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病种付费

单病种付费

单病种付费
单病种付费

单病种付费

所谓单病种付费模式是指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科学地制定出每一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这个标准接近合情、合理、合法的医疗成本消耗),社保机构按照该标准与住院人次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住院费用,使得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即医疗机构资源消耗与所治疗的住院病人的数量、疾病复杂程度和服务强度成正比。按病种付费的特点是,医疗机构的收入仅与每个病例及其诊断有关,而与医疗机构治疗该病例所花费的实际成本无关。简而言之,就是明确规定某一种疾病该花多少钱,从而既避免了医疗单位滥用医疗服务项目、重复项目和分解项目,防止医院小病大治,又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而且操作十分简便。

央广网重庆5月30日消息(记者刘湛)记者从昨天举行的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了解到,即日起,重庆将分批启动医保单病种付费改革试点

重庆分批启动医保单病种付费改革试点

2014-05-30 10:5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了解,医保总额付费方式在执行中普遍出现超额问题,单病种、按床日付费等推进缓慢。为此,全市将制定出台完善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实施意见,在预算基础上,医保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确保可持续,建立由医保经办机构组织,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代表参与的总额控制集体协商体制。鼓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低价药品、医保目录药品和项目。探索推行单病种付费改革,分批启动单病种付费试点,实现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作用。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按住院床日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

浅谈单病种付费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单病种付费

为规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规范用药,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根据省卫生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单病种质量控制与付费扩大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2006年4月,我县在借鉴互助县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尖扎县住院单病种质量控制与付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县级32种、乡级21种单病种,启动实施住院单病种质量控制与付费制度(以下简称单病种制度)试点工作。

1 实施住院单病种付费管理工作取得如下实效

1.1 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单病种住院病人出院治愈(好转)率达99%,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非单病种平均住院天数为8.5天),重复住院率为0.5%。

1.2 医疗费用明显下降据统计,2006年12月与2005年同期相比,妇产科人均住院费用下降245.2元,其中人均药费下降16

2.4元,手术费下降98.2元,化验费下降94.6元。外科人均费用下降1421.3元,其中人均药费下降567.15元,治疗费下降398.86元,手术费下降496.5元。病人普遍表示欢迎,单病种限价收费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挤干”了不合理收费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医院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开出不必要的大处方、

大检查,同时也促使医院建立新型经营模式,即通过降低虚高的医疗费用吸引低收入人群,通过薄利多销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上站稳脚跟。

1.3 住院病人基层卫生机构利用率有所增加,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从医疗机构就诊人次的分布来看,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由实施前(2005年)的34.25%提高到实施后(2006年)的46.07%。

1.4 医患关系明显改善医师以医谋私和责任心不强是影响医患关系最重要的因素[1],通过单病种限价收费,消除了医师以医谋私的机会,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了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从而能较好地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

1.5 对医院经济收入的影响单病种限价收费可以形容为一种“薄利多销”的方式,从单个病人来讲,通过限制不必要的检查和不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从总量上讲,通过价格优势吸引更多的病人,可通过服务总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收入。医院认为,单病种限价收费对医院经济收入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加强成本管理,仍会有一定的收入节余,不至于到亏本的地步。2006年,医院的业务量有较大增加,床位使用率升至68%,较2005年同期上升约13%,门诊病人增加了8%。

2 存在问题

2.1 部分患者医疗风险增加对单病种限价的推出,不少医务工作者也很有看法。由于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导致的保护性医疗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医生的原则是可做可不做的检查都做,可用可不用的治疗都上,尽量使用价格较贵但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简单方便的器材药物,结果是医生与患者都比较安全,但患者要多支出。单病种限价之下,增加利润主要来源于降低成本,医生的原则可能会变为非必要的检查都不做,非必须的治疗都不上,耗材与药物则尽量选择最便宜的,结果是总体治疗费用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部分患者的医疗风险会增加。

2.2 把握不好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疾病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说最简单的急性阑尾炎,就可以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穿孔等多种情形,其手术治疗的难度和需要使用的药物相差很大。在这样的情形下对某一病种进行限价,必然要附加很多条件。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一方面是确实病情有变化导致治疗费用突破限制,但患者可能认为是医院巧立名目变相涨价;另一方面是由于医院方面的问题导致费用超标,却利用附加条件找出种种医学上的理由来搪塞患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一疾病的复杂程度不一样,诊治过程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把握不好容易导致医疗纠纷。而且目前卫生部尚无明确的诊疗常规范本,在标准问题上缺乏充足的依据。

2.3 劳务价值的体现问题医院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实施单病种限价收费[1],主动承担风险,降低医疗费用,是非常积极的一面。但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医务人员的加倍付出与低收入回报之间的矛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出现超过限价由医务人员承担费用的现象;一些医务人员对此次不能享受调资有情绪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单病种限价收费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

