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莆田初中质检化学试题(含答案_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416.41 KB
- 文档页数:5
2019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题参考答案第I 卷 选择题第I 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 号 1 2 3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B C A C C B B D D第Ⅱ卷 非选择题第Ⅱ卷共8题,共70分。
11.(7分)(1)6 : 10 : 5 (1分)(2)化学 (1分) 注:生物质能(3)① 防止土壤板结硬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1分)② d (1分)注: “提供元素多、营养丰富、减少污染、环保、经济实惠、来源方便、变废为宝、防止酸化、防止土壤硬化、防止土壤板结”等(4)合成 (1分)(5)CO 2 (2分)12.(7分)(1)75 % (1分) (2)化学性质 (1分)(3)2CH 4 C 2H 4 + 2H 2 (3分)(4)C 6H 6 (1分)(5)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1分)1、“经济价值高,提高利用率(如:甲烷利用率、综合利用率、燃料利用率等)”得1分;13.(9分)(1) Ca Mg (各1分,共2分) (2) 乳化 (1分)(3) CaO + H 2O Ca(OH)2 (3分)(4) ① 25 或 “25g ” (1分)② 冷却热饱和溶液 (1分)③ 丙 (1分)注: “降温结晶,降温、冷却”14.(8分)(1)Al 3+(1分) (2)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大(或其他合理答案) (1分)注:1、“铝合金的硬度大”“纯铝硬度小”“纯铝的硬度比铝合金的小”等(3) ① 2Al + 6HCl 2AlCl 3 + 3H 2 ↑ (3分)② 除去Mg(OH)2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2分)③ 4 (1分)15.(9分)(1)一氧化碳(或CO ) (2分)(2)Zn Fe Cu (或其他合理答案) (2分)注:写 “K 、Ca 、Na 、Pt 、Au ”中任意一个得0分 ;(3)CaCl 2 + Na 2CO 3 CaCO 3↓ + 2NaCl (或其他合理答案) (3分)乙分别为下列物质Ca Cl 2CaCO 3催化剂 C aCl 2 + Na 2CO 3 == CaCO 3↓ + 2NaC l CaCl 2 + K 2CO 3 == CaCO 3↓ + 2KC l CaCl 2 + Na 2SO 4 ==2 NaCl+ Ca SO 4↓ CaCl 2 + K 2SO 4 ==2KCl+ Ca SO 4↓ CaCl 2 +2 AgNO 3 == 2AgC l↓ + Ca (NO 3)2 CaCO 3 +2HCl == CaCl 2 + H 2 O+CO 2↑ CaCO 3 +H 2 SO 4 == Ca SO 4 + H 2 O+CO 2↑ CaCO 3 +2H NO 3== Ca(NO 3)2↓ + H 2 O+CO 2↑Ca SO 4Ca (NO 3)2(4) a b (2分)16.(9分)(1) ① 氧元素(O )(1分)② A F (2分)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3分)(2)① 液封(或其他合理答案) (1分)注: “防止气体逸出” “节约药品”得1分② b (1分)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分)注:“除去SO 2 ”“吸收SO 2”“防止污染空气”等得1分17.(15分)(1) ① 试管I 中铁钉与氧气接触面积更大 (2分)注:“试管I 与氧气充分接触”“试管I 氧气浓度大”“试管I 氧气多” “试管I 与氧气接触更充分”等②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2分)注:1、“除去氧气” “除去水中的氧气”③ 2Fe + O 2 + 2H 2O 2Fe(OH)2 (3分)(2) ① 植物油不能完全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2分)注: “植物油对空气隔绝效果差”“植物油不能完全隔绝氧气”等得2分② 将干燥的铁片置于油中,并敞口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8 h 后观察到铁片无锈迹(2分)(3) ① 铁生锈不断消耗氧气 (或其他合理答案) (2分)② 铁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大于铁生锈消耗的氧气体积 (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18.(6分)解:(1)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0.5分)Na 2CO 3 + 2HCl 2NaCl + H 2O + CO 2↑106 44x 6.6g (1分)106︰44= x ︰6.6g (1分)x =15.9g (1分)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5.9g17g ×100﹪≈93.5﹪ (1分)答: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3.5﹪ (0.5分)(2)600g ×10% = x ﹒37% (1分)△ CaSO 4 + Na 2CO 3 == CaCO 3↓ + Na 2 SO 4Ca SO 4 + K 2CO 3 == CaCO 3↓ + 2K 2 SO 4 CaSO 4 + BaCl 2 == CaCl 2+ Ba SO 4↓ Ca(NO 3)2 + Na 2CO 3 == CaCO 3↓ + 2Na NO 3 Ca(NO 3)2 + K 2CO 3 == CaCO 3↓ + 2K NO 3 Ca(NO 3)2 + K 2SO 4 == CaSO 4↓ + 2K NO 3 Ca(NO 3)2 + Na 2SO 4 == CaSO 4↓ + 2Na NO 32019年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总说明:1.考生若写出其他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绝密★启用前 莆田市2018-2019学年(上)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化学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1、 2、 、选择题(共15小题,30分)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这一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转变 消费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下列行为与这一主题不 符合的是() A.节约纸张 B.使用环保电池C .使用难降解塑料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认为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B . 3. A .干冰 4.B D() 金刚石.氧气用于炼钢.小苏打用于做馒头C .氯化钠晶体D .氢气F 图是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5. 6. 7. A .量取试剂 某食品保鲜剂以二氧化硅 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酒精气体保护层。
A .二氧化硅中Si 和O 质量比为7 : 8 C .酒精中C 、H 、O 个数比为2 : 6 : 1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2个氯原子:C12C . 2个硫化氢分子:2H 2SB .点燃酒精灯(SiO 2)等为载体, D .称量药品 吸附酒精(C 2H 5OH )制作而成,其保鲜原理是 下列说法错 .囲是() B . 二氧化硅有疏松多孔结构 D .酒精中H 的质量分数最大 C .滴加试剂 B . 2个硫酸根离子:D . 1个亚铁离子:下图是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转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涉及四种元素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 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 2 : 1D. 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加SO 42-Fe 3+ (▲) 反应前 反应后九年级化学(第1页,共4页)1物,其成分含有不可食用的工业明胶。
