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6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简介 动力性能的一般特性 基本构件的动力特性 整体结构的动力性能 恢复力曲线模型 系统识别理论
2011-11-18
1
第一节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简介
结构抗震试验的主要任务是构件或结构的动 力破坏机理与破坏特征, 力破坏机理与破坏特征,确定结构的动力特 为结构的动力理论模型提供基础。 性,为结构的动力理论模型提供基础。 结构试验主要类型有:自振特性试验、 结构试验主要类型有:自振特性试验、周期 性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性反复静力加载试验、振动台试验和拟动力 试验。 试验。
2、共振法(振动荷载法)
功率 放大器 信号 发生器 拾振器
激振器 试 件 频率仪
放大器 放大器 放大器 放大器
记录仪 相位计
共振法测量原理框图
2011-11-18 9
参数测定
共振时的 振动图形和共振曲线 衰减系数:
η =
2011-11-18
ω1 − ω 2
2
由共振曲线 求阻尼系数和阻尼比 阻尼比:
实用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实用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自由振动法 2、共振法 3、脉动法。 脉动法。
2011-11-18 4
动力特性测定
1、自由振动法
自由振动法利用阻尼振动衰减原理求取自振 特性。 特性。 该法借助一定的张拉释放装置或反冲激振器 使结构在一定的初位移(或初速度) 使结构在一定的初位移(或初速度)状态下 开始自由衰减振动,通过记录振动衰减曲线, 开始自由衰减振动,通过记录振动衰减曲线, 便可利用动力学理论求出自振周期。 便可利用动力学理论求出自振周期。 自振衰减曲线上两个相邻波峰之间即等于结 构自振周期。 构自振周期。
2011-11-18
12
二、周期性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拟静力试验: 拟静力试验:周期性加载是指按一定的力或位移 周期性地反复或重复加载。 周期性地反复或重复加载。 拟静力试验始于50年代后期、 50年代后期 拟静力试验始于50年代后期、为确定构件和结构 的恢复力模型进行的。 的恢复力模型进行的。根据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 关系曲线反映结构耗能能力的强弱, 关系曲线反映结构耗能能力的强弱,观察并研究 结构破坏机理。 结构破坏机理。 拟静力试验加载试验装置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反 拟静力试验加载试验装置的基本组成部分为: 加载试验装置的基本组成部分为 力装置,加载器,试验台座。 力装置,加载器,试验台座。
2011-11-18
17
三、振动台试验
60年代末,先后在日本、 60年代末,先后在日本、美国开展振动台的 年代末 研制和试验。我国在60 70年代 60~ 年代, 研制和试验。我国在60~70年代,建造部分 侧重于进行正弦波振动试验的振动台,80年 侧重于进行正弦波振动试验的振动台,80年 代建造了一批大、 代建造了一批大、中型地震模拟振动台 试验目的:了解结构抗震性能、破坏机制、 试验目的:了解结构抗震性能、破坏机制、 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振动台组成:台体、激振器、控制系统、测 振动台组成:台体、激振器、控制系统、 量记录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 量记录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
2011-11-18 22
四、拟动力试验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由于台面尺寸和承载能力的限制,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由于台面尺寸和承载能力的限制,只能 进行小比例模型的试验,且彼此配重不足, 进行小比例模型的试验,且彼此配重不足,不能很好满足相 似条件,特别是进入弹塑性阶段工作时,更不可能满足相似 似条件,特别是进入弹塑性阶段工作时, 条件,导致地震作用破坏形态失真; 条件,导致地震作用破坏形态失真;拟静力试验只能得到构 件或结构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滞回特性, 件或结构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滞回特性,不能得到结 构地震反应全过程; 构地震反应全过程;而拟动力试验则是加载试验技术与计算 机技术相结合的当代先进的抗震试验方法, 机技术相结合的当代先进的抗震试验方法,可以进行大比例 模型或足尺结构抗震试验, 模型或足尺结构抗震试验,可慢速再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 弹性一弹塑性一倒塌全过程反应, 弹性一弹塑性一倒塌全过程反应,这是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 抗震试验方法。 抗震试验方法。
