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方言的绝版──小开

上海方言的绝版──小开

上海方言的绝版──小开
上海方言的绝版──小开

上海方言的绝版──小开

上海方言的绝版──小开

说真的,再也没有比方言更能原汁原味折射出社会即时的韵味。方言是社会时尚的温度计,就像敏感的水银柱,一起一落之际,别有一番沧桑蕴藏其中,这也是无奈的!

今天沪语,与上几辈已很不同,少了几分含蓄,多了几分市井。比如“很好”,我们上几辈的“蛮趣”,或“交关赞”,也有一声豪气的“好极”,到我们这一代,却爆出一个屡屡令他们入耳如刺的“老”字:“老好”“老灵”;现在:“瞎嗲”,“勿要太嗲”,还有更惊人:“好到煞根”。

以前一样讲上海话,选择不同词语可辨出不同教养和层次,现今上海话比较划一,只有粗口和不粗口之分。

许多老上海话,十分幽默形象,婉转又击中要害;如“三等白相人,独吃自家人”,“罗马蜡烛,不点不亮”“耳朵留在陆稿荐”……虽然相骂,却不见恶言相出。

老上海即使称一位不在场的,也冠以称谓“革履”:××公司那位张革覆,我的同事王革履……大约出自“西装革履”一

词吧,常见用于旧上海白领之间,虽已带有几分揶揄不恭,也好过“××公司那个姓张的赤佬,阿拉办公室的那个姓王的秃头……”

老上海嫌某人太纠缠,最重一句是“忒个人交关牵丝攀藤”,细细回味,还很有点田园之味;后来变成“老搞七捻三”,再是“拎不清”,现在是“浆糊瞎捣”……难怪连一位香港作家陶杰都不禁感慨:……上海话的异化,令人别有游园惊梦一样的沧桑……

光阴匆匆,原汁原味的上海闲话,有的已成“绝唱”,因为历史是不会回头的。"小开"一语,是沪语最大的创举,这句上海“ 闲话”已成绝版了!

"小开"比“公子”多了点俗气,也多了几分诙谐;很有种不以为然的海派作风,什么稀奇?不过老子多几个铜钿,再神气,也得个"小"字。

"小开"很百搭,不管酱园店小开还是百乐门小开,搭上去都很顺耳,换个词,酱园店公子,南货店少爷,百乐门少东家……都没有"小开"传神,口语化。

"小开"十分神髓地描绘出这样一簇上海男人:一般没有自己独立打理的一爿生意或赖以作主要生活来源的专业,只恃着老爸或老家的财势,却一样过得鲜亮风光;因为是小开,凡事不知轻重,不分尊卑,喜招摇过市……因为有的是时间和铜钿,小开棋琴诗画,跳舞桥牌沙蟹麻将网球玩票,都知一点,又因为天生懒散,大都是三脚猫。

在旧上海,开是一众小家碧玉的东床快婿,是职业女性婚姻中的恶梦。

小开是旧上海的土特产;今日上海有小太阳,小皇帝,但高节奏的城市律动和直线上升的生活指数令上海或会有

二世祖,也会有新一代公子哥儿,唯独不再会有小开。

旧上海一众白手起家的男人,不论是银行家企业家还是南货店时装店的老板,他们的下一代,或自强不息欣欣向荣地上升光宗耀祖,或脱底棺材一只,吃光用光负上败家子之名,那当中一层两头不沾际的,很可以划入"小开"一类。

小开绝不能与花花公子、二世祖和洋场恶少划等号。

上海小开,是石库门天井中的“七星荷花缸”,放在天井中撑

得满天满地都是他的市面,搬在外面马路上只能缩在一角,眼睛看也看不到!小开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圈子里如鱼得水;走出家族的庇护就处处碰黑。因此,上海小开大都如上海女人欢喜发发脾气,小开脾气不同少爷脾气,小开脾气更重精神上的专横而不重物质上的挑剔。小开的

人生之路曲曲折折,总也离家不远!上海滩,一度是孕育小开的温床和庇护小开们的福地;不论是廿、卅年代,还是孤岛时期的租界地,直至百万雄师下江南前夕,甚至公私合营后“文革”前,一代又一代的上海小开,滋油淡定地过着好日子。

小开对上海最大的贡献,是拓展消费文化和缔造海派时尚。小开在上海男人队列中,比例不小。若写上海男人而剔除小开一族,上海男人的特色会大打折扣,犹如吃小笼包少了一碟浸着姜丝的醋,炖鸡汤少了几片火腿;上海滩的红尘俗画,如果没有小开,会少好多神韵!

平心而论,生活中真正的小开,并不如戏文中唱的,电影里拍的,小说里写的那样不堪,回忆有意无意中在我生活中走过的上海小开,从老到近百岁到现在的五六十岁末代小开,一嚼一啖,一回眸一颔首,都令我由衷地忆起属于很个人的一些细碎的,对生命的体会,历史,本来就是这样悄悄

地从我们指缝中溜走的。这些上海小开的故事,就是我心目中不少已逝去的上海的故事!

上海闲话:大亨、瘪三、拉斯克与夯浜榔

程乃珊

上海本地话加全国南腔北调再洒点English,就成为现在的

上海闲话了。讲得白一点,上海本地话是蛋糕底,其他就是上面的奶油裱花,从而成为颇有特色的色香味齐全的一只奶油蛋糕。

上海话称大人物为“大亨”,皆因当钞票刚开始代替又重又不

方便携带的银洋时,一张面额为一百只洋的百元大钞,在当时是相当一笔钱数了。至今上海老人仍习惯说“五只洋”(五块钱)、“十只洋”和“一百只洋”……一百英文为hundred(亨局特),上海人不懂洋文,为方便记叙,就将大票与一百合拼一起:“唷,一张‘大亨’!”。这有点类似今天人们称“奔驰”为大奔一样道理。

那时光荷包里拥有一张“大亨”,也是很有点身价——当时货币,一块银洋约可换十二只银角子,一只银角子可换十来只铜板,二只铜板可在城隍庙吃一碗鸽蛋圆子,三块银洋可买一担米,一家布庄大掌柜(经理)月薪不过十来只洋,一张百