新闻一经播出,倍受社会各界 关注。
铬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铬原子核内有 24个质子 B •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铬有毒,铬超标胶囊对人体有害D.铬是非金属元素10、关于化学反应 A+B=C+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生成物 C 和D 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B. 若C 是单质、D 为化合物,则 A 和B 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C. 若B 是酸,则C 和D 一定有一种是盐D. 若A 、B 各取10g 混合反应,则 C 、D 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 20g 、填空题(共28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8分)(3) 2个氧原子: ____(4)氧化铝: _______13. (6分)碘(I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化学试卷分析7.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列有关“At”“Ga”“Ce”“F”等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砹(At)属于过渡元素B.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Ga)元素的发现,证实了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性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82D.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原理是F-在牙齿表面生成抗酸性更强的物质8.福建水仙花含有芳樟醇,其结构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芳樟醇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B.可以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C.可作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单体)D.与互为同分异构体9.某同学模拟2019年春晚节目“魔壶”进行实验。
将“魔壶”中盛有的FeCl3溶液依次倒入分别盛有约1 mL ①KSCN②AgNO3③NaOH浓溶液的3个烧杯中,实验现象各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①中,有血红色沉淀生成B.烧杯②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烧杯③中,反应后所得分散系属于胶体D.若用FeCl2代替FeCl3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依然各异10.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Q、R、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Q、Y与W分别同主族,X 、Y 、Q 原子的电子层数之和为6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Q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Q >W >YB .Y 的单质能与X 、Q 、R 、W 的单质发生反应C .单质的沸点:Y >WD .工业上,Q 、R 的单质都采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取12.利用如右下图所示装置,以NH 3作氢源,可实现电化学氢化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为阴极B .b 电极反应式为2NH 3-6e -=N 2+ 6H + C .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内H +数目增多 D. 每消耗1 molNH 3,理论上可生成1.5 mol13.常温下,用0.1mol·L -1MgSO 4和0.05mol·L -1Al 2(SO 4)3溶液进行实验:①各取25mL ,分别滴加0.5mol·L -1NaOH 溶液,测得溶液的pH 与V (NaOH)的关系如图1所示;②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出25mL ,逐滴加入上述NaOH 溶液,观察现象。
福建省莆田市名校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一、选择题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焊锡、黄铜、铁是常见的合金B.煤、干冰、蒸馏水是常见的纯净物C.液氧、水银、钢是常见的单质D.空气、合金、溶液都是混合物2.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属于氧化物B.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都发生了改变3.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推导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1④既可说明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又能说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如图是小凡的OK手势,竖直手指上标识的物质燃烧可生成水(如图中的CH4、H2),则物质X是A.CO B.C2H5OH C.H2CO3D.C5.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6.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C .质量相同的两份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催化剂那份产生氧气更多D .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8.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若发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中的X 物质和Y 物质的组合不可能是A .CaO 和H 2OB .NH 4NO 3和H 2OC .Mg 粉和稀盐酸D .NaOH 和H 2O9.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3KIO )有益于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检测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可利用化学反应:32424225X+KIO +3H SO =3K SO +3I +3H O ,下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53B .反应物出24H SO 中H 、S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1:4C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gD.X的化学式KI10.