2.4 医务人员的风险问题由于实行单病种明码标价、全程包干,医务人员既要保

证医疗质量,又要考虑费用问题,增加了医疗风险。加上目前医疗纠纷处理实行“举证倒置”,实施单病种限价收费给医务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虽然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发生限价收费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但并不能保证今后不出现。因此,如何保护医院的利益不受损失、保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受影响,也是单病种限价收费实施过程中亟须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3 对策思考

3.1 规范行为,完善制度实施单病种限价收费,既要控制不合理检查、用药,又要保证医疗质量;既要挤干虚高的价格水分,又要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各项标准的制定上,包括病种的选择与准入、诊疗常规的确定与实施、医疗费用的核算与确定等等,都需经充分论证,精确核算。需要不断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完善,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总结经验,推广病种单病种限价收费作为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能给老百姓带来较大实惠。但由于其实施范围的局限性,以及医院的一些顾虑,目前尚未大范围推广,受惠人员的面不够广,范围也不够大。因此,要真正解决众多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还需不断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的病人,特别是贫困病人能享受到限价收费所带来的好处。

3.3 有序补偿,降低风险医院主动降低医疗费用,是主动承担政府职能的一种体现。反过来,政府也应相应改善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保障医院的硬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采取“以奖代拨”的方法,给医院予以一定的补偿政策。同时,为降低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在医疗保险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适当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和后顾之忧,以保持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4 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单病种限价收费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同时也需要医患双方、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医务人员,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高度来看待这一举措,增强责任心,提高医疗技术,积极、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同时,广大患者也要理解和支持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一些不合理的利益之争,共同为降低医疗费用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娜,冯国忠.单病种限价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西部医学,2007,4(3):144-146. (编辑:齐永)

病种付费这样结算

2010-10-28 07:10:00来源: 泉州晚报(泉州)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

本报福州讯(记者张(王+君))按照计划,我省从11月1日起开始试点执行单病种付费制度,各地也将在11月10日前将此项政策陆续实施到位。那么,在看病的过程中,单病种付费是怎样结算的?是不是看病的所有费用都包含在里面了呢?对此,省物价局和省卫生厅等部门做出了详细解释。

患者需要明确的是,单病种付费价格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诊断与治疗费用,即从患者

确诊入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接受规范化治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验检查、诊疗、手术、麻醉、住院、护理、药品及医用耗材(除明确规定的除外内容外)等各项费用。明确规定的除外内容包括:血液、血制品、人工晶体和镇痛装置等,这些除外的内容是需要额外收费的,除此之外医院不得再向患者收取其他诊疗费用。

患者确诊入院,签署单病种付费诊疗协议书后,按单病种价格一次性支付所定费用,由医院包干使用。患者确诊入院前一周内与该病种临床路径有关的检查费用计入单病种付费定额。住院期间各项诊疗费用如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如果患者主动要求入住优质病房,超出普通病房标准的部分,以及患者要求进行的不在该病种临床路径内明确的或与本病种无关的检查、治疗所发生的诊疗费用,均不计入单病种付费价格,由患者另行支付。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经批准后退出临床路径,不再按单病种定价管理。

据悉,全省31个试点医院近期将会把单病种付费价格等相关内容在医院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在实施试点病种诊治前,将单病种付费原则和具体要求、临床路径、付费价格、进入和退出机制等事项,及时告知患者,并签订“单病种付费诊疗协议书”。

作者:张(王+君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关于单病种付费试点病种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

闽价医[2010]404号

日期:2010-10-22 来源:福建省物价局索引号:FJ00206-2600-2010-17143

省立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根据省政府《关于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2009〕118号)精神,以及省卫生厅、省物价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卫医〔2010〕7号)的有关规定,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我省确定了在你等4所医院开展结节性甲状腺肿、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性白内障3个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经调研测算和分析论证,现将试点病种付费价格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单病种付费价格

(一)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价格:3600元/例(单眼,人工晶体除外)。

(二)结节性甲状腺肿(包括部分、次全、全切除术病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种价格:

1、麻醉方式为全麻的7200元/例;

2、麻醉方式为颈从阻滞麻醉的6200元/例。

(三)计划性剖宫产(不含新生儿费用)价格:5300元/例。二、具体要求

(一)以上价格包含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诊断与治疗费用,即从患者确诊入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接受规范化治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验检查、诊疗、手术、麻醉、住院、护理、药品及医用耗材(除明确规定的除外内容外)等各项费用。

(二)明确规定的除外内容包括:血液、血制品、人工晶体和镇痛装置。规定的除外内容外,医院不得再向患者收取其他诊疗费用。

(三)患者确诊入院,签署单病种付费诊疗协议书后,按单病种价格一次性支付所定费用,由医院包干使用。住院期间各项诊疗费用如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

