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钢炼铁系统的技术进步
- 格式:pdf
- 大小:142.78 KB
- 文档页数:2
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高炉炼铁技术是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基础,是保证金属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技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随着金属冶炼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保证金属铁质量、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提高了金属铁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添加剂和冶炼工艺的改进,使高炉炼铁工艺取得重大进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铁素体组成,同时也能够改善铁水的流动性,有利于铁块的全面成型。
此外,利用新型炉料和改进的热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铁水的含氧量,提高铁液的液相容量,从而获得更高品质的铁。
其次,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还大大提高了铁的产量。
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存在着大量的炉料损失,限制了铁的产量。
随着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炉料损失大大减少,产量得到提高。
通过对炼铁工艺及其参数进行优化调整,获得合理的炉料计算和分配,进而有效提高铁的产量。
此外,结合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可以使高炉炼铁效率更高,产量更大。
最后,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不仅缩短了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量,而且可以减少能耗消耗和废气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改善炼铁终端的工作环境,为炼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以上是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概述,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几点:继续提高高炉炼铁质量和产量,推广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炼铁工艺,合理设计炉料配比,提高炼铁效率,减少能耗和污染,改善炼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未来,相信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将取得更好的发展,为我们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托。
84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工 业 技 术1 项目概述安钢焦化厂运焦一二系统,主要负责焦化厂一炼焦和二炼焦车间焦炭的外运炼铁和存储,该系统原有的J4皮带主要负责焦炭到炼铁的运输,但由于电气设备运行时间过长,而且随着新高炉的建成,使得原有的J4皮带已不能满足目前生产需求。
此次改造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在原运焦一二系统的控制基础上,由变频器控制管状皮带电机,代替原来的J4皮带完成焦炭到炼铁新高炉的运输,并新增振动给料机和除铁器配合使用,对硬件设备及PL C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
2 系统说明2.1工艺简介原运焦一二系统由1#、2#两条线组成,共包括六条皮带机、两套大振筛、两套小振筛、两套除尘装置以及配合1#J1皮带使用的一台风机。
改造后的系统除管状皮带代替原来的J4皮带外,还新增振动给料机参与连锁控制,除铁器由现场手动启停。
以下为改造后的料线及每条料线所包含的设备(从左到右为设备顺启顺序)。
(1)1#系统进小仓:1#J 2—1#除尘—1#小振筛(南、北)—1#大振筛(南、北)—1#风机—1#J 1(南、北)。
(2)2#系统进小仓:2#J3—2#除尘—2#小振筛(南、北)—2#大振筛(南、北)—2#J2(南、北)—2#J1。
(3)1#系统进炼铁:管状皮带(1#、2#)—振动给料机—1#除尘—1#小振筛(南、北)—1#大振筛(南、北)—1#风机—1#J 1(南、北)。
(4)2#系统进炼铁:管状皮带(1#、2#)—振动给料机—2#J3—2#除尘—2#小振筛(南、北)—2#大振筛(南、北)—2#J2(南、北)—2#J1。
其中管状皮带、两套大振筛、两套小振筛、1#J1电机都为一开一备。
2.2功能实现原运焦一二系统的控制功能可实现单独每条料线的顺启、顺停和急停,也可实现1#进小仓+2#进炼铁、1#进小仓+2#进小仓、2#进小仓+1#进炼铁、2#进炼铁+1#进炼铁这四种组合方式,同时开两条料线,而且单独顺启、顺停和急停其中一个料线不影响另一条料线的正常运行。
491957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计划筹建两个重点项目,一个是安阳钢铁厂,另一个是开封化肥厂。
两个项目的前期选址工作均由省工业厅负责。
考虑到安阳县李珍铁矿和林县(今为林州市)东冶等铁矿的资源优势,省工业厅就把钢铁厂的厂址选定在安阳市西郊的梅园庄。
