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

第一部分通则

第一编基本规定

第一章刑事诉讼立法

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原则

第三章刑事追究

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参加人

第二编刑事诉讼的参加人

第五章法院

第六章刑事诉讼的控方参加人

第七章刑事诉讼的辩方参加人

第八章刑事诉讼的其他参加人

第九章不允许参加刑事诉讼的情况

第三编证据与证明

第十章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第十一章证明

第四编诉讼强制措施

第十二章拘捕犯罪嫌疑人

第十三章强制处分

第十四章其他诉讼强制措施

第五编申请和申诉

第十五章申请

第十六章对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的公职人员的行为和决定的申诉第六编其他规定

第十七章诉讼期限诉讼费用

第十八章平反

第二部分审前程序

第七编刑事案件的提起

第十九章提起刑事案件的事由和根据

第二十章提起刑事案件的程序

第八编审前调查

第二十一章审前调查的一般条件

第二十二章侦查

第二十三章确定刑事被告人提出指控

第二十四章勘验检验侦查试验

第二十五章搜查是取邮件、电报的扣押谈话的监听和录音

第二十六章询问当面对质辨认核对陈述

第二十七章司法鉴定的进行

第二十八章侦查的中止和恢复

第二十九章刑事案件的终止

第三十章刑事案件和起诉书一并送交检察长

第三十一章检察长对附有起诉书的刑事案件的行为和决定

第三十二章调查

第三部分法院诉讼程序

第九编第一审法院的诉讼程序

第三十三章第一审法院的诉讼程序

第三十五章法庭审理的一般条件

第三十六章审判庭的预备部分

第三十七章法庭调查

第三十八章控辩双方的辩论和受审人的最后陈述

第三十九章刑事判决的作出

第十编法院审理的特别程序

第四十章在刑事被告人同意对他提出的指控时作出法院判决的特别程序

第十一编和解法官审理案件的特点

第四十一章和解法官管辖的刑事案件的诉讼

第十二编陪审法庭审理刑事案件的特点

第四十二章陪审法庭审理的刑事案件的诉讼

第十三编第二审法院的诉讼

第四十三章对尚末生效的法院裁判的上诉和抗诉

第四十四章审理刑事案件的第一上诉程序

第四十五章审理刑事安件的第二上诉程序

第十四编刑事判决的执行

第四十六章刑事判决、裁定和裁决交付执行

第四十七章审理和解决与刑事判决执行有关问题的程

第十五编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刑事判决、裁定和裁决的复审

第四十八章监督审的诉讼程序

第四十九章因新的情况或新发现的情总现恢复刑事案件的诉讼

第四部分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

第十六编某几类刑事案件的诉讼特点

第五十章末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

第五十一章适用医疗性强制措施的诉讼程序

第十七编某几种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特点

第五十二章某几种人刑事安件的诉讼特点

第五部分刑事诉讼领域的国际合作

第十八编法院、检察长、侦查员和调查机关与外国和国际组织的相应机关和公职人员合作的程序

第五十三章关于法院、检察长、侦查员和调查机关与外国和国际组织的相应机关和公职人员合作程序的基本规定

第五十四章引渡儿罪人进行刑事追究或执行刑事判决

第五十五章移交被判外剥夺自由的人在其本国服刑

第六部分诉讼文书表格

第十九编诉讼文书表格的应用

第五十六章应用诉讼文书的办法

第五十七章诉讼文书清单

俄罗斯联邦关于旅行《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的联邦法律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2001年1月第28卷 第1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Jan.,2001 V ol.28.N o.1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宋瑞芝,宋佳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K 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1-0082-04 [收稿日期]1999-12-17 [作者简介]宋瑞芝(1942—  ),女,北京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历史研究。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 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公里的 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 ? 28?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在冷战存续期间,西欧国家在美国的援助下走出战争创伤,但已经无法恢复到战前的国际地位。西欧国家为了自强,开始走向一体化的道路。欧盟的组织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及原子能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3年11月1日宣告12国的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马约》开始生效。 随着欧盟的成立,50多年来,欧盟规模日益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从欧盟对欧洲的影响来看,欧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同时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贸易发展。东扩战略是欧盟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战略。按照西方民主价值观和经济模式“改造”中东欧等国家,使其尽快纳入欧盟势力范围,是冷战后欧盟发展战略中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欧盟东扩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欧洲统一道路上的里程碑。在政治方面,欧盟东扩将中东欧纳入欧洲体系,实质上是与美俄争夺欧洲主导权。欧盟在扩大的过程中,蕴含着谋求强化欧洲政治力量的雄心。通过东扩,中东欧国家的价值被不断地趋向于欧盟的主导价值观,欧盟国家努力主导欧洲的势头开始增强,欧盟国家在加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谋求强化欧洲的政治独立。但应当注意的是,欧盟接纳俄罗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太大了。欧盟如果接纳了俄罗斯,将会打破两个平衡。一是欧盟内部的平衡,另一个是世界格局的平衡。