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安全管理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37.98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禁止(MRSL)限制物质流入制造及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简介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禁止材料清单(MRSL)的作用以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该清单主要用于限制特定物质的使用,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禁止材料清单(MRSL)禁止材料清单(MRSL)是一份列出了禁止或限制使用的物质的清单。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禁止材料清单的目的是确保制造业中的产品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同时保护员工和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物质流入制造及安全管理控制程序为了遵守禁止材料清单的规定,制造企业需要实施物质流入制造及安全管理控制程序。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并排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物质。
以下是物质流入制造及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的主要步骤:1. 供应链管理: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所使用的原材料符合禁止材料清单的要求。
供应商应提供符合规定的产品证明,并定期更新相关文件。
2. 材料筛选与评估:企业应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其不包含禁止材料清单中的物质。
相关的测试和评估报告应进行记录和保存。
3. 内部控制和培训: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程序,确保员工了解禁止材料清单的要求,并且能够正确地执行相关流程。
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禁止材料清单的认识和理解。
4. 监测和检测:企业应定期进行物质的监测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
这包括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测试,并记录相关结果。
5. 持续改进:企业应不断改进物质流入制造及安全管理控制程序,以适应法规的更新和变化。
企业应定期评估和审查其供应链,并与供应商保持沟通,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
总结禁止材料清单(MRSL)以及物质流入制造及安全管理控制程序对于制造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重视合规性,通过执行相关的程序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通过积极的供应链管理、材料筛选与评估、内部控制和培训、监测和检测以及持续改进,企业可以有效地遵守禁止材料清单的要求,并确保产品的合规性。
集装箱安全检查与管理程序1.0目的为了加强对本公司货物和货柜的运输安全,符合海关与C-TPAT安全标准要求,防止装运、运输过程中丢失货物或遭受非法入侵,避免恐怖威胁、走私及其他犯罪行为,确保货物准确按时的到达目的地,制订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集装箱检查与监督人员3.0职责-保安组负责货柜车进入时对车箱底盘、货柜底部进行检查-保安组负责记录货柜车出入本厂的具体时间-PMC部指定负责人对货柜车箱进行全面检查4.0程序4.1 所有进入本公司装运货物的集装箱都必须接受保安人员的检查,核对集装箱号。
4.2货柜车进入本公司时,先由保安人员对车辆底盘、货柜底部进行检查。
4.3空柜集装箱车辆,在进入停放区域后应由PMC指定负责人立即开柜检查是否为空柜状态,如发现有货物或人员等其它异常,应立即报告公司安全负责人。
4.4对货柜检查内容如下:4.4.1检查集装箱是否装有隐蔽间隔,结构是否稳固。
检查依据下列准则进行:4.4.1.1 检查部位:前板、左侧/右侧/底/顶板、箱顶、内/外门、底架外部/下方、隐蔽间隔。
4.4.1.2 检查有无新刷油漆、焦木或填充剂的味道;4.4.1.3检查有无新刷油漆的痕迹、焊接烙印或者箱板质地差异。
4.4.2结构:检查前后角柱有无裂缝。
4.4.2.1检查箱板是否有打孔、切割、磨损或开裂;是否丢失松脱零件或紧固件;4.4.2.2进行内部漏光测试:检查有无因门封缺损、孔洞、焊接破损、地板损坏或分离、紧固件松脱/丢失造成的光线渗透。
此检查在箱门完全紧闭的情况下从内部进行;4.4.2.3在门的末端检查锁条,包括托架、导杆以及凸轮,查看有碍箱门操作或关牢的缺损,例如折曲、弯曲、凹陷等;4.4.2.4 在下层结构,检查横向构件、外伸支架和附件是否有洞;4.4.2.5在下层结构,检查底板、箱板或板条是否破损、开裂或断开。
4.5货柜车离厂时,保安人员必须再次检查门锁及封条、确认货物清单,如集装箱有任何异常,例如封条号不符或封条号损坏等,应马上报告公司安全负责人,由安全负责人通知PMC部主管联系货运公司,同时安排人员对货物进行复查。
安全库存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建立安全库存,优化库存周转期,减少库存量至最低。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和成品仓库。
3.0职责
3.1 商务部负责根据产品销售情况制定安全库存标准;
3.2物料部采购根据成品库存量、生产部的最大产能,制定原材料的库存标准。
3.3 仓库负责库存物品的管理,确保先进先出,保证库存产品的质量。
4.0安全库存控制
4.1 时期:每年1月份,根据去年7~12月份的实际销售情况和产能,调整原材料和成品的最低库存及最高库存数;每年7月份,根据当年1~6月份的实际销售情况和产能,调整原材料和成品的最低库存及最高库存数。
4.2销售情况遇到重大变化,新产品的试制或老产品的淘汰等情况,再制定临时安全库存。
4.3安全库存制定方法:
最低库存量=全年月平均销售数量×1.2安全系数
最高库存量=最低库存量(根据A、B、C三档)×1.5——2.5倍
注:
A档(×1.5):原料充足,生产周期短,操作便当,复杂系数低,需求量大
B档(×2):原料基本具备,生产周期一般,操作一般,复杂系数中等,需求量一般
C档(×2.5):原料紧张,生产周期长,操作难,复杂系数高,需求量小
5.0相关文件化信息
原材料安全库存
原材料安全库存表
格.xls
成品最低最高安全库存量
产品安全库存警示
表.xls。
产品安全管理办法
1.目的
识别产品和过程的产品安全,确保所有产品和过程,包括服务件及外包的产品和过程,符合一切适用的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顾客和公司确认的涉及产品和过程的安全的特殊特性控制和防护。
3.定义或术语
产品安全:与产品设计和制造有关的标准,确保产品不会对顾客造成伤害或危害。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零部件、挥发物材料、反应物等。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
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在APQP中,特殊特性指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括政府法规和安全特性,和/或由供方通过产品和过程的了解选出的特性。
4.职责
4.1销售部负责顾客资料的接收和传递,并与顾客进行产品安全性相关的沟通。
4.2技术部负责主导组织对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安全相关特性、产品及制造时安全相关特性等的识别,设计FMEA、控制计划和过程FMEA、反应计划的建立,制造批次中产品可追溯性的控制。
4.3采购部负责通过采购合同、质量协议和技术/验收规定中将产品的安全性传递到供应链。
并要求供应链保持对制造批(至少)的产品可追溯性。
4.4行政部负责组织对从事与产品/过程安全性有关的技术开发、采购、生产过程、检测等人员的培训。
4.5总工:负责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安全相关特性、产品及制造时安全相关特性、设计FMEA、控制计划和过程FMEA、反应计划等的批准。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精选20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篇1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清洗消毒制度1、保持经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上下水道通畅,地面无积水,废弃物密闭盛放,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
