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0
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高炉炼铁技术是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基础,是保证金属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技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随着金属冶炼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保证金属铁质量、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提高了金属铁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添加剂和冶炼工艺的改进,使高炉炼铁工艺取得重大进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铁素体组成,同时也能够改善铁水的流动性,有利于铁块的全面成型。
此外,利用新型炉料和改进的热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铁水的含氧量,提高铁液的液相容量,从而获得更高品质的铁。
其次,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还大大提高了铁的产量。
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存在着大量的炉料损失,限制了铁的产量。
随着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炉料损失大大减少,产量得到提高。
通过对炼铁工艺及其参数进行优化调整,获得合理的炉料计算和分配,进而有效提高铁的产量。
此外,结合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可以使高炉炼铁效率更高,产量更大。
最后,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不仅缩短了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量,而且可以减少能耗消耗和废气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改善炼铁终端的工作环境,为炼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以上是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概述,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几点:继续提高高炉炼铁质量和产量,推广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炼铁工艺,合理设计炉料配比,提高炼铁效率,减少能耗和污染,改善炼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未来,相信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将取得更好的发展,为我们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托。
炼铁工艺的发展与创新从传统到现代炼铁工艺是铁矿石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将其转化为钢铁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炼铁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传统到现代的角度,探讨炼铁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一、传统炼铁工艺的演进传统炼铁工艺主要包括高炉法和直接还原法两种。
高炉法是将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原料放入高炉中,在高温下进行还原反应,产生炼铁渣和铁水。
而直接还原法则是将铁矿石与还原剂(如氢气、甲烷等)直接反应,得到铁水。
然而,传统炼铁工艺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炉法需要大量使用焦炭作为还原剂,导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直接还原法虽然能够节约部分能源,但其还原效率较低,产出的铁水品质也不稳定。
二、基于传统的工艺改进为了解决传统炼铁工艺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进行基于传统的工艺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的改进是炼铁炉的结构优化。
通过改变炉膛形状、燃烧方式等,提高炼铁的效率和品质。
此外,还通过添加助熔剂、改变添加时间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炼铁工艺。
除了结构改进,工艺改进还包括了炼铁原料的优化选择。
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铁矿石的分析和试验,选择更优质的原料,以提高炼铁产品的品质。
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焦炭种类和添加量对炼铁过程的影响,为提高炼铁效率和环保性做出了贡献。
三、现代炼铁工艺的创新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现代炼铁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
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电磁过程控制技术。
通过在炼铁炉中加入电磁线圈,对炼铁过程中的温度、浓度等参数进行准确控制,提高炼铁效率和产品品质。
另外,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现代炼铁工艺还采用了先进的喷射燃烧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高温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再循环利用,提高炼铁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
同时,还采用了新型炉衬材料和高效能耗炉墙结构,减少了炼铁过程中的热损失。
除了这些技术创新,现代炼铁工艺还注重炼铁过程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通过对炼铁过程中各个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控制和优化炼铁工艺。
2024年炼铁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炼铁市场是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炼铁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对该行业的未来趋势有所了解和展望。
一、炼铁市场的概述炼铁是将铁矿石进行冶炼,提取出铁的过程,是整个钢铁制造的起点。
炼铁市场的发展受到原材料供应、技术进步、环保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据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铁生产国家,炼铁产能居全球之首。
二、炼铁市场的供需情况炼铁市场的供需情况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需求量逐年增加,炼铁市场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
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限制过剩产能,但供需压力仍然较大。
三、炼铁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炼铁技术不断发展,从传统的高炉炼铁,到中间炉炼铁,再到低温还原炼铁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炼铁效率和环保性能。
炼铁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四、环保问题的挑战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是当前炼铁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应对环保要求,炼铁企业加大了对污染治理设备的投资,同时不断推动技术升级,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国际市场的竞争炼铁市场是一个国际竞争激烈的行业。
中国炼铁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手段来增强竞争力。
同时,国际市场的变化也会对炼铁市场产生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中国炼铁市场的发展。