(四)患者确诊入院前一周内与该病种临床路径有关的检查费用计入单病种付费定额。

(五)患者主动要求入住优质病房,超出普通病房标准的部分,以及患者要求进行的不在该病种临床路径内明确的或与本病种无关的检查、治疗所发生的诊疗费用,均不计入单病种付费价格,应由患者另行支付。

(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经批准后退出临床路径,诊疗费用另行计算。

(七)实施单病种付费的病种,其医保支付结算管理有关规定,由各试点医院与当地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协商后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患者医疗费用的补偿结算暂按照现有规定执行。单病种结算的医疗费用,医院仍应按现行规定向医保经办机构传送项目费用等信息。

三、监督管理

(一)各试点医院应成立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实施单病种付费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1、单病种付费的进入机制

各试点医院要根据《福建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闽卫医函〔2009〕827号)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具体的试点病种临床路径。凡符合路径标准的病例均应实行单病种付费价格。

2、单病种付费的退出机制

当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病情变化,确实不能按照路径标准实施治疗,需退出路径时,由经管医生提出申请,经科主任初审,医务部复审,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退出路径,停止实行单病种付费方式,并及时报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备案。医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对退出路径的病例进行分析评估,每3个月小结报省卫生行政部门。

(二)各试点医院要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将单病种付费价格等相关内容在医院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并做好对外宣传和解释工作,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在实施试点病种诊治前,应将单病种付费原则和具体要求、临床路径、付费价格、进入和退出机制等事项,及时告知患者,并签订“单病种付费诊疗协议书”。

(三)各试点医院要认真分析试点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省卫生厅、省物价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在2011年底前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提出进一步拓展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意见。

(四)实施单病种付费改革试点,是改革医院现行付费制度、有效控制医疗总费用、缓解群众看病贵的一项重要措施,各试点医院要充分认识单病种付费改革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确保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本通知自2010年11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一年。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反映。

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单病种限价付费的利与弊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Email推荐】【关闭窗口】2006年04月10日14:07 江永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医院实行单病种限价付费,并已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笔者正巧在一本高等院校教材中看到了介绍国外有关按病种付费情况的资料,现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就单病种限价付费的利与弊作简要介绍,并与“四一三”健康保险管理模式(以下简称“四一三”)作简单比较,供业内人士研究和参考。

按病种付费(即单病种限价付费)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研究出来的,美国政府于1982年开始在老年人的住院医疗保险中推行,以后有十多个国家(大部分为欧洲国家)中进行研究和推行。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也进行了研究。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其推广受限。

经多年来实际使用的结果,按病种付费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主要表现在:

优点:

1、因患者的医疗费用是按病种包干给医院,费用支出由医院自己承担,必然促使医院注重病人检查、治疗的有效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降低医疗成本,从而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四一三”是将费用按人头包干给医院,费用超支不补,节余也归医院,这一优点在“四一三”中同样存在);

2、同样是因为患者的医疗费用是按病种包干给医院,那么因医院更注重医疗效果,能让患者减少住院天数,可提高病床使用的周转率,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医院的住院难问题(因同样的道理,这一优点在“四一三”中也同样存在)

3、同样是因医疗费用是按病种包干,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医院各科室之间,医生与医院之间必然会密切协作(因同样的道理,这一优点在“四一三”模式也同样存在);

4、同样是因医疗费用是按病种包干,为了控制医疗成本,医院会积极做好疾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因同样的道理,这一优点在“四一三”模式也同样存在);

5、因医疗费用是按病种包干,为积累更多的数据资料,促使医院加强的病案管理,提高病案管理质量(而“四一三”是按人头包干费用,病案管理可能更容易被忽略)。

缺陷:

1、按病种付费方式的使用范围,一般只适用在住院,而且更多在外科,而大量的内科病种仍在探索之中,一般门诊不在适用范围之内,因而应用范围受很大的限制(而“四一三”不仅适用于住院,也适用于门诊,不仅适用于所有的外科病种,同样适用于所有内科病种);

2、本可以门诊保守治疗的疾病,为了增加收入,医生可能会诱导患者做手术和住院,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让患者增加不必要的手术痛苦(而“四一三”定点医院的收入的多少,与手术和住院人次完全没有关系,所以这一问题对“四一三”而言不复存在);

3、在国外,同一病种不同等级(如早期与晚期、有无并发症等)有不同的付费标准,为了得到更多的费用,医院会设法提高病种等级(即把轻病说成是重病),这样会增加患者不合理医疗费用负担,尤其是医保患者更容易较大幅度增加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而“四一三”是按人头包干费用,这一问题不复存在);

4、为了增加住院人次,有的医院会设法让患者出院后再入院(即分解住院人次),从而让住院人次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这样既增加了不合理的医保基金支出,也增加了患者的不合理医疗费用负担(而“四一三”是按参保人头数与医院结算费用,与住院人次无关,所以这一问题也不复存在);