2、配备冷藏、保洁、消毒、三防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3、纱门、纱窗或门帘、金属防鼠板、防鼠隔栅等设施能有效起到防蝇、防鼠、防尘作用。
4、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5、餐具、用具消毒由专人负责,必须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进行洗涤消毒。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必须专用,分设洗涤池、消毒池和清洁池,并有明显标识。
6、消毒要求:餐饮具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保持120℃,10分钟以上。
以上消毒应有记录,以备查验。
7、餐具消毒后专柜保存,与未消毒餐具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1、为保证食品****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采购食品必须索证:进货时应查验供货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以确认供货方和生产者的主体合法性。
3、采购食品必须索票:购进的食品按批次向供货方索要发票或清单,并索取《食品质量检测检疫报告》等合格证明,对于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拒绝购进。
4、采购食品必须查验并建立进货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保存相关凭证,并保证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
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为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为二年。
5、对无合法****和经查验不合格的食品,拒绝进货。
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应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篇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店经营实际,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对物料及产品在搬运、包装、贮存、防护和交付等环节中采取有效的控制,防止造成损坏,确保产品质量及安全。
二、依据:公司的现状及相关制度。
三、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半成品、成品的标识、搬运、贮存、包装、交付和防护。
四、职责:4.1 研发部负责确定和提供产品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负责提出防护性要求标识工作。
4.2 生产部各车间负责生产中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物资流转过程中的搬运、贮存、保护及最终产品的包装。
4.3 质管部负责对采购物资的包装、成品包装进行检查;负责搬运、贮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物资的复查工作。
4.4 销售部负责成品的配送与交付的控制。
4.5 仓储科负责原辅材料、外协外购件,产品的搬运、贮存、防护的管理五、内容:5.1 防护标识。
5.1.1 研发部根据顾客的要求和产品特性,在产品外包装表面设计时,确定所需的防护标识,如小心轻放、请勿倒置、防雨、防压等;同时提出采购与生产过程中,采购物资、半成品及成品所需的防护性标识要求。
5.1.2 采购科负责向供应商转达本公司提出的防护性标识要求。
5.1.3 进货检验时,品质科验证本公司提出的防护性标识要求以及采购物资自身固有的防护性标识。
5.1.4 产品的搬运、贮存、包装及实施保护措施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文明操作,维护防护性标识的完好。
5.1.5 根据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危险特性,安全员应制定包括危险品的名称、危险特性、防护措施、急救、储运、泄露处置等内容在内的危险品标牌大纲,并提交采购统一定制标牌。
危险品的贮存和使用场所都应设置醒目的危险品标牌。
5.2 搬运控制。
5.2.1 对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搬运工作由生产或仓库人员根据产品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搬运工具和搬运手段,对于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搬运,必须按照所给的操作说明,切勿违章作业。
5.2.2搬运时如果有可能造成伤人事故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同时防止产品在搬运时跌落损坏,产品堆积存放时应用隔离物或标识分开,搬运时堆货高度不得超过2米,以免物品压坏及跌落时产生危险(必要时可采用防护绳捆扎)。
1. 目的为了确保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拥有和维持一个有效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程序,从而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机器设备维修,安装,调整期间的能量控制。
本程序也可作为按合同规定在本公司工作的承包商的指导原则。
3. 定义能量控制安全锁定、挂标签和测试是指将包含一种或多种可能对员工造成伤害的能量的设备置于安全状态,确保员工能够安全工作的一种控制措施。
4.职责4.1 所有可能暴露在危险能量下从事维修、安装、调整等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循该程序以消除或控制危险。
4.2 所有实施锁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锁定的培训,人力资源部负责提供安全锁定培训。
4.3 各部门有责任确保所有承包商必须遵循本程序。
5.工作程序5.1. 锁定、标签和测试能量控制告示各要素,它们的组成是成功实现目标所必备的。
1. PurposeTo ensure that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herein after referred to as SGM )has and maintains an effective program to prevent energy-out in accident to secure employees’ and company’s safety.2. Scope of ApplicationThis procedure applies to the control of energy during maintenance, installation, adjustment of machines and equipment. It is also to be used as a guideline for contractors who may be required by contract, to do work in SGM.3. DefinitionsLock, Tag, & Test Energy Control Procedure is a general term for the method used to make sure that any equipment which contains one or more energy source(s) which could harm you, has been made secure to allow you to work safely.4.Responsibilities4.1 Employees who are exposed to the release of hazardous energy during the maintenance, installation, adjustment, trouble-shooting or repair of equipment must abide by the Lock, Tag and Test Energy Control Procedure to eliminate or control their exposure to hazardous energy.4.2 Employees who will do the lock-out should attend the lock-out training. HR are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the lock-out training.4.3 Each department ha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contractors must abide by this procedure.5. Work Procedure.5.1. Lock, Tag & Test Energy Control Process is made up of many individual elements which are required by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请在使用前核对网上此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5.1.1 安全锁用于控制危险能量。