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2019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化学实验—制取CO2 (2019•莆田)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和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长颈漏斗长颈漏斗(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大理石或石灰石;(3)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应与bb(填“b”或“c”)相连;(4)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5)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5)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性质.解答:解:(1)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故填:长颈漏斗.(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是大理石或石灰石.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3)用装置乙收集CO2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导管口a应与b相连.故填:b.(4)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同时塑料瓶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故填: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5)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化学试卷(试卷总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
2019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工艺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红木雕刻B. 纺织竹篮C. 糯米酿酒D. 搓捏面人【答案】C【解析】【详解】A、红木雕刻的过程中,只是红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纺织竹篮的过程中,只是竹条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糯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搓捏面人的过程中,只是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液氮可用做医疗冷冻麻醉B. 稀有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反应C.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D. 二氧化碳排放会造成酸雨【答案】A【解析】【详解】A、液氮气化吸热,可获得低温,液氮可用做医疗冷冻麻醉,故A正确;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不是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故B错误;C、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C错误;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空气易形成硫酸、硝酸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不是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
这种物质可能是()A. 氯化钠B. 生石灰C. 硝酸铵D. 蔗糖【答案】B【解析】【详解】A 、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A 错误;B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 正确。
C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故C 错误;D 、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D 错误。
故选B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蒸发结晶B. 给固体加热C. 闻气体气味D. 取用碳酸钠【答案】A【解析】【详解】A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操作正确; B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操作错误; C 、图示把药品直接放在鼻子近处闻气味,若药品有毒或有强烈刺激性,这样做的后果将很可怕,图中操作错误;D 、取用粉末状药品碳酸钠应使用药匙或纸槽,要先把试管横放,再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图中操作错误。
2019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O—16 Cl—35.5 K—39 Fe—56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A.NaHCO3B.Na2CO3C.NaCl D.NaOH2.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煤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3.《化学通讯》报道:”人造肉汉堡”的研制被称为突破性技术,可以减轻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
“人造肉”的营养价值接近真实肉类,它可以为人体补充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B.糖类C.维生素D.无机盐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稀释浓硫酸倾倒液体读取液体体积点燃酒精灯5.高氯酸钾(KClO4)可用于制备火箭燃料。
有关KClO4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6种元素B.属于混合物C.氯元素的化合价为+6 D.钾、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646.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港珠澳大桥使用的吊绳所含的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D.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作防腐剂7.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区别蚕丝与棉线取样,灼烧,辨别气味B 鉴别H2SO4溶液和NaOH溶液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C 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9.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19 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第Ⅰ卷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30 分。
1.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A.NaHCO3B.Na2CO3C.NaCl D.NaOH2.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煤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3.《化学通讯》报道:“人造肉汉堡”的研制被称为突破性技术,可以减轻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
“人造肉”的营养价值接近真实肉类,它可以为人体补充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无机盐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5.高氯酸钾(KClO4)可用于制备火箭燃料。
