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古人的洁牙妙招》
- 格式:doc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外古人口腔清洁保健的记载在隋朝《诸病源候论》中有记载,"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
"翻译过来是在每顿饭吃完后,要用水来漱口,才不会得龋齿。
宋代张杲在《医说》更明确指出临睡前的漱口是非常重要的,重要性远大于清晨起床后的漱口。
医学名家张景岳指出饭后漱口,牙齿坚固到老。
现在来看,这种见解是非常科学的。
在西方古罗马社会中,人们为美观牙齿,常用一根小的乳香木棒的工具来清洁口腔,可见口腔保健不仅在中国,在几千年前的世界就已经得到了世人们的重视。
猿到人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人类的口腔疾病也伴随人类颅颌面、牙齿形态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古人们对于牙齿健康是十分重视的。
古人口腔保健有各种奇妙的方法在刷牙工具没有问世之前,古代漱口是普遍采用的方法,盐水、浓茶、酒都是漱口的好东西,漱口水是不是就这样来的那。
医学家孙思邈先生说过,用手把盐撮在牙齿上,然后用温水含着漱口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也叫擦牙。
相传在唐朝时期人们会用柳树枝软的一端沾上类似于现在牙粉的药膏擦牙。
这是不是牙刷早起的雏形那,或许是这样的。
古印度和东南亚的僧人是用齿木刷牙。
齿木想必是和前文说过的柳树枝类似,用齿木一小段,放在嘴里嚼碎,吐出来搓成一小团,再放进嘴里用手指磨擦牙缝和牙龈。
然后把没有嚼过的那头劈成两半,扔掉其中一半,拿剩下的一半刮舌头。
刮完了舌头,再把齿木顶端咬出来一个尖儿,用这尖儿剔牙。
最后把齿木扔掉,用清水漱口。
从记载上来看,中外牙齿保健的原理大体是相同的。
不知道是中国影响了古印度还是古印度通过佛教的传播带到了中国。
其实,用浓茶漱口是古人最常用的牙齿清洁方法,从电视电影里的情节都可以清晰的看到。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有很多用浓茶漱口的描写。
每次饭前饭后都见丫鬟端着漱盂,太太小姐们喝一口浓茶吐在漱盂里。
足可见这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了。
在宋代之前,古人们还没有刷牙的习惯,只是饭前饭后、睡前进行漱口对牙齿进行一个基础简单的自我保健。
古代人怎么除口臭的?
古时候,人们饭后只漱口,不刷牙,那时也没有牙膏之说,那么古人如何清理口腔、除口臭异味的呢?
据孔平仲《孔氏谈苑录》记载,早在唐朝时,三省六部的长官去见皇帝,嘴里都要含上一枚丁香果,丁香果挥发出丁香油,可见丁香油能除口臭。
到了明清时期,讲究的人在漱口之前,先用青盐把牙擦一下。
青盐是一种块状的结晶体,主要成分也是氯化钠,但是杂质很多,不能吃,通常用来研药,或者盖房子的时候当砖使。
但青盐不是寻常人家用得起的,一般还是用竹片子刮的居多,先刮牙齿,再刮舌头,就跟今天的兽医帮奶牛清理口腔差不多。
不过青盐和竹片子清新口气的效果不明显,或许能防治龋齿和口腔溃疡。
明朝时期,还有用茶和汤来清新口气,例如明代开封人宴请宾客,饭前必有茶,饭后常有汤。
茶无非是开水泡茶叶,汤一般用花椒、茴香、砂糖和甘草配料,放水锅里煮,煮开后,客人们一人一碗。
茶开
胃的效果比较多一些,而这种汤则主要是用来除口臭。
不过这种说法被一些民俗学家怀疑,认为饭前茶、饭后汤只有象征意义,茶用来迎客,叫“迎宾茶”;汤用来送客,叫“滚蛋汤”。
到了嘉庆年间,则有人开始用糖炒栗子来清理口气。
此外,古代能除口臭的食品还有很多,像橘子、橙子等水果以及花椒、茴香等调料。
其中调料除臭在明清两代颇为流行。
清朝人爱吃零食,特别是嘉庆年间的男人,身上常拴一荷包,荷包里装满胡椒籽儿,会客之前,那手先伸进荷包里,捏出一粒胡椒来,撂嘴里嗑。
见人说话,一嘴的胡椒味儿,把口臭盖过去了。
胡椒很辣,吃多了上火,但是这种吃法及除口臭的功效倒跟现在的口香糖颇为类似。
古人的叩齿养生法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6期郭旭光(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山东莱州 261400)我国古代人民为了争取长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讲求养生术,以求健康、延长寿命。
叩齿养生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早在1 600年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养生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就提到:“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
”意即每晨叩齿三百以上,可使牙齿坚牢,不致掉落。
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
唐代名医孙思邈也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
陶弘景、孙思邈都是比较著名的擅长养生的医家。
虽说生活的朝代不同,养生保健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不过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非常善待自己的牙齿,老年之后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明代养生学家冷谦从叩齿法中深受其益,活到一百岁以上。
