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知识点: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一个“正”字代表数量()。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在统计图中一格可以代表数量1,也可以代表其他数量,比如2和3等等。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练习:

1.结合图表,补充完整。

2.每个表示( )个人。

3.星期()去科技馆的人最少,星期()去科技馆的人最多。

4.星期()和星期()去科技馆的人数同样多,共有()人。

5.小丽想去科技馆,你建议她星期几去?为什么?

6.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请你和你的小伙伴—起合作统计一下本班同学选择课外小组的情况,并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喜欢()组和()组的人同样多。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视力情况怎样?请你选择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来填写统计表。

(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折痕所在的直线叫()。

2、平移:当物体横着、竖着、斜着直线运动,并且物体的()、()和()不变,只是()发生变化,这种运动是平移。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图形旋转是()和()没变,()发生了变化。

练习:

1.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一画。

()条()条()条()条

2、时针运动是()现象,拉抽屉是()现象。

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移动属于()现象,车轮运动属于()现象。

4、红领巾上有两个()角和一个()角。

5、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黑色的图形重合?并标上记号。

6、把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

7、分别画出把图形向下平移3格,和向右平移10格后的图形。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一)(二)

知识点: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物品按份数进行平均分,可以()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也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

例如:除法算式15÷3=5的含义:(1)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2)也可表示()里面有()个()。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仍旧写成数字。

例如:15÷3=5读作:()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除号后面的数叫(),得数叫()。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例如:18÷6=(),想:()六十八,所以商()。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个数=()

总数÷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求总数,用乘法计算;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计算;

(3)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计算。

练习:

一、填一填。

1、32÷8=( )读作:(),用口诀()来计算。32是(),除数是(),商是()。

2、42里面有()个6。一个星期7天,35天有()个星期。

3、除数和被除数都一样,商是( )。

4、把30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可以分()个。

5、48是8的()倍。6的3倍是()。

6、除数是4,被除数是32,商是()。

7、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折长()米。

8、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从45里面连续减5,减()次后还剩下5。

9、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出得的商是3,这道题正确的商是()。

10、圈一圈,填一填。

共有()只袜子,每()只袜子为一双,

共有()双。

列式:

1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48÷( )=8 ( )-24=54 4×2=16÷( )

3×( )=27 24÷( )=3 36÷4=27÷(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28÷7=4,读作:四七二十八()

2、30÷5求商与5×6求积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3、每一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不一样的除法算式。()

4、从20里面连续减4,减5次后结果为0. ()

5、把1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定分5个。()

6、在除法算式中,当除数为1时,商和被除数相等。()

7、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相等时,商是0. ()

三、看图写算式。

1、

()○()=()

五、解决问题。(40分)

1、同学们到公园游玩。

2、在植树活动中,学校买来4捆树苗,每捆6棵。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

3、购物。

24元18元8元6元?元

(1)小军买买了1盒, 买水彩笔的钱可以买几支钢笔?

(2)买3支钢笔的钱可以买8包饼干,每包饼干多少钱?

(3)你还能再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4、12元可以买3个杯子,买5个杯子要多少元?

5、把18颗棒棒糖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两个小伙伴,他们每人分几颗?

6、小张:我每周工作35小时。(每周工作5天)小王:我每天工作8小时。小李:我两天工作18小时。他们三人,谁每天的工作时间最长?

7、二1班56人去划船,每8人一条船,需要几条船?每条船9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知识点:

一、混合计算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法,后算()法。有括号的要先算()的。只有加、

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例:要挖一条60米的水渠,已经挖好了15米,剩下的要5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练习:

一、我会填。

1、计算35÷7×4时,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计算28+25÷5时,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

2、38比5个7多(),20加8的和,除以4得()。

3、校园有6行桂花树,每行7棵,一共有()棵,今年又栽了32棵,现在一共有()棵。

4、小花用12元买了6瓶饮料,小玲用3元买了1瓶饮料,()买的饮料便宜,便宜()元。

5、动物园门票:成人票8元,儿童票5元,小军和爸爸妈妈去游玩,一共要()元。

6、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5-6=9 8+24=32

8×9=72 32÷8=4

7、判断并改错。

45-26+4 改正:3×(2+7)改正:27÷3×3 改正:

=45-30 =6+7 =27÷9

=15 ()=13 ()=3 ()

二、判断。

1、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