有关KClO4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6 种元素B.属于混合物C.氯元素的化合价为+6 D.钾、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646.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港珠澳大桥使用的吊绳所含的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D.为延迟食品的保质期,可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作防腐剂7.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区别蚕丝与棉线取样,灼烧,辨别气味A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B鉴别 H2SO4溶液和 NaOH 溶液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CD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将 20g 浓盐酸加入 80g 水中,充分搅拌9.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福建省莆田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答案】D【解析】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下列关于二氧化氯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氯中含有氧分子B.二氧化氯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C.二氧化氯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氯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氯是由氯、氧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氯中Cl、O的质量比为35.5:(16×2)≠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氯中Cl、O的质量比为35.5:(16×2)=71:64,则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下列说法中:①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②医疗上使用的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③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 -5%的碳酸氢钠溶液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雨。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C.3条D.4条【答案】D【解析】【详解】①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2018-2019化学联考试卷(时间: 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K子质聚:N-14 0-16 Cl-35.5 Ag-108第I卷选择题第I卷共】0E.每小S3分,共30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号® R要求。
1-人体缺乏某种元索会导致货质疏忪,该元索是()A•铁B•碘C•钙 D.锌2下列说法正确的迳()A-农药冇毐,禁止使用农药 B.pH>7一定是碱的溶液C.尿和R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D.浓硫酸®到皮肤上可用的淇氧化钠沱液处理3.袼泠珠加入栲盐骹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组済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苻下列离子中的(A.汉离子B.碳酸根离子C.硫酸根K子D.钗氧根离子4•下列功质的洛液长:期放K在空气中,溶液质S因发生化学交化而减少的是()A.烧碱B.石灰水C.浓盐酸D.筑化钾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如卻,三种溶液。
该试剂是()之Ba(OH):溶液 B. KC1溶液 C. NaOH溶液 D. NaNO、榕液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打幵盛放浓砖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荠B.稀琉酸、稀盐酸©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盐中可能含有a元索D.把碳酸氢铵和草木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7.有四种溶液:①1%的盐酸•②10%的盐酸,③石灰水,④食盐水,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D®dXDB. ©CD®® c. ®@(gXD D. @®®(3)8.C.D.干燥二氧化碳气体A.沉淀的质M c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0-向装有50g 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滴加10%的Ba (OH ) 2溶液至过®。
有关S 的变化情况见下图 (横坐标农示笤玖化钡洛液的质g,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S 的变化).其中背定不正确的是()mu®非选择H笫11吞共7 共70分.11.(7分)化学源于生活,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済蒸色右含营痄 _______ .^2)聚乙®能钊成3K,因为它A有 _____(坊“热塑”或“热固”)性。
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化学试题
(满分: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K 39
第I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A.铁
B.锌
C.钠
D.钙
2.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破
B.陶瓷烧制
C.金属冶炼
D.蚕丝织绢
3.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N2
B.二氧化硫分子:SO2
C.钙元素符号:CA
D.镁离子:Mg+2
4.右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5.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指湖泊池
沼。
“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这里“M气体”主要是指
A.甲烷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氢气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电解水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是纯净水
C.硬水中加入明矾可转化为软水
D.水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7.某同学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
B.用放大镜聚焦日光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的原因一定是集气瓶内没有氧气光
D.该实验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食盐水
B.稀释浓硫酸
C.排水法收集氧气
D.测定溶液的pH
