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营养指数与胃肠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55.71 KB
- 文档页数:6
预后营养指数在胃癌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中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胃癌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SI)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14年6月-2017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22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SSI,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SSI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PNI在SSI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3 h、术前TLC0.05)。
感染组患者年龄更高(P=0.025),手术时间更长(P=0.019),术前TLC较低(P=0.01)、低蛋白血症患者比例更高(P=0.002)以及PNI水平更低(P<0.001)。
见表1、2。
2.2 ROC曲线分析PNI对胃癌术后并发SSI的预测价值根据术后是否并发SSI为金标准,ROC曲线分析显示,胃癌患者术前PNI值<46.8对患者术后并发SSI具有显著诊断价值[AUC=0.835,95%CI(0.779,0.881),P<0.001],以46.8为cut-off值,Youden指数=0.594 5,对诊断SSI的灵敏度为69.23%,特异度为90.22%。
ROC曲线分析PNI对胃癌术后并发SSI的预测价值,见图1。
2.3 胃癌患者术后并发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2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S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只有术前PNI<46.8是胃癌术后并发SSI的独立危险因[OR=2.21,95%CI(1.192,4.246),P=0.031]。
见表3。
3 讨论PNI最早是用于预测外科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及手术风险的指标,鉴于其简单、有效及优良的可重复性而广泛运用于心脏外科、胃肠外科中[9-10]。
而在肿瘤领域,相关研究显示PNI与胃肠道肿瘤等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11-12]。
《预后营养指数对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长,这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小细胞肺癌防治工作的极大关注。
而在针对肺癌患者的临床实践中,营养状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近年来,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个新的评价肺癌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正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预后营养指数与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自XX医院在过去五年内接受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的原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评估方法: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PNI值等,对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进行评估。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PNI值与生存期、生存质量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结果1. PNI与生存期的关系: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具有较高PNI 值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其生存期相对较长。
其中,PNI值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其生存期显著高于PNI值较低的患者。
2. PNI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在研究生活质量方面,高PNI值的患者往往能够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而PNI值较低的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差。
这表明营养状态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3. PNI与治疗耐受性的关系:PNI较高的患者更有可能顺利完成治疗方案并有良好的治疗耐受性,而PNI较低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因营养不良导致治疗中断或减量的情况。
四、讨论1. PNI与预后的关系分析:从上述结果来看,PNI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营养状态良好的患者身体免疫功能较强,更能耐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2. 临床应用意义: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医务工作者应关注肺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定期评估其PNI 值,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营养支持。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论著·Clinical Article·40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在高龄大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侯伟李连谦武文龙肖博文赵丽萍盘锦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辽宁盘锦124010)[作者简介]侯伟(1982-01~),男,辽宁大洼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疾病。
E-mail:*********************大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过往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被广泛用于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但它并不精确,尤其是在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人群中[1-2]。
术前炎症反应和营养不良与肿瘤的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其为肿瘤术后复发提供了一个微环境[2-5],因此有研究认为术前炎症反应和营养不良与恶性肿瘤的长期预后有关[6-13]。
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是On⁃odera等[14]首次报道的一种同时包含营养(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免疫成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预后指标,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低PNI是大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13-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高龄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在迅速增加[18-20]。
现阶段高龄患者通常合并慢性炎症、营养不良等多种基础疾病[21]。
与中青年人群相比,高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和总淋巴细胞计数较低[21]。
然而,PNI和炎症指标在高龄大肠癌手术患者中的预测价值仍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明确高龄大肠癌患者术前PNI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盘锦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择期行根治性大肠癌切除术的超过80岁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5例,女69例。
全部患者或家属知晓相关治疗计划,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符合以下标准之一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1)术前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2)大肠癌TNM分期为Ⅳ期;(3)临床资料不完整;(4)因伴有肠梗阻行急诊手术;(5)术后随访不足3个月。
术前营养预后指数和体质量指数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关系的研究朱伟伟;范文华;方可;黄鹤【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预后指数(PN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16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得出PNI的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NI的截断值为47.5,高PNI组5年生存率36.2%高于低PNI组的18.8%(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BMI与病人预后相关(P<0.05~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和BMI 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NI与BMI联合预测病人预后价值高于其单独预测价值.结论:PNI与BMI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PNI与BMI联合评估病人预后能够提高准确性.【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4)004【总页数】4页(P442-445)【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营养预后指数;体质量指数【作者】朱伟伟;范文华;方可;黄鹤【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41000;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41000;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41000;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于男性肿瘤的第三位,女性肿瘤的第二位。
近年来随着诊治技术迅速发展,其5年生存率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1-2]。
但由于肿瘤的复发及化疗等原因,其临床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临床上仍然迫切需要寻求临床和生物标记物来提高结直肠癌病人的诊治效果。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的预后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中不同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
