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监测采样技术2
- 格式:ppt
- 大小:505.00 KB
- 文档页数:26
近年来,随着新发动物传染病的不断涌现,以及“老病”的继续肆虐,我国猪传染性疫病情况更加复杂,防控压力日益增大,严重危害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养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针对动物传染性疾病采取的防控原则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要搞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各种动物疫病病原体的检测,加强猪群一些传染性疫病抗体效价的检测,定期对疫苗免疫后进行抗体滴度的监测,做到以检测数据指导科学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
由于许多养猪场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普遍较低,个人防护意识较弱,经常出现采集的样品不能用,或者由于存放、运输不当,造成样品的不合格,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偶尔也有养猪场工作人员在样品采集过程中感染某些动物疫病,现就采样前准备、临床样品采集、保存和送检方法,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做简要介绍。
一、采样前个人防护和器械准备1.个人防护。
样品采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猪群可能感染有一些烈性的人兽共患病,在样品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直接接触、受损的黏膜等途径伤及采集人员,也可能经采集人员将病原体带到外界造成扩散。
因此在样品采集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穿戴安全可靠的的防护服(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高级别防护服)、一次性手套、防护帽、医用口罩、护目镜、胶鞋等。
2.器械。
采集血液样品时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塑料采血针或真空采血管,分离组织样品时所有器械必须严格消毒,避免带入其他病原体。
应根据猪只大小选择采血针头的大小,同时,准备碘伏、记号笔、抓猪器、耳标等器具。
针对不同的采血对象选择合适针头;准备毛剪、消毒棉球、记号笔、自封袋等。
3.猪群。
对猪群采集血液样品最好在早晨,动物空腹时进行。
病死猪病理解剖应该有专业人员指导,谨慎操作,若发现血液凝固不良、天然孔出血等症状,怀疑为感染炭疽的病例时禁止解剖。
采集的动物临床样品应该具有群体代表性。
二、血液样品的采集血液是养猪场临床送检样品中最常检测的,主要是通过定期采集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清进行一些动物疫病抗体水平的检测,用准确数据分析养猪场疫病防控压力,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动物防疫抽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动物防疫抽样的一般要求,抽样前准备,抽样动物种类,抽样范围,抽样数量,抽样,抽样记录及样品的保存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动物疫病实验室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抽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35动物防疫基本术语NY/T541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无菌sterility特定物体的内部和表面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3.2无菌操作asepti coperation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动物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
3.3动物防疫抽样sampling for 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为了预防、控制、净化、消灭动物疫病,按照一定的规则采集动物体液、脏器等样品的行为。
3.4灭菌sterilization以化学剂或物理方法消灭所有活的微生物,包括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孢、真菌及病毒,从而达到无菌的过程。
4一般要求4.1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动物防疫的抽样计划,设定常规监测、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疫病监测抽样种类、数量、范围。
4.2抽样人员应是动物防疫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抽样方法,熟练使用采样器具。
4.3根据不同的疫病或检验目的,采其相应的组织脏器、内容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材料。
在无法估计病因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多点、全面的采集。
4.4凡发现动物有急性死亡,在排除炭疽病、狂犬病等烈性人兽共患病的情况下,方可剖检采样。
4.5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尸体无害化的处理。
4.6采集一份样品,使用一套器械与容器,使用过的非一次性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一次性用具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法处理。
4.7一次性消毒用品不应超期使用。
浅谈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实验室监测在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及防控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而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除受实验方法、实验设备、监测试剂、实验操作等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等因素的影响。
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是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检验结果能否反映疾病的主要病原、病因、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样品的代表性和质量。
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是否能够反映出疫病的真实情况,都与检测样品的采集有重要关系。
笔者通过自己从事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多年的做法和体会,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样品采集要有代表性、合理性开展疫病监测工作采样时,要根据监测方案的整体要求、目的、方法和措施,结合当地区域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或养殖场(户),做到采样布局合理,应尽可能全面、充分地反映总体的特征。
同时,还要考虑动物的日龄、饲养密度、体质强弱,地势特点、交通特点等因素。
只有这样采集样品,通过监测结果,才能综合评估出总体疫病流行、分布趋势。
2.样品采集要有时效性、适量性由于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不同,样品采集是有时间要求的,应严格按监测对象和项目所要求的时间及时采样。
目前疫病监测主要通过检测抗体和病原两种方法。
但是,疫苗免疫或病原感染后,机体内的抗体或病原浓度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往往监测到的数值是不一样的。
所以要根据监测的目的选取不同的时间采取样品,如果检测疫苗的保护效价,一般在免疫后10~15d采集。