5、医院为了减少费用支出,会尽快让病人出院,以便将更多的费用转嫁给门诊及其它医院(而“四一三”可以将定点医院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门诊,而且出院后,患者觉得病仍未治好,定点医院仍要继续承担治疗责任,如转其它医院治疗,定点医院仍要按规定为患者支付医疗费用。所以这一问题对于“四一三”而言也不复存在);

6、按病种包干费用后,因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长,费用高,为了回避费用超支风险大,医院常常会以种种借口推诿重症患者。尤其是教学医院,如从科研和教学需要考虑,理应收治更多的疑难重症患者,而如按病种付费,医院从经济利益考虑,也不希望收治重症患者(而“四一三”是按人头包干费用,如果参保人不生病,保费全归定点医院,而一旦生了病,无论是小病还是大病,均由定点医院承担医疗责任,如果医院条件有限,需要转其它医院治疗,其医疗费用仍由该定点医院承担。所以,这个问题在“四一三”中也不复存在);

7、在医院的操作程序复杂,管理费用高。按病种付费后,医院需要与患者事先签订协议,同时还要增加新的劳务费用,如医生和护土要花许多额外时间填写有关表格,还要增加处理相关数据的费用(在“四一三”中不复存在);

8、政府的运作成本高。人类有病种数以万计,即使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有数百种,而且同一病种的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年龄、不同病情都有不同的费用标准;如果要在一个城市和地区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病种费用标准,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大量的分析计算;而且随着医药价格的变化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病种费用标准也要作相应的调整。所以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四一三”与这完全相反: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且运行成本也要低得多)

9、政府的管理难度大。随着城乡医保面的逐步扩大,医保患者会越来越多,由于第三付费机制的作用,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医保基金,可能会通过提高病种等级和分解按病种就诊人次等方法,让医保费用大幅度提高甚至翻番,而政府医保部门面对众多的医生和患者,尤其是在医患合谋的情况下,其监管难度可想而知(而“四一三”与这完全相反:管理难度要小得多)。

单病种结算管理办法

xx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 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委行署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积极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根据《xx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指导意见》(x人社发〔201x〕x号)和《xx地区办公室xx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xx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规〔201x〕x号)精神结合我x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单病种结算是指对一些病程相对单一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种,在患者确诊入院后,根据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接受规范化治疗并治愈或好转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确定一个统一的住院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由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分别付费的方式。 第二章实施范围 第三条实施病种

根据疾病诊断和治愈标准明确、临床诊疗路径清晰、并发症与合并症少、诊疗技术成熟且费用稳定的常见病、多发病先确定了实行按单病种结算方式管理的111个病种及定额标准。(病种及定额标准详见附件1、2)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实施病种。 第四条实施单位 xx地区内国有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 第三章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第五条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确定原则 (一)根据全区医疗消费状况,结合部分疾病的临床治疗特点,按照疾病诊疗路径相对类似,临床操作相对规范的原则,由xx卫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部分病种费用情况,通过临床调查与综合评估作出合理的定额参考金额,地区医疗保险局与医疗机构沟通后,按医疗机构类别分别确定各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二)全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实行统一定额标准。 (三)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含各项药品费、检查费、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治疗费、护理费、化验费、床位费、诊疗费等各项住院总医疗费用。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指导评价小组工作职责: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三)各临床科室成立单病种实施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科室医疗组长及业务骨干为成员。 单病种实施小组工作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 四、多科协作机制? 每年召开全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向临床相关专科和职能科室汇报六个单病种的收治情况,动员相关收治科室做好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和上报工作,并与职能科室落实在单病种管理中的职责。 医务科: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病案室: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护理部: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保证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药剂科: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并负责监督。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工作职责: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三)各临床科室成立单病种实施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科室医疗组长及业务骨干为成员。 单病种实施小组工作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 四、多科协作机制 每年召开全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向临床相关专科和职能科室汇报六个单病种的收治情况,动员相关收治科室做好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和上报工作,并与职能科室落实在单病种管理中的职责。 医务科: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病案室: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护理部: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保证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药剂科: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并负责监督。

