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建模课程作业

系统建模课程作业

系统建模课程作业
系统建模课程作业

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应用

课程作业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姓名:

学号:

2015-6-2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内陆港吞吐量预测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内陆港运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内陆港为例,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VensimPLE仿真软件,预测哈尔滨港2015-2030年吞吐量,并验证模型。

关键词:内陆港吞吐量;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

Abstract:Thispaperusesthetheoryandmethodofsystemdynamics,establishedthesystemd ynamicsmodelofinlandportoperation.Theuseof "ChinaStatisticalYearbook" relateddata,InHeilongjiangProvince,

Harbininlandportasanexample,Studyonthemethodofusingacombinationofqualitativean dquantitative, basedontheVensimPLEsimulationsoftware, predicttheannualthroughputofHarbinportintheyearbetween2015-2030, andvalidatesthemodel.

Keywords: inlandportthroughput; systemdynamics; modelpredictions

1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约有60% 以上集中在离海洋和大江、大河岸线100km范围内的地带,因而全世界的经济发达地区都与港口紧密结合在一起,共生共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和国际贸易量的逐年攀升,沿海港口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

何争取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成为港口企业目前最关心的事情。国际航运市场发展与竞争的实践表明,保税港区的设立,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国际中转功能,为港口争取更多的腹地资源,并且内陆港是港口的发展腹地,是扩大资源的很好平台。各港口在内陆设立自己的内陆港,不仅扩大了自己的腹地范围,增强了港口的竞争实力,而且又带动了内陆经济的发展,内陆港周边地区的经济随着内陆港的建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内陆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跟国外相比较晚,目前对于内陆港的研究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理论和实践框架都尚待完善,且采用的方法多为理论分析和定性分析,量化指标较少。韩彪(2010) 提出了内陆港的五种功能设施,并提出了香

港在深圳建设内陆港的政策建议,而对于吞吐量预测方面,前人的研究主要采用有时间序列法、线性回归法、弹性系数法以及灰色系统法等,这些方法多以单个因素为变量进行计算,对于内陆港这类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这些方法显得比较有局限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内陆港吞吐量的预测中,首先分析了内陆港吞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然后建立了内陆港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使用晋江内陆港的相关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对其内陆港的吞吐量做出预测。

2内陆港系统模型

2.1、模型的选择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结构—功能模拟,可通过仿真实验处理高阶次、非线性、反馈的复杂时变系统的有关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内陆港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系统动力学的优点使该方法在该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具有适用性。系统动力学的优点使该方法在该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具有适用性,主要表现为:

①系统动力学适用于长期性、周期性问题的解决,内陆港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影响问题具有这一特质。

②系统动力学所特有的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可以较直观地反映内陆港与区域经济间的直接、间接联系和因果、反馈关系。

③系统动力学利用各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和固定结构进行推算分析,可规避数据不足的现实问题。

④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借鉴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方程,详细描述内陆港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中各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

2.2、因果关系分析

因果关系的分析是系统构造的基础,是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关键、因果关系图主要用于反映系统的反馈结果,是一种定性的分析形式,它给出了模型的主体结构,从直观上向人们展示各主要系统间的关系、区域经济和内陆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文选取与内陆港吞吐量相关性强的因素,包括直接影响因素;内陆

港GDP内陆港通过能力、内陆港建设资金、运输、贸易等等,间接影响因素;区域GDP,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等等。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内陆港的因果关系图,如图1所示,这里仅分析几个主要的因果反馈环。

图1内陆港因果关系图

反馈环1:内陆港GDP—内陆港固定资产投资—内陆港建设资金—内陆港通过能力—内陆港吞吐量。表示内陆港GDP的增长会增加内陆港固定资产的投资,但是又受到内陆港通过能力的限制,从而限制了内陆港吞吐量。

反馈环2:内陆港GDP—内陆港各产业增加值—内陆港货运生成量—内陆港水运承担量—内陆港吞吐量。表示内陆港GDP的发展将引起内陆港各产业产值的增加,相应地会增加内陆港的货运量,从而增加吞吐量。

反馈环3:内陆港GDP—内陆港各产业增加值—内陆港货运生成量—内陆港货运压力—内陆港固定资产投资—内陆港建设资金—内陆港通过能力—内陆港吞吐量。表示内陆港GDP的增长会增加内陆港货运的生成量,导致内陆港货运压力上升,从而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内陆港的通过能力,最终提高内陆吞吐量。

反馈环4: 服务区域GDP—服务区域各产业增加值—服务区域外贸总量—内陆港货运生成量—内陆港水运承担量—内陆港吞吐量。表示服务区域GDP的增长会带动外贸总量的上升,从而增加内陆港货运量。