六、未来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炼铁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炼铁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以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也是炼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论炼铁市场作为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炼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受到供需情况、技术进步、环保要求和国际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21年我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在当今社会,炼铁技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发展领域之一。
2021年,我国炼铁技术迎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各种新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为我国炼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传统炼铁技术的发展在2021年,我国传统炼铁技术持续得到改进和提升。
传统的高炉炼铁技术在效率和产量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在环保和节能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高炉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使得传统炼铁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 新型炼铁技术的涌现除了传统的高炉炼铁技术之外,2021年也见证了许多新型炼铁技术的涌现。
废钢电炉技术、直接还原炼铁技术等新技术不断受到重视,成为炼铁行业的新宠。
这些新技术不仅在产量和效率方面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在资源利用和环保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为炼铁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3. 炼铁技术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炼铁技术也在不断实现智能化发展。
在2021年,我国许多炼铁企业开始尝试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炼铁流程、管理生产过程,为炼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2021年我国炼铁技术发展呈现出了传统技术的提升、新技术的涌现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这些发展为我国炼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炼铁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炼铁技术的专家,我深知炼铁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2021年炼铁技术发展的评述,我认为我国炼铁技术在传统技术提升的也要不断引进和创新新技术,推动炼铁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我国炼铁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炼铁技术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炼铁技术人才培养,才能在国际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炼铁技术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中国古代冶金业的成就
中国古代冶金业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起来的冶金业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技术特点。
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炼铁技术的开发
自公元前7世纪开始,中国就开始采用炼铁技术。
到了汉代,炼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使用的高炉温度高达1,400℃以上,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铁。
此外,中国还发明了“鼓风炉”等炼铁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炼铁效率。
二、锻造技术的创新
中国古代锻造技术独具特色,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有机配合加工的方法,即在金属加工前,把金属和木、皮、骨等有机材料配合在一起,然后进行锻造。
二是采用“淬火”的方法,即将金属烧红后迅速放入有水、有油或者是其他液体的容器中进行冷却,以增强金属的韧性和硬度。
三、工具制造的进步
中国古代工具制造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造出了许多独特的工具,如“青铜鼎”、“青铜犁”、“青铜镰刀”等,这些工具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采用精密制造的方法,如采用“铸造法”和“铸锻法”等技术,制造出了大量优质的工具。
四、合金制造的开拓
中国古代合金制造的开拓主要包括青铜、白铜、黄铜等的制造。
其中,青铜是以铜为基础的合金,主要由铜和锡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这种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工具、武器、礼器等领域。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冶金业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其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对世界冶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发展现状
1、国内
(1)钢铁厂炼铁技术的改造力度加大,已实现超低碳、超低强度、超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
(2)新型储能灶的兴起,使煤的消耗大大减少,同时也提高了炼铁设备的智能度。
(3)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传统炼铁技术的能源利用率。
2、国外
(1)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在炼铁方面都有着非常成熟的技术,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不断提升设备抗磨损能力,使炼铁设备的性能得到持续提升。
(2)美国的炼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节能技术的提升,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发展趋势
1、储能灶的广泛应用:储能灶的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给炉内喷射的煤,从而提高炼铁效率。
2、球化技术的提升:通过提高炉内样品的球化度,大大提升炼铁炉设备的耐板材性和智能度。
3、炼铁技术创新:不断创新和应用抗磨损、节能、轻量化、小型化等技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产量。
4、炉前技术的完善:通过构建智能、优化的炉前技术,可以有效将煤、矿石等进料质量提高。
5、可持续发展: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都趋向于节能、低碳、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国钢铁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钢铁工业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及未来展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开始起步。
在国家的扶持下,一批国有钢铁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如鞍山钢铁、宝钢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钢铁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不断升级,逐步壮大。
到20世纪末,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之一。
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继续发展壮大,同时面临着国际竞争和环保压力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关键。
各大钢铁企业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进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如高炉炼铁、氧气转炉炼钢等,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二是研发新型钢铁材料,如高速列车用钢、高层建筑用钢等,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三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支持,中国钢铁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