我国民间有“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的谚语,不少长寿老人还有在解大小便时咬紧牙根的固齿法。
的确,当你咬牙时,牙根部位受到按摩,血运通畅,营养充足,牙齿当然会健壮。
而牙齿是人体“后勤部门”营养补给的第一关,长年牙坚齿固,全身受益,这就是坚持叩齿得以长寿的“秘密”。
传统的叩齿法包括叩齿、搅津、漱津和鼓漱等步骤。
每晨起床及临睡前各叩齿一遍。
先叩臼齿,其次叩门牙,再叩左右犬齿。
之所以要分别叩齿,是因为这些牙齿不在一个平面上,不可能在同时都叩上。
叩齿后,用舌尖沿两侧牙龈及两颊黏膜处来回搅动片刻,口中津液就分泌得较多。
中医认为,口津是一种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所以古人给予“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等美称。
可含在口中鼓漱数遍,然后分数口咽下。
舌尖按摩牙龈还有助于牙龈的血流通畅。
随后咬紧牙关,来回鼓动腮帮,口中也会津液不断,分次咽下。
这样的健齿法大约可在10分钟内完成,次数多少不拘。
智力冲关答案稍微倾斜这张纸,然后闭上一只眼睛从C的位置观看这些细线,你就会发现,这些细线都竖立在纸上了。
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如此,换个角度来看,你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古人如何保护牙齿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人如何保护牙齿》的内容,具体内容:不要小看小小的牙齿,它可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日常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牙齿。
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人保护牙齿的方法古人保护牙齿的方法药物牙膏南梁时期,...不要小看小小的牙齿,它可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日常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牙齿。
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人保护牙齿的方法古人保护牙齿的方法药物牙膏南梁时期,刘峻所著的《类苑》中有首歌谣,题为《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歌云:"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
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
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
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说明我国早在公元6世纪就已经有了药物牙膏。
这种"口齿乌髭"牙膏由皂角、荷叶、升麻、旱莲草、青盐等10种药物研熬而成,推测其功能不仅对牙齿增白留香,消炎镇痛,而且还兼有乌发美容作用,这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药物牙膏。
现代的中草药牙膏,也是古代牙粉的仿制及创新产品。
古人保护牙齿的方法牙刷现在我们都用牙刷刷牙,牙刷有很多种,适合不同的人群。
而古代,人们最初是用手指当牙刷的。
南北朝时,古人们常用右手中指,伸进嘴里,来回摩擦牙齿及牙龈。
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劳度叉斗圣图",图上,一个和正尚蹲在地上,左手拿着一个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门牙。
这就是古人以手揩齿洁牙的最好记录。
1954年经我国考古人员发掘,从公元959年辽代墓葬中,就出土了两把骨质牙刷柄。
这充分说明,我国使用牙刷洁齿至少也有千年以上历史,比史书所载古埃及人阿迪斯于公元1770年发明的第一把牙刷还早800多年。
古人保护牙齿的方法漱口水漱口是洁牙护齿的大众方法之一。
现在前卫的年轻人,漱口水随身带,不论走到哪里,都拿出来可以喷一喷,让口气清晰,以完善自我形象。
其实,漱口水也不是现代时髦的产物。
早在公元前205年至140年,西汉初期医学家淳于意就意识到这一点,他在"齐中大夫病龋齿"案例中,明确提出患者的病得之"食而不漱",并嘱其以"苦参汤"漱口而愈。
古人保护牙齿的5种方法药物牙膏南梁时期,刘峻所著的《类苑》中有首歌谣,题为《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歌云:“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
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
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
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说明我国早在公元6世纪就已经有了药物牙膏。
这种“口齿乌髭”牙膏由皂角、荷叶、升麻、旱莲草、青盐等10种药物研熬而成,推测其功能不仅对牙齿增白留香,消炎镇痛,而且还兼有乌发美容作用,这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药物牙膏。
现代的中草药牙膏,也是古代牙粉的仿制及创新产品。
牙刷现在我们都用牙刷刷牙,牙刷有很多种,适合不同的人群。
而古代,人们最初是用手指当牙刷的。