2.3模型的流图

2.3.1模型的基本条件假设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基于系统反馈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仿真模拟的,其核心是系统的信息反馈结构,因而模型参数的选取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估计#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和统计数据不足,不可能完全得到区域经济和内陆港系统中所有参数的精确计算值,对于这些参数,本文采用实际经验和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取。

①假设内陆港运作成熟,能够满足所服务区域现状的贸易需求。②所服务的区域所有外贸货物都经由内陆港,不存在内陆港之间的竞争,也不考虑货主的主观意愿因素。②不考虑服务价格的影响。

2.3.2内陆港流图

在分析系统结构各变量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VensimPLE仿真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建模,系统流图如图2所示:

图2内陆港系统流图

上述模型包括了服务区域GDP子系统和内陆港子系统、流图中服务区域GDP、内陆港吞吐量内陆港通过能力是反映系统状态的量,是反映回路中的积累

环节。速率变量有经济增长( 阻碍) 率,吞吐量增长( 阻碍) 率等,它们是反映状态变量的变化率。流图中的辅助变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因子、投资比例等、在系统流图中,由于贸易以及其他变量的可取性和数据的局限性,仅仅把能够实现的变量融入系统中,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劳动力素质对GDP的影响,政府对内陆港的支持等,这些因素没有体现在系统中。

3实例分析

3.1 哈尔滨内陆港简介

哈尔滨内陆港,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内首家一类内陆铁路货运口岸,是哈尔滨铁路局专门从事国际集装箱业务的物流企业,具有南通大连、营口、锦州三港和北连满洲里,东接绥芬河两个口岸的独特地理优势,成为龙江腹地出海口。是黑龙江省企业通向世界和国内东南沿海主要城市的绿色通道。

图 3哈尔滨内陆港图

内陆港位于哈尔滨市先锋路148号,场地宽阔、环境优美、场区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4条铁路到发线、装卸作业便利、堆存能力充足、通关功能完善、可以办理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的国内运输,海铁联运及大陆桥运输业务,年吞吐量10万标箱.港内驻有哈尔滨市政府口岸办、哈尔滨海关、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办事机构,可以直接办理货物进出口的审单、检查、办证、监管、征税、通关和家查检疫等业务、便利快捷、最大程度的满足了进出口企业的需要。

3.2主要方程与参数假设

GDP增长压力系数=0.125;供需比=内陆港实际需求/内陆港实际通过能力;

内陆港吞吐量=INTEG( 吞吐量增长率-吞吐量阻碍率,30);

内陆港基础设施投资因子 = 固定资产投资因子* 物流投资额;

内陆港实际通过能力 = 内陆港通过能力影响因子* 内陆港通过能力;

内陆港实际需求 = 实际需求转换因子* 内陆港吞吐量;

内陆港通过能力=INTEG ( 通过能力增长率 -通过能力消耗率,80);

内陆港通过能力影响因子=0.325;吞吐量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

吞吐量阻碍率=供需比* 吞吐量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因子=0.212; 投资比例=0.05;

实际供需差异= 内陆港实际需求- 内陆港实际通过能力; 实际需求转换因子=0.7;

服务区域GDP=INTEG( 经济增长率- 经济阻碍率,237) ;消耗系数=0.033;

物流投资额= 服务区域GDP* 投资比例;

经济增长率 =服务区域GDP* 经济增长率影响因子( GDP增长压力系数);

经济增长率影响因子= [(0,0)-(1,1)],(0,0.1),(0.1,0.12),(0.2,0.22),(0.3,0.313),(0.4,0.4),(0. 5,0.42),(0.6,0.53),(0.7,0.63),(0.8,0.71),(0.9,0.783),(1.1);

经济增长阻碍因子=0.08; 经济阻碍率 = 实际供需差异* 经济增长阻碍因子;

通过能力增长率= 内陆港基础设施投资因子;通过能力消耗率= 消耗系数;

3.3 模拟结果

(1)哈尔滨内陆港2005-2012年吞吐量预测

通过在《中国统计年鉴》及其他相关文献中查找的数据,输入vensim软件模型,进行仿真后,得到2005-2012年内陆港吞吐量预测值如下图,其与实际值比较如下:

图 4哈尔滨内陆港2005-2012年预测值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哈尔滨内陆港吞吐量预测值与实际值除个别值外基本吻合,在2005-2012年中增幅较小.