这个结局,是欧盟和美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未来欧盟主导下的欧洲,将是一个不包含俄罗斯的欧洲。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从欧盟对美国的影响来看,欧盟与美国之间是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提出建成后的联盟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强大力量。随着欧盟势力和影响日益增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霸主地位受到动摇。欧盟对美战略的目标是,在维护美欧政治、军事同盟的同时,努力争取建立平等的美欧关系。在欧盟总体对外战略中,维系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是欧盟的外交重点,在国际安全防务领域,欧美合作仍占主导地位。美国对欧盟及其前身的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2年到1991年,即从欧洲煤钢联盟成立到苏联解体的整个冷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为了增强抗苏力量,美国积极促进欧洲盟国的联合和一体化进程。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是美主欧从。第二阶段是从1991年底至2003年3月,即从冷战结束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随着苏联解体及欧盟自身力量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美欧之间的战略纽带趋于松散,欧盟不甘充当美国的附庸,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增强。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仍旧是美国居于主导地位,欧盟加强了在联盟内部竞争与美国平等伙伴角色的努力。双方的矛盾趋于深化。美国及支持欧盟的扩大进程,又牵制其深化一体化的行动。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3月迄今,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和欧盟的矛盾进一步深化、激化、表面化。美国对欧盟的政策基调和目标是竭力维系美欧联盟关系及其对美欧联盟的主导,但加强了欧盟的分化和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牵制。从目前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似乎正以出乎意料方式波及欧洲,美国与欧盟关系将更进一步得到恶化。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在与美国政治上合作、军事上依赖、经济上竞争的关系的基本框架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不会发生动摇。 从欧盟对亚洲的影响来看,1994年11月8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欧委会制定了《对亚洲新战略》的报告,报告指出“亚洲和欧洲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欧洲给予亚洲新的优秀地位,对亚洲国家采取更加积极和坚定的政策”。欧盟确定对亚洲的总体战略框架和优先实现的主

俄罗斯人的性格

简要说明俄罗斯人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 大自然对俄罗斯人既慷慨又苛刻。慷慨的是无边无际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极为富饶的资源。这有助于在俄罗斯人中培养出一种豪放开朗的性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并非只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写就,在政治、饮食和卧具上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喝酒的习惯与他的性格有关,性格温和的人喝酒时不紧不慢,喜欢精酌细饮;直率、开朗的人喜欢痛饮,一醉方休。俄罗斯人喝伏特加酒总是大口杯或者直接拿着酒瓶喝,一口饮尽,颇有梁山好汉的那份豪爽。俄罗斯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复活节那天,能歌善舞的青年人拉起手风琴,弹起七弦吉他,妇女们唱起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小伙子姑娘们跳起节奏强烈的踢踏舞,大家相互邀请,男女老幼同时登场,展现俄罗斯人豪放的性格。 苛刻的是严寒的气候。一年中有半年多是冰天雪地,90%以上地区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80%地区无霜期不到180天。俄罗斯人在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劳动是艰难辛苦的,但却培养了俄罗斯人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敢的性格。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还是在列宁格勒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都让世界为之惊叹。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概,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此外,俄罗斯人还有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尤其是圣彼得堡人,在各种场合均可以看到,如上剧院看节目,不论男女都穿的整整齐齐。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的中国人都会在出门时被嘱咐:注意自己的绅士风度。如在九八年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卢布面临每天贬值近一半的时候,在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当我们的留学生回到国内时,能很自然的在上电梯、地铁时让女士优先,能注意自己的风度举止。不少家长曾很高兴的说他们孩子在这方面的巨大变化。在圣彼得堡人的家中,那怕是一般家庭,都布置的极有文化修养。 俄罗斯的这方水土,铸造了俄罗斯人豪放、顽强、勇敢、文明礼貌的性格。 参考文献: https://www.doczj.com/doc/aa18829019.html,/share/248344300/3012982841 https://www.doczj.com/doc/aa18829019.html,/s/blog_4b93de2f010006nw.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a18829019.html,/07/0319/17/39VC1PUD00011T1M.html