病种付费方式管理考核办法

病种付费方式管理考核办法 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是当前国内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我院自2004年开展128种单病种限价收费后,医院各项工作得到很大促进,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和业内赞赏。实施单病种付费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遏制了不正之风,提高了医院行风建设水平;降低了就医门槛,医院业务量大幅度增长;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单病种付费在健全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和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院领导多次在院周会上要求科室要做好单病种付费工作并强调单病种付费是对科室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06年5月8日下发**院普字〔2006〕14号“关于下发《单病种限价目标管理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对科室单病种付费工作的考核意见。为巩固单病种限价收费成果,加强对循证医学、临床路径的研究与探索,积极推进病种付费改革,确保医疗质量持续不断的提高,鼓励科室扩大病种付费范围,增加单病种付费工作量,特制定病种付(收)费方式管理考核办法。 一、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办法 (一)病种质量控制评价:包括病种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一周内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等。 病种质量控制评价表 (二)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 (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四)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五)护理质量评价: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90%、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病人满意度〉95%等。 (六)相关疾病的护理流程、护理规范、健康指导落实、护理技术 操作规程等。 二、绩效考核办法 (一)开展病种付费试点的科室:医疗组及护理单元提奖比例在原绩效考核办法基础上增加1%,若每月开展超过10例的,提奖比例增加2%。 (二)开展单病种(含单一治疗方法)付费的科室: 1、住院部分:依据科室诊治的单病种付费病人例数占出院病人比例(该比例简称付费比)作为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分析

单病种质量监测年度总结分析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的要求,我院于2014年将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列入重点工作。本着充分体现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主题,以“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为核心的目的,结合本地区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并将此方案挂于医院内网,在我院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儿科、产科及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分别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脑梗死、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剖宫产及围术期预防感染7个单病种质量监控。通过两年来的单病种质量效果监测,我院在提高诊断技术、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病人的满意度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改善,尤其在围术期预防感染监测中有明显的变化。现将两年来对我院单病种质量监测结果汇总如下:

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年度对比趋势图 200 400600800100012001400 1600180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在两年的观测及追踪中,虽然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与

安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 1、我院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测起步较晚,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不及 时。 2、医院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缺乏,使得医务人员对单病种质量 管理重视与认识程度不强。 3、职能部门监督力度欠缺。下科室督导频度不够。 4、实施过程中多科协作流程不顺畅。 改进措施: 1、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包括患者 的知情同意相关制度、表格的规范化填写、单病种实施的各项工作流程、满意度调查等。 2、建立医疗、质控、护理、院感、医技、统计、药剂科等合作协 调机制,相关科室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保障患者从急诊—门诊—医技—住院服务流程的连续性,对单病种诊疗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及时收集监测指标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医院对单病种病人费用实行限价管理,科室进行平均医疗费用 成本核算,对单病种按照限额进行收费,控制平均住院日,落实单病种质量控制监测各项指标。 4、质控办及时收集、汇总单病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进行总结分析与反馈,并及时督导整改。

单病种上报操作流程

单病种上报操作流程 第一步: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敲入中国医院协会网址:“”并按回车键。需要注意的是,请使用系统自带的IE浏览器,不要使用一些第三方的浏览器,比如火狐、遨游等。 如果所用的是IE8,访问时请使用“兼容模式”,按下地址栏右侧的按钮,如下图: 第二步:在协会首页左侧,找到单病种上报系统链接,单击链接,进入到单病种上报系统的登录页面。这时,可以把上报系统的地址添加到IE浏览器的“收藏夹”中,以后再次上报时,直接在“收藏夹”找到并点击就可以打开了。 第三步:登录单病种上报系统。单病种的上报,必须登录后才可进行操作,否则,只能

查看一些相关信息,以及留言咨询。登录时在登录页面填写用户名、密码和随机校验码,然后点击“登录”按钮。 我们为参加单病种上报的每一家医院,分配了一组用户名和密码,相当于一个工作小组。其中,有一位小组长,也就是管理员,权限高一些,可以对每一个单病种进行上报以及已上报内容的查看和修改,另外有七位组员,每一位组员只能进行其对应的一个单病种的上报工作。 第四步:用户登录后首先要核实填报的单病种名称,以及用户信息。比如现在登录的用户,上报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所属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如果发现信息错误,请立即停止上报,与我们联系,核实信息情况。因为万一用户信息有错误的话,比如医院弄错了,就相当于把自己医院病例信息,上报的其他医院里面了。如果信息无误,可以按第六步的操作继续上报信息。 第五步:修改自己的登陆密码,因为所有医院预设的密码都是一样,为了信息的安全,请及时修改登陆密码。点击左侧菜单的“修改密码”,填入分配的默认密码,再填入自己新设的密码,填写完毕后点击“更改密码”按钮,就修改成功了。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附件1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 (2020年版) 各医疗机构登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aa4792551.html,)中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按照操作说明,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一、信息采集方式 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上报。 (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能够采用院内前置机对接平台全部接口的,对接后平台可以自动采集信息; (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只能对接平台部分接口的,采用自动采集信息和手工补充上报方式; (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数据接口对接的,采用手工上报方式。 二、信息上报及补报时间 (一)第一批病种/手术(36个),自2020年10月10日起上报,需补报2020年1月1日及之后的出院病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心力衰竭(HF)、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梗死(首次住院)(STK)、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社区获得性肺炎(成

