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街区营造——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壹街区-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2010年第3期总第188期童iif辛秀髦棚学列

区中尤为普遍.街道上冷冷清清。商业

设施建成后店面迟迟不能开业.居住人

口结构单一等等.即便拥有一个良好的

物质环境,其吸引力在3—5年甚至更长

的时间内远远无法与中心城区相比。其

中自然有选址、公共交通、公共设施配

套等原因,但是.对新区城市结构上的

认识误区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1地段

每个城市客观上都有地段概念的存

在。地段既有经济上的意义,也有社会

和文化方面的含义.空间上的地段只不

过是上面各种意义下的范围界定。是城

市内部一种动态变化的层级空间结构。

地段虽然包含了功能因素.但它决不是

功能区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上的层级

概念。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有市中心

地段、一般地段、外围地段.当然从其

他角度也可以有其他的层级划分的方法。

当城市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由

于空间距离的增大便需要一到几个位于

一般地段的次一级城市中心.这类次一

级的城市中心也会在社区中心的基础上

自然形成,同时它们也往往在功能构成

上具有自己较明显的特点(图1)。

图1城市空间层级示意图

Fig.1Urban

spatialhyout

地段的形成因素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历史因素和规模因素.从当前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区位因素和功能因素。如果去分析一个城市的地段关系。区位和功能往往是人们分析地段成因和判断地段层级的主要方面。然而一个城市各类地段的形成和范围界定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的原因。在地段形成的过程中,任

何一种资源都可能成为一个城市中心地

段形成的主导因素.比如一个街道的交

叉口、一座教堂、一个市场、或者某个

社会群体的聚集区。而城市规模的大小

则与地段层次的多少相关,城市越大,

地段层次就越多、越丰富。

未来的都江堰中心城区将由旧城片

区以及依托四条内河发展的玉堂片区、

南部片区、中部片区和北部片区组成,

中心城区规划人口接近48万.规划用

地近60kin2。在五个片区中,旧城片区

是城市的中心地段.以旅游服务功能为

发展主体。其他均为城市的一般地段,

但功能不同.玉堂片区侧重发展高档旅

游接待功能。南部片区侧重发展交通枢

纽功能.中部片区侧重发展办公金融功

能,北部片区则侧重发展文化功能。

都江堰四个属于一般地段的片区规

划的人口规模均在10万人左右。在此

片区尺度中的城市发展不应该是匀质

的。因此,对都江堰来说,城市空间发

展跨越二环路向外延伸后.从一个单中

心的中等城市向一个大城市发展时需要

增加一个层次,也就是说.在四个片区

中应该营造一个次中心地段的结构。

“壹街区”项目在“都江堰灾后重

建总体规划”中位于城市未来发展结构

中的北部片区的中心区位.同时兼顾到

现状建设发展的实际和灾后重建的紧迫

性,“壹街区”所在的位置是一个营造

北部片区次中心地段的合理选择(图2)。

区别于城市其它地段.营造一个城

市中心地段(包括城市次中心地段)需

要考虑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不同:形态

结构。混合与多样性,资源和特征。

2尺度

在不同的城市地段中,功能的构成

包括比例是不同的。同时不同地段的形

态结构也不应该是相同的。中心地段与

一般地段的不同在结构上表现为平面尺

度的差异.在形态上城市中心地段往往

是以街区的形态出现。每个城市的基本

圈2都江堰中心城区规划空间层级示意图

Fig.2Central

urban

planningspatial

hyoutofDujiangyan

尺度是不同的.但中心地段比一般地段

路网密度更大,街坊尺度更小,公共空

间数量更多,街道等级更丰富,建筑密

度更高。它有别于以城市主、次、支三

级道路构成的城市形态结构.具有这些

特征的地区可称为城市街区。

在分析都江堰中心地段(旧城区)

的平面尺度后发现,其街坊的规模一般

从0.2—2hmz.街道的宽度从5-15m.交

叉口的间距在50—190m.多层建筑街坊

的建筑密度在60%左右。根据这些特

点.在“壹街区”的形态结构规划中将

一般的居住小区分解成多个住宅街坊.