同时,环保和能源消耗将成为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中国钢铁工业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全球钢铁工业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钢铁需求将继续增长。
环保和能源消耗问题也将成为全球钢铁工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钢铁企业将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冶铁与冶炼技术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冶铁与冶炼技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卓越的创新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冶铁与冶炼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
二、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1. 新石器时代的初步冶铁中国的冶铁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
当时的冶铁技术还比较初级,主要使用碳与铁矿石进行还原反应,通过精细控制火候,使铁矿石中的铁元素得以提取出来,形成初步的铁制品。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大规模制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包括炼铁炉、高炉和冲天炉等。
其中,高炉的发明标志着中国冶铁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高炉可以更高效地提取铁矿石中的铁元素,并且具有连续生产的能力,使得铁器的产量大幅增加。
3. 秦汉之际的冶铁革命秦汉之际,中国的冶铁技术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是鼓风炉,通过增加风力,提高了炼铁炉的温度和燃烧效率,进一步改进了铁器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在矿石选矿和冶炼工艺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使得铁的纯度得到提高,铁制品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三、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特点1. 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地域广阔,矿藏丰富,为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铁矿石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和西南地区,为冶铁工艺的推广和完善提供了坚实基础。
2. 多样化的冶炼技术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多样丰富,从简单的碳还原到复杂的高炉炼铁,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冶炼技术的多样性为古代工匠在不同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提供了便利和灵活性。
3. 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国古代的冶铁和冶炼技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工匠们通过不断实验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代代相传。
这种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为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繁荣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冶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进步使得铁器的产量大幅提升,农业、工业和交通等领域得以快速发展。
评析金属冶炼的技术进步与应用领域金属冶炼是一项重要的工业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冶炼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本文将就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以及其在应用领域方面进行评析。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1. 精炼技术的改进在金属冶炼过程中,对金属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精炼技术的改进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型的高效精炼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如真空冶炼、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等,大大提高了金属的纯度,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2. 能源利用的优化传统的金属冶炼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浪费严重。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金属冶炼过程中的能源利用得到了优化。
例如,通过废热回收技术、高效节能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金属冶炼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还降低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金属冶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金属冶炼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通过传感器、控制器、计算机等设备的联动,实现了冶炼工艺的精确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二、金属冶炼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推动作用1. 金属制品工业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金属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高纯度金属在电子、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加。
现代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金属制品的品质,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金属制品工业的持续发展。
2. 资源开发与利用金属矿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资源,在有效利用金属矿产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
现代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如浸取冶炼、无害化处理等,可以高效地开发和利用金属矿产资源,并对环境影响进行控制,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3. 环境保护传统的金属冶炼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现代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废气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处理技术的改进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创新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
王维兴
【期刊名称】《河南冶金》
【年(卷),期】2008(016)004
【摘要】近两年来中国生铁产量高速增长,同时高炉炼铁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步.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焦比达到392kg/t,热风温度达到1125℃,喷煤比达到137kg/t,利用系数为2.677t/m3.d.这些指标创造出我国历史最好水平.宝钢、武钢、首钢、鞍钢等企业的大高炉生产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炼铁燃料比低于500kg/t.但是,中国炼铁产业集中度低,炼铁企业发展不平,先进与落后共存,尚有6000多万t/年生产能力属于淘汰之列,造成中国炼铁技术发展不平衡.
