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实务说课稿

国际贸易实务说课稿

国际贸易实务说课稿
国际贸易实务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国际贸易实务,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①课程性质、作用、目标;②课程的整体设计;③课程对象的分析与教学实施;

④课程实施条件与教学效果;⑤课程特色与改革;⑥教学设计范例。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作用、目标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现状如何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三组数据:2009年的进出口总额是1978年将近107倍,2010年外贸人才总需求79.344万、经济类专业毕业生13万,应该说形势喜人,尤其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第一至第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船务和报检员等。然而目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基本上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而社会上紧缺的是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是根据确定的岗位群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进行整合,再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通过企业调研、专指委讨论、学生需求调查,确定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为外贸单证员、国际贸易跟单员、报关员和货代操作员。

从而确定了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国际金融、外贸函电、报关原理与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

1.2 课程作用

(1)为外贸单证、外贸函电、报关原理与实务、国际金融、单证制作等打基础;

(2)提升了学生进出口合同签订、履行等基本能力;

(3)让学生增长了关于外贸流程、外贸合同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如外销员、报关员、跟单员等作知识准备;

(4)知识、能力、证书的装备,促进学生就业;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3 课程教学目标:

1.3.1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流程,熟悉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内涵,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商品的检验、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商品的运输与保险等内容,掌握商品的价格、贸易术语、货款的收付、合同的商订和履行等内容。

1.2.2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完成国际贸易货物买卖的基本流程,包括能够寻找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签订外贸合同、履行外贸合同。

1.2.3 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品格和严谨的行为规范、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能力。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下:

2课程设计

2.1设计理念与思路

理念: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课程内容确定既保证了学科基本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紧密联系高职教育要求,注重实践性教学需要。(1)理论教学符合职业技能标准;(2)突出实践性,能力性教学;(3)注重责任、能力素质培训。

思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职业标准选取理论教学知识,在学生掌握了各要点理论知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训操作强化技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讲解紧密围绕职业标准要求教学中把传统单纯讲授方法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直观的视频讲解,引导学生吸取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课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情景拟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去认识、更好的去掌握、更好的去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样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达到最终教学目的。2.2课程内容

根据教学理论和思路,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从就业面向的外贸单证员、国际贸易跟单员、报关员和货代操作员等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确定教学内容。

2.3 课程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2.3.1重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重点主要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流程及外贸合同内容的熟悉度。注意各个环节的连贯性,提高对相关实际国际贸易中将会产生问题的灵敏度,培养对工作的严谨性。

重点解决方法,概括地讲:

(1)联系实际,用案例来串联各个学习的不同环节。

(2)运用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增强对知识的熟悉度以及对工作的严谨性。

(3)要求学生进行外贸时事报道,以增强其对时事的灵敏度,同时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3.2难点

国际贸易实务的难点主要在于外贸流程的具体环节的操作方面,如何进行贸

易术语的选用、如何进行价格核算、如何进行支付方式的选择及其应用等。

难点解决方法,概括地讲:

(1)联系实际,用案例来讲解抽象的内容。

(2)运用情景演练的形式来体验情境,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借助实训软件,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商战的乐趣。

2.3.4课程位置

国际贸易概论——是什么;国际贸易实务——怎么做;外贸单证——需要什么;外贸函电、报关原理与实务——具体环节操作;国际金融——环境;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实战演练

课程设计的再好,上不好一切都徒然,所以因材施教非常重要

3课程对象的分析和教学实施

3.1课程对象的分析

授课班级: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1班

虽然大多数以文科出生,但很多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计算机知识不够系统。为了弥补这两个方面的不足,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英语与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大学英语、第三学期开设外销员英语,第四学期开设外贸口语、网络营销,第五学期开设电子商务概论。同时为了确保课程的连续性,专业课的设置也是相吻合的。

3.2教学方法

(1)讲授:讲解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国贸知识

(2)问题引导式、启发式: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进行知识的串联,一边巩固旧知识,同时也无形培养学生的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

(3)任务驱动式:角色拟定以及互换,从自身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模拟训练

(4)师生互动协作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根据设定情境进行实际操作3.3 教学手段

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络资源等。正常教学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辅以板书。

3.4 课程考核

根据外贸人员素质要求,注重突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考核和评价,做到全面考核。

3.4.1 理论考核

本课程理论部分考核: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统一考试的办法。试卷覆盖面要广,涉及到课程的各章、各节;试卷的能力层次包括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各层次应有合理的比例;试卷的难度层次包括易、较易、较难、难,各层次应有合理的比例。从考试题型来看,可选择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情景题、技训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形式。

3.4.2 实践能力考核,形式有:

仿真谈判、模拟报关、模拟退税、SIMTRADE软件操作等。

4.课程实施条件与教学效果

4.1教材建设:教材保障

选用教材:高职高专财经系列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实务》,刘笑诵主编,209年7月,第二次印刷,素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1)优点:根据培养责任型、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工作的要求,通过学习导引、能力提示、案例分析、复习思考等方式,力求提供一本通俗易懂、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符合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2)不足之处:缺少引导案例及实训练习。

(3)弥补办法:提供参考教材及网络学习资源

目前有与本专业相关期刊和课外阅读书籍若干种,如:

(1)教材

①国际贸易实务石玉川张家瑾主编,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②国际贸易实务王达政戴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 国际商会编写,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1

(2)网络资源:福步论坛、外贸论坛、合众外贸论坛、深圳外贸论坛等。

4.2 师资建设:师资保障

目前,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年龄、学历、职称等),“双师”比例较高的教学团队。本专业自开设以来,一直在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仅在专业教师引进的数量上进行了规划,而且还非常注意教师队伍年龄上的老、中、青三结合,职称、学历上的高、中、低互相搭配。目前本专业专兼职教师17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6人,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国际贸易教学团队中,高级职称(含副教授、高级经济师)8人,占47.05%,中级职称7人,占41.18%;有硕士学位的8人,占47.06%;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有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82%。兼职教师中有3名具有高级职业

资格,3名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兼职教师比例为35.3%。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学团队。

4.3 实训条件

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思路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实训条件的配备必不可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软件设施: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2)硬件实施: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经贸综合机房;(3)校企合作:有9个紧密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认知实习、生产性实习及顶岗实习等各种类型的需要,也为专业教师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供了场所。

4.4 教学效果

4.4.1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在该班级的教学测评中名列前茅;

(2)同行评价:该课程于2010年在全系作为观摩课,受到系部教师的一致认可;

(3)督导评价:教学效果受到督导的认可;

4.4.2社会评价

(1)跟单员的通过率为100%;

(2)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商品推介单项二等奖和团体三等奖。

5.课程特色与改革

5.1课程特色

(1)重实际: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网络资源,让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相吻合;(2)重能力:通过软件实训、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途径强化学生的技能;(3)重素质: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目的——“零对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5.2 改革思路与措施

5.2.1改革思路:“教、学、做”一体、校企合作

5.2.2改革措施:从2011年——2012年,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成校企合作教学的项目化课程。

六、教学设计范例

第七章货款支付

第一节支付工具——汇票

(一)本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1.课程学时分配(见表2)

表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时分配

2.合同条款介绍

(1)装运期:收到信用证后30天内发货,如买方对信用证提出修改,则交货期延迟到卖方对经修改后的信用证确认后30天。

Time of Shipment: in 30 days after receiving the L/C. If the seller lodge a modification of the L/C, the shipment will be suspended until 30 days after the Seller confirming the amended L/C

(2)装运口岸和目的地:由上海-中国至巴仑西亚-西班牙,允许分批和转船。

Loading Port & Destination: From SHANGHAI CHINA SEAPORT to V ALENCIA SPAIN SEAPORT with trans-shipment and partial shipment allowed

(3)报价条款:FOB 中国上海

Quotation term: FOB Shanghai China

(4)保险:由买方办理保险。

5)付款条件:本合同签定后,买方10天内预付卖方25%,75%余款通过不可撤销的,可

Term of Payment: Buyer will pay 25% advance by T/T in ten days after signing this contract,, and 75% balance by irrevocable, transferable, and divisible Letter of Credit at sight after the goods delivery.

(二)本章内容介绍

图1:进出口双方结算流程

(三)本节课教学内容安排

1.教学内容 汇票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支付工具——汇票 汇票的种类

汇票的使用 2.教学目标

表3:本节课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依照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重难点如下:

重点:汇票的概念、汇票的使用

难点:汇票的填制、汇票种类的辨别

4.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

5.教学方法

根据汇票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下:

图2:汇票当事人关系图

汇票样式1:

BILL OF EXCHANGE

No. SFCT031667 Date: MAR.30,2005

For USD89705.50

At ××××× sight of this second exchange(first of the same tenor and date unpaid)pay to the order of BANK OF CHINA MONTREAL BRANCH

the sum of

SAY US DOLLARS EIGHTY NI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FIVE POINT FIVE ONLY Drawn under S/C No.T0303

To. RIMAS BROWN & SONS

#304 JALAN STREE

MONTREAL CANADA

SHANGHAI IMPORT & EXPORT TRADE CORPORATION

张来富

图3:汇票的使用程序图

6.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能深刻理解汇票的内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扩宽知识面,布置作业如下:(1)复习并完成P182页课后习题

(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相关内容

(3)预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