2011-11-18 18
三、振动台试验
交通银行大厦 振动台试验
2011-11-18
19
三、振动台试验
试验四个过程:结构自振特性的标定、 试验四个过程:结构自振特性的标定、线性 阶段的试验、 阶段的试验、非线性阶段的试验和极限破坏 试验。 试验。 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处理试验模型与原型的相 似关系问题。 似关系问题。 一般采取增加附加质量的方法来满足密度相 似要求。 似要求。
2011-11-18 5
动力特性测定
1、自由振动法
器 结 构 物 盒 器 放大器 桥 器
自由振动衰减量测系统
2011-11-18
6
有阻尼自由振动的运动方程:
x (t ) = x m e −η t sin( ω t + ϕ )
时 间 历 程 曲 线
αn αn 1 ln = η T ; η = ln ; α n +1 T α n +1 η —衰减系数 ζ —阻尼比
图8-2 控制位移的等幅加载制度图
2011-11-18
图8-3 控制位移的变幅等幅混合加载制度
16
二、周期性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2)控制作用力加载法 控制作用力的加载制度如图8 1(b)所示 所示。 控制作用力的加载制度如图8-1(b)所示。 3)控制作用力和控制位移的混合加载法 混合加载法是先控制作用力,一直加到屈服荷载, 混合加载法是先控制作用力,一直加到屈服荷载,再用位 移控制。从转变为控制位移加载起,即按屈服位移值的倍数μ 移控制。从转变为控制位移加载起,即按屈服位移值的倍数μ 值控制,直到结构破坏。 值控制,直到结构破坏。
2011-11-18 13
二、周期性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大型结构试验反力墙设备
2011-11-18
14
二、周期性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1.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分类 . (1)单向反复加载 ) 1)控制位移加载法 ) 又可分为变幅加载、等幅加载和变幅等幅混合加载等方法。 又可分为变幅加载、等幅加载和变幅等幅混合加载等方法。 a.变幅加载 . 控制位移的变幅加载如图8-1(a)所示。 所示。 控制位移的变幅加载如图 所示
2011-11-18 30
四、裂面效应与包兴格效应
循环往复加荷荷载变位曲线的另一特点是屈 服后反向加载时应力可能明显降低, 服后反向加载时应力可能明显降低,这一现 象称之为包兴格效应。 象称之为包兴格效应。
2011-11-18 21
四、拟动力试验
输入地面运动加速度,计算下 一步的位移值,位移值的转换, 量测恢复力及位移值,由数据 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反应 分析。整个试验工作的流程是 连续循环进行的,全部由计算 机自动控制操作。拟动力试验 具有以下特点:拟动力试验在 整个数值分析过程中不需要对 结构的恢复力特性作任何假设, 这对于分析非线性的系统性能 特别有利。
2011-11-18
(a)控制位移 ) (b)控制作用力 ) 图8-1 伪静力试验低周反复加载制度
15
二、周期性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b.等幅加载 . 控制位移的等幅加载如图8-2所示 所示: 控制位移的等幅加载如图 所示: c.变幅等幅混合加载 . 混合加载制度是将变幅、等幅两种加载制度结合起来, 混合加载制度是将变幅、等幅两种加载制度结合起来,如 所示。 图8-3所示。 所示
2011-11-18
自 由 振 动
αn 1 η = ln ζ = ω 2π α n +1
7
自振频率:即基本周期的倒数。
2、共振法
共振法采用能产生稳态简谐振动的起振机或激振 器作为振源。 器作为振源。 实验时,把激振器安装在结构适当位置, 实验时,把激振器安装在结构适当位置,当逐渐 加大激振器的输出力量时 量时, 加大激振器的输出力量时,可以迫使结构产生周 期性的强迫振动。 期性的强迫振动。 在一定输出力量下,逐渐改变激振器的激振频率, 在一定输出力量下,逐渐改变激振器的激振频率, 则可促成结构的共振反应。 则可促成结构的共振反应。 通过测量结构振动反应的幅值, 通过测量结构振动反应的幅值,可以得到共振曲 线和振型曲线。 线和振型曲线。 通过对共振曲线的分析, 通过对共振曲线的分析,可以获得结构的自振频 2011-11-18 8 率和振型阻尼比