元大亨当然十分值铜钿。久而久之,上海话将有财有势的人,也称“大亨”。

与“大亨”对应的自然是瘪三。称为瘪三,必又穷又潦倒再加

无赖。此字也是外来语,来自A bitter cents,几乎一个先令都没有,够穷了吧?试着将这一组英文快读,就成“瘪三”的谐音了。

上海话到了“拉斯克”意为紧要关头,“拉斯克”即为Last,最后一刻……类似这样外来语演变成上海闲话的例子太多了。老上海移民中,唯一可以以财力、人数、能力可与上海江浙籍人抗衡的,就是广东人,因此上海话中也掺入不少广东元素:如埋单(也称买单)、饮茶、靓女、煲汤……其中最有形有色的一句是“夯浜榔”,这与上海话“一塌刮子”同义,但声感极强,很合广东人大声雷行的个性。不过,现今新一代上海人不大用这个词了。

上海话是与时俱进的,一些不合时宜的上海话很快就被时代淘汰,如“拉三”、“阿飞”(对极左思潮下行为稍有出格的男女的偏见之称)、“打桩模子”和“八级钳工”(专给人上纲上线扣政治帽子)……

同时,不少诙谐幽默的新上海话让人会忍俊不禁,如“吃籼米饭,发糯米嗲”、“拗造型”(做作)、“扎台型”、作秀(show)、脱口秀(talk show)……

上海话是活水泉,只会发展,绝不会消亡。阿拉上海人,夯浜榔要讲上海话。

维基百科: 上海话

上海话,又称沪语,是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区的方言,属于吴

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上海话在上海开埠前属于北部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松江

片方言。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到清朝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上海开埠后,在四方移民特别是其他吴语区移民的冲击下,上海话在保持一些松江片特色的同时,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语音简化伴随大量老词汇的替换和新词汇的产生,使上海话在近一百五十年来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传统的苏州话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吴语方言,并与苏州话一起成为当代吴语的代表方言。

移民的方言在不同程度上冲淡了上海话中的土语特征,发展了吴语公约数的成分。如“地方”取代了“户荡”、“场化”,“外头”、“外面”取代了“外势”、“外首”,“左面”取代了“左半爿”,“拿”取代了“担”,“汏”取代了"净",“回去”取代了“归去”,“难为情”取代了“坍铳”。上海话在原松江片方言底层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着,使属于吴语临海僻远地带的、原来发展最为缓慢的、较苏州话嘉兴话保留更多古老特征的旧上海话,在百年内一跃领先为吴语诸次方言中发展最速的新上海话。

1930年代是上海话的黄金时期。和香港类似,上海的作家

们意译或者音译很多英文单词,用到书面文本中去,通过当时上海极其发达的各种平面媒体进行传播,然后被然后被普通话吸收。但近二十年来,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与对普通话的

依赖,上海话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只出现了一个语式“勿要忒……”,以及“淘浆糊”等屈指可数的几个新词。

2005年以来,上海舆论界掀起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很多

学校对说方言的行为扣品行分处理。可以说是“进了学校门儿,就到了北京城儿”了。

另外在媒体传播方面,政府取消了几乎所有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中的上海话内容。90年代初,上海话的电视连续剧《孽债》受到上海观众的欢迎。但是第二部沪语连续剧在开播之前被叫停,后来只播出了普通话配音版本。在近几年上海的电视荧屏上也出现了一些以上海话为主要语言的情景喜剧,如《老娘舅》等。很多上海话培训部也因为学员不够而关门。著名沪剧演员马莉莉发现已经很难招聘到发音合格的年轻

沪剧演员,对此她曾提出建议,要求对上海话进行保护。

当今许多上海的儿童已经无法全部使用上海话和他人沟通了,甚至出现全然不会讲的情形。90年代出生的年轻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的情况已经很常见,甚至在上海市区有的新建的成片小区内,已经难得见听到一句上海话,甚至觉得讲上海话是没文化的表现。若上海话未得到迫切的重视、保护和发展,不久以后,可能也要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日益增长的保护传统上海话的舆论呼声,上海市的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主要的公立幼儿园内,都配置了上海

话的教师。儿童们每周会有一节上海话的课程。

上海话的处境严峻,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经济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推广普通话,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传统方言的消失,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的消失。

上海特有词汇:

猪头三和寿头,洋盘和冲头,扎台型和出风头,大兴和大卡,赤佬、掼浪头、狗皮倒灶、扒分、吃生活,差头。具体如下:闷特:没话说

架梁:眼镜

戳气:讨厌

洋盘:外行

辣手:厉害

弄松:捉弄

热昏:头脑发热,一时冲动

缺西:傻瓜

腻惺:恶心

寿头:傻瓜

敲边:托

荒诞:不讲理

小赤佬:小鬼头

夜壶蛋:捣糨糊

敲煤饼:嫖娼

轧姘头:包二奶,红杏出墙装无样:装傻

人来疯:过度兴奋

触霉头:倒霉

头皮搅:脾气犟

豁翎子:暗示

骂山门:骂街

饭泡粥:废话太多

洋泾浜:不标准的外文拿母温:蝌蚪

横竖横:豁出去了

捉扳头:找茬

敲竹杠:敲诈

立壁角:罚站轧闹猛:凑热闹戆棺材:笨蛋吃家生:吃大亏,倒大霉或被硬物撞到< BR>掼浪头:穷摆谱请吃生活:揍人龙头阿三:混混红头阿三:旧社会的印度打手或泛指印度人狠三狠四:凶老三老四:没大没小投五投六:做事粗糙神知无知:胆大妄为一天世界:一塌糊涂猜东里猜:剪刀石头布木知木觉:迟钝幺尼角落:不起眼的小角落年夜三跟:年底瞎七搭八:瞎说假姿假眼:装腔作势连档模子:合伙骗人奥斯两百开:暂停空麻袋背米:不付出就想得回报五筋狠六筋:凶烂煳三鲜汤:做出的事情的不象样额骨头碰到天花板:撞到大运阿乌卵冒充金刚钻:外行冒充内行认得侬是我路道粗:认识你算我倒霉我帮侬搞搞路子:让你明白