南北朝时,古人们常用右手中指,伸进嘴里,来回摩擦牙齿及牙龈。
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劳度叉斗圣图”,图上,一个和正尚蹲在地上,左手拿着一个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门牙。
这就是古人以手揩齿洁牙的最好记录。
1954年经我国考古人员发掘,从公元959年辽代墓葬中,就出土了两把骨质牙刷柄。
这充分说明,我国使用牙刷洁齿至少也有千年以上历史,比史书所载古埃及人阿迪斯于公元1770年发明的第一把牙刷还早800多年。
漱口水漱口是洁牙护齿的大众方法之一。
现在前卫的年轻人,漱口水随身带,不论走到哪里,都拿出来可以喷一喷,让口气清晰,以完善自我形象。
其实,漱口水也不是现代时髦的产物。
早在公元前205年至140年,西汉初期医学家淳于意就意识到这一点,他在“齐中大夫病龋齿”案例中,明确提出患者的病得之“食而不漱”,并嘱其以“苦参汤”漱口而愈。
公元1624年,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更是很科学地指出:“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
”强调要在每次进食后及时漱口,保持牙齿清洁和口气清新。
牙签现代人习惯用牙签剔牙,清除嵌在牙齿缝里的食物残渣。
在古代,齿木是堪比牙签的洁牙工具。
说明白点,齿木其实就是一种古人用来磨齿刮舌以除去口中污物的小木片。
除了漆树、舍夷树、摩头树、菩提树等几种树木不能用来做齿木,其他各种树枝都可以是齿木的取材,所以齿木是非常易得而流行的口腔清洁用具。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形容美女的牙齿“齿如瓠犀”,即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
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称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一些护齿方法。
在《礼记》中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可见在清晨漱口是当时的一种洁牙方法。
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盐水、茶水等。
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而茶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西晋时出现了“牙签”的记载。
晋代陆云在致其兄的书信里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之语,其制法虽不详,但可看出牙签在当时尚属稀罕之物。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叩齿健齿法,即上下齿轻轻相互叩击,此法至今仍有人奉行,且证实有效,其机理是通过叩齿给予齿龈以适度的刺激,促进牙周血液循环,预防牙周疾患,以达到固齿的目的。
清代的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他在晚年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就提到了“齿常叩”,步入暮年牙齿依然康健,可以吃许多老年人都已咬不动的食物。
我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人们会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古语“晨嚼齿木”自此诞生。
后来,考古学家在辽代的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
而牙刷一词的出现,始于元代,主要在上层社会中使用,价钱昂贵。
用的药物主要是盐,还加其余几味中药研制而成,如金银花、藿香、茯苓等。
什么颜色的牙齿最健康,牙齿是不是越白越好呢?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牙周健康率不到15%,约90%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其中成年人占了大多数。
专家表示,社会上对口腔护理仍存在许多误区,在护理用品的选择上仍大受广告影响,强化口腔健康还需从转变口腔健康观念开始。
淡黄色牙齿才最健康生态保养专家建议,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之外,日常的口腔护理和保健更为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趣说古人刷牙古代人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可能比现代人更高,因为他们没有现代医疗条件、口腔清洁用具,所以趣说古人刷牙的方式或许更有趣味性。
古代人对口腔卫生的重视不亚于现代人,而他们使用的方式也独具特色。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刷牙的吧。
古人在刷牙时,并没有我们现代人所使用的牙刷和牙膏。
他们使用的刷牙工具多种多样,如竹签、蜡烛、鸡毛、猪鬃等。
古人刷牙的方式更加注重自然和简单,他们常常使用天然植物或动物的部分来刷牙。
最为常见的一种古代刷牙方式是用竹签。
古人使用的竹签并非我们现在所见的那种细如毫毛的牙签,而是用硬挺的竹子或木头横切成一定长度。
这样的竹签一端尖锐,一端圆滑。
他们使用尖锐的一端在牙缝中进行清理,圆滑一端则用来刮舌。
除了竹签之外,古人还会使用一种特殊的刷牙工具——蜡烛。