人,首次住院)(CAP)、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CAP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AECOPD)、髋关节置换术(THR)、膝关节置换术(TKR)、剖宫产(CS)、肺癌(手术治疗)(LC)、甲状腺癌(手术治疗)(TC)、乳腺癌(手术治疗)(BC)、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DVT)、住院精神疾病(HBIPS)、房颤(AF)、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二尖瓣置换术(MVR)、房间隔缺损手术(ASD)、室间隔缺损手术(VSD)、出血性卒中(ICH)、脑膜瘤(初发手术治疗)(MEN)、胶质瘤(初发,手术治疗)(GLI)、垂体腺瘤(初发,手术治疗)(PA)、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帕金森病(PD)、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CAC)、异位妊娠(手术治疗)(EP)、子宫肌瘤(手术治疗)(UM)、胃癌(手术治疗)(GC)、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TN)、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SEP)早期治疗。 (二)第二批病种/手术(15个),自2021年1月1日起上报。 包括:哮喘(儿童,住院)(CAC2)、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DDH)、结肠癌(手术治疗)(CoC)、糖尿病肾病(DKD)、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化疗)(ALL)、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始化疗)(APL)、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ESRD-HD)、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ESRD-PD)、原发性

单病种管理汇总

关于印发《共青新市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及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共青新市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今随文下发,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附件1 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及其工作职责 附件2 部分单病种质控指标标准值 附件3 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表单(控制性表单) 附件4 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表单(指导操作性表单)

共青新市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及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共青新市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通过单病种质控,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合理,进行持续改进。 二、实施计划 1.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同时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中主要负责制订实施规划,确定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协调单病种质控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相关的培训;审核单病种质控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确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的职责(附件1)。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二级管理,并将此纳入医院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 2.病种选择

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及策略分析

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及策略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支付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逐渐向单病种付费方式发展,并且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但是在现行运行机制下,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医院的社会效益、管理能力、经济效益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该文探讨了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及策略,以期为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标签:医院;单病种付费;策略;管理模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 h the further advance of China’s medical reform,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medical treatment charge pays mode has been changed,gradually to the payment method of single diseases development,and constantly expanding coverage. But under the current operating mechanism,the hospital in single disease payment mode has certain risk,the social benefit of hospital,management ability,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and other aspects are of great challenge. Therefor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mode and strategy of the single macro-reforms,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help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Single macro-reforms;Strategy;Management mode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将按服务项目付费作为基本前提,开始实施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对过度增长的医疗费用进行有效遏制,使患者的费用负担减轻,从而实现医疗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但是单病种付费管理模式作为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医疗流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利益分配、医疗质量控制、内部管理规范以及费用成本核算等,并且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管理能力等要求较高。因此,该文对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及策略进行了综述。 1 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管理模式 所谓单病种,主要指的是单一病症,且没有合并症的一种单纯性疾病,而单病种付费则指的是对单病种医疗全过程的费用进行总量控制和独立核算的一个支付方式,是医院将病种分类作为基本依据,确定单病种支付费用额度的一种支付医疗费用方式,也是初级形式的一种病种支付方式。当前医疗卫生机构推行的单病种付费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病种最高限价的付费制度,即先科学论证和核算各项单病种费用,然后将单病种费用的一个最高限价确定下来;另一种则为单病种标准定额付费制度,即先测算单病种,通过专家论证后将一个标准费用额度确定下来,同一病种疾病在费用额度方面基本一致。这两种单病种付费模式都能对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进行有效遏制,其中单病种最高限价付费模式比较常见。