100首上海方言儿歌

1.扳落石头上高 山 你要啥 我要好 啥叫好 好宝宝 啥叫宝 宝塔山 啥叫山 山里有只大老虎 啥叫虎 花狸斑 啥叫斑 扳落石头上高山 2.小弟弟小妹 妹 小弟弟小妹妹跑开 点 敲碎麽玻璃么老价 钿 3.小星星 小星星 亮晶晶 青石板上钉铜钉小星星 亮晶晶 伊拉对侬眨眼睛 4.赖学精 赖学精 白相精 书包惯了屋头顶 看到老师难为情 5.摇篮曲 摇摇摇,摇摇摇 小宝宝,快睏觉 明天带你去看操 芦柴马,竹片刀 将军年纪小 昂首志气高 摇摇摇,摇摇摇 小宝宝,快睏觉 明天带你去看操 买梨梨,买枣枣 买了多多少 送给小将军作慰劳 唔,唔,唔 小宝宝,快睏觉 6.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 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扑通扑通扑通跳下 水 四只青 蛙。。。。。。 7.弟弟疲倦了 弟弟疲倦了,眼睛 小; 眼晴小,要睏觉。 妈妈坐在摇篮边, 把摇篮摇。 盎盎我的小宝宝, 今天睡得好, 明天起得早, 花园里去采葡 萄。

8.八字令 八字令 隔壁张伯伯, 今年八十八。 二月二十八, 跑到八仙桥。 买了百家衣、百兽图, 还有一本《百家姓》。 吃了八宝饭、八珍糕, 还在八仙桌上吃了一碗腊八粥。 用脱铜钿八元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回到屋里摆咾摆,爬到床上噼里啪! 9.从前有个老伯伯 从前有个老伯伯年纪活到八十八, 早上头八点钟起来, 乘仔八路电车, 跑到八仙桥, 买仔八碗八宝饭, 一共用脱八块八角 八分八厘八毫八。 10.敲铃弹琴 敲铃弹琴 小玲会弹琴, 小琴会敲铃。 小玲要敲小琴的铃, 小琴要弹小玲的琴; 小琴教小玲敲铃, 小玲教小琴弹琴。 11.从前有座庙 一 从前有座庙 庙里有棵树 树下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讲故 事 从前有座庙、、、、、 二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 事 从前有座山 。。。。。。 12.白庙白猫 山上有座白庙, 地上有只白猫, 白发老公公落脱一顶 白帽, 白猫叨着白帽逃进了 白庙。 13.山里有只猫 山里有只猫 庙里有只缸 缸里有只碗 碗里有只蛋 蛋里有只小和尚 嗯啊嗯啊要吃绿豆汤 14.蜜蜂上洞

上海话基本词汇和句法q版

第二节:动词: 自然现象: 刮风:kwaffon。下雨:落雨loyy?。下雪:落雪lossciq。打闪:打霍险tanhossci。打雷:tanle。结冰:cippin。 化雪:烊雪yansciq(沪语中“烊”即是“化”)。 淋雨:liny?。溢:潽phwu。着火:zahhw?。 渗:洇?n。 滴:tiq或渧th?。 沉淀:濎d?gn(濎濎脚)。 五官动作: 看:khe?。瞥:瞄qmio。瞅:张tzan。闻:men。 吃:chiq。嘬:嗍soq。吸:{sciq}、嗍soq。喝:吃chiq(“吃”替代)。咬:ng?。啃:khên。嚼:jiaq。吞:then。 含:rheu。喷:phen。吹:tc?。尝:zan。 问:mên。听:thin。嚷:叫ci?。叫:喊hê。 说:讲kan。笑:sci?。哭:khoq。 上肢动作: 捏:gniq。拿:qne或nau可写作‘挪’。掐:khaq。掀:扌枭scio(“扌枭”合体)。拧(肉):扭gnioê。拧(毛巾):绞g?。拧(盖子):捻kn?。 {捧:ph?n。} {摸:moq。} {捞:qlo。} {搓:tcwu。} 找:寻jin。擦:揩kha。提:拎lin。举:{c?}或:“揵”dj?。 托:thoq。扛:盎an。端:teu。搬:peu。 {剥:poq。} {拔:baq。} {理:l?。} 摘:扚tiq或摘tzaq。 按:揿ch?n。{削:sciaq。} 削(皮):扦chi(皮)。抖开:敨开。 封:fon。塞:seq。盖:kê。罩:tz?。 套:th?。卷:cue?。系:缚boq。包:po。 解:ga。叠:沓daq。铺:phwu。捅:凿zoq。 折:抈uq(或者:闄ioq)。剁:tze劖(汉语拼音chán)、劗(数种写法,不过常被写作“斩”)。碰:ban。撕:扯tca。舀:y?。切:chiq。 割:keq。扳:pe。刨(木):bo;刨(地):捹bêgn(或“奔刂”合体)。{杀:saq。} {抠:khoe。} {放:fan。} {扫:s?。} 泼:pheq。浇:cio。点:t?。绊:pê。 收拾:收作soetzoq。弹:de。填:di。埋:ma。 选:拣kê。换:调ti?。藏:囥khan。给:拨peq。 甩:hwê。扔:厾toq。掉:落loq。摔(东西):掼(物事)gwê。 遗失:落脱lottheq或夺脱dattheq(“夺”有遗失的含义)。拾:jiq。 洗澡:{汏浴dayoq(“浴”两读)}或:淴浴hoyyoq。漱口:盪嘴巴dantz?pau。 洗手:汏手dasoê。拌:be?。比长短:偃(长短)?(zante?)。 洗:汏da。刷:seq。剪:c?。裁:ze。 烫:than。染:gn?。晒:sa。晾:日良lan。(“日良”合体)涂抹:搨thaq。脱:theq。戴:ta。穿:tceu。 穿衣:着衣裳tzaqqizan。解钮扣:解(浊变)钮头gagnioêdoe。 下肢动作: {走:tzoê。} {跟:ken。} 跑:奔pen。踩:踏daq。{跳:thi?。} 跨:kha?。 站:立liq。跺脚:顿脚tênciq。 蹲:{ten。}(又:主动蹲称“匍”,被动读“跍”) 躯体动作: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学生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练习等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等交际语言。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 【知识链接】 一、称谓语 “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非亲属称谓)两大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反映中国独特的人际态度的敬辞和谦辞。 (1)亲属称谓(2)社交称谓(详见课本91页)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己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要点:“家大舍小令外人”)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根据上面的解说完成下表 常用谦辞 “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 “拜”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叨”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奉”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如:特此奉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如:当另函奉复。 贵(如贵庚、贵恙、贵干、贵姓、贵国、贵校) 大(如大作、大驾、大名)高(如高见、高论、高就) 玉(如玉成、玉体)垂(如垂询、垂爱) 雅(如雅正,雅意) 辨一辨:请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敬辞或谦辞 :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敬辞,称对方到来。 :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敬辞,称宾客来到。 :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请人改文章。 :(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敬辞和谦辞呢写下来和大家一起积累 二、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一)避讳情况 1.中国古代的避讳:避皇帝讳,避父母讳等 2.现代社会中的禁忌语 (1)生理上的缺陷(2)生老病死及家庭不幸