回顾安钢初建及发展历程—— 杜华平 ——1958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任命省工业厅的孔百川、洛阳矿山机械厂厂长助理李凤翔为安钢筹建处副主任,任命我(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的秘书)为筹建处党委副书记,任命赵临捷为筹建处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安钢的筹建在没有钢铁工业基础的河南省筹建钢厂,一切工作都需从零开始。
围绕工作重点,筹建处党委成员进行了分工,成立了三个组:孔百川负责全面工作,兼抓设计、设备选型组;我抓调配干部与职工培训组;李凤翔抓基建组。
建厂的第一要务,首先是人员问题。
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简称人委)对安钢聚集人才的工作非常重视。
省人委曾函请国家冶金部,对安钢支援技术人员。
1957年,冶金部先后从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系首钢的前身)调来龚福标、戎庆祥、齐文斗等8位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技师。
安钢筹建处成立后,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再次向冶金部部长写信求援。
冶金部干部司司长张健民表示:“决定由石钢、唐山钢铁集团、太原钢铁集团等老厂矿支援安钢。
他们不仅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支援,还承担你厂职工的培训工作。
”各大老厂矿抽调来支援安钢建设的工程师、老工人很快到位。
我们还从三方调来了一大批干部:一是从省直机关和各地、市机关抽调一批处室骨干;二是省文化干校人员(大部分是各县、区的骨干成员)全部参加安钢建设;三是军队干校支援经济建设的干部。
调入人员中,除少数人持组织介绍信直接来报到外,凡是集体调入的,安钢党委都要派领导前往派出单位迎接,并召开欢迎会,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来工作。
同时,省人事厅每年也要给安钢分配一批大中专毕业生。
在用人上,我们把老钢铁企业支援的技术骨干作为“种子”,与安钢的领导干部一起,组成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高炉合理含铁炉料结构的研究 黄培正 S0126069 钢铁研究总院 摘要: 高炉冶炼条件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炉料的合理化,高炉炉料结构优化不仅是含铁炉料搭配模式的优化,还应该是包括各种含铁炉料自身性能的优化。根据高炉内温度分布的特点,分别研究烧结矿、球团矿和块矿的热稳定性、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热裂性能、还原性能、还原膨胀性能、还原后强度和高温软熔性能,掌握含铁炉料在入炉后的冶炼过程中强度和粒度的变化,查明影响高炉各区炉料顺行与透气性的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含铁炉料冶炼性能的影响因素,找到改善含铁炉料冶炼性能的措施。 关键词:高炉炉料结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还原性;软熔性
1.1高炉炼铁在钢铁工业中的地位
钢铁是人类社会使用的最主要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的功能材料,钢铁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的需求量随支柱产业。 目前钢铁产量的迅速增加对生铁之升高,而高炉炼铁仍然是现代炼铁的主要方法,是钢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这种方法是由古代竖炉炼铁发展、改进而成的。尽管世界各国研究发展了很多新的炼铁法,如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但是由于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的产量较小。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目前这种方法生产的生铁仍占世界铁总产量的95%以上,在我国更占到99.5%以上。
1.2高炉炉料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性
在钢铁工业中,高炉炼铁生产的物料消耗和能源消耗最大,排放物种类和数量也最多。高炉炼铁不仅是钢铁生产中最主要的成本构成工序,同时是与环境和社会联系最密切的生产环节。所以高炉炼铁的高产低耗和高炉长寿就成为高炉炼铁技术发展的方向。从影响高炉炼铁过程的因素来分析,除了高炉本体及其附属设施外,炼铁生产还必须具备原料(矿石、焦炭、熔剂)和热风两个基本的冶炼条件。但随着炼钢能力的提高,生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焦炭资源却日渐缺乏。因此,要想在现有设备和资源条件下,达到增产降耗的目的,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高炉强化冶炼。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精料、高压操作、高风温、富氧喷吹和自动控制等新技术措施来进行高炉强化冶炼。其中精料是高炉强化的物质基础,国内外高炉炼铁的实践表明,精料对高炉炼铁科技进步的影响率在70%左右 所以强化高炉冶炼必须把精料放在首位。精料同样也是高炉炉料结构的基础,精料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炉料结构的合理化,反之追求炉料结构的合理化又不断对原燃料品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可见高炉炉料合理化对高炉冶炼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