2011-11-18
23
第二节 动力性能的一般特性 一、动力弹性模量与动力极限强度 二、恢复力曲线 三、强度退化与刚度退化 四、裂面效应与包兴格效应
2011-11-18
24
一、动力弹性模量与动力极限强度
结构材料承受动荷载时的性能与承受静荷载时 的性能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的性能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动力弹性模量高于静力弹性模量。 动力弹性模量高于静力弹性模量。 动力极限强度也高于静力极限强度。 动力极限强度也高于静力极限强度。
2011-11-18
20
四、拟动力试验
拟动力试验( 又称为伪动力试验或计算机拟动力试验 ( 又称为伪动力试验或计算机 加载器联机试验) 加载器联机试验),即是指计算机与试验机 联机对试件进行加载试验。 联机对试件进行加载试验。 拟动力试验:把电液伺服试验装置与计算机 拟动力试验: 控制系统结合起来, 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利用加载试验给出结构 恢复力的实际数据, 恢复力的实际数据,利用计算机数值分析技 术给出加载试验的逐步控制数据, 术给出加载试验的逐步控制数据,为原型结 构模拟地震试验。 构模拟地震试验。
ζ = η ω0
10
用共振法测建筑物振型
2011-11-18
11
3、脉动法
脉动: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物 在一般情况下都经常产生微幅振动(振动以微米 计)。这种微幅振动称之为建筑物的脉动。 脉动法:是通过测量建筑物的脉动反应波形来确 定建筑物的动力特性。 脉动信号的功率谱峰值对应着结构的固有频率。
2011-11-18
25
源自文库 二、恢复力曲线
滞回曲线: 滞回曲线 : 结构或构件在 力循环往复作用下得到的 --变形曲线 变形曲线。 力--变形曲线。 骨架曲线: 骨架曲线 : 滞回曲线的外 包络线。 多数情况中, 包络线 。 多数情况中 , 骨 架曲线与单调加载的力- 架曲线与单调加载的力 - 变形曲线基本一致。 变形曲线基本一致。 恢复力曲线: 恢复力曲线 : 滞回曲线与 骨架曲线合称为恢复力曲 线 , 它表示构件或结构的 变形履历过程。 变形履历过程。
2011-11-18 29
四、裂面效应与包兴格效应
裂面效应即裂面接触效应, 裂面效应即裂面接触效应 , 也就是在反复荷载下的钢 混材料, 开裂的砼再受压 混材料 , 时 , 具有裂面局部接触以 传递压力的效应。 传递压力的效应。 造成裂面效应的根本原因 是在裂面重新受压时, 是在裂面重新受压时 , 骨 料咬合作用使裂缝在完全 闭合之前就已传递较大的 压力。 试验指出, 压力 。 试验指出 , 裂缝越 裂面接触效应越显著。 宽 , 裂面接触效应越显著 。
2011-11-18 2
第一节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简介(续一)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简介(续一) 一、自振特性试验 二、周期性反复静力加载试验 三、振动台试验 四、拟动力试验
2011-11-18
3
一、自振特性试验
自振特性试验以获取或确定结构的 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为目的。 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为目的。
2011-11-18
27
三、强度退化与刚度退化
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 下 , 当保持相同的峰 点位移时, 点位移时 , 常常出现 峰值荷载随循环次数 增多而降低的现象, 增多而降低的现象 , 称作强度退化。 称作强度退化。
2011-11-18
28
三、强度退化与刚度退化
当保持相同的峰值荷载 时,峰点位移往往随循 环次数增加而增加, 环次数增加而增加,称 作刚度退化。 作刚度退化。 退化性质反映结构累积 损伤的影响, 损伤的影响,是结构动 力性能的重要特性之一。 力性能的重要特性之一。
2011-11-18 26
二、恢复力曲线
恢复力代表构件或结构 在外荷载去除后恢复原 来形状的能力。 来形状的能力。 循环往复加载:正向加 载 -- 卸 载 -- 反 向 加 载 -反向卸载---再正向加载 反向卸载--再正向加载 重复加载: 加载-- 卸载--卸载 重复加载 : 加载 -- 卸载 -再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