(2) 哈尔滨内陆港2015-2030年吞吐量预测如下图所示(改变的参数为区域GDP)。

图 5哈尔滨内陆港2015-2030年吞吐量预测

4结论

本文将系统动力学引入内陆港吞吐量分析的过程,就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思路来分析和思考内陆港运作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从全局、整体的角度考察内陆港的运行机制。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2005-2012年,哈尔滨内陆港吞吐量从30万TEU 增加到48万TEU,在此过程中增幅较小。在2015年之后从预测值可以看出,吞吐量增幅有所增加,在2030年后将达到50万TEU以上。

从模型结构可以看出,内陆港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互动发展,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内陆港建设中,要时刻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防止建设决策和建设布局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协调内陆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使内陆港发展整体呈现是空的均衡性,最终保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傅明明,吕靖.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区域经济关系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35,(4).

[3]徐长新,严以新,张萍.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J],水运工程,2006,5.

[4]候秀明,封学军,纪军,王伟.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与经济协同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实习类别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李旋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130521105 指导教师崔广才、祝勇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六年一月

- 1 -

- 2 -

一、概述 一个目录文件是由目录项组成的。每个目录项包含16B,一个辅存磁盘块(512B)包含32个目录项。在目录项中,第1、2字节为相应文件的外存i节点号,是该文件的内部标识;后14B为文件名,是该文件的外部标识。所以,文件目录项记录了文件内、外部标识的对照关系。根据文件名可以找到辅存i节点号,由此便得到该文件的所有者、存取权、文件数据的地址健在等信息。UNIX 的存储介质以512B为单位划分为块,从0开始直到最大容量并顺序加以编号就成了一个文件卷,也叫文件系统。UNIX中的文件系统磁盘存储区分配图如下: 本次课程设计是要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Linux文件系统。我们在内存中开辟一个虚拟磁盘空间(20MB)作为文件存储器,并将该虚拟文件系统保存到磁盘上(以一个文件的形式),以便下次可以再将它恢复到内存的虚拟磁盘空间中。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采用位示图方法。 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设计任务 多用户、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login 用户登录 logout 退出当前用户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 3 -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mkdir 创建目录 ch 改变文件目录 rd 删除目录树 format 格式化文件系统 Exit 退出文件系统 2.2设计要求 1) 多用户:usr1,usr2,usr3,……,usr8 (1-8个用户) 2) 多级目录:可有多级子目录; 3) 具有login (用户登录)4) 系统初始化(建文件卷、提供登录模块) 5) 文件的创建:create (用命令行来实现)6) 文件的打开:open 7) 文件的读:read8) 文件的写:write 9) 文件关闭:close10) 删除文件:delete 11) 创建目录(建立子目录):mkdir12) 改变当前目录:cd 13) 列出文件目录:dir14) 退出:logout 新增加的功能: 15) 删除目录树:rd 16) 格式化文件系统:format 2.3算法的总体思想 - 4 -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2011 级通信工程专业1113071 班级 题目基于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胡娟 2014年6月27日

1任务书 试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采用曼彻斯特码作为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发送数据率为1000bps,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另外,对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谱进行估计。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2基带系统的理论分析 1.基带系统传输模型和工作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 所示,它通常由脉冲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与码元再生器组成。系统工作过程及各部分作用如下。 g T(t) n 定时信号 图 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 发送滤波器进一步将输入的矩形脉冲序列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g T(t)。这是因为矩形波含有丰富的高频成分,若直接送入信道传输,容易产生失真。 基带传输系统的信道通常采用电缆、架空明线等。信道既传送信号,同时又因存在噪声n(t)和频率特性不理想而对数字信号造成损害,使得接收端得到的波形g R(t)与发送的波形g T(t)具有较大差异。 接收滤波器是收端为了减小信道特性不理想和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而设置的。其主要作用是滤除带外噪声并对已接收的波形均衡,以便抽样判决器正确判决。 抽样判决器首先对接收滤波器输出的信号y(t)在规定的时刻(由定时脉冲cp控制)进行抽样,获得抽样信号{r n},然后对抽样值进行判决,以确定各码元是“1”码还是“0”码。 2.基带系统设计中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干扰以及解决方案