监测病原时,由于感染初期病原在机体内存在较少,并在各组织内分布不均,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采集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监测。
病死后的动物要立即采集样品,尤其夏季不应超过6h,冬季不能超过24h,拖延过久,则组织变性、腐败,影响监测结果。
另外,采集样品的数量要满足诊断监测的需要,并留有余地,以备必要的复检使用。
3.样品采集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动物疫病监测采集样品时,要根据检测的目的,以及实验室监测方法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采集样品。
动物样品采集时的生物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动物样品采集是进行动物疫病监测、诊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快速、及时诊断和处理动物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样品采集应遵循下列原则:采取病死动物样品时,须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督下配合采样。
采集有病变的器官组织,要采集病变和健康组织交界处,先采实质器官,如肝、脾、肾,后采污染的器官组织,如胃、肠等。
动物采样时应采取下列生物安全措施:
1、重大动物疫病未经允许禁止采样,怀疑炭疽时首先采取耳尖血涂片检查,确诊后禁止采样;
2、采样人员必须是兽医技术人员,要具备动物传染病感染、传播流行与预防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保定技术和各种采样技术;
3、对采样协助人员进行培训,所有人员都必须了解被采样的动物可能带有的疫病,以及可能的感染与传播方式,了解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处理,以及个人卫生和其他方面知识。
动物样品采集时存在多方面的生物安全隐患,需要在采样过程中时刻加以注意,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活体采样时动物的自身活动可能产生新的危害,如抓、咬工作人员;
2、可能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小心或正在使用的器材设备等引起,
如刀片割破、针头刺伤等;
3、动物中也可能有隐性感染病,可污染环境,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不知不觉地吸入动物散发的气溶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4、病死动物所带病原和复杂性、未知性,解剖采样过程可能对工作人员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水、血液)及对周围动物构成威胁。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3期动物科学在进行鸡的疫病监测和诊断时,经常需要采集鸡的血液、喉拭子、泄殖腔拭子、粪便和环境污染物等,熟练掌握鸡样品采集操作技术,对快速准确地诊断鸡病、做好鸡病预警预报工作、及时扑灭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初学者尽快掌握本项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样品采集快速准确、应激损失降到最低、安全防护科学到位,现将鸡样品采集的规范操作技术阐述如下。
1样品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一是监测人员准备好防护用品,例如穿戴好隔离衣、防护帽、胶靴或鞋套、乳胶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二是备齐样品采集器械和用品,例如5mL 一次性注射器、1.5mL 离心管、灭菌试管、pH 值为7.4的磷酸缓冲液、酒精棉球、碘酊棉球、消毒剂、保温箱或泡沫箱、热水袋、冰袋、自封袋、胶布、封口膜、封条、皮筋、无菌棉签、剪刀、笔、记号笔和采样单等[1]。
三是组织好抓鸡人员,准备好高度适宜的采血台或桌椅。
2鸡翅静脉采血技术2.1采血操作一是鸡的保定。
抓鸡人员一手抓住鸡的2个翅膀,一手抓住鸡的2条腿,侧放于采血台(桌椅)上,鸡腹部朝向采血人员,鸡头在采血人员的左侧。
二是采血部位用酒精消毒。
调整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留出空隙,安装针头且使针头的斜面和注射器的刻度保持在同一面上。
三是采血人员左手食指拨开覆盖在翅静脉上的羽毛,左手拇指压住翅静脉的近心端,左手心握住干棉球以备止血,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从翅静脉近心端向远心端水平刺入,有回血时左手拇指压住针头基部,稍用力缓缓地吸血,达到2mL 时迅速拔出针头,左手拇指用干棉球按压止血,稍许把鸡放回原处。
四是采好的血吸入少量空气,留有空隙以便血清析出,编号后针头斜向上,用皮筋捆绑和采样单一起放入有热水袋的保温箱(泡沫箱)内。
五是将采血场地清扫干净并消毒。
2.2注意事项一是不注意个人防护,采血人员有时被鸡的粪便、羽毛和血等污染或抓伤。
二是采血台或桌椅高度不合适,鸡的保定不合适,影响规范操作。
动物疫病采样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动物疫病是指对动物群体造成危害并能引起动物传染病的一类疾病,其危害性和传染性都非常强。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采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采样实施方案,以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生命安全。
二、采样对象。
1. 主要采样对象,疫病疑似动物、病死动物、患有传染病的动物等。
2. 采样范围,包括农村、养殖场、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各类动物饲养场所。
三、采样流程。
1. 采样前准备,确定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器具和消毒物品。
2. 采样操作,对疫病疑似动物、病死动物等进行分批次采样,确保采样过程中不交叉污染。
3. 采样标本,采集血液、组织、粪便、脑脊液等标本,根据不同疫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和方法。
4. 采样记录,对采样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样时间、地点、采样人员等信息。
四、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器具消毒,采样前对采样器具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采样人员防护,采样人员需佩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人员安全。
3. 采样标本保存,采样后,对标本进行正确包装、标识和保存,避免标本变质或丢失。
4. 采样环境卫生,采样地点需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污染标本。
五、采样标本运输。
1. 标本包装,采样标本需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泄漏。
2. 运输温度,根据不同标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温度,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运输记录,对标本的运输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运输时间、温度、运输工具等信息。
六、采样数据分析。
1. 标本检测,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病原体信息。
2. 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动物疫病的传播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采样实施效果评估。
1. 采样效果评估,对采样工作进行评估,包括采样覆盖率、标本完整率、检测准确率等指标。
2. 效果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采样方案,提高采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