他们会将蜡烛点燃,然后在牙齿上来回摩擦,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虽然现在看来这种方式比较粗糙,但在古代却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刷牙方式。
古人刷牙的方式里,还有一种比较有趣的方法——使用动物的毛发来擦牙。
在古代,人们会使用一些动物的毛发,比如鸡毛或猪鬃来代替牙刷,用来清洁牙齿。
这些动物毛发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可以清洁牙齿,并且相比较现在的人工刷头,这些动物毛发的弹性和韧性更有益于牙齿的清洁。
在古代,除了使用天然材料来刷牙之外,人们还会充分利用一些食物和药材来保持口腔的清洁。
在《本草纲目》中,有关于口腔卫生的相关记载。
古人认为,一些食物和药材对口腔卫生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茯苓、菊花、槟榔等。
他们会使用这些食物和药材来漱口或含在口中,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古人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现代人,他们虽然没有现代的牙刷和牙膏,但却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来保持口腔清洁。
他们刷牙的方式或许与我们现代人的方法不太一样,但却同样注重清洁和健康。
或许在现代,我们可以从古人的刷牙方式中,寻找到一些新的灵感和启发,并结合现代科技和医学知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口腔健康。
让我们学学古人是如何保护牙齿的如今,各种牙刷和牙膏的广告随处可见,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没有蛀牙”已经成为大家的目标。
然而,在古代,人们又是如何保护牙齿的呢?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形容美女的牙齿“齿如瓠犀”,即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
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称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一些护齿方法。
在《礼记》中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可见在清晨漱口是当时的一种洁牙方法。
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盐水、茶水等,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而茶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西晋时出现了“牙签”的记载。
晋代陆云在致其兄陆机的书信里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之语,其制法虽不详,但可看出牙签在当时尚属稀罕珍奇之物。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叩齿健齿法,即上下齿轻轻相互叩击,此法至今仍有人奉行,且证实有效,其机理是通过叩齿给予齿龈以适度的刺激,促进牙周血液循环,预防牙周疾患,以达到固齿的目的。
清代的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他在晚年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就提到了“齿常叩”,步入暮年牙齿依然康健,可以吃许多老年人都已咬不动的食物。
我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人们会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古语“晨嚼齿木”自此诞生。
后来,考古学家在辽代的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
而牙刷一词的出现,始于元代,主要在上层社会中使用,价钱昂贵。
用的药物主要是盐,还加其余几味中药研制而成,如金银花、藿香、茯苓等。
牙周炎和牙龈萎缩怎么办牙龈出血、出脓就是牙周炎了。
严重下去就会牙龈萎缩。
既影响咀嚼也影响美观。
发展下去会提前掉牙。
1、茄子蒂烧成焦黑,研成粉末,放入一些食盐,用来擦牙龈,或沾在牙刷上刷牙,持续几个月后见效。
古人洁齿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就已有了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记载。
春秋时期《礼记》上就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
我国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酒、醋、盐水、茶及温水等。
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
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
我国五代时期已经出现了复方配制的洁牙剂,以后又逐渐发展到采用香药去秽,就是在牙齿清洁剂中加入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不仅能保持口腔清洁,还有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
我国于公元前数世纪已经开始用刷牙的方法来清洁牙齿,当时使用的工具十分简单,如杨柳枝。