《操作系统》课程综合练习题 及答案

《操作系统》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1 )管理、( 2 )管理、( 3 )管理、( 4)管理以及提供用户接口。 2.系统调用与一般函数调用的执行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系统调用运行在( 5 )态,一般函数调用 运行在( 6 )态。 3.进程并发执行时有间断性、(7)和(8)的特点。 4.进程的基本特征有( 9 )、( 10 )、独立、异步及结构特征。 5.UNIX系统的文件目录项由两部分构成,即文件名和( 11 ); 6.临界资源的概念是(12),而临界区是指(13)。 7.产生死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14)和(15)。 8.段页式存储管理中,是将作业分( 16 ),( 17 )内分( 18 ),内存分配以( 19 )为单位。 9.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在不考虑使用快表的情况下,每条访问内存的指令需要( 20 )次访问内 存; 10.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称为( 21 )操作; 11.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段称为( 22 ),为保证进程互斥,应在进程的临界区前设置( 23 ), 在临界区后设置( 24 )。 12.银行家算法中,当一个进程提出的资源请求将导致系统从( 25 )进入( 26 )时,系统就拒绝 它的资源请求。 13.页面调入策略要解决(27)、(28)两个问题。 14.最佳置换算法是选择(29)或(30)的页面做为被淘汰的页面。 15.UNIX系统中,用于创建进程的两个常用系统调用是( 31 )和( 32 )。 16.进程调度负责( 33 )的分配工作。 17.通常操作系统内核提供( 34 )功能和( 35 )功能。 参考答案: 1、(1)存储管理;(2)处理机管理;(3)文件管理;(4)设备管理; 2、(5)系统态(核心态) ;(6)用户态; 3、(7)失去封闭性;(8)不可再现性 4、(9)动态;(10)并发; 5、(11)索引结点; 6、(12)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13)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代码;

餐厅订餐管理系统建模作业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题目餐厅订餐管理系统 系部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100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13 年月日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课程设计评审表

餐厅订餐管理系统 一、项目概述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其中餐饮业的发展尤为突出。近年来已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餐饮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仍普遍采用手工管理方式,整体科技含量低。随着餐饮企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手工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人员成本还是提供决策信息方面都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的要求,因此制约了整个餐饮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的管理成为了一个难题,为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些中小型饭店中采用工作流技术,结合餐厅绿色管理内容,实施计算机管理,将信息系统视为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本系统使用计算机对餐饮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速度快、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成本低等,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饮食也渐渐的注重起来,很多人在进行紧张工作之余会选择享受没事进行放松。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到餐厅就餐,会出现排队或没有座位的现象。还有就是有的人懒得出去,希望在自己的家就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所以饭店预订就成了人们的首选,目前比较普遍的是电话订餐,这种预订方式简洁,方便,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是订餐后出现饭店并没有将信息记录在案,这样的预定就变得没有了意义,另外这种订餐方式只是进行电话的预订,很可能会出现订餐但是不履行订单也不进行取消的现象,订餐信息不了解就会进行相关信息的询问,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时间的浪费,饭店人员会在同一天反复重复相同的信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方便餐馆人员能够按照客户需求分配餐桌,并能有条理的记录订菜单,减少因管理无序与客户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本系统是一个餐馆订餐系统,主要功能是为餐馆提供订餐记录和维护功能,同时由还扩展了订菜和定时提醒的功能,有利于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本系统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它能够切实有效地指导工作人员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更高效、快捷地实现业务的管理,保证信息的存储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外关于餐饮管理的系统很多,这种系统的侧重点和采用的技术都不一样,但相同的一点都是与数据库的相关操作,数据的录入有三种方式,一是基于普通电脑,二是基于触摸屏,三是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 *** 目录 实验一 Windows 进程管理 实验二 Linux 进程管理 实验三 互斥与同步 实验四 银行家算法的模拟与实现 实验五 内存管理 指导老师: *** 完成时间: **** ** **

实验六磁盘调度 实验七进程间通信 实验一 Windows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 2 Consol Application (控制台应用程序)。 2)2)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 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进程的"一生”。 3)3)通过阅读和分析实验程序,学习创建进程、观察进程、终止进程以及父子进程同步 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 Windows系统,启动VC++ 6.0。 步骤2:在“ FILE”菜单中单击“ NEW”子菜单,在“ projects ”选项卡中选择 “Win32 ConsolApplication ”,然后在“ Project name 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 ”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 FILE”菜单中单击“ NEW”子菜单,在“ Files ”选项卡中选择“ C++ Source File ” ,然后在“ File ”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 :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 -“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 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列出运行结果(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运行不成功可能是路径有问题或者没有通过编译。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系统描述 (2) 2、系统分析 (2) 3、系统仿真输入数据分析 (3) 4、WITNESS建模与仿真 (9) 2、系统仿真的输出分析 (11) 参考文献 (13) 邮政银行窗口服务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说明书