国体和政体问题

国体和政体问题 摘要:国体和政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国体、政体的基本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国体的基础上对政体进行改革,而不是改变国体。 关键词:国体;政体;阶级性;政治体制改革;中国 国体和政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新时期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间题。弄清楚国体和政体,是分析国家问题,特别是分析民主政治制度问题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对于尚未取得政权的革命阶级来说,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体和政体问题,可以使本阶级不受统治阶级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形式的迷惑,认清其阶级统治和阶级专政的实质,把夺取政权、改变自己被统治的地位当作首要任务。对于取得了政权的革命阶级来说,搞清楚国体和政体问题可以使自己不至因夺得政权的胜利而忽略了巩固国体和进一步解决好政权形式问题的重要性。 一、国体与政体的辩证统一 1.定义:所谓国体,是指国家的根本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内容,也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亦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居于统治地位,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涵。所谓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2.关系:国体和政体作为国家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概括地说,国体决定政体,但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样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形式,好的政体形式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国体的性质,反之,则会妨碍国体性质的实现,出现以“政”伤“国”的情况。具体而言,一方面,国体决定着政体。国体反映着国家的阶级属性,构成国家的阶级内容。国体是政体的本质和归宿,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选择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一般地说,不同的国体要求不同的政体,或者说,不同的统治阶级会选择不同的统治形式。另一方面,政体反映国体。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讲,政体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国体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体现国体的性质,使国体得以实现。同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这就是说,如果没有适当和健全的政体,也就不可能充分反映和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一个国家必然要求实现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我们不可能设想国体和政体是矛盾的、互不相容的。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体。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同的政体,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体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相同,但它们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各不相同。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如此,它们国

俄罗斯民族性格浅析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浅析 段树伟 20050824033 (海洋学院 05食品) 我的家在黑龙江,可谓是全中国离俄罗斯最近的地方,地域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性格,我想我们这里的性格应该有一部分与俄罗斯民族相似。虽然我没去过这个过度,但我父亲在俄罗斯,从和父亲的谈话中,以及和从那里回来的人中,以及再选修课上老师的讲述,应该能看出一些他们民族的特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两面性,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有时正义十足,又有时很迂腐不堪。这就是我总结的他们民族性格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固定的性格,比如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人委婉含蓄、法国人浪漫多情、英国人绅士、美国人无羁,就是指这个民族的民族个性。而俄罗斯无疑是个例外。是什么原因使得俄民族的性格那么摇摆不定呢?这就要从他们的历史、地理说起了。 在地理方面俄罗斯由于地处欧亚两个大陆之间,既是欧洲又是亚洲,既是东方又是西方。俄罗斯人在面对东方的时候,强调它的西方特性,而当它面对欧洲时强调自己的东方特性。它处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板块之间,始终摇摆不定于东西文化之问。这种东西兼存的文化色彩深深影响着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个性。所以他们的性格里就有懒惰的一面,这和西方民族的性格是样的,而同时,他们的国土大部分在亚洲,又深受东方民族的影响所以有些方面他们又很勤劳,尤其女性,似乎更受东方的影响。俄的上层社会由于集中在欧洲部分,相对比较发达,西方性格更明显,所以就比较懒,或者说好听一些,更依赖高科技、现代话。而在远东的劳苦大众,他们是很勤劳的。 在历史方面,俄罗斯有悠久的复杂的经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摇摆性,矛盾性,仍然加深了俄罗斯精神的双重性。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天性自由、“不能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秩序”的民族,由于东方文化的强行介入,使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由于这个制度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和集体主义精神,俄罗斯人普遍表现出温顺、驯服的性格特征。但是,俄罗斯人又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决斗”便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产物。19世纪以来有相当一批俄罗斯作家都是由于一时激动,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决斗。普希金死于决斗,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与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叶利钦时代的激进改革政策更是俄罗斯人走极端的写照。70年前俄罗斯人曾对社会