XX医院单病种工作管理办法

1 单病种实施工作要求 1.1 各科室成立单病种管理实施小组(市级单病种参照执行): a 组长由科室负责人担任。 b 成员由该科室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c 单病种管理员1-2名。其中至少一名需由临床科室具有主治以上技术职称医师 担任。 d 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要上报医务科备案。若因人员变动,需将主任签名的调整 名单及时上报医务科。 1.2 科室制订单病种管理相关制度。其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科室单病种管理实施方案。 b 科室单病种管理培训、考核计划,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或考核。 c 科室单病种管理质控制度。 1.3 各临床科室收治的单病种,必须熟练掌握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按照各单病种质量 控制指标要求进行管理。 1.4 每完成一例单病种,填写《病种质量管理措施评价调研(试行)简表》,存放在《单 病种管理文件夹》中。 1.5 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 a 对于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病情没有达到直接影响单病种实施的严重 程度,必须按照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相关诊疗和质控。如合并症严重,并 属于除外病历,应在科内组织讨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提出处理意见, 主管医师在《单病种管理文件夹》的工作日志(见院内网-医务园地-质量控制- 单病种研讨会议资料)中做记录。 b 并发症出现时,如属于常见并发症,不影响单病种的实施,按照单病种质量控 制标准进行相关诊疗和质控。如果并发症严重,属于除外病历,应在科内组织 讨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提出处理意见。主管医师在《单病种管理文件 夹》的工作日志中做记录。 c 必要时将病例及处理意见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院内讨论。 1.6 实施单病种的病历,《医患沟通记录》中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单病种管理的内容。 1.7 满意度调查: a 对于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病例,主管医师于患者出院前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并及时回收存在科室文件夹内,如属于临床路径病例,不必重复发放。 b 医院定期对实施单病种管理的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 1.8 直报: a 凡属于单病种病例出院后(包括本科室收治的其他单病种),应该在10天内报 告。内容全面、及时、真实,要求不得漏项,时间精确到分钟,保证上报资料 正确性、可靠性、及时性。每月20日作为医务科统计单病种的截止日期,每月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解决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 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 号)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大姚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目的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单病种名称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 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心力衰竭 ( HF) 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 ( CAP) ( 组长) 脑梗死 ( 副组长) 髋、膝关节置换术 ( 组长) 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各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 副组长) 三、工作职责: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决定改进意见及提出奖励建议。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 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 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三)质控办: 根据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 监控临床医疗与服务过程, 促进服务流程的完善和临床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采用历史对照法( 实施前后数据分析对比)或对照组方法(不同医院或本院不同病区间进行数据分析对比),进行定期效果评估。 (四)医务科: 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 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五)执行科室职责: 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 杜绝相关单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 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 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 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 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六)护理部: 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 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保证病区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七)麻醉科: 负责制定单病种手术麻醉的规范和工作流程, 并保证落实到位。 (八)药学室: 参与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 并负责监督。 (九)病案室: 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 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单病种流程模板

单病种质量管理 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病变(ICD10:K80)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反复发作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不适,可向右肩胛下放射。 2.体格检查:右上腹胆囊区压痛 3.辅助检查:超声CT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1cm 2.患者的全身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证; 3.征得患者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80胆囊结石或息肉疾病编码; 2.年龄≤70 岁; 3.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 凝血常规; 3.生化指标; 4.感染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 胸部X光片或胸透; 6. 心电图; 7.肝胆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头孢类或青霉素类。 2.无特殊情况,术后24小时停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住院第3-5天(依术前准备完成情况而定)。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腹腔引流或置止血材料及 防粘连制剂;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5 天。 术后必须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指标。

关于单病种补偿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管 理的通知 各定点医疗机构: 为引导参合患者合理就医,促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公平竞争,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参合农民就医负担,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决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在我县实施单病种包干结算补偿管理,请按照以下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基本原则 (一)、明确病种、定额补偿。单病种是指不伴有其它合并症的单一病种;单病种管理是指对所特定的病种实施限额收费,定额补偿,费用超出部分由就诊医疗机构自行负担的一种补偿形式。目前暂定18种单病种,具体病种和包干补偿金额见附表。 (二)同一病种、不同限额。根据医院不同级别制定不同限额收费标准,参合患者根据所患疾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三)、质量至上,医患双赢。实行单病种包干结算方式后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诊疗常规,规范服务行为,完善设备设施,保证医疗质量。 二、确定结算就医范围及标准 (一)、费用限额:是指符合单病种包干结算管理的疾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费用的限定,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不准以任何形式再向病人收取费用; 补偿定额:是指县合管中心对符合单病种包干结算标准的疾病治

愈后的一次性补偿。如住院医药费用低于补偿标准时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补偿。 (二)、规范管理: 若是不符合备注要求的治疗,将不能按此办法补偿。在病人住院期间,禁止医疗机构给病人开处方到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的药店购买药品以及材料,或间接提高收费标准。 三、强化定点医疗服务管理 (一)、实行单病种包干结算方式后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原则制定合理诊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要严格按照单病种包干方式结算,不得再收取或变相收取其他医疗费用(若参合人员有特殊要求的,需本人或家属向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签字认可,其费用由自已承担,没有签字认可的,由此发生的费用由经治医院承担)。 (二)、定点医疗机构不得将未达出院标准或治疗尚未完成的参合患者催赶出院,年内出现一例类似情况者,取消新农合定点资格。 (三)、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门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及相关要求,如治疗中发生意外,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承担。 (四)、参合患者以单病种疾病收治入院后,在住院期间,若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应告知患者,同时纳入非单病种管理,按非单病种标准执行。 (五)、单病种包干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在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执业范围内提供医疗服务项目,不得超范围行医,否则不予报销。

单病种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六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及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上报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卫办函[2009]366号)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 组长:王深明 副组长:谢灿茂 成员:(按姓名笔画排序) 王治平王深明石志杰刘秋生刘敏何建桂杜志民杨建勇陈孝陈虹周燕斌金玉善高修仁傅明