利用仪器,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并观察其效果。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和显效价值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营养支持;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胃肠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有调查报道,胃肠道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达到40%以上,胃癌更为明显。
由于根治术的创伤性、应激性会导致机体进入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而胃肠道功能存在一定损伤,不能更好消化和吸收营养,使手术危险性增大。
现阶段,国内外临床上均对肠内营养给予高度重视,只要胃肠道功能仍然存在,那么就需要做好肠内营养。
但临床研究表明,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肠道蠕动恢复,即便提供少量低热量膳食也有积极效用。
原因可能是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实现良好的局部营养效用,可有效促进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使胃肠激素得以有效分泌,进而使胃肠道功能得以恢复,同时还能早期拔掉胃管,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等发生。
基于此,为确保肠胃道肿瘤患者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行不同的营养支持手段可以降低患者因营养缺失造成的风险,同时必须做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33±11.22)岁,平均病程5年;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26±10.55)岁,平均病程1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预后营养指数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李蕾;蒋文婷;李园园;刘端娇;张玉;高超【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24(46)9【摘要】目的探索预后营养指数(PNI)的动态变化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且行胃癌根治术的1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ROC曲线确定术前PNI(PNI1)和术后PNI(PNI2)的最佳截断值,并依次分组。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分组间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PNI1最佳截断值48.95,PNI2最佳截断值46.85。
根据最佳截断值分A组(PNI1>48.95且PNI2>46.85)、B组[B1组(PNI1≤48.95且PNI2>46.85)和B2组(PNI1>48.95且PNI2≤46.85)]和C组(PNI1≤48.95且PNI2≤46.85)。
3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2%、39.6%、7.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60.2%、32.0%。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NI是评估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联合术前和术后PNI构建PNI评分系统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具有更高的效能,可为临床治疗胃癌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913-919)【作者】李蕾;蒋文婷;李园园;刘端娇;张玉;高超【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在评估结直肠癌、胃癌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2.中性-淋巴细胞比和预后营养指数在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3.体质指数评估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4.术前预后营养指数、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对肾癌患者行肾根治性切除预后的评估价值5.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康复策略在胃癌患者术前 营养干预中的研究现况高玉琴1,王群敏2,王琴2(1.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胃肠、结肛肠外科,浙江 宁波 315040;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结直肠外科,浙江 杭州 310003)[摘要] 预康复营养干预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策略之一,是胃癌术前营养干预的有效举措,该策略包括营养评定方法、营养干预途径、时机、时间和方式的选择等,国内外尚未制订出具体的规范和指南,没有统一的标准。
亟待研究和构建科学性、规范化的胃癌患者术前营养干预预康复策略的实施方案,以改善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为预康复策略在围术期患者术前营养干预中的临床推广和规范化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也为促进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开拓更广的思路。
本文就预康复策略在胃癌患者术前营养干预中的发展、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预康复;胃癌; 术前; 营养干预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6-5907(2020)03-0141-04·综 述·通信作者:高玉琴,E-mail:499016278@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东亚地区尤其高发[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2%[2]。
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0%~85%[3],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复杂,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地摄食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肿瘤本身的高代谢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息息相关[4]。
研究报道,营养不良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40%的癌症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并非癌症本身或抗肿瘤治疗[6]。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是通过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多项医疗护理措施来优化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以促进手术患者加速康复[7],该理念成为外科共识,已广泛运用于胃癌手术患者。
Topp 等[8]于2002年提出预康复(pre-habilitation)的概念,指在患者术前采取一系列康复措施包括身体功能锻炼、营养管理和心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功能储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9-10]。
胃癌患者那不勒斯预后评分和预后营养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胃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恶性肿瘤,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临床实践中,了解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胃癌患者的预后评分和预后营养指数成为研究的热点。
胃癌患者的预后评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预后评分是根据大量临床数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客观地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预后评分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预后评分,预后营养指数也是评估胃癌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预后营养指数包括了患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血液、肌肉质量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预后营养指数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抵抗力,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预后营养指数高的患者预后较好,而预后营养指数低的患者预后较差。
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的预后评分和预后营养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对象为2015年至2020年期间就诊于某临床医院的胃癌患者,共计100例。
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并计算患者的预后评分和预后营养指数。
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预后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高预后评分的患者通常年龄较大、肿瘤较大且有淋巴结转移。
而低预后评分的患者则较年轻、肿瘤较小且无淋巴结转移。
这些结果表明,预后评分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有效工具。
此外,预后营养指数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也有一定的关联。
研究发现,预后营养指数高的患者预后较好,预后营养指数低的患者预后较差。