上海话童谣儿歌

1接口令 侬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绿青。啥个碧?毛笔。啥 个毛?三毛。啥个山?高山。啥个高?年糕。啥个年?2012年。 2哭烛包 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哈哈笑。 赖学精 赖学精,白相精,书包掼辣屋头顶,看见先生难为情 从前有个老伯伯 从前有个老伯伯,年纪活到八十八,有一日八月八号,早浪八点钟,乘了八路电车,乘到 八仙桥,吃碗八宝饭,铜钿用脱八块八角八。 敲铃弹琴 小玲会弹琴,小琴会敲铃,小玲要敲小琴个铃,小琴要弹小玲个琴;小琴教小玲敲铃,小 玲教小琴弹琴。 小花狗 一张小花狗,眼睛骨溜溜,坐辣门口头,想吃肉骨头。 抬轿子 哩啊哩吱轿子,轿啊轿子哩吱。抬轿子,抬轿子,一抬抬到城隍庙,“扒拉搭”,跌一跤, 拾着一只大元宝。 小姑娘 拉拉小辫子,点点小鼻头,拉拉小耳朵,翘翘小嘴巴,花花痒气气。 喔唷哇 喔唷哇!做啥啦?蚊子咬我呀!快点上来呀!上来做啥呀?上来白相呀! 敲洋钉 长脚鹭鸶敲洋钉,敲来敲去敲勿进,原来是只螺丝钉。 一只狗 一只狗,两只头,三钿买来个,四川带来个,五颜六色个,七嘴八搭个,究竟哪能个,实 在呒没个。 蜜蜂叮癞痢 蜜蜂叮癞痢,癞痢背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人,小人捉雄鸡,雄鸡吃蜜蜂。 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呒没尾巴,一只呒没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幼儿园里朋友多,朋友多,好唱歌。

新剃头 新剃头,打三记,勿打三记触霉头,打仔三记额角头。 小老虫偷油 小老虫,上灯台,偷油吃,下勿来,咯碌咯碌滚下来。 踢毽子歌 一手心,二手背,三酒盅,四牙筷,五顶拳,六佛手,七杠子,八大跳,九上面,十上背。 摇啊摇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头勿熟,尾 巴焦,盛辣碗里吱吱叫,吃辣肚里豁虎跳。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请吃糖,请吃糕,糖啊糕啊莫吃饱。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我叫外婆洋泡泡,外婆骂我小出老! “小丫头”歌 小丫头,勿成器,勿会做生活,看看真讨气。叫伊淘淘米,揿脱仔饭箩底;叫伊挽挽水, 驳起屁股摸螺蛳;叫伊拔拔葱,登拉田里竖烟囱;叫伊纺纺纱,锭子头上开朵花;叫伊绣 绣鞋,好像鸡脚赖;叫伊织织布,布机潭里撤堆污;叫伊兜兜火,东家白话西家坐;叫伊 捉捉花,偷仔隔壁田里瓜。 梁山头浪一只羊(自拟题目) 梁山头浪一只羊,远往松江粜米粮。大斗量来小斗卖,升箩头浪养爹娘。爹娘养我能长大,我养爹娘勿久长 骑马到松江(自拟题目) 啷啷啷,骑马到松江。松江老虎叫,囡囡心里别别跳。 卖猪猡(自拟题目) 背背驮,卖猪猡,开年卖脱侬! “卖脱侬,肯?”“勿肯个!” 一箩麦两箩麦(自拟题目)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手拍大麦,劈劈拍,劈劈拍。 木头人(其一)(自拟题目) 三、三、三,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看啥人动,动了就要接下去讲) 本来要打千千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马马虎虎打十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打了十记还不够,还要打三记。一、二、三。 木头人(其二)(自拟题目) 三三三,阿拉侪是木头人,勿许哭来勿许笑,还有一个勿许动。 笃笃笃卖糖粥(自拟题目)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吃侬个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辣辣 辣辣海。问

51Talk独家整理:那些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话

51Talk独家整理:那些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话 上海话是现代吴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方言,这不仅是因上海重要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作为现代吴语的代表,上海话被很多人认定为最难以听懂、最难学的方言之一。上海话声母、韵母多、声调为6个,对非上海本地人来说,确实难以听明白。不过,这些充满江南风情韵味的吴侬软语,不仅好听,而且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研究其形成过程、将其传承下去很有必要。现在的上海话不仅融合了吴语地区很多种方言,而且经过清末民初的殖民地文化影响,很多词语来源于上海殖民地核心词语,即所谓的洋泾浜英语,这些话词语来源于英语音译,有着中文和英语混合结构。下面是51Talk独家整理并分享的部分典型的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话。 51Talk整理词汇一:撮客=tricky、坍板=too bad、戆度=gander “撮克”的意思大致是刁钻,是上海人用来形容不喜欢的人的常用语。而英文tricky 的意思是狡猾的,撮客由tricky音译而来。而上海人常用来形容什么事或什么人糟糕或不好时会说的坍板,“格个人坍板勿啦”,“格记伊忒坍板了”,则是不列颠腔的too bad 的音译。如果要说一个人呆头呆脑,上海人会用戆度来形容,这个词是傻瓜,呆鹅,糊涂虫的意思,它的来源是gander,也就是鹅的意思。

51Talk整理词汇二:罗宋=Russian、三文鱼=salmon 上海方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和普通话相互影响,很多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方言词汇被整理到标准普通话词汇中,如发源于上海话,今天却被广泛使用的罗宋和三文鱼。 单说罗宋,现在知道的人应该不多,但是说到罗宋汤,大家都知道,罗宋是旧时上海人对俄国的称呼,来自Russian,同时带来的还有“罗宋牌”,“罗宋汤”,“罗宋帽”,“罗宋面包”等等。日料中的三文鱼最早也来自上海话,它的英文原词是salmon,也就是三文鱼、鲑鱼的意思。