【总页数】6页(P4-9)
【作者】王维兴
【作者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7
【相关文献】
1.冶金原料与预处理——中国高炉炼铁技术发展评述 [J], 王维兴;黄洁
2.人口·制度与传统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评述 [J], 刘敏
3.中国作物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述 [J], 盖钧镒;刘康;赵晋铭
4.倾力打造钻井液技术服务利器确保钻井施工安全快速高效——中国石油钻井液技
术发展评述 [J], 刘梅全;杨庆理;郑毅
5.中国新形势下非高炉炼铁的技术发展 [J], 张文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
以下是中国古冶铁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创新:
1. 窑炉技术:中国古代最早的冶铁技术是采用窑炉冶炼,窑炉是一种用土建造的圆形或矩形炉膛。
公元前500年左右,南方的越国和楚国开始使用窑炉冶铁,这使得中国冶铁技术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2. 风炉技术:公元前1世纪,中国南方的汉朝时期,发明了风炉。
风炉是一种利用气流和燃料之间的反应生成高温的设备,它的出现使得冶铁工艺更加高效,冶炼温度也得以提高。
3. 高炉技术: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北方的北魏时期,中国出现了高炉技术,这是中国冶铁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高炉是一种巨大的炉膛,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冶炼产量。
高炉使用石灰石作为熔剂,使得冶金反应更加充分,生产出更纯净的铁料。
4. 钢的生产:公元5世纪到6世纪,北方的北魏时期,中国开始生产钢。
中国冶铁工匠通过改良冶铁工艺,使得冶炼出的钢更加纯净,品质更好。
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早期生产钢的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古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经历了从窑炉到风炉再到高炉的演化,同时也实现了钢的生产。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
中国古代冶铁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对世界冶金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二稿)王维兴(中国金属学会北京 100711)近年来,中国炼铁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国生铁产量达到4.6944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5.19%,其增幅低于钢产量的同期增幅,占世界总产量的49,74%。
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指71家)产铁3.69亿吨,比上年增长13.74%,其他企业产铁1.20亿吨,℃增长19.60%。
地方企业铁产量增速高于大中型钢铁企业。
2008年前8月全国产铁3.2912亿吨,比上年度增长6.50%,降低了发展势头。
近2个月发展势头有较大的减缓,市场变得疲软: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出现全面下滑,这是近年来所没过有的。
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各级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态势的发展。
否则难以完成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任务。
要认识到,炼铁系统的能耗占企业总能耗的70%。
预计,2008年我国钢产量将达到5.2亿吨,生铁产量将达到4.9亿吨。
今年,我国炼铁生产能力将超过6亿吨,尚有约60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属于淘汰之列(主要是300m³以下容积小高炉)。
近两个月,因金融危机和市场变化,钢材销售不畅,一些企业出现亏损,进行停产压产,生产形势发展出现大逆转。
全国高炉炼铁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产量下降,生产指标进行调整,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为粗放式经营)。
1.中国高炉结构上述情况表明,地方炼铁厂的发展势头仍处于高于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发展。
马钢和太钢建成4063m3高炉,使我国拥有7座4000m3级高炉。