1 系统描述 中北大学邮政银行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存取款、转账等各种银行服务,此服 务系统由取款者、人工服务窗口、银行构成。邮政银行共有3个服务窗口,但由 于端午假期,学校人员较少,需要办理业务的人也不多,故仅开通一个窗口。在日 常的取款过程中经常出现排队等待现象。在高峰期(注:高峰期往往就是中午、下 午与节假日前),同学到达率服从一定概率分布,服务速率依赖于同学办理业务的 类型以及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此次建模的目的就是在假定同学到达时间间隔与 办理业务花费的时间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时,考察服务窗口的忙闲情况。 图1:排队模型 2 系统分析 (1)实体: 临时实体:顾客 永久实体:服务窗口 特殊实体:排队队列 (2)状态: 服务窗口:忙、闲 顾客:排队、接受服务 排队队列:队列长度 (3)活动:排队(顾客),服务(服务窗口) a、顾客到达时,若服务窗口处于空闲状态,则顾客进入“等待服务”的阶段;否则,进入“接受服务”阶段。 b、服务窗口完成对某一顾客的服务之后,如果队列处于“非零”状态,则立即开始对下一个顾客的服务;否则进入“闲”的状态。 (4)时间:顾客到达、顾客结束排队(条件事件)、顾客服务完毕离去。 (5)排队规则:先到先服务 (6)系统的流程图描述

图1 邮政银行服务系统实体流程图 3 系统仿真输入数据分析 (1)数据的收集

操作系统作业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课程作业 (2013年春)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学校: 日期:

作业一:作业管理 1、有三道程序A、B、C在一个系统中运行,该系统有输入、输出设备各1台。三道程序 A、B、C构成如下: A:输入32秒,计算8秒,输出5秒 B:输入21秒,计算14秒,输出35秒 C:输入12秒,计算32秒,输出15秒 问:(1)三道程序顺序执行的总时间是多少? (2)充分发挥各设备的效能,并行执行上述三道程序,最短需多少时间(不计系统开销)?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2、假设一个单CPU系统,以单道方式处理一个作业流,作业流中有2道作业,共占用CPU 计算时间、输入卡片数和打印输出行数如下: 其中,卡片输入机速度为1000张/分钟,打印机输出速度为1000行/分钟,试计算:(1)不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两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从第1道作业输入开始到最后一个作业输出完毕)。 (2)如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2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不计读/写盘时间),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作业二:进程管理 1、 请写出两程序S1和S2可并发执行的Bernstein 条件。 2、 有以下5条语句,请画出这5条语句的前趋图。 S1:y=x+1 R(x) W(y) S2:c=f-w R(f,w) W(c) S3:d=r-y R(r,y) W(d) S4:x=a+b R(a,b) W(x) S5:r=c+y R(c,y) W(r) 3、 设在教材第62页3.6.4节中所描述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其缓冲部分为m 个长度相等 的有界缓冲区组成,且每次传输数据长度等于有界缓冲区长度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可对缓冲区同时操作。重新描述发送过程deposit(data)和接收过程remove(data)。 P P P i P .. .. 1 2 i k .. 4、 设有k 个进程共享一临界区,对于下述情况,请说明信号量的初值、含义,并用P ,V 操作写出有关互斥算法。 (1) 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2) 一次允许m (m

操作系统课程试验

第3章处理机管理 7.1实验内容 处理机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深入理解进程管理部分的功能,设计几个调度算法,模拟实现处理机的调度。 7.2实验目的 在多道程序或多任务系统中,系统同时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有若干个。也就是说能运行的进程数远远大于处理机个数。为了使系统中的各进程能有条不紊地运行,必须选择某种调度策略,以选择一进程占用处理机。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单处理机调度的算法,以巩固和加深处理机调度的概念。 7.3实验题目 7.3.1设计一个按先来先服务调度的算法 提示 (1)假设系统中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标识。进程控制块内容如图7-1所示。 进程名即进程标识。 链接指针:按照进程到达系统的时间将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连接成一个就绪队列。指针指出下一个到达进程的进程控制块首地址。最后一个进程的链指针为NULL。 估计运行时间:可由设计者指定一个时间值。 达到时间:进程创建时的系统时间或由用户指定。调度时,总是选择到达时间最早的进程。 进程状态:为简单起见,这里假定进程有两种状态:就绪和完成。并假定进程一创建就处于就绪状态,用R表示。当一个进程运行结束时,就将其置成完成状态,用C表示。 (2)设置一个队首指针head,用来指出最先进入系统的进程。各就绪进程通过链接指针连在一起。 (3)处理机调度时总是选择队首指针指向的进程投入运行。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实验,所以对被选中进程并不实际启动运行,而只是执行: 估计运行时间减1 用这个操作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而且省去进程的现场保护和现场恢复工作。 (4)在所设计的程序中应有显示或打印语句,能显示或打印正运行进程的进程名,已运行是、还剩时间,就绪队列中的进程等。所有进程运行完成是,给出各进程的周转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源程序1.cpp,采用先来先无法法在Visual C++ 6.0下调试运行*/ /*数据结构定义及符号说明*/ #include #include