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的经济合作

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的经济合作 陈新明 2011-3-26 18:43:15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4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非常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自独立之后,为了实现经济转轨、克服经济困难,它渴望同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进行经济合作,以获得投资和经济援助。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欧洲发挥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它不仅重视和发展同俄罗斯的关系,而且是俄罗斯最大的投资者和经贸伙伴。由于双方存在利益分歧等因素,经济合作的成效是有限的,对双方的影响是不同的。 【关键词】俄罗斯欧盟经济合作投资 【作者简介】陈新明,1957年9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教授。(北京 100872) 俄罗斯独立后,立即实施经济转轨,非常渴望同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进行经济合作,得到投资和经济援助。欧盟出于自身利益,重视和开拓俄罗斯市场,目前它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投资者和经贸伙伴。本文从四个方面,就俄罗斯和欧盟的经济合作问题进行分析。 一俄罗斯与欧盟开展经济合作的动机 第一,俄罗斯对欧盟的依赖性增大如果说20世纪70、80年代苏联与欧盟开展经济合作,这是一种对称平衡的关系,那么到90年代俄罗斯同欧盟开展经济合作,它们的关系已不再是对称平衡的关系,因为俄罗斯需要欧盟的程度远远超过欧盟需要它的程度。

俄罗斯独立之初,便宣布要加入欧盟。俄与欧盟的政治合作关系有了较快发展,最大成果是 1994年签署“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份协议,对俄罗斯来说,是与欧盟签订的内容最为全面的合作协定。协议突出了俄与欧盟合作的政治基础,即西方的价值观: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协议规定双方合作的政治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国际安全与和平解决冲突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标,协议建立了政治对话制度:每年举行两次俄总统和欧洲议会、欧洲联盟首脑的高级会晤;成立由欧洲议会议员和俄联邦议会代表组成的双方合作委员会,每年举行合作委员会范围内的部长级会谈。 俄罗斯积极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表明它愿意通过改变社会制度被西方接纳,借助欧盟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来克服经济转轨遇到的困难,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里关键在于:欧盟是俄最重要的投资和经贸伙伴,这种合作关系严重失衡, 俄全部商品流转量的35%是面向欧盟,可是俄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只占 3.5%的份额,几乎是微不足道;欧盟的投资占俄罗斯吸引全部外资的60%以上,欧盟所需天然气的20%和石油的16%由俄供给,由于俄只能出口能源赚取外汇,就带有浓厚的原料供应国色彩①。这种状况短时间不会改变。普京上台后,依然非常重视同欧盟发展关系。 第二,欧盟对俄罗斯奉行“合作加防范”政策欧盟同俄罗斯发展经济合作,其真实动机,如果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是出于畏惧心理,80年代中期是以“经援促演变”,那么进入90年代因为双方关系严重失衡,欧盟在表现出明显优越感的同时,对俄则实行“合作加防范”的政策。 ①〔俄〕萨别里尼科夫、切巴塔列娃:《俄罗斯与欧盟工业合作的可能性与前景》,参见〔俄〕《对外贸易》杂志1999年第4 期,第2页。

