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同步检测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精选7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探索新知(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
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2.尝试列竖式计算。
2.3.4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课前口算:13+5= 13+8= 13-5= 13-8=13+15= 23+8= 23-5= 23-8=1、开火车口算。
2、比较异同。
一、创设情景,以练促忆。
同学们,秋天是个游玩的好季节!我们从化新建了一个游玩的好去处——流溪生态型绿道。
绿道沿流溪河而建,沿途清秀的山水,古老的村落,美丽的森林,真是美不胜收。
(展示图片)这节课我们就邀请巴布工程师当我们的导游,到绿道游玩好吗?在出发之前,巴布工程师出了几道题让我们动动脑筋。
52+14+25= 96-30-28= 62-38+54=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板演。
2、小结:我们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注意什么?(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从左往右算。
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笔算减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加,如果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
)同学们的表现令到巴布工程师刮目相看,这次的旅程将会经过3个驿站,巴布工程师将会在每个驿站围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给出不同的难题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通过考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踏上愉快的旅途吧!二、巩固练习,以练促深。
过渡:欢迎同学们来到绿道的起点驿站:夏湾拿驿站。
在这里巴布工程师给同学们出了以下的题目考考大家,看看谁是认真、细心的孩子。
(二)、我会笔算。
32+29+23=() 2、87-39-21=() 3、19+18-23=( )3 2 8+ 2 9 — 9()()()+ 2 3 — 2()()()1、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练习。
小结:我们正确使用笔算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总结其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数学运算的积极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
四、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或黑板•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具•练习纸、铅笔等学具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单一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购物结算、计算班级总分等,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需求。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如果教材中有相关文字描述,指导学生阅读并识记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相关的生字词汇。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观察例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分析不同类型运算的特点,帮助学生理清计算顺序和思路。
4.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演示: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运算过程,特别是运算顺序的处理。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总结拓展•总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拓展其他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一、连加运算- 依次相加,如:3+4+2二、连减运算- 依次相减,如:10-3-4三、加减混合运算- 注意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如:5+3-2,先加后减四、例题演示- 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五、练习题目- 列出几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七、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其中包括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对第一单元加法和减法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但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纸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总结运算规律。
3.例题解析: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训练。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7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算式,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在对比中优化算法,感受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
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我最棒。
7+6+5= 24-10-7=7+46+30= 72-6-40=2.填一填。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师:南瓜丰收了,幸福小学二(1)班的同学去王大伯家的南瓜地里帮助王大伯摘南瓜,他们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摘了28个,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2个。
我们计算一下,这3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2.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内讨论并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预设1:28+34=62 62+22=84 先用28加34等于6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62个南瓜。
再用62加22等于84,3个组一共摘了84个南瓜。
预设2:把两个加法横式连起来写,用28+34,接着加22,28+34+22=84。
3.探究加法竖式的连写方法。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法竖式,他们有什么特点?预设:第一个加法竖式的得数就是第二个加法竖式的第一个加数。
师: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将这两个加法算式连起来,找到一种简便写法呢?(课件演示。
)总结:像这样连加的算式,我们用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第三个数相加就是最后的结果,我们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连加竖式计算时,写成一个连写竖式更简便。
☆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题。
)1.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指名学生板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交流完后,师课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