实用上海话900句

上海话900句-实用口语 第一单元迎送问候 1. 见面致礼 1.张先生,侬早! Zang5xi3sang1, nong23 zao34! 张先生,您早! 2.是小林啊,侬好! Ssi23 xiao3lin5a1, nong23 hao34! 是小林啊,您好! 3.长远勿见,我老想念侬个! Ssang2yuoe5vak3ji1, ngu23 lao23 xiang3ni5nong3aak1! 好久不见,我常念着您呢! 4.我也常常想来望望侬。 Ngu23 aa23 ssang2ssang4 xiang34 le23 mang2mang5nong1. 我也常想来看您。 5.我今朝碰到侬交关开心。 Ngu23 jin5zao1 bbang2dao5nong1 jiao5gue1 ke5xin1. 我今天碰上你很高兴。 6.侬搿抢身体好口伐? Nong23 ggak1qiang3 sen5ti1 hao3va4 你近来身体好吗? 7.身体蛮好。 Seng5ti1 me5hao1. 身体挺好的。 8.侬最近忙口伐? Nong23 zoe3jjin4 mang2va4 你最近忙不忙? 9.还好,勿大忙。侬呢? Ee2hao4, vak1da3 mang23. nong2nak4 还可以,不太忙。你呢? 10.搿抢里我老忙个! Ggak1qiang2li3 ngu23 lao23 mang2aak4! 这一阵我很忙! 1. 迎接客人 11.王阿姨,是我来了。 Wwang2a5yyi1, ssi23 ngu23 le2lak4. 王阿姨,是你来啦 12.请进,请进来! Qin34 jin34, qin34 jin3le4! 请进,请进来! 13.来,来,坐啊,请坐。

上海话儿歌

妙呜妙呜 椅子竹头做, 宝宝不坐猫咪坐。 背学驮啊脚跷跷, 妙呜妙呜唱山歌, 老婆婆,聋耳朵, 只当猫咪念弥陀。 一只狗 一只狗, 两只头, 三钿买来格, 四川带来格, 五颜六色格, 七嘴八搭格, 究竟哪能格, 实在呒没格。 蜜蜂叮癞痢 蜜蜂叮癞痢, 癞痢背洋枪, 洋枪打老虎, 老虎吃小人, 小人捉公鸡, 公鸡吃蜜蜂。 城门城门几丈高 城门城门几丈高? 三丈六尺高。 再高高,高勿出, 再低低,低勿出。 借你城门串三串, 江尖渚上团团转, 咚咣咚,咚咣咚。 抽中指 抽中指,打赖皮, 掮锄头,赶野鸡; 野菱戳痛脚, 连忙找膏药, 膏药讨勿着, 烂脱半只脚, 还要搔搔“狗脚底”。打大麦 劈劈啪,劈劈啪, 劈咧啪啦打大麦。 打麦打到正月正, 家家门口挂红灯。 打麦打到二月二, 各样种子都下地。 打麦打到三月三, 荠菜花像白雪嵌。 打麦打到四月四, 蔷薇红花开满枝。 打麦打到五月五, 裹只长脚棕子过端午。 打麦打到六月六, 毛狗猡猡淴个浴。 打麦打到七月七, 织女牛郞鹊桥来相见。 打麦打到八月八, 八十八个婆婆上宝塔。 前头婆婆脚一滑, 后头婆婆全吓煞。 打麦打到九月九, 九十九只蚊子叮石臽。 打麦打到十月十, 糯米粢团芝麻拌。 打麦打到十一月十一, 不做强盗不做贼。 打麦打到腊月腊, 连苡炮仗劈咧啪。 嘀答嘀答洒水车 大街上,真闹猛, 卡车电车来回跑。 嘟嘟嘟嘟大汽车, 嘀铃嘀铃自行车。 扑扑扑扑摩托车, 嘀答嘀答洒水车。 鸡冠花蓬蓬开 鸡冠花,蓬蓬开, 老鹰吃酒还勿来。 双羊灯,梅花灯, 照着老鹰回家门。 泥鳅讨佬人, 黄鳝勿相信。 蚱蜢去打听, 长脚黄蜂挂红灯。 红头苍蝇吹喇叭, 田鸡拉车搬桌登。 喜酒摆在田头埂, 吃到半夜才散尽。 啥个弯弯 姐姐妹妹, 坐在门边, 唱起歌来, 天边水边。 啥个弯弯在天边? 啥个弯弯在眼前? 啥个弯弯头上过? 啥个弯弯在水边? 月亮弯弯在天边, 眉毛弯弯在眼前, 木梳弯弯头上过, 小船弯弯在水边。 哥哥走我也走 哥哥走,我也走, 我和哥哥手拉手, 手拉手,慢慢走, 一走走到马路口。 看见红灯停一停, 看见绿灯开步走。 鸡鸡斗蓬蓬飞 鸡鸡斗,蓬蓬飞, 飞到娘舅背后底。 娘舅话啦杀脱伊, 舅妈话啦留啦些。 留到开年孵小鸡, 小鸡蹲在青草里。 割脱青草种米苋, 吃仔米苋上西天。 六兄弟 兄弟六个本同娘, 相貌身材不一样; 老大眼泪汪汪,(雨) 老二素衣白裳,(雪) 老三无影无踪,(风) 老四骨头石硬,(雹) 老五打鼓出场,(雷) 老六浑身闪光。(闪电)

上海方言

上海方言 门槛精 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其构词法得基本规则,就是英语读音的中文译名,再加上一个汉语词根。其它与此均可依次类推。 赤佬 CHEAT,欺骗,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一个鲁迅时代最流行的洋泾浜俚语。 小(老)开 小(老)KITE,大小“骗子”之意,以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 戆大 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作“港都”。 混枪势 “混CHANCE”,CHANCE,机会,混枪势就是混机会,也引申为浑水摸鱼,等等。 发嗲 “发DEAR”,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轧朋友 "GET朋友",GET,搞,得到。搞女人,结交异性。“轧”是一个普遍运用的动词,可以进行各种自由组合,如“轧闹猛”(凑热闹)。拉三 LASSIE,少女,情侣,引申为妓女、卖淫者或生活不检点的青年女子。慕客 MUG,流氓,引申为嫖客。 大班 大BANKER,大银行家,引申为大老板、富豪。 退灶私 "退JUICE",JUICE为油水和钱财,“退JUICE”的本义,是流氓退还敲诈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后引申为丢脸、失面子。 克拉 COLOUR,色彩,引申为时髦的、衣着光鲜的,现仅由于形容上海老小资――“老克拉”(又记为“老克腊”) 接(划)领子 "接LEADS",LEADS,LEAD的复数形式,意为提示,暗示,线索。接LEAD,即得到暗示或暗示(“划”为上海方言,意为给出、抛出)。着台型 (衣)着DASHING,DASHING本义指穿着打扮很漂亮,后引申为出风头、自我表现,自我炫耀等。 落佻

