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头颈肿瘤切除肌皮瓣修复人工血管移植的护理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血管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多种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人工血管移植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一、术后早期护理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每日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化脓等症状。
(2)术后24小时内,伤口可能会有少量渗血,属于正常现象。
如出现大量渗血,应及时通知医生。
(3)术后3-5天,可拆线。
拆线后,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3. 患肢护理(1)术后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下肢肿胀。
(2)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人工血管损伤。
(3)术后3-6个月,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避免过度劳累。
4. 抗凝治疗(1)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2)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倾向,如出现出血不止、牙龈出血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3)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结果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二、术后中期护理1.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鼓励。
(2)讲解术后康复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2. 日常生活护理(1)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人工血管受压。
3. 功能锻炼(1)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2)避免过度拉伸或扭曲人工血管,以免损伤。
4. 定期复查(1)定期复查,了解人工血管的通畅情况。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三、术后晚期护理1. 日常生活护理(1)鼓励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
(2)注意观察患者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人工血管的影响。
2.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人工血管的保养知识,如避免碰撞、防止感染等。
(2)指导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人工血管相关并发症。
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护理朱小燕;朱旭萍;刘尧萍;王晓英;谢雪梅;邹秀莲【摘要】@@ 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后导致头颈部组织缺损,若缺损较大,势必造成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功能障碍以及面容破坏,若不采取有效的修复手段,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0年以来,我院对12例头颈恶性肿瘤患者行皮瓣转移修复术,进行了专人的整体护理,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1)002【总页数】1页(P315-315)【作者】朱小燕;朱旭萍;刘尧萍;王晓英;谢雪梅;邹秀莲【作者单位】赣州市肿瘤医院头颈科;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肿瘤医院头颈科;赣州市肿瘤医院头颈科;赣州市肿瘤医院头颈科;赣州市肿瘤医院头颈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后导致头颈部组织缺损,若缺损较大,势必造成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功能障碍以及面容破坏,若不采取有效的修复手段,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0年以来,我院对12例头颈恶性肿瘤患者行皮瓣转移修复术,进行了专人的整体护理,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12例,男 8例,女 4例,年龄 36~65岁,平均 56岁,其中舌癌6例,口底癌 2例,腮腺癌 3例,唇颊粘膜癌 1例,均行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加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术,舌癌和口底癌均切除部分下颌骨。
1.2 结果 12例患者 11例皮瓣成活,1例腮腺癌患者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舌癌及口底癌患者张口无明显受限,吞咽及发音功能良好;唇颊粘膜癌患者术后无涎漏;腮腺癌患者术后面容改变不明显,均治愈后出院。
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中晚期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基本上已行 1~2次化疗,性情不稳,对手术缺乏信心,加之考虑术后容貌、语言和饮食功能是否会受影响,患者易产生烦躁、忧郁心理,因此应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介绍术后康复知识,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乐观地接受手术。
1例斜方肌带血管蒂肌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黄玉娥张凤云 2005-12-13 13:50:29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3月第3卷第6期1 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4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上颈部肿块进行性增大,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寒战、发热、头晕、耳鸣、鼻衄;于1995年在当地县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在原手术部位又出现一肿块并进行性增大,于1997年在当地医院再行手术治疗,术后右上颈再发一肿块,近1月肿块破溃,伴疼痛,面部皮肤出现瘙痒和疼痛感,现来我院就诊,以“右颈肉瘤”收入我科。
并在全麻下行右上颈肿块广泛切除+斜方肌带血管蒂肌皮瓣移植术。
术后经活血化瘀、抗感染、支持疗法等治疗,并施以精心护理,这例患者获得康复,随访皮瓣生长良好,功能恢复满意。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因伤口创面大,手术时间长,出血较多,术后疼痛,因此患者存在着恐惧、紧张的心情。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肿瘤有关知识及同类疾病的治疗效果、预后等。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对患者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提供能支持患者的精神力量,同时做好家属知识宣教,使其帮助调动患者与疾病抗争的积极情绪,让患者感到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使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适,保持身心健康,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患者平卧,减轻水肿和压迫止血。
观察T、P、R、BP每天2h/次,全身应用抗凝药物,常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立止血1000U静脉点滴。
如果皮瓣血运障碍,给予肝素12500U加5%GS100ml静滴点滴,滴速每分钟20~25滴,每天2次。
2.3 术后观察皮瓣颜色颜色正常或轻微水肿可加压包扎,但不可太紧。
如压之褪色不明显,为静脉回流障碍,给予暴露皮瓣,应用抗凝解痉药物,在皮瓣周围针刺放血,并且肝素棉球擦拭外敷,使肝素通过针刺口及创口渗入皮瓣,防止皮瓣毛细血管血栓形成或组织缺血坏死。
如换药时发现皮瓣苍白,考虑为动脉供血不足,因包扎过紧所致,即去除包扎,调整体位,背部由下至至旋转式按摩,2~4h供血改善。