目前在建的有4座4000 m3级高炉(本钢,鞍钢,太钢,莱钢),沙钢,京唐公司在建5800 m3级高炉和5500m3级高炉。
一批大于2500m3级高炉在建设,大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炉大型化进程。
但是一批小于1000 m3级高炉也在建设。
目前中国有1300多座高炉,大于1000 m³容积高炉约有150座,300~1000 m³的高炉约500多座,小于300 m³的高炉约有600多座。
中国古代炼铁技术的发展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古代炼铁技术的发展,这可太有意思啦!你知道吗,早在春秋时期,咱们老祖宗就开始捣鼓炼铁这事儿啦。
那时候的炼铁技术还比较简单,不过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哟。
他们发现了铁矿石能变成有用的铁,就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
到了战国时期,炼铁技术可是有了大进步。
人们琢磨出了更多的办法,让炼出来的铁更纯、更好用。
这铁做出来的工具,可比以前的石头、木头厉害多啦,干起活来那叫一个顺手。
秦汉的时候呀,炼铁规模越来越大。
国家也重视起来,专门弄了好多炼铁的地方。
那场面,可热闹啦!炼出来的铁不光能做农具,还能打造兵器,保卫国家呢。
再往后到了唐宋,炼铁技术更是越来越厉害。
新的方法不断出现,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而且呀,不光是数量多,品种也丰富起来,什么铁锅、铁锁,生活里到处都能看到铁制品。
明清时期呢,炼铁技术那是炉火纯青啦。
不光自己用,还能出口到别的国家,让外国人也见识见识咱们中国的厉害。
怎么样,中国古代炼铁技术的发展是不是超级牛?咱们的老祖宗可真是聪明又厉害!稿子二:亲爱的朋友们,咱们来聊聊中国古代炼铁技术的神奇发展!一开始的时候啊,炼铁就像小孩子学走路,跌跌撞撞的。
但是古人聪明呀,不断尝试,不断摸索。
春秋那阵子,炼铁刚刚起步。
虽然技术还不太成熟,但大家的热情可高啦。
一点点地积累经验,就盼着能炼出好铁。
等到了汉朝,那可不得了。
炼铁的炉子变大了,技术也改进了不少。
炼出来的铁越来越多,能做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
唐朝的时候,炼铁就像是开了挂。
各种巧妙的法子都被想出来了,铁的品质那叫一个棒。
老百姓的生活因为有了铁制品,变得更加方便。
宋朝呢,炼铁业更是红红火火。
不光在国内到处都用铁,还传到了周边的国家,让他们都羡慕咱们。
元朝的时候,虽然打仗多,但是炼铁也没落下。
照样能炼出好用的铁来。
到了明朝和清朝,炼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啦。
不管是大的物件还是小的玩意儿,用铁做起来都不在话下。
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王维兴近年来,中国炼铁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2007年全国生铁产量达到4.6944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49.74%,比上年度增长15.19%,其增幅低于钢产量的同期增幅。
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指71家)产铁3.69亿t,比上年增长13.74%,其他企业产铁1.20亿t,增长19.60%。
地方企业铁产量增速高于大中型钢铁企业。
2008年前8月全国产铁3.2912亿t,比上年度增长6.50%,降低了发展势头。
近2个月发展势头有较大的减缓,市场变得疲软: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出现全面下滑,这是近年来所没过有的,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各级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难以完成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任务。
要认识到,炼铁系统的能耗占企业总能耗的70%。
预计,2008年我国钢产量将达到5.2亿t,生铁产量将达到4.9亿t。
今年,我国炼铁生产能力将超过6亿t,尚有约6000万t的生产能力属于淘汰之列(主要是300m3以下容积的小高炉)。
近两个月,因金融危机和市场变化,钢材销售不畅,一些企业出现亏损,进行停产压产,生产形势发展出现大逆转。
全国高炉炼铁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产量下降,生产指标进行调整,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为粗放式经营)。
1 中国高炉结构上述情况表明,地方炼铁厂的发展势头仍处于高于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发展。
马钢和太钢建成4063m3高炉,使我国拥有7座4000m3级高炉。
目前在建的有4座4000m3级高炉(本钢、鞍钢、太钢、莱钢),沙钢、京唐公司在建5800m3级高炉和5500m3级高炉。