这表明,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抵抗力对于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的预后评分和预后营养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预后评分和预后营养指数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有力工具,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Hans Journal of Surgery外科, 2018, 7(2), 49-54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8 in Hans. /journal/hjshttps:///10.12677/hjs.2018.72008Research Progress between PrognosticNutrition Index and Prognosis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Wenhao Ren1, Weizheng Mao21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2General Surgery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Mar. 23rd, 2018; accepted: Apr. 9th, 2018; published: Apr. 16th, 2018AbstractThe immun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statuses have both been deemed as useful preoperative in-dexes to assess surgical risk,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mmunonutritional status can also be a powerful means of predicting survival outcome. Onodera’s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 is considered a simple and useful index to reflect the preoperative nutritional and immunological condition, and it can be easily calculated using the serum albumin level and peripheral blood total lymphocyte counts. The PNI was originally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urgery and it has become a powerful prognostic parameter for various types of cancer, such as colorectal cancer, gastric cancer, pancreatic cancer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PNI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and most of the related studies have had a small sample size.Keywords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Nutrition, Immune预后营养指数与胃肠癌预后的研究进展任文豪1,毛伟征21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山东青岛2青岛市立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18年3月23日;录用日期:2018年4月9日;发布日期:2018年4月16日任文豪,毛伟征摘 要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都是评估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有效指标。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营养状况也是一个预测远期预后的有力方法。
日本学者小野寺建立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计算简单,来源于血清白蛋白值和淋巴细胞总数,是一个可反映机体的营养和免疫状况的简单有效的指标。
预后营养指数最初是用来评估胃肠道疾病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的。
预后营养指数是一个有力的预测指标,可以预测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比如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原发性肝癌等。
然而,国内评估预后营养指数对结直肠癌预后预测价值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现有研究中样本量也较小。
关键词胃肠癌,预后营养指数,营养,免疫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胃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成为新近研究热点。
营养不良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差的营养状态会使感染的几率增加、伤口愈合延迟、凝血时间延长,还会减少血管壁的厚度,并直接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 [2] [3]。
另外,营养不良也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促进肿瘤的发展[4]。
营养状态的评估成为胃肠癌预后预测的重要一环。
临床上已有许多营养评估工具,如NRS 2002、SGA 、MNA 等,但都过于繁琐和依赖临床医师主观判断。
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又名小野寺指数,最初由日本学者小野寺完善建立,用来评估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并预测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国内外学者发现PNI 与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相关研究甚少。
本文对PNI 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2. PNI 的定义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由血清白蛋白值(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组成,两个指标均为临床常规化验中的项目。
计算公式为:PNI = ALB (g/L) + 5 × TLC (109/L)。
该指标由Buzby 最先提出,由Onodera 完善并建立。
3. PNI 的临床意义PNI 通过反映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态预测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和远期预后。
血清白蛋白是一个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的传统指标。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其水平下降,可作为慢性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指标。
Garth 等[5]报道ALB 是预测胃癌患者住院时间的指标。
TLC 既能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又可反映营养状态。
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多出现淋巴细胞数的减少,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6] [7]。
Lee 等[8]和Chua 等[9]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之比升高与胃癌和结直肠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食管癌[10]、胰腺癌[11]、肾癌[12]以及肉瘤和淋巴瘤[13]任文豪,毛伟征等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发生淋巴细胞减少症。
这些发现说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可反映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活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PNI由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组成,不难理解,其对营养状态的评估价值大于两个单一的指标。
但是,营养状态预测预后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也无此方面的研究。
有研究认为:PNI < 40,则提示患者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无法耐受手术;40~45时,提示患者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行消化道切除和吻合有风险;45~50时,提示患者有轻度营养不良,但消化道切除和吻合是安全的;>50时表示患者处于正常的营养状态[14]。
4. PNI分界值的计算目前有关PNI的研究均根据其计算得出的分界值分为低PNI组和高PNI组,但却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
有些研究[15]根据经验选择45或46作为两组患者分界值。
也有研究采用中位数或平均数作为分界值,数值在45~49不等。
此外,有研究[16] [17] [18] [19]采用ROC曲线法,根据患者5年生存率绘制ROC曲线,计算Youden指数,取最大Youden指数所对应的PNI值作为分界值。
此法得出的结果更加科学和准确,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不同的PNI分界值有不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例如叶欣PNI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63%,而宋国栋PN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和59%,这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由于目前的研究均为小样本的研究,样本量多小于300例,所以无法得出最合理的PNI分界值。
因此需要一个样本量较大的研究以获取更为可信的PNI分界值。
5. PNI的研究方法目前PNI多用来预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远期预后。
大多数研究均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组织学分型、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脉管内瘤栓、阳性软组织结节、侵犯神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CEA和CA 199数值等。
通过分析PNI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之间的统计学关系得出结论,PNI是胃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多数研究均采用术前1周内的血清白蛋白值和淋巴细胞总数来计算术前PNI值。
最近也有研究关注胃肠癌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
由于手术减小了胃容积,加上手术本身对患者的创伤和应激,有些患者术后营养状态较术前更差。
Murakami [20]最近对254例胃癌患者的术前和术后PNI进行研究发现,术后PNI同样与胃癌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
而且,联合术前和术后PNI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Shibutani [21]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但是术后PNI的选取时间仍不明确。
6. PNI与术后并发症曾有研究显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吻合口瘘会影响胃癌的预后[22] [23]。
低PN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PNI患者(39.1% vs. 24%) [8]。
但Migita [24]发现PNI低与术后并发症在胃癌预后上是独立的影响因素,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和验证。
许多学者通过研究胃肠癌患者术后的短期预后,发现改善围手术期的免疫营养状态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25],但也有研究发现两者并无显著差异[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