产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大纲(完稿)

《产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产品系统设计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修读方式:必修 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时:2周 学分:1 先修或同修课程: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图形创意、人机工程学、透视学等 后续课程:产品概念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等 执笔人:郭淑颖 一、制定课程设计大纲的依据 根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产品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课程设计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本实践环节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进行新产品的系统化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中的基本理论以及专业课知识,实践一个产品从市场调研、确定设计方案到设计展开的设计过程,能够对产品的各大设计要素进行展开设计。。 2. 能根据被表达的产品的形态、功能、结构等要求,运用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完成设计,完成产品系统设计。 3. 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资料、教程、网络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挖掘市场需求,确定设计方向和概念,并独立成该概念的系统设计。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的选题

选择难度一般的设计题目,建议给定5个或者以上设计题目,学生自选并组成设计小组,一个小组一起完成市场调研及分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设计概念进行设计展开。 2. 指导教师 由担任本课程的教师(中级职称以上)担任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一个班。指导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指导及成绩评定等工作。 3. 学生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掌握设计进度。设计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四、课程设计内容、设计工作量及相关要求 1. 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题目参考:家具设计、家电设计、玩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办公用品设计等。具体设计内容包括: 1) 市场调研及调研分析,确定设计方向; 2) 方案设计,设计草图; 3) 设计展开,按设计要素进行展开设计; 4) 设计展示-草图、三视图、效果图; 5) 编写设计制作说明报告并进行设计答辩。 2. 课程设计的工作量 1) 最终设计效果图3张(A3图幅,产品效果图、产品场景图、展示效果图) 2) 设计报告说明书1份 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市场调研及分析;方案设计;设计展开;设计展示;整理造型表现完成的说明报告书。 3.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学生证明自己设计正确合理并供有关人员参考的文件,它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说明书也是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逐步形成,课程设计结束时,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作业

华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作业 1)给出数据定义和详细说明; struct block_s{ /* 该块的实际长度,不包括block_s的大小。 */ int length; /* 申请该块的作业,为0表示该块空闲。 */ int owner; /* 当该块是空闲块时,offset表示下一空闲块的偏移,offset为TOTAL_BYTE表示该块是最后一个空闲块。 当该块非空闲块时,offset表示作业实际申请的大小。 */ int offset; }; 2)给出实现思想和设计流程; 该算法遍历空闲链表,找第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块。 然后,若找到的块足够大,再把该块切成两块,返回第一块给调用者;把第二块加到空闲区链表中。

该算法遍历整个空闲链表,找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块。并且该块是所有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块中,大小最小的块。 然后,若找到的块足够大,再把该块切成两块,返回第一块给调用者;把第二块加到空闲区链表中。 3)调试完成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为n,假定模拟实验中n值为10*/

#define m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空闲区表最大为m,假定模拟实验中m值为10*/ #define minisize 100 struct { float address; /*已分分区起始地址*/ float length; /*已分分区长度,单位为字节*/ int flag; /*已分配区表登记栏标志,用"0"表示空栏目*/ }used_table[n]; /*已分配区表*/ struct { float address; /*空闲区起始地址*/ float length; /*空闲区长度,单位为字节*/ int flag; /*空闲区表登记栏标志,用"0"表示空栏目,用"1"表示未分配*/ }free_table[m]; /*空闲区表*/ allocate(char J,float xk) { /*采用最优分配算法分配xk大小的空间*/ int i,k; float ad; k=-1; for(i=0;i=xk&&free_table[i].flag==1) if(k==-1||free_table[i].length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后作业

、系统、模型和仿真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答:系统是研究的对象,模型是系统的抽象,仿真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 、通过因特网查阅有关蒲丰投针实验的文献资料,理解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的一般步骤。 答:蒲丰投针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在平面上画有一组间距为a的平行线,将一根长度为L(L

(1)实体流图

(2)活动循环图 、以第二章中图2-5所示的并行加工中心系统为对象,建立Petri 网模型。 3214所示Petri 网模型的运行过程,并将分析结果同例3-5相比较。