一批大于2500m3级高炉在建设,大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炉大型化进程,但一批小于1000m3级高炉也在建设。
我国有1300多座高炉,大于1000m3容积的高炉约有150座,300~1000m3高炉约500多座,小于300m3的约有600多座。
全国约有980多家炼铁企业。
这说明,我国炼铁产业集中度低,高炉平均炉容偏小,是处于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多种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发展阶段,且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预计我国生铁产量的顶峰为6亿t以上。
淘汰落后进展缓慢,难度较大。
近两个月,一些企业停了部分小高炉,一些民营企业因亏损而停产,淘汰了部分落后小高炉。
2.中国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水平在我国生铁产量高速增长的同时,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水平也得到快速进步。
我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进入2008年,因原燃料涨价,质量波动,市场变化大,高炉生产不稳定,高炉炼铁生产指标下滑。
目前,我国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炉操作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以宝钢、武钢、首钢、鞍钢为代表,一批大型高炉已实现高效化生产(系数在2.5t/ m3d以上,燃料比低于500Kg/t,寿命达15年以上等)。
我国中小高炉的生产技术已多年处在高技术水平上,一批300~750 m3高炉利用系数在3.0t/ m3d以上,最高4.3t/m3d,入炉焦比低于400kg/t,喷煤比在150kg/t以上。
但是,我国炼铁企业是处于多层次、多种结构、不同技术水平和不同生产指标共同发展阶段,企业之间技术发展不平衡,尚有一批落后指标存在。
我国炼铁产业集中度低(有870多家炼铁企业),高炉平均炉容偏小,中小企业环境保护水平低。
表1 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技术经济指标—————————————————————————————————————2008年前9个月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产量,万t 39095.27 46944.63 41364.09 34473.20 25185.05焦比,kg/t 398 392 397 412 427煤比,kg/t 135 137 134 120 116系数,t/m3.d 2.599 2.677 3.71 2.64 2.516休风率,% 1.910 1.524 1.77 1.46 1.85品位,% 57.36 57.71 58.10 58.08 58.21风温,℃ 1127 1125 1037 1072 1074熟料率,% 92.36 92.49 92.21 91.59 93.02炼铁工序能耗,Kgce/t 429.49 426.84 438.59 440.60 466.20—————————————————————————————————————2.1 热风温度得到较大提高近年,我国热风温度结束了多年徘徊,进步较大。
2007年我国重点热风温度比上年度提高25℃。
特别是新建设的一批大高炉(大于2000m3以上的高炉)热风温度均可在1200℃以上,寿命也在25年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热风炉型式也多样化,大高炉多用外燃式和内燃式(首钢京唐公司5500m3高炉用卡鲁金顶燃式),小高炉有用石球式热风炉,都有成功的实例,可实现高风温。
我国在热风炉的设计、制造、施工、投产等方面均可实现国产化,只是在使用材质、结构设计、送风系统的保幛和送风操作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以改进。
努力提高风温不但可以降低焦比(热风温度提高100℃可降低焦比15~20kg/t),而且也是提高喷煤比的保证条件。
2008年前9个月温度高的企业有:德龙1185、太钢1188、首钢1181、攀钢1179、三明1172、鞍钢1161、天钢1138、莱钢1153、天铁1151、宝钢集团公司1151、津西1151、邢钢1147、武钢1140,但最低的企业只有852℃。
2.2 喷煤比取得新进展高炉喷煤是炼铁系统结构优化的中心环节,是国内外炼铁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发展的三个重大路线之一。
2007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喷煤比为137kg/t,创造出历史最好水平,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主焦煤的短缺,为降低炼铁生产成本作出了贡献,还减了环境污染。
2007年喷煤比大于150kg/t 的企业有11个。
