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289.35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摘要] 老年人跌倒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健康问题,而患有疾病的老年病人尤其精神科的老年病人跌倒的风险更大,需要有效的预防措施。
我科应用老年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给予评估,并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减少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提高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跌倒;评估;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46.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63-011 对象2010年11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年龄55岁—94岁,平均72.4岁,对其全部应用了跌倒风险评估及相应的护理干预。
2 方法2.1 工具:老年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共十一项,分别从年龄,情绪,身体状态,跌倒史,意识,行动能力,睡眠形态,体位性低血压情况,用药情况,自理能力,伴随疾病等方面进行评估。
每项根据具体情况评分,分别为1—4分,最后进行总分,0—11分为跌倒低度危险;12—22分为跌倒中度危险;23—33分为跌倒高度危险;34—44分为跌倒极高度危险。
2.2 主管护士向病员及其监护人了解病员病情及病史,予以逐项评估,评出跌到危险度,给予相应的跌倒防范措施。
并且根据病员病情变化及时更新评估。
3 护理干预3.1 环境管理病房设施要求利于病员行走活动,活动范围地面保持干燥,无障碍物,有积水须及时发现并清理,走廊及厕所安装扶手,厕所内全部安装座便椅,方便病员入厕时坐下和起来,病房要有足够的光线,夜间保持柔和的灯光照明,浴室及厕所用防滑地板,加贴醒目的防滑标识。
3.2 针对病员个人跌倒因素予以相应护理措施3.2.1 加强情绪管理,做好心理护理。
情绪低落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同时要不断强调跌倒的危害,和预防跌倒的重要性。
对于兴奋躁动者根据情况控制其情绪,必要时予以药物或保护约束。
3.2.2 身体虚弱的病人,要加强营养,鼓励病员进食,对于不合作的病员要督促其进食,拒食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治疗。
跌倒评分表(Falls Risk Assessment)是一种在临床评估患有多种
健康因素有潜在坠落风险的老年被动病人,以评估其在住院期间出现坠落发生可能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是一种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患者出现坠落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坠落风险及发生
坠落的损害。
一、预防。
针对患者存在的坠落危险,在医院病房中对患者进行跌倒
评分表的评估,可以准确的发现患者的坠落病因,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
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坠落发生的风险。
二、治疗。
在患者出现坠落发生后,在接受治疗后,再进行跌倒评分
表的评估,可以评估患者的坠落病症是否有所减轻,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
三、监测。
对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老年住院病人,定期进行跌
倒评分表的评估,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的坠落风险,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降低坠落风险。
四、干预。
及时进行跌倒评分表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
护理干预,可以及时有效地降低促进患者坠落发生的风险,从而降低患者
受伤害的可能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42期 151·临床研究·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丁翠兰(南京青龙山精神病院,江苏 南京)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的方法,总结有效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亨得利2跌倒风险模型评估方式和结合老年精神科特点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方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100例,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不同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46%。
结论在亨得利2跌倒风险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专科特点,改良及完善跌倒风险评估表能够提升护理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提升精神科患者住院安全,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77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2.075本文引用格式:丁翠兰. 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2):151.0 引言老年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阿尔茨海默症等不同类型和精神相关的病症,本院住院老年患者女性年龄60岁以上,男性年龄70岁以上。
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是跌倒高危人群[1],≥60岁患者占发生跌倒总数的66.7%[2],这与老年机体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感觉迟钝、视力、听力下降、关节退行性病变有关[3];精神病患者一般无自知力,常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会出现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友之间常有冲撞、推搡等过激行为或因拒食,进食少而引起低血钾,从而发生跌倒,由于精神病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长、年老体弱,导致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多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4]慢性疾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就越高[5]。
老年病人发生坠床、跌倒意外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改变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伤害,通过对老年病人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坠床、跌倒等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病人坠床、跌倒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住院病人日渐增多,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改变加之疾病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伤害,因此,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安全防护,防止坠床、跌倒的发生就成为了护理工作的重点。
一、易致老年病人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改变,各器官功能逐步衰退,身体平衡能力、稳定性及反应性差,视、听、感觉障碍易发生坠床、跌倒意外。
2、疾病因素老年住院病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健康状况差,常因头晕、乏力等疾病因素及药物等因素而易发生坠床、跌倒。
3、环境因素不安全的环境因素亦是坠床、跌倒易发生的原因之一,如病室环境不整洁,地面湿滑,未使用床挡,灯光昏暗,防坠床、跌倒安全警示标示不明显等。
4、护理缺陷常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够,对病情视察不仔细,对病人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高危人群,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
二、老年人坠床、跌倒的安全防范措施1、对老年病人要进行防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于评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制定防跌倒、坠床措施,重点交班,持续评估,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安全防护知识,加强生活料理,尽可能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从而防止发生坠床及跌倒。
2、加强对急危重等高危人群的病情观察,合理使用约束具、床挡等保护性用具。
3、加强对病人用药的观察,特别是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药物应用时,应重点观察。
4、保证安全的环境,各类警示标识悬挂在清楚、醒目的位置,病室物品摆放有序,去除床头柜、床边杂物及障碍物。
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无积水。
走道、卫生间扶手完好牢固,病区灯光适宜,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住院病人坠床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之蔡仲巾千创作一、事件回顾急诊科急诊病房于2016.03.08日11:46分门诊以“双侧肺炎”收治患者郭履富,男性,77岁,入院时已行跌倒风险评估为2分,为患者建立跌倒评估表,已挂防跌倒牌提示,并床档呵护患者。
病人于2016.03.10日01:20分,病人起床上茅厕时失慎从床上坠床跌倒,家属发现后,告诉护士。
陈述医生,经医生为患者查体后,无特殊不适。
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患者述隔壁监3床,陪护为一名年轻女性。
患者有小便器,但是觉得挺难为情,才自行下床,发生跌到坠床事件。
事后护士予以床档呵护患者,同时给予屏风遮挡。
再次向家属及患者宣教防坠床跌倒的重要性。
二、坠床跌倒原因分析1、年龄因素跌倒时间的发生大多与患者年龄因素有较大的关系。
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骨质疏松,认知能力减退及感觉反应能力欠安等,均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2、疾病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
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脑血管疾病,如脑瘁中是神经内科罕见疾病,可导致各种功能损害: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受损、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移动速度及控制能力下降而引起跌倒,跌倒是卒中康复中最罕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跌倒发生率为14%~39%;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如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血管迷走性晕厥等这些罕见心内科疾病是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内在因素。
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及患者进食过少均容易导致患者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而引起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如起床、下床、行走、由蹲位起立等,动作过快或降压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
其他:进餐、排泄、排即可引起血压降低而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