2612017.04护理经验头颈部肿瘤切除游离皮瓣修复术后负压引流管的护理周 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摘 要】总结96例头颈部肿瘤切除游离皮瓣修复术后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体会。
护理重点包括预防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及堵管,通过对引流液的观察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积极处理。
9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共置负压引流管490根,发生非计划拔管4例,其中1例重置,堵管3例,经挤压恢复通畅,没有因非计划拔管及短暂堵管导致皮瓣坏死、切口延迟愈合等情况。
通过对引流液的观察,及时发现术后出血1例,乳糜漏1例,咽瘘4例,切口感染9例,经积极处理,患者均康复出院。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游离皮瓣;负压引流;护理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常以手术为主,手术往往造成头颈部组织或器官的缺损,从而导致外形和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
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也称JP 引流管(Jackson-Pratt drain ,JP 引流管)[2],由吸引球及引流管组成,引流管分两段,体内段及体外段,体内段置入术腔,体外段与吸引球相连;吸引球呈椭圆型,容积约250ml ,吸引球外标有具体容积数值,可观察引流液情况,经开口处排空气体可产生4 ~6 kPa (1 kPa=7.5mmHg )负压,吸引管连接内口处有一单向阀,可防止吸引球内引流物逆流至引流管中,吸引球开口处连接一个可用于固定球体的夹子[3]。
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科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96例,术后在创面及供区放置JP 引流管,以引流积血、积液,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57例,女39例,平均年龄54.6岁,喉癌及下咽癌52例,舌癌29例,其他部位癌症15例,术后在创面及供区留置JP 引流管3-8根,平均5.1根,均由外科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皮肤,置管时间5-10天,平均6.5天。
1例头颈肿瘤切除肌皮瓣修复人工血管移植的护理
[ 08-12-03 14:49:00 ] 作者:佚名编辑:cw2112549
【摘要】头颈部肿瘤切除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颈内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是头颈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术后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极其关键,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在术前的重要性,术后重点预防血栓形成、加强皮瓣的观察与护理及预防感染。
关键词头颈肿瘤皮瓣修复人工血管护理
头颈部肿瘤切除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颈内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手术难度大,危险性极大,因此其围手术期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能否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科2002年11月对1例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转移的病人成功施行此种手术。
病人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性,45岁,农民。
于2002年2月因声嘶咽痛2个月求诊我科,诊断为“声门上型喉癌”,在全麻下行喉声门上切除术加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带管在本院行放射治疗,放疗后2个月拔除气管套管。
2002年10月出现颈前区渐进性隆起,局部无明显疼痛、破溃,于2002年11月再次求诊我科。
入院体检:T36.4℃,P88次/min,R20次/min,
BP105/75mmHg,颈前见手术瘢痕,相当舌骨水平偏左局限隆起,范围
4.0cm×3.0cm×2.0cm,轻压痛,可触及波动感,穿刺抽出5ml淡黄色液体,清晰,颈前皮肤僵硬,肿瘤穿刺病理报告示:颈部浸润型鳞状细胞癌。
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及完善的术前准备,于11月23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声门上肿瘤复发,向上累及颏下口底,向外侵犯颈外动脉,未累及颈内动脉,但其管腔受压变小,放疗后管壁水肿,质脆。
分离肿瘤时,颈内动脉破裂,行全喉切除、声门上、颏下、口底肿瘤切除、左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部分切除,颈总—颈内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左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
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皮瓣成活,吞咽正常,于2002年12月6日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手术是极为严重的心理刺激。
病人易出现焦虑、紧张情绪。
我们通过与病人沟通,认真倾听病人的陈述,了解其心理状态:以往手术经历的不良刺激,再次手术前触景生情,产生焦虑,为解除病人疑虑顺利实施手术,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1)我们针对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特点,进行术前宣教,以良好的态度和护理技术,舒适安静的环境取得病人的信赖,使之感到安全、可信;(2)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本科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鼓励病人树立信心,解除焦虑;(3)术前教会病人几种表示需要进食、大小便、需要变换体位等手势,床边备纸板和笔;(4)鼓励病人面对现实,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创造手术的有利条件。
2.2 营养支持病人几个月前刚经历过一次手术,加上术后放疗的影响,食欲减退,营养状况差,且手术的范围大、创伤重,因此术前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十分重要。
我们给病人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膳食表:(1)选用清炎、易消化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2)选用富含热量、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蘑菇、
白木耳、瘦肉、蛋类、鸡、甲鱼等,以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3)选用富含维生素A和C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动物肝脏;(4)病人食欲差,我们适当的给予一些消导性食品,如山楂片、萝卜等。
经过以上精心的饮食护理,加上静脉高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等,病人食欲改善,营养状态中等。
3 术后护理
3.1 防止血栓形成
3.1.1 体位与活动病人麻醉清醒且血压稳定后即取半卧位,以利血液循环[1],同时可减轻血管吻合口张力,利于颈部负压引流。
术后每2h 协助翻身并给予按摩,术后5~9天鼓励并指导病人早期活动:如在床上活动四肢,每次15min;双上肢扩胸运动,每次10min,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翻身、按摩、活动时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动作要轻柔,防止吻合口破裂和引流管脱落。
3.1.2 抗凝药物的使用血管手术后,组织和血管损伤是必然的,组织损伤释放凝血活素,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上手术后病人卧床,导致血液缓慢,构成了血栓形成的三要素[2]。
因此,术后需严格遵照医嘱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禁食期间采用注射方法给药,如速必凝0.4ml皮下注射,1次/12h,允许进食时予鼻饲华法令3mg,可经口进食时改口服。
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和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日,并注意滴速及药物在血液中的维持量,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