俄罗斯民族性格分析

俄罗斯民族是世界上伟大而优秀地名族之一,极富爆发力和创造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民族涌现出了无数地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 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地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地爱戴和尊敬. 为什么俄罗斯民族能够取得如此荣耀和光辉地成就呢?我认为,这与其民族性格密切相关.那么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是具有大无畏地气概.俄罗斯民族历来傲视全球,蔑视强敌,曾经战胜了许多称霸一时、不可一世地强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人民以巨大地民族牺牲,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地敌人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解放了个国家,同时派出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用十余天地时间消灭了盘据在中国东北地百万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苏联解体以后,面对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地西方国家地弱俄削俄与围堵政策,俄罗斯人民无所畏惧,针锋相对,强势崛起,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是具有称雄世界地雄心壮志.享有盛誉地普京总统曾指出:“争强好胜是俄罗斯人民地民族性格.”俄罗斯人民曾经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人民地赞誉,相信俄罗斯人民还会创造出无数更加骄人地业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是具有坚韧不拔地意志.俄罗斯人民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但事实证明,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们,任何凶恶地敌人也无所畏惧,他们总是愈战愈勇,愈挫愈强,显示出俄罗斯民族无比强大地爆发力、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上几点在俄罗斯地历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当年,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地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地战争,击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后来地垮台.拿破仑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地军队;在伟大地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围困个日日夜夜、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民地不屈不挠,顽强战斗地精神让全世界折服.历史上,俄罗斯曾是军事强国,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军事统帅至今在俄罗斯脍炙人口.俄罗斯人崇敬英雄,现在年轻人举行婚礼地内容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地纪念碑前献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总之,俄罗斯人在国家存亡和发展地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地精神.俄罗斯民族具有很强地凝聚力,不易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认为俄罗斯整体民族性格地形成与他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密切相关.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寒冷.这种自然条件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既奔放又忧郁,既懒散又吃苦耐劳性格特征地形成.俄罗斯有着广阔而肥沃地土地,广大地空间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地性格.他们嗜酒无度,缺乏纪律;舞蹈奔放粗犷,合唱震天动地.但是俄罗斯漫长而寒冷地冬季却给人们留下了生活地重负与精神地压抑.因此,俄罗斯人总是表情庄严,肃穆,凝重多于微笑;心情忧郁,伤感,沉重多于轻松.此外,肥沃地土地也养成了俄罗斯人懒散地习性.他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资源,无须勤劳节俭去创造财富.然而恶劣地气候又使俄罗斯人饱尝了生活地艰辛,从而磨练了他们地意志,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地品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其独特地地理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俄罗斯文化地民族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俄罗斯精神地双重性.恰达耶夫在《俄罗斯思想文集?箴言集》中说到:“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地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全部地历史…… 它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地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地原因,这一事实就是地理地事实.” 地跨欧亚大陆不仅仅是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地特点,更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特点.俄罗斯民族地历史是一部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东方国家,却深深地受着东西方文化影响地历史.恰达耶夫说:“我们处在世界地两大部分——东方和西方之间.”“东方与西方两股历史

欧盟对俄罗斯的影响

欧盟对俄罗斯的影响 欧盟东扩改变了俄罗斯与欧盟传统的关系模式,俄欧双方都要为此进行政策调整。俄罗斯与欧盟在经济关系上得到加强,但在政治和安全战略上合作的步伐并没有加快。中东欧国家的对俄关系,对欧盟既有的对俄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处理“新的中间地带”成为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新的重要内容。 欧盟的此次东扩也给俄罗斯带来经济上的益处和机会。 第一,关税问题,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统一关税的实施无疑会给俄罗斯带来好处。这些国家在入盟前的加权平均工业品关税比欧盟的对外关税高3.6%。实际上,欧盟对从俄罗斯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还要低些(估计约低0.3%左右),因为主打产品矿石和金属是免征关税的。 第二提高出口,欧盟市场的扩大会给俄罗斯的出口带来新的发展,特别是在能源和运输领域。同欧盟拥有了共同的边界,俄罗斯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同欧盟进行经济合作,譬如在北部的波罗的海和南部的黑海地区。 第三,惠国待遇,采用同一关税会更有利于俄罗斯同欧盟及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俄罗斯同欧盟在东扩前已经存在的经贸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这些新入盟国家。按照俄罗斯与欧盟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的条款,新入盟的这些成员国还必须给予俄罗斯最惠国待遇。 第四,利于企业发展,新入盟国家采用欧盟标准,有利于俄罗斯在这些国家的企业获得实惠。 从近期来看,由于俄罗斯与欧盟及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能源合作方面,因此,东扩对俄罗斯与欧盟经济关系的影响不大。然而,从长期看,由于欧盟东扩使欧盟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欧盟作为一个区域经济集团不可避免的排他性,都可能对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经济影响,俄罗斯与欧盟经贸、投资关系可以用“不平”一词来概括:一是双方经济与贸易实力不平衡。一方面,双方经济实力相差悬殊。俄GDP 约为2500亿美元,而欧盟GDP 则超过10万亿美元,俄经济规模仅仅是欧盟的1/40,大致与荷兰相当。另一方面,俄与欧盟贸易只占欧盟总进口的4.4%和总出口的2.1%,排列在美国、瑞士、日本和挪威之后,是欧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相反,欧盟却是俄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与俄贸易占俄总进口的25%、总出口的35%。东扩后,与欧盟25国贸易占俄对外贸易的比重超过50%。双方贸易不平衡,俄罗斯巨额顺差主要原因是,1998年俄金融危机后,一方面卢布贬值,俄从欧盟的进口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世界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俄对欧盟石油出口收入大幅增加,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俄对欧盟贸易顺差急速扩大。 第二,盟友影响, 欧盟在1975~1992年间的几次扩大,分别把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和芬兰等国接纳入盟,其范围都在西欧或西欧周边地区,属于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其目的是为了西欧自身的稳定和发展。而欧盟的第五次扩大,其范围却指向原属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中东欧地区,其目的是要把中东欧国家纳入西方体系,借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众所周知,中东欧地区是一个广阔的缓冲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与西方列强必争之地。而处在东西夹缝之中的中东欧国家,要么依附西方,要么依附俄罗斯,很难保持中立地位。二战之前,希特勒德国曾侵占许多中东欧国家,并从这里发起对苏联的军事进攻。二战之后,苏联又控制这一地区,并把它作为对抗北约的“前沿阵地”。苏联解体之初,中东欧地区一度处于游离状态,虽然摆脱了俄罗斯的控制,却未被纳入西方体系。后来,西方经过短暂的犹豫,决定利用俄罗斯衰落的时机,向东扩张势力范围,以巩固“冷战”的胜利成果。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对欧盟来说是壮大了力量,对俄罗斯来说则是失去了传统盟友,这一得一失,说明了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并形成对俄罗斯极为不利的地缘战略形势。特别是,这些新“入盟”国家组成的“新欧洲”,表现得比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老欧洲”更加“亲美”,也更加“反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十一讲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1.知识要求: 了解: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能力要求:通过学习我国的政体和国体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 3.觉悟要求: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国体和政体,坚定有中国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信念。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当今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国家。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哪些阶级是它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在不同的国家中,社会各阶级的地位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或者说不同的国体。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根据国家性质,迄今为止,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在我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今天中国所焕发出的蓬勃活力,就是中国人民真实地拥有广泛自由、民主、人权的生动写照。 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的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及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性格方面的差异也在不断地缩小。尽管如此,但有些民族所固有的性格是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随意改变的,本文主要从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出发,研究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并深入探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寻找两民族性格间的契合点,希望本文的内容和观点能够对中俄文化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差异 一、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共同体。相对的,民族精神就应该是各民族文化中内在的、稳定发展的一种历史传统。本部分主要分别论述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以两国自身的性格作为出发点,做为基础探讨中俄两国性格上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1.中国的民族性格中“中庸”的特点 “中庸”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庸”思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奉行着儒家的“中庸之道”,凡事没有绝对,不强求也不将就,是很多中国人喜欢的处世态度。所以在中国,人们的思想绝不是极端的,人们更喜欢介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区域,做事讲求分寸、做人宽厚圆润。可以说在“中庸之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宽厚、圆融的性格。其实,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既能不伤及他人与自己的颜面,又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种“中庸之道”的性格特点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无论是在个人修养上,或是在与他人的交往。