彭丹心曾进胜曾勉谢灿茂谢晓燕詹红廖威明熊莺 秘书:李菁史新亮 医院信息报送员:史新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质量控制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三、具体工作职责: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专家组: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1年内六个单病种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总体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五、工作内容和安排 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组织临床各专科开展规范单病种诊疗常规和单病种上报工作。 (一)基线调查和动员工作(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分别与全院主要收治该种疾病的科室进行调查和动员工作,了解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员相关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单病种质量控制。 2、根据六个单病种的ICD编码,检索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底的六个单病种收治情况,初步了解我院2009年度单病种的基本质量控制指标。 3、12月,召开全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向临床相关专科和职能科室汇报2009年度六个单病种的收治情况,动员相关收治科

(完整word版)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管理委员会、

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单病种结算管理办法

大兴安岭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 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委行署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积极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根据《黑龙江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指导意见》(黑人社发〔2014〕38号)和《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署办规〔2016〕1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单病种结算是指对一些病程相对单一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种,在患者确诊入院后,根据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接受规范化治疗并治愈或好转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确定一个统一的住院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由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分别付费的方式。 第二章实施范围 第三条实施病种 根据疾病诊断和治愈标准明确、临床诊疗路径清晰、并

发症与合并症少、诊疗技术成熟且费用稳定的常见病、多发病先确定了实行按单病种结算方式管理的111个病种及定额标准。(病种及定额标准详见附件1、2)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实施病种。 第四条实施单位 大兴安岭地区内国有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 第三章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第五条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确定原则 (一)根据全区医疗消费状况,结合部分疾病的临床治疗特点,按照疾病诊疗路径相对类似,临床操作相对规范的原则,由地区卫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部分病种费用情况,通过临床调查与综合评估作出合理的定额参考金额,地区医疗保险局与医疗机构沟通后,按医疗机构类别分别确定各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二)全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实行统一定额标准。 (三)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含各项药品费、检查费、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治疗费、护理费、化验费、床位费、诊疗费等各项住院总医疗费用。 第六条大兴安岭地区医疗保险局根据全区医疗消费 水平变化情况,适时合理调整单病种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第七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将单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单(完整版)

1、单病种急性心梗质量控制表格 *报告医生: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患者信息 *第一诊断 (主要诊断) A ICD-10 121.0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B ICD-10 121.1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C ICD-10 121.2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D ICD-10 121.3未特指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E ICD-10 121.9未特指的急性心肌梗死 第二诊断 (次要诊断) 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 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 *住院号:* 出生日期:年月日姓名: *费用 支付方式 A公费医疗 B基本医疗保险 C C商业保险 D 自费 E其他 *入院途径 A 门诊 B急诊 C院内临床科室 转科 D外院转入 *到院交通工具A救护车 B出租车或自家车 C其他交通工具 诊疗时间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或门诊时间:年月日时分或本院转科时间:年月日时分*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确诊(STEMI/或新发LBBB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确诊(NSTEMI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溶栓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未执行溶栓 PCI 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未执行PCI PCI 完成时间:年月日时分 PCI 完成时间:年月日时分*出院日期:年月日时分 过程质量AMI-1:到达医 院后即刻使用 阿司匹林(有 禁忌者应给予 氯吡格雷) 1.1 即服首剂阿斯匹林:年月日时分未执行 1.2 阿司匹林禁忌 A阿司匹林过敏 B到达医院时或到达医院后24小时内活动性出血 C使用华法林或Coumadin作为预防用药 D医师记有不给予阿司匹林的其他原因 1.3 或使用氯吡格雷首剂时间:年月日时分 1.4 或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首剂时间:年月日时分 AMI-2:实施左 心室功能评价 2.1 X胸片(首次)肺瘀血或肺水肿 A是 B否 2.2 CDFA评价(首次) 2.2.1 LVEF测量值: % 2.2.2 左室舒张末内径测量值:毫米 2.2.3 左室室壁瘤 A是 B否 2.2.4 肺动脉高压 A是 B否 2.2.5 肺动脉收缩压: mmHg 2.2.6 评价时间 A入院48小时内 B入院48小时后 C未执行 2.3 危险评分方法(STEMI)0-14分请选择(入院48小时内最高值!) A 2分:年龄65~74岁 B 3分:年龄>75岁

单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交口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各相关科室: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二甲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结合既往医院单病种管理工作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 组长:孙绪谦(副院长,主任医师) 副组长:张中平(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郭志芳(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梁建忠(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杜景萍(工会主席,副主任护理师) 成员:尹志锋(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武文平(院长助理,麻醉科主任,主治医师) 任永芳(院长助理,儿科主任,主治医师)

李福连(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王健(普外科主任,主治医师) 梁惠杰(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郭慧萍(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完英(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梁素香(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文生(急诊科、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 郭东升(五官科主任,主治医师) 张大江(骨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三、具体工作职责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如下: 一、目的及意义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通过单病种质控,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合理,进行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本院所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需遵守本制度,参照本制度要求严格规范单病种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施原则 单病种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专家指导组的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五、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并将此纳入医院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