、任取一整数作为种子值,采用第三题中得到的随机数发生器生成随机数序列的前200项数据,并对其统计性能进行检验。 解:由第3题可得到一个随机数发生器: a=5 b=9 c=3 m=512 取种子值,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前200项数据如下: n n 5000032458 4 t t P t P P P P t P (2)t3发 生后 t t P t P P P P t P (3)t2发 生后 (4)t1不能 发生 t t P t P P P P t P (5)t4发 生后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 管理模拟实现 学生姓名:韩慧 学生学号: 031140312 班级: 031140--3 0311401、02、03、04班制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1) 引言 (3)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3) 需求分析 (3) 概要设计 (3) 开发环境 (4) 系统分析设计..................................................................... 4 有关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 (4) 内存管理概念 (4) 内存管理的必要性 (4) 内存的物理组织 (4) 什么是虚拟内存 (5)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式 (5) 单一连续分配(单个分区) (5)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5)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动态分区) (5) 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 (5) 问题描述和分析 (6) 程序流程图 (6) 数据结构体分析 (8) 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9) 分析并实现四种内存分配算法 (11) 最先适应 算 (11) 下次适应分配算法 (13) 最优适应算法 (16) 最坏适应算法......................................................... (18) 回收内存算法 (20) 调试与操作说明 (22) 初始界 面 (22)

模拟内存分配 (23) 已分配分区说明表面 (24) 空闲区说明表界 面 (24) 回收内存界 面 (25) 重新申请内存界面..........................................................26.总结与体会. (28) 参考文献 (28) 引言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们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存储器容量虽然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存储器仍然是一种宝贵而又紧俏的资源。如何对它加以有效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而动态分区分配属于连续分配的一种方式,它至今仍在内存分配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的理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编程实现,获得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 编写程序实现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式,该程序管理一块虚拟内存,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功能。分析并实现四种内存分配算法,即最先适应算法,下次最先适应算法,最优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内存分配算法和回收算法的实现。 需求分析 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在实现动态分区分配时,将涉及到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和分区的分配和回收操作这样三个问题。常用的数据结构有动态分区表和动态分区链。在对数据结构有一定掌握程度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来描述存储空间,实现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功能,应该选择最合适的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后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

图书馆管理系统uml建模作业

图书馆管理系统UML建模 姓名:罗鑫 班级:计Y052班s 学号:200502001071

1 系统功能需求 ①借阅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书籍信息和预定书籍。 ②借阅者能够借阅书籍和还书。 ③图书管理员能够处理借阅者的借阅和还书请求。 ④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维护,如增加、删除和更新书目,增加、删除和更新借 阅者帐户,增加和删除书籍。 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基本数据维护模块 ◆基本业务模块 ◆数据库管理模块 ◆信息查询模块 2 基本数据维护模块 基本数据维护模块包括的主要功能模块: ①添加借阅者帐户 ②修改更新借阅者帐户信息 ③添加书目 ④修改和更新书目信息 ⑤添加书籍 ⑥删除书籍 3 基本业务模块 基本业务模块包含的功能: ①借书 ②还书 ③书籍预留 ④取消书籍预定 4 数据库模块 数据库模块的功能: ①借阅信息管理 ②书籍信息管理 ③帐户信息管理 ④书籍预留信息管理 5 信息查询模块 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是查询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 ①查询书籍信息 ②查询借阅者信息 ◆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有三类:读者(也可称为借阅者)、图书馆管理员、图书馆管理系统维 护者。

1、系统中的类 读者类Reader 图书馆人员类LibraryStaff 图书馆管理员类LibraryManager 系统管理员类SystemManager 图书馆馆长类LibraryBoos

图书馆数据库类LibraryDatabase 图书馆资源数据库ResourcesDatabase 图书馆读者数据库ReaderDatabase 图书馆工作人员数据库LibraryStaffbase 图书馆资源类LibraryResources 实物书籍类BooksResources 电子书籍类ElectronicResources 书类Book Magazine杂志类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和涉及面广。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相关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按照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类型、特征以及结构设计。 2.掌握进程和线程。 3.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和恢复。 4.掌握作业调度、进程调度、调度准则、调度算法、线程调度等。 5.掌握存储管理中的分区法、分页技术、分段技术、段页式技术等。 6. 掌握文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目录结构和目录查询、文件和目录操作。 7. 掌握输入/输出管理、用户接口服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素质目标 1.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技巧。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从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1.以“够用、适用、实用”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考虑后序课程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专业应用。 3.注重课堂教学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信息系统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人事管理系统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093221 学号:09322129 姓名:张楚玉 指导老师:黄国辉 2011年11月24日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中信息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人事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各个企业或者机构管理人员的调动、人员档案的管理以及人员工薪的管理等,可以使企业或者机构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达成目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字:信息技术、数据、企业、人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ociety, in all fiel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People more and more depen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the enterprises or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staff mobility,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salary management,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or institution to better use of human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goal, for the enterprise decision-making provide help.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 business, personnel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和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姓名孙会芳 学号 099094090 班级工093 指导老师暴伟霍颖