欧盟发展历程研究探析

欧洲联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欧盟成立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越意识到西欧联合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原因如下:第一,欧洲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战后的欧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其位置被美国与苏联代替。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欧洲是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分割的小国集合。第二,反对战争的信念。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认识到必须保证安全和稳定,不能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第三,把欧洲变得更自由、更富裕。面对美苏与欧洲的对峙,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拟通过一体化建立一个“经济上发展,军事上强大,政治上稳定统一的欧洲”。 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 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从1951年开始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又签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欧洲共同体的前身,也是欧共体成立的前期准备阶段。 2、欧共体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67年~1993年) 从1967年起,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定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但《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才开始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在其成立以后到1993年,欧共体

俄罗斯人的性格

浅谈俄罗斯人的性格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作为我们的邻居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各个民族因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因素固然出现迥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但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 俄罗斯不仅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幅员辽阔的疆域,而且有着一部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和一个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的宗教。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意志,造就了俄罗斯人性格的独特性,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独特性是在其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宗教等诸多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的。 俄罗斯人是勇敢的,他们的勇敢就像西伯利亚平原的狼群一样坚韧不拔。在二战中无论是在圣彼得堡被包围的九百多个日日夜夜里还是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俄罗斯人的性格,孕育于俄罗斯这方水土。形容俄国的自然,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俄罗斯是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它拥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和呼啸弥漫的大风雪……与此相互映衬的是俄罗斯人高大魁伟的身躯、粗犷顽强的气魄和豪爽豁达的脾气。 俄罗斯人还是一个民族自豪感十分优越的民族。历史辉煌,巨星闪烁,俄罗斯人豪气冲天,自负地认为:俄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出现过彼得大帝、叶卡杰琳娜女皇等伟大人物,也出现了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列宁和斯大林这样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璀璨群星般地涌现出一大批引导俄国走向强盛的卓越人物,并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加加林少校为代表的冲出地球飞进宇宙的太空人,为人类航天史写下了俄罗斯人引以为自豪的重重一笔,同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方面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音乐方面出现了柴可夫斯基这位盖世无双的音乐天才。当今,世界乐坛举办的柴可夫斯基音乐会,属于全球“奥林匹克”级音乐会。俄罗斯民族的科学成就、艺术经典,在人类文明宝库中,独具特色地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这些辉煌成就,使得俄罗斯人普遍存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和极具幽默感的民族。不管出席任何活动、在任何场合,不论男女都穿戴得整整齐齐;在我曾看过的一部电影中,90年代金融危机时,卢布每天都在贬值,但是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任然非常安静,没有任何人插队,当自己正在排队的时间当中,自己的血汗钱正在化为废纸时,一个民族仍能保持文明礼貌的排队,这足以见得俄罗斯人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民族在经过了自身漫长而艰难地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民族精神,俄罗斯人作为我们的邻居,我们应该去更多的了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_武玉明

