉插管、静脉插管、胆管引流管等)安全、快速地插入患者体内。
2.治疗设备设置:连接各种治疗设备,如人工肝机、监测设备、输液泵等,并进行调试和监测。
3.治疗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监测并调整各项治疗参数,如透析流速、药物输注速度、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等。
4.治疗时间和频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调整人工肝治疗的时间和频次,以保证治疗效果。
三、人工肝治疗后的护理工作1.术后监护: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状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保持导管通畅:定期观察导管周围情况,及时更换并处理导管堵塞和感染,保持导管的通畅和无菌状态。
3.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静脉或口服途径给予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
4.并发症的防治:特别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液透析并发症等,及时处理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5.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四、人工肝治疗的康复护理1.康复评估: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为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能力,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人工肝在严重肝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改善机体内环境,有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重症肝病;护理重型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衰竭患者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尽管内科治疗较前不断进展,但其病死率仍高达70%[1]。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临床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借助人工干预使肝脏功能得以暂替代,从而为患者自身肝细胞的再生及功能恢复创造较好的内环境并赢得宝贵的时间[2]。
血浆置换又称人工肝,是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将血液中的血浆与细胞分离, 弃掉分离出的血浆, 同时输入体内新的血浆或替代品, 使血液净化,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通过PE治疗的38例重症肝衰竭患者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治疗并确诊为肝衰竭并接受人工肝治疗的患者38例。
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2006年) [4]。
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69岁,平均(41.5±6.72)岁。
其中原发病为病毒性肝炎26例,酒精性肝病6例,药物性肝炎3例,爆发性肝炎3例。
11例患者存在肝性脑病, 8例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休息、保肝、退黄、纠正肝性脑病、白蛋白补充等)的基础上同时行血浆置换治疗。
均采用单针双腔导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
使用血液净化系统及血浆分离器,在密闭循环下进行血浆置换术。
置换液采用新鲜血浆,血流量为120~150 mL/h,置换液速率40~50 mL/min,肝素维持量视个体而定。
整个治疗时间约3 h。
每天或隔天1次,每疗程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