用地规模控制在0.5—1.5hmz之间,道路

间距控制在70—160m之间.将居住区和

居住小区转化为由小街坊组成的城市街

区。同时.将居住小区级的道路和集中

绿地转化成街区的公共街道和公共绿

地。由此,提高了街区路网的密度,丰

富了道路的层次。增加了公共空间的数

量和总面积量(图3)。

3混合

城市中心地段的形成是长时期集聚

发展的结果。既有在理论上称作合理与

不合理的部分.也存在着大量模糊的灰

色部分。在空间上设施的混合、社会阶

层的混合以及在用地上使用功能的混合

便是这种既有正面性同时也有负面性的

灰色区域。但正是这种灰色区域是城市万方数据

周俭新城市街区营造——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壹街区”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

图3都江堰旧城区与“壹街区”路网及街坊比较图

Fig.3Koadnetworkand

blocksofoldurbanand“Yijiequ”ofDujiangyan

中心地段区别于一般城市地段的重要特征,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是中心地段的吸引力所在。所有的个人和群体可以在这类地段中发现自己的所需.从而各得其所.而这个特征在城市的其他地段一般是不具备的。

都江堰的城市中心地段也具有同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几乎每条街道两侧建筑的底层都是铺面或其他服务设施。而且因为经营习惯等原因90%以上是小规模的铺面。它的经营者基本以本地居民为主。属于就业型.故档次不高。随意性强。混杂尺度比较高;②居住群体层次多样。历史形成的在空间上小规模的交错居住状态依然保持,虽然新近开发的商业楼盘吸引走了一批收入较高的人群,但由于城市规模不大。那些新楼盘依旧处在适合的空间半径之内。故其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都江堰旧城区中心地段的活力依然存在;③遍布中心地段的流动商贩和居民街头麻将.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出现。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和活力。

为此。在“壹街区”在规划中有意

识地将街区的街道按照等级区分成两大

类:9m和12m宽的街道限制设置底层

商铺.而沿15m以和18m宽的街道设

置小规模的铺面.24m以上宽的街道则

设置了大中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一

期范围内。规划商住建筑中公共设施的

建筑面积占总住宅建筑面积的10%①。

同时。在“壹街区”规划中均衡分

布了数量较多的街区小型公共空间.在

1km2的建设范围内多达8处.规模从

650-2600m2不等。其中有沿商业带的带

状公共空间,也有街角块状公共空间。

这些小型的公共空间既有通过增加建筑

退界设置的。也有从居住小区的集中绿

地转化而来的,还有是保留了原基地中

的林盘。这一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发

地方习惯性的居民户外休闲交往活动以

及固定和流动的户外商业活动。使城市

的公共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不同的

户外活动,使公共空间的用途具有复合

性,因而特别有意将小型街头绿化广场

设置在商业服务带上(图4)。

为使新区的居民结构具有更多的层

次而且避免产生社会隔离是规划的难

点,营造出归属性是方法之一。归属性

既是一个群体化概念也是一个个体化的

概念。有了归属性.城市就拥有了一个

相对稳定的社会。这是城市存在的价值

所在也是这个城市发展所依靠的基本动

力。这种动力每时每刻在城市中涌动,

发生在城市的不同的地段和角落,让人

们体验到那种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壹街区”规划中.首先是考虑

将各种户型在街坊中进行组合安排,而

不是把某种户型集中安排在某个街坊

中。“壹街区”的第一期共有5种户

型.其中包括50m2的廉租房和70m2的

安居房。规划要求每个街坊的户型在两

种以上,而且必须包括廉租房或安居

房,以此避免入住居民结构的单一化.

从而支撑整个城市次中心地段需要的各

种设施和活动。其次是规划不允许相邻

的街坊安排单一的同类户型集聚。由于

“壹街区”规划的街坊规模不大。在一

期范围内每个街坊的户数在120—280户

之间,并规划有15个街坊.由此希望

达到各种社会阶层在小范围内集聚、在

大范围中混合的结果.从而避免在今后

产生社会隔离现象。

4资源

一个城市中心地段的形成仅有一个

豳4“壹街区”沿街底商、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布局图

Fig.4

Distributionmapofstores,publicfacilitiesandpublic

space

in“Yijiequ”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