50条小学生常用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50条小学生常用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50条小学生常用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高考翻译100句

1、妈妈,在是我给您的50岁生日礼物。(present) 2、我得父母都鼓励我参军。(encourage) 3、我一有他的消息就会马上通知你。(No sooner) 4、与红茶和咖啡相比,我更喜欢绿茶。(prefer) 5、这几年上海的夏天似乎越来越热了。(seem) 6、别过分担心,他不久就会康复的。(recover) 7、为什么不到网上去查查这方面的信息?(refer) 8、这首歌我很熟悉,但是我不会从头唱到尾。(familiar) 9、你应该买适合你的头发的洗发水。(suit) 10、你老是一个人在家,难道从不感到寂寞么?(feel) 11、这也许是我迄今为止所听到过的最好听的歌曲。(hear) 12、公司已经安排了全体员工进行体检。(arrange) 13、只要他能承认他所犯的错误,我就原谅他。(Only) 14、简直难以用言语来描述我当时激动的心情。(hardly) 15、这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今后决不要后悔。(regret) 16、你是否仔细想过,这样做是否值得?(worth)

17、事实上问题比我们想想的要严重得多。(imagine) 18、我看见他放下电话,一声不吭的就离开了。(without) 19、直到那时他才明白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Not until) 20、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火灾是多么的可怕。(experience) 21、如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need) 22、她不时地的转过身,含着眼泪挥手向我们大家告别。(wave) 23、我们当务之急是如何摆脱眼前的困境。(trouble) 24、我怎么能相信一个经常说谎的人所说的话?(lie) 25、周围鸦雀无声,我甚至能听到我自己的心跳声。(so…that) 26、实际上中国产的苹果不比进口苹果差。(produce) 27、如果你拨打110,警察就会在3至5分钟内到达现场。(dial) 28、昨天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chat) 29、你认为上海的哪一个季节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think) 30、一般来说,人们喜欢与有幽默感的人相处。(sense) 31、缩小代沟的最好方法就是互相多理解多交流。(narrow) 32、在美国,一个大学毕业生当邮递员是很平常的事。(common)

上海话词汇1

第二篇:上海话基本词汇和句法:q版 注:本篇所收的主要是些常用词汇,所收吴语词汇主要是和普通话不同和读音相差较大者,和普通话相同且读音相近者,不重点收录。词性分类不十分严格。 本篇注音方式中: 入声用下一音节首字母双写表示(凡是双写字母,就是表示前一音节是入声——短音),若下一音节是零声母则用qq表示,在音节尾用q表示; 凡下个音节是m,c,d,h,j,l,q,r,s,t,x,w,y,z,用n表示鼻尾化音;凡下个音节是n,b,p,g,k,f,v者,用m表示鼻化音,在音节尾用n表示; 阴仄声用主韵后一字母上加“^”表示;凡属阳上、阳去声的字,同样在主韵后一字母上加“^”;单独的q作用相当分音符号,用于零声母前。 本篇所注的读音与实际上海话一致,没有“x”等拼音方式。 第一节:名词 天文: 太阳:thayan。月亮:yullian。{星星:scinscin。} 流星:lioescin。云:yun。雾:wh?。 {雨:y?。} {细雨:毛毛雨momoy?。} 阵雨:阵头雨zendoey?。 连绵雨:长脚雨sanciyy?。晴天:jinthi、好天h?thi。雨天:落雨天loyy?thi。 {雪:sciq。} 露水:lw?s?。霜:san。 {冰:pin。} {风:fon。} {雷:le。} {闪电:霍险hossci。} {彩虹:tcêrhon。} {亮光:光线kwansc?。} 地理: 地方:场化zanha?{地方d?fam}。潮水:zos?。 山:se。 池塘:水塘s?dan。河:河(浜)whu(pam)。 {湖:湖whu。} 江:kan。 海洋:hêyan。 泥土:烂(糊)泥lê(whu)gni。{土地:thw?d?。} 土堆:土墩墩thw?tenten。 尘土:灰尘hwezen。泡沫:ph?meq。末子:粒屑lissciq。 石头:zaddoe。 沙:黄沙whansau。 碴:tzau。(玻璃碴) 胡同:弄堂l?ndan。马路:ma?lw?。 外地:ngad?。本地:pênd?。渡口:摆渡口padw?khoê。 城里:城里向zenl?scian。乡下:乡下头scianrhoddoe。 时间: 时候:辰光zemkwan。日子:日脚gnicciaq。近一阵:近枪靶dj?nchiampa?。这一阵:搿一枪geqqicchiam(或写作“搿一腔”反观“一阵”的字面解释和“一枪”相合)。一会儿:一歇歇isscissciq。年:gni。月份:号头rhodoe。 季度:c?dw?。星期:礼拜l?pa。{日:日gniq,天:thi。} 小时:钟头tzondoe。分钟:fentzon。秒:mi?。 今年:cimgni。{当年:tamgni。} 来年:开年khegni。 {明年:mimgni。} 上年:旧年djioêgni。 {去年:ch?gni。} {前年:jigni。} {后年:rhoegni。} 今天:今朝cintzo。当天:当日tamgniq。明天:明朝mintzo。 昨天:昨日zoggniq。 前天:前日jigniq。 后天:后日rhoegni。 白天:日里(向)gnill?(sciam)、白天batthi。 夜间:夜到(头)yat?(doe)、{夜里(向)yal?(sciam)。(“夜”可读作阴仄调“ia”,下同。)} 上午:上半天zampe?(或pit)thi、{上半日zampe?(或pig)gniq。}