目录 一、课程任务书 (3) 1.题 目............................................................... (3) 2.课程设计内容 (3) 3.课程设计要求 (4) 4.进度安排 (4) 5.参考文献 (4) 二、课程设计正文 (5) 1、题目 (5) 2、仿真模型建立 (5) (1)实体元素定义 (5) (2)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6) (3)元素细节设计 (8) (4 ) 模型运行和数据.................................................................. . (10) (5)模型代码 (12) (6)模型改进 (16) 3.实验感想 (17)

三、参考文献 (18)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1. 题目 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仿真 2. 课程设计内容 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 (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两种工件A,B分别以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A进入队列Q1, B进入队列Q2,等待检验。(学号最后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 (3)操作工人labor1对A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操作工人labor2对B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A的合格率为65%,B的合格率为95%。 (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3队列中等待;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4队列中等待。 (6)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5,1)分钟;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分钟。

兰大网院操作系统课程作业_C

2017秋春兰大课程作业答案---单选题 某一作业的任务是某紧急事物处理,应选择()算法较为合适。 A: FCFS B: SJF C: HRN D: 优先级调度 单选题 当一个任务需要若干进程协同完成时,进程之间需要交换一定数量的信息,把这种信息交换称为()。 A: 进程唤醒 B: 进程通信 C: 进程互斥 D: 进程同步 单选题 用户在自己的用户终端上连续键入组成作业的若干命令,无需等待一条命令是否执行完毕。所键入的命令形成了一道命令串,存储在一个系统缓冲区中,由操作系统自动地对这些命令逐步提取并解释执行,最后向用户提供处理结果。在这样的多用户、多作业、多命令串的系统中,前后台作业的执行调度()。 A: 全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 B: 由用户干预完成 C: 由系统和用户干预结合完成 D: 全由用户完成 单选题 保护现场是指将现场信息保存至()。 A: 磁盘 B: 各相应的寄存器 C: 进程的PCB中 D: 内存系统区 单选题 在操作系统中,下列()指的是一种硬件机制。 A: 通道技术 B: 缓冲区 C: Spooling技术

D: 内存覆盖技术 单选题 单个分区的存储管理不适用于()。 A: 个人计算机 B: 专用计算机 C: 单道程序系统 D: 多道程序系统 单选题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占设备改造成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A: 系统设备 B: 虚拟设备 C: 用户设备 D: 存储设备 单选题 把逻辑文件存放到存储介质上时,如果组织成()文件,则逻辑记录可以按任意次序存放在不相邻的存储块中。 A: 流式 B: 记录式 C: 顺序 D: 链接 单选题 并发进程执行时可能会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这种错误是由于并发进程()引起的。A: 使用共享资源 B: 执行的顺序性 C: 要求计算时间的长短 D: 程序的长度 单选题 作业调度算法中所提到的响应比是指()。 A: 作业等待时间与作业执行时间之比 B: 作业执行时间与作业等待时间之比 C: 作业执行时间与作业调度时间之比 D: 作业调度时间与作业执行时间之比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 ******** 姓名:* * 班级: *** 指导老师: *** 完成时间: ****.**.** 目录 实验一 Windows进程管理 实验二 Linux进程管理 实验三互斥与同步 实验四银行家算法的模拟与实现 实验五内存管理 实验六磁盘调度 实验七进程间通信 实验一 Windows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 VC 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 Windows 进程的“一生”。

3)通过阅读和分析实验程序,学习创建进程、观察进程、终止进程以及父子进程同步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 Windows 系统,启动 VC++ 。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 “Win32 Consol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 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然后在“File” 处输入 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 1-1 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 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 debug 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 (2)创建进程 本实验显示了创建子进程的基本框架。该程序只是再一次地启动自身,显示它的系统进程 ID和它在进程列表中的位置。 步骤1:创建一个“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拷贝清单 1-2 中的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步骤 1 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列出运行结果。按下ctrl+alt+del,调用 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记录进程相关的行为属性。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加入参数重新运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列出运行结果。按下ctrl+alt+del,调用 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记录进程相关的行为属性。 (3)父子进程的简单通信及终止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