第21卷第1期潍坊教育学院学报V ol.21N o.1 2008年3月JOURNA L OF WEIFANG E DUCATIONA L CO LLEGE M ar.2008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 武玉明 (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东正教是俄罗斯精神的基础和核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了质的影响,俄罗斯性格的极端性、矛盾性、神秘性都可以在东正教中找到源头。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东正教;俄罗斯民族性格;宗教性 中图分类号:D75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80(2008)01-0053-03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从10世纪末到上世纪初近千年的时间里,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对俄罗斯国家社会生活和民族意识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沉淀于俄罗斯精神的核心,并在其民族性格中凸显出来。对后者的研究,多年来学术界和思想界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有定论。作为俄罗斯精神文化构成的核心,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否认的。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从宗教的角度来解读俄罗斯民族性格,不失为探本求源的研究途径。 一、俄罗斯东正教概述 东正教又称为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是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因避乱迁都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成立牧首区,视为东部教会中心,与西部教会对峙。东部教会自认为是传承正统教义的教会,是“正宗天主教”。东正教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俄罗斯直到10世纪末才接受东正教为国教。在此之前,古俄罗斯人信奉的是多神教,即崇拜多个神祗的宗教。多神教地域性和迷信色彩很强,没有统一的教义和宗教伦理,而只是对自然力量、部落祖先和神灵的简单膜拜。除雷神佩伦、火神斯瓦罗格等这些“中心神”之外,几乎每个部落和村社都有专属自己的神。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多神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基辅罗斯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弗拉基米于公元988年与拜占庭帝国联姻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下令破除多神教的神像,强令基辅的国民到第聂伯河受洗。这就是著名的“罗斯受洗(крещениеРуси)”。 古俄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东正教,主要是因为他们急需一神宗教来统一民族信仰和思想,以使人民相信他们的神圣地位。俄罗斯东正教从一开始就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东正教作为官方思想逐渐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民族性”和“国家性”的意识逐渐萌芽、膨胀,东正教思想从而顺利进入到俄罗斯的精神构成和伦理道德之中。 虽然东正教的引进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俄罗斯的东正教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国民主体的农民本能地维护自己的神祗,但又迫于政府压力,从表面上接受了外来的“上帝”。此后,东正教与多神教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斗争和磨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收俄罗斯传统文化和多神教的一些因素,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新的东正教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了东正教。可以说,俄罗斯东正教化的过程也是东正教俄罗斯化的过程。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宗教信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原始多神教的成分。 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民族是在接受东正教之后才出现的。统一的东正教信仰奠定了民族意识的基础,成为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的首要标志之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不只是在信仰方面,以其为中心的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精神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正是基于这种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的一致性,我们才有可能在宗教的层面上剖析谜一般的俄罗斯民族性格。 二、东正教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本质属性 如上所述,东正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的平台,并进而构建了宗教色彩浓厚的俄罗斯精神的基础。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构成性作用。总的来看,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正教的社会历史地位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宗教性。苏联以前的俄罗斯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向人们灌输“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沙皇是上帝在尘世的代表,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和一个沙皇。这种宣传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同和欢迎,因而东正教的国教地位在沙俄时期一直稳如泰山。统治者从拜占庭输入东正教的本意是为了神化自己的政权, 收稿日期:2007-10-08 作者简介:武玉明(1974-),男(汉族),山东沂水人,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