9.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向15g甲中加入50g水,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D.乙物质常用冷却结晶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
10.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下列图像
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第Ⅱ卷(本卷共6题,共45分)
11.(5分)五月是龙眼花盛开的季节。
(1)用分子观点解释,闻到龙眼花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龙眼树结果时常施用磷酸二氢钾,它属于_______(填标号)。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3)龙眼果肉可加工成铝合金易拉罐食品。
铝合金属于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4)龙眼果肉中富含果糖(C6H12O6)。
果糖中碳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12.(5分)“电动莆田,绿色出行”出新招,燃油汽车将逐步被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替代。
回答下列问题:
(1)戊烷(C5H12)是汽油的成分之一,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Li2MnO4是生产车用锂电池的原料之一。
已知Li显+1价,则Mn的化合价为____。
(3)当汽车发生猛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内发生反应:2NaN3=2Na+3N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从化学视角看,大力发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写一点)。
13.(7分)化学发展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1)右图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保持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即可验证。
他用的一组药品是
______________。
(2)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可用以下三幅模型图表示。
①模型图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②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填具体微粒名称)。
14.(8分)下图为“登阶梯游戏”的示意图。
一定条件下,甲、乙两组同学从同一起点出发,甲组相邻阶梯上的物质之间能反应,可向上攀登;乙组下一个阶梯上的物质能一步转化为上一个阶梯上的物质,可向上攀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O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2)能替代阶梯4上锌的金属是__________(填标号)。
A.汞
B.铝
C.镁
D.银
(3)阶梯上2与3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阶梯上6~9的物质分别是Na2SO4、CO2、Na2CO3和NaOH中的一种。
①阶梯上6~9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
②由阶梯7攀登到阶梯8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
(1)已知碳酸氢钠(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某同学选用下
图装置,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①仪器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②加热碳酸氢钠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
________(填标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③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已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暖贴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某品牌暖贴的标签如下图所示,其发热原因是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
②检验配料中含有铁粉。
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确认配料中含有铁粉。
③探究暖贴中活性炭、氯化钠、水等物质的作用,实验数据如下:
a.
b.分析实验组__________与对照组数据,证明氯化钠能加快铁粉的锈蚀速率。
c.请你把实验组4数据补充完整。
d设置实验组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分)小明取14.7g氯酸钾和适量的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热制取氧气,实验过程共收集到
4.8g氧气。
已知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O32KCl+3O2↑,通过计算判断氯酸钾是否完全分解?
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本答案供评卷时使用,考生若写出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的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书写化学方程式,写对化学式给1分,全对给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2.D
3.B
4.B
5.A
6.D
7.C
8.C
9.B 10.C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45分。
11.(5分)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1分)
(2)D(1分)
(3)金属材料(1分)
(4)3:4(2分)
12.(5分)
(1)C5H12+8025CO2+6H2O(2分)
(2)+6(1分)
(3)分解反应(1分)
(4)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节约石油资源等其他合理答案)(1分) 13.(7分)
(1)①2H2O22H2O+O2↑(2分)
②反应生成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或装置不密闭等其他合理答案)(1分)
③硫酸铜溶液和铁钉(或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其他合理答案)(1分)
(2)①cab(2分)
②氧原子和氢原子(1分)
14.(8分)
(1)燃料等其他合理答案(1分)
(2)BC(1分)
(3)CuO +2HCI= CuCl2 + H20(2分)
(4)①CO2、Na2CO3、NaOH(Na2SO4)、Na2SO4(NaOH1)(2分)
②Na2CO3+Ca(OH)2=2NaOH+CaCO3↓
(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等其他合理答案)(2分)
15.(15分)
(1)①铁架台试管(各1分,共2分)
②2NaHCO3Na2CO3+H2O+CO2↑(2分) C(1分)
③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1分)
(2)①氧化铁(1分)
②铁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分)
③a.吸附作用(1分)
b.2(1分)
c.0、0.2(2分)
d.证明暖贴发热是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2分)
1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