东汉高世安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洗浴时所需的七种用具,其中有“六者杨枝”之句,当时杨枝,就是一种将杨枝的一端或两断打扁成刷状制成的牙刷,形如扫帚,以蘸药刷齿。
秦汉时期: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
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咬合不齐者,排列不正者,不平整者均视之为病态。
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
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
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
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
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
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
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
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
《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
牙痛漱方:一撮花椒水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
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宜辛散治百般牙痛秘方:花椒、细辛、白芷、荆芥、防风各10g。
(现代水煎浓汁温漱患处10分钟)用法:睡前浓煎后漱齿,三更后痛即止,从此不怕牙痛风火虫!方解: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
撰方人:华佗华佗治牙痛要诀》:宜辛散,忌凉遏。
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水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
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
实则先生之医术,虽本乎仙人,其用药则由己。
如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
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汤药,盖汤药可伪造,可以假托,且当视其病之重轻,人之虚实,时之寒燠,而增减之。
故有病同药同,而效与不效异。
医者于此,宜知所酌夺矣。
(孙思邈注)「一撮花椒水一盅」一碗水一把花椒,「细辛白芷与防风」白芷是足阳明胃经引经药,又有止痛效果;防风是袪风药,所以花椒、胡椒、细辛、白芷、防风这一类发散风邪的药都是很常用的。
再来,我们来看看元朝《御药院方》里面的漱口沉香散。
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漱口沉香散治牙槽热毒之气冲发,齿龂肿痛,或疮,或差,或发,并宜服之。
香附子八两沉香升麻各一两华细辛半两上为细末,每用二钱,水一大盏同煎至三两沸,去滓温漱,冷吐,误咽不妨,不计时候,日用三四次。
《御药院方》是元朝的时候收集的一些前代比较高档的宫廷好方,我选这个方的理由是这个方的美味度最好,因为这一类的方子很多,只是有的是用细辛跟荆芥跟露蜂房,露蜂房是黄蜂窝。
有的是用独活四钱、细辛两钱、荆芥碎四钱,我觉得独活吃起来比较难吃,所以在这些效果差不多的药性里面,我觉得香附、沉香、升麻的味道都还不错,所以就选了一个该有的药都有了的方。
升麻一方面可以算是升提足阳明胃经经气、一方面也可以算是升清气、降浊气的化毒药;沉香、升麻同用,再加上行气的香附,这样在古时候一般是煮水漱口的方子。
苦参是一种方法;用细辛这一类的袪风行气药也是一种方法。
另外还有一个陈希夷刷牙药,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方,这个方是在华山上一块石碑上面的诗,用它来刷牙,不但能让牙齿牢固,而且可以乌髭鬓──就是刷了之后胡子、鬓发都会黑回来──这个方子我选它,是因为它代表了那个时代刷牙方里面最大公约数的正确,就是中国人刷牙方里最首席的几味药,这个方都有了。
龙城街道新屯哈美幼儿园2018-2019上学期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古人的洁牙妙招》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设计:余嘉欣活动形式:日常
活动班级:大一班活动时间:2018年9月日活动目标:
了解古代人一些洁牙的方法。
体会传统文化的趣味。
活动准备:
嫩杨柳枝几根。
浓茶水1杯。
古人洁牙的参考资料。
活动过程: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古代人洁牙方法的好奇与猜测。
——我们现在用牙刷和牙膏清洁牙齿,但古时候还没有发明牙刷和牙膏,那个时候的人怎么清洁牙齿呢?
出示嫩杨柳枝和茶水,向幼儿介绍古人一些洁牙的方法。
——古人是怎么用嫩杨柳枝洁牙的呢?
——这种茶水看起来怎么样?古人怎么用它来洁牙呢?
活动反思:
让幼儿了解古时候的人是如何清洁牙齿,幼儿对没见过的洁牙方法非常好奇,知道我们的洁牙方法跟古时候人的洁牙方法是不一样的,幼儿对这个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学起来较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