2006年宝钢4号高炉喷煤比达到224.6kg/t,已是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2008年前9个月出现下滑,重点钢铁企业喷煤比为135kg/t,宝钢等一批企业喷煤比在下降。
喷煤比较高的企业有;太钢180、长治179、宝钢集团公司164、兴澄165、石钢165、酒钢166、新兴铸管164、武钢160、邢钢158、莱钢157、德龙154、鞍钢150、天铁151,但仍有两个企业没喷煤。
提高喷煤比是降低炼铁生产成本的最有效措施。
提高喷煤比的技术措施是:减少渣量、高风温、富氧、脱湿鼓风、贯撤精料方针(焦炭质量要好,炉料强度高,透气性要好和冶金性能好等)、煤质要优化、煤枪分布要均匀、进行烟煤混合喷吹等。
我国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喷煤技术,从喷煤设计、设备制造到安装和投产均可实现国产化。
提高喷煤比的衡量标准是提高喷煤量后高炉燃料比不升高。
2.3 高炉燃料比不断下降2007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燃料比(焦比+煤比+小块焦)529kg/t,比上年度减少2kg/t,创造出历史最好水平,但2008年前9月出现回升,比上年高2 kg/t。
燃料比较低的企业有:首钢467、太钢470、宝钢集团482、武钢491、鞍钢499、马钢488、冶钢506、天铁510、天钢512,但最高的企业达659。
个别企业统计中没有小块焦比,出现企业之间的不可比性。
目前炼铁企业的工作重点仍是努力提高炼铁精料技术水平,这是炼铁的根本。
近年来全国对炼铁的投入只占钢铁企业总投入的4.9%,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降成本十分不利。
当前要加大对炼铁的投入,包括对环保的治理。
2007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焦比为392kg/t, 比上年度降低3kg/t, 创造出我国历史最好水平,但是2008年前9月出现上升,达399。
焦比比较低的企业有:宝钢集团318、武钢332、首钢331、太钢290、长治348、鞍钢349、马钢353、湘钢370、济源384、天铁359、邢钢362、新兴铸管364、莱钢367、兴澄379、鄂钢365、杭钢383,但最高的企业达599。
降低焦比的主要措施是提高风温,提高精料水平,提高焦碳质量和高炉操作水平的提高等。
2.4 炼铁精料技术进展缓慢近年来我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原燃料质量情况见表2,可看出烧结矿品位和碱度在下降,焦炭[S]在升高,给高炉炼铁带来负面影响。
表2 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烧结矿、焦炭质量—————————————————————————————————————年份烧结矿焦炭,%品位,% 碱度,倍转鼓,% 固体燃耗,kg/t M40 M10 灰分[S]—————————————————————————————————————2004 56.90 1.933 73.24 54 81.40 7.15 12.76 0.632005 56.00 1.941 83.77 53 81.82 7.10 12.77 0.652006 56.85 1.954 75.75 54 82.94 6.81 12.54 0.652007 55.65 1.884 76.02 54 83.16 6.75 12.52 0.6808年前9月 55.48 1.865 76.43 54 83.39 6.84 13.11 0.75—————————————————————————————————————近年来由于我国生铁产量高速增长,造成世界炼铁原燃料供应紧张,成份波动大,价格上涨,企业承受压力加大。
一些企业原燃料储存量不足,购买低质量原燃料,造成高炉生产不稳定,经济损失大。
高炉炼铁应当以精料为基础,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炼铁的影响率在70%,高炉操作在10%,设备影响在10%,管理水平在5%,外界因素(包括上下工序,运输和动力)在5%。
高炉炼铁是个有条件组织生产的传统产业,一定的条件会有相应的生产指标。
炼铁企业要研究本企业优化生产所需的条件,以实现高效益。
宝钢的焦炭质量好,M40为88%,并要求热性能指标(CRI小于26%,CSI大于66%);高炉入炉矿品位在60%以上,烧结矿质量也高,给高炉炼铁创造了良好条件。
炼铁企业要重视精料技术对高炉炼铁指标的影响。
当前全世界铁矿品位下降,成份波动,进口矿有掺假,所以不再追求铁矿高品位。
目前影响我国高炉炼铁指标的最大因素是原燃料质量和供应量不稳定,已及高炉操作尚须精细化。
(1)球团生产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继首钢开发成功链篦机-回转窑、冷床工艺生产球团矿之后,我国球团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
我国在球团的强化造球、优化配矿、生球烘烤、回转窑燃烧、窑内不结圈,以及机械传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
特别是武钢500万t链篦机-回转窑达产,表明我国球团生产技术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