100首上海话儿歌歌词

笃笃笃,卖糖粥O(∩_∩)O哈!(100首上海弄堂童谣) 1.扳落石头上高山 你要啥 我要好 啥叫好 好宝宝 啥叫宝 宝塔山 啥叫山 山里有只大老虎 啥叫虎 花狸斑 啥叫斑 扳落石头上高山 2.小弟弟小妹妹 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 敲碎麽玻璃么老价钿 3.小星星 小星星 亮晶晶 青石板上钉铜钉 小星星 亮晶晶 伊拉对侬眨眼睛 4.赖学精 赖学精 白相精 书包惯了屋头顶 看到老师难为情 5.摇篮曲 摇摇摇,摇摇摇 小宝宝,快睏觉 明天带你去看操 芦柴马,竹片刀 将军年纪小 昂首志气高 摇摇摇,摇摇摇 小宝宝,快睏觉 明天带你去看操 买梨梨,买枣枣 买了多多少 送给小将军作慰劳 唔,唔,唔 小宝宝,快睏觉

6.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 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 7.弟弟疲倦了 弟弟疲倦了,眼睛小; 眼晴小,要睏觉。 妈妈坐在摇篮边,把摇篮摇。 盎盎我的小宝宝, 今天睡得好, 明天起得早, 花园里去采葡萄。 8.八字令 八字令 隔壁张伯伯, 今年八十八。 二月二十八, 跑到八仙桥。 买了百家衣、百兽图, 还有一本《百家姓》。 吃了八宝饭、八珍糕, 还在八仙桌上吃了一碗腊八粥。 用脱铜钿八元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回到屋里摆咾摆, 爬到床上噼里啪! 9.从前有个老伯伯 从前有个老伯伯 年纪活到八十八, 早上头八点钟起来, 乘仔八路电车, 跑到八仙桥, 买仔八碗八宝饭, 一共用脱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10.敲铃弹琴 敲铃弹琴 小玲会弹琴, 小琴会敲铃。 小玲要敲小琴的铃, 小琴要弹小玲的琴; 小琴教小玲敲铃, 小玲教小琴弹琴。

上海话日常词汇

上海话日常词汇

第一节:虚词 的tiq、地d?:个req(“个”本字,音变)。得、了:勒leq,例:跑得飞快——跑勒飞快。 掉、了:脱theq,例:扔掉——落脱。地:较ci?,例:慢慢地——慢慢较。 吗(疑问):口伐va(“口伐”合体),本字为“否”。 吗(嘛)(非疑问):嚜(也作:末)meq,例:这事嘛——箇桩事体嚜。 了(表将来):仔tz?,例:春天了再来——开春仔再来。 了(表现在):哉tze,例:春天了——开春哉 第二节:数量词 约二十:毛廿moniê。 近一百:靠一百kh?’iqpaq。 一千上下:千把tsipa?。 正三十:满三十me?seseq。(“十”表示数字位次时,且其后没零数时,清化。)一万左右:一万横里iqvêrwanl?。 一下(子):一记(头)iqc?(doe)。擦一遍:揩一浦kha’iqphw?。 走一次:跑一埭b?’iqda。 第三节:介连词 把:拿nhe,挪nau。被(给):拨peq。向:朝dzo。替:th?。 比:p?。 从:dzon。 到:t?。 在:(白读)垃laq或者:垃拉laqla(根据《上海语言发展史》钱乃荣)。 如果:要是i?z?。因为:in’wê。 所以:sw?’?。为了:为仔wêtz?。 那么:格嚜keqmeq或:要嚜i?meq。和:跟ken、帮pan、交ko、搨thaq、搭仔taqtz?。 第四节:代词: 你:侬non。 他(她、它):伊yi。 我:ngw?或阿拉aqlaq。 (第二人称复数是“侬拉”合音,第三人称单数是宁波话“其,或:渠dji”声变。)你们:亻那na。

他们:伊拉yila。 阿拉:阿拉aqlaq或我伲ngw?’ni。 你的:侬个nonreq。 他的:伊个yireq。 我的:我个ngw?req。 你们的:亻那个nareq。 他们的:伊拉个yilaqreq。 阿拉的:阿拉个aqlaqreq。 (“个req”是本字,可以理解为是“的”的白读音。) 大家:daka。 别人:人家gnin’ka。 自己:自家dz?ka。 一个人:一家头iqkadoe。 两家头lian’kadoe。 别的:别个biqreq。 这个:箇个geqreq(geq可以理解为是“这”的白读音,本字是“个(箇)”。req相当普通话“的”和“地”,是“个(個)”音变。此二字本是同源,为避免混淆用分别异体表达),或:迪个diqreq,(迪,100年前是舒声“第”,有说是“是”的古音)或:该个kereq。 那个:哎个ereq(e可以理解为是“那”的白读音,传统,写作“哀”。)咿个?req。 这些:这点geqt?或:迪眼diqngê。 那些:哎点et?。 注:以下“嗒”正字是:提土旁右边加“耷”(土耷)。 这边:箇面(嗒)geqm?(taq)。 那面:哎面(嗒)em?(taq),咿面?m?。这儿:箇嗒geqtaq。 那儿:哎嗒etaq。 这会儿:箇歇歇geqxiqxiq。 这时候:箇辰光geqdzen’kwan。 那会儿:哎个辰光ereqdzen’kwan。谁:啥人sagnin。 什么:啥物事sameqdz?。 哪个:嚡里个ral?req。(ra可以理解为是“那”的白读音,注音“嚡”,拼音输入法hai。) 哪里:嚡里ral?。 哪儿:嚡里搭ral?taq。

常见歇后语大全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不知天高地厚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上海话字词

上海话字词上海方言发音意思 人称: 吾阿拉侬那伊伊拉宁撒宁呀娘泥子女恩WU ALA NONG NA YI YILA NING SA NING YA NIANG NIZI NVEN 我 我们 你 你们 他 他们 人 谁 爸爸 妈妈 儿子 女儿 代词: 个饿艾饿啊里只啊里的GE EIE A LIZE A LIDE 这个 那个 哪个 哪里 时间: 捏里呀到今朝辰光NIE LI YA DAO JIN ZAO SENG GUANG 白天 晚上 今天(明天就不用翻译了吧) 时间 日常用语:

哪能 侬想哪能晓得 拧得 做撒 错气 泥心 哦错 清爽 册那 老卵 结棍 困高 刚 表 伐 伐来塞躺伐老十三点饿 马相 嗲 要是 么 小比样老比样闹 叉头 眼乌子噶三胡了 拉刚 哈七吧得西 赤老 句 铃子 花铃子接铃子拎不清捣糨糊哈来来王撕王搓NANENG NONG XIANG NA NENG XIAODE NINGDE ZUSA CUQI NIXIN OCUO QINGSANG CENA LOLV JIEGUN KUNGAO GANG VE YAO FE FE LE SE TANGFELAO SESE DI E MAXIANG DIA YAOSHI ME XIAO BI YANG LAOBI YANG NAO CADOU GASE WU LE HEGANG HAQIBADE XI CELAO JU LINGZI HUALINGZI JIE LINGZI LING FE QING DAO JIANG WU HALE LE WANGSIWANG CU CUNVNING 想怎么样 你想怎么样(打架前的起手技能~~) 知道 认识 干什么 讨厌 恶心 脏 干净 **#¥%(请尽量少用) 牛,很牛 厉害 睡觉 讲、说 不要 不(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吗”) 不行 受不了 脑子有问题的人 的(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 外表 怎么翻译呢?就是形容“好、棒”女孩子专用 如果 没 很没腔调的小子(贬义) 很有腔调的老男人(褒义) 语气词无意义 出租车 眼睛 聊天 在 瞎说 胡说八道 死 鬼 同上 暗示(名词) 暗示(动词) 明白对方暗示的意思 不识抬举 这个有难度,就是不好好做事,瞎搞。 做事情不计后果(捣糨糊是ER,哈来来是EST) 不要命了 嘲笑

2020年幼儿园大班上海话儿歌比尾巴教案.pdf

上海话儿歌比尾巴 徐汇田林第六幼儿园严华 设计思路: 幼儿乡土文化教育是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已经逐步开始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上海话。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无论是本地孩子还是个别外地孩子都能够较快学会。鉴于上海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我根据“阿拉上海人”书中收录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照来指导孩子们学习。目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常用的上海方言词汇,所以是开展“沪语儿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机了。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我选择了“比尾巴”这首儿歌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学习用沪语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培养幼儿学说上海话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如猴子、公鸡、孔雀、鸭子、松鼠、兔子。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小动物 1、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尝试用沪语说一说这几个动物的名称。 3、鼓励幼儿用沪语说一些其它动物的名称让同伴来用普通话翻译。 二、观察小动物的尾巴 1、引导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 2、鼓励幼儿尝试用沪语来说一说动物尾巴的不同样子。 三、学习沪语儿歌——比尾巴 1、指导幼儿将儿歌中的一些字、词的沪语发音练习正确。 有关字、词:尾巴、啥人、长、短、像、把、伞、扁、弯、扇。 2、学习儿歌 3、可以引导幼儿用问答的方式来反复进行练习念儿歌。 4、鼓励幼儿试着边念儿歌边适当加入一点动作增加一点趣味性。 5、引导幼儿在来园游戏“小舞台”中表演所学的这个儿歌。 附录: 儿歌:比尾巴 啥人尾巴长?猢狲尾巴长。 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啥人尾巴像把伞?松鼠尾巴像把伞。 啥人尾巴扁?鸭子尾巴扁。 啥人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幼儿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虽然班中有部分外地来的幼儿,但是他们也可以在活动中较轻松地学会一些简单的沪语。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引导他们看看说说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帮助他们较快理解儿歌内容。在活动中老师尽量让幼儿先试着将普通话内容让幼儿用沪语来说,这样一来为幼儿提供了尝试和表达的机会,他们说对了给予肯定,说错了给予纠正,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然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

上海话日常词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上海话日常词汇 第一节:虚词 的tiq、地d?:个req(“个”本字,音变)。得、了:勒leq,例:跑得飞快——跑勒飞快。 掉、了:脱theq,例:扔掉——落脱。地:较ci?,例:慢慢地——慢慢较。 吗(疑问):口伐va(“口伐”合体),本字为“否”。 吗(嘛)(非疑问):嚜(也作:末)meq,例:这事嘛——箇桩事体嚜。 了(表将来):仔tz?,例:春天了再来——开春仔再来。 了(表现在):哉tze,例:春天了——开春哉 第二节:数量词 约二十:毛廿moniê。 近一百:靠一百kh?’iqpaq。 一千上下:千把tsipa?。 正三十:满三十me?seseq。(“十”表示数字位次时,且其后没零数时,清化。)一万左右:一万横里iqvêrwanl?。 一下(子):一记(头)iqc?(doe)。 擦一遍:揩一浦kha’iqphw?。 走一次:跑一埭b?’iqda。 第三节:介连词 把:拿nhe,挪nau。被(给):拨peq。向:朝dzo。替:th?。 比:p?。 从:dzon。 到:t?。 在:(白读)垃laq或者:垃拉laqla(根据《上海语言发展史》钱乃荣)。 如果:要是i?z?。因为:in’wê。 所以:sw?’?。为了:为仔wêtz?。 那么:格嚜keqmeq或:要嚜i?meq。和:跟ken、帮pan、交ko、搨thaq、搭仔taqtz?。 第四节:代词: 你:侬non。 他(她、它):伊yi。 我:ngw?或阿拉aqlaq。 (第二人称复数是“侬拉”合音,第三人称单数是宁波话“其,或:渠dji”声变。) 你们:亻那na。 他们:伊拉yila。 阿拉:阿拉aqlaq或我伲ngw?’ni。 你的:侬个nonreq。 他的:伊个yireq。 我的:我个ngw?req。 你们的:亻那个nareq。 他们的:伊拉个yilaqreq。 阿拉的:阿拉个aqlaqreq。 (“个req”是本字,可以理解为是“的”的白读音。) 大家:daka。 别人:人家gnin’ka。 自己:自家dz?ka。 一个人:一家头iqkadoe。 两家头lian’kadoe。 别的:别个biqreq。 这个:箇个geqreq(geq可以理解为是“这”的白读音,本字是“个(箇)”。req相当普通话“的”和“地”,是“个(個)”音变。此二字本是同源,为避免混淆用分别异体表达),或:迪个diqreq,(迪,100年前是舒声“第”,有说是“是”的古音)或:该个kereq。 那个:哎个ereq(e可以理解为是“那”的白读音,传统,写作“哀”。)咿个?req。这些:这点geqt?或:迪眼diqngê。 那些:哎点et?。 注:以下“嗒”正字是:提土旁右边加“耷”(土耷)。 这边:箇面(嗒)geqm?(taq)。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