生产、装配和包装安全控制程序
生产、装配和包装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程序是确保员工和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下面是一些通用的安全控制程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工艺流程:建立明确的工艺流程,包括每个步骤的操作指导、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评估。
确保员工了解正确操作方法,并且知晓相关的安全风险。
2. 培训与教育: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并了解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措施。
3.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手套、耳塞等,并要求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4. 安全设备:在生产、装配和包装工作区域设置必要的安全设备,如警示标识、紧急停机按钮、安全防护栏等。
5. 设备维护与检修: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装配和包装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6. 危险物品管理:对涉及危险物品的操作和存储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和法规。
7. 废料处理:制定合适的废料处理程序,确保危险废料正确处理和妥善存放,减少环境和人员安全的风险。
8. 应急处理:建立应急处理程序,包括火警、泄漏、事故等情况的应对措施,以及员工紧急撤离和求助流程。
9. 安全监控与改进:通过安全监控系统、定期巡检和员工反馈,及时发现和改进潜在的安全问题,确保持续改进安全性能。
10. 合规检查与认证: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合规检查与认证,确保企业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这些安全控制程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公司可以与专业机构和顾问合作,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以提高安全控制水平。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最全版要点前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安全越来越重视。
有害物质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必须关注和处理的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制度和标准来确保他们的产品不含有害物质,以迎合法规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就是这样一种管理程序,下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有关该程序的最全版要点。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是什么?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管理产品中的有害物质。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有害物质清单、限制有害物质、检查、测试和审核,以遵守环保法规和消费者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的实施要点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的实施可分如下几个方面:建立有害物质清单企业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害物质清单,该清单包括产品中所有的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最高含量限制。
这个清单需要不断更新,以反映不同的法规和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要求。
限制有害物质当产品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时,企业需要限制、甚至消除这些物质。
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监测体系,以判断从供应商处获取的材料是否符合企业无有害物质管理条件的要求。
如果供应商无法保证其提供的材料符合要求,则企业可以选择更可靠的供应商。
检查、测试和审核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有害物质限制和规定,同时也需要审核供应商和生产过程,以确认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系统是可靠的。
产品检查测试可以包括: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和等级,以确保符合法规和消费者的要求。
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除了与有害物质相关的监测、控制和管理要点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该体系可包括:良好的生产实践、良好的工作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友好型,以确保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总结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是企业向全球推广的一项很重要的环保和安全管理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一、食品安全管理原则1.1 遵循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
1.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
1.3 强化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4 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架构2.1 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2 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2.3 设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食品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检测。
2.4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食品原辅材料采购与验收3.1 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和监控。
3.2 采购原辅材料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检验报告等文件。
3.3 对原辅材料进行验收,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3.4 对验收合格的原辅材料进行标识、储存、运输,防止交叉污染。
四、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控制4.1 制定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加工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4.2 对生产设备、工器具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4.3 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记录关键控制点数据。
4.4 对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五、食品储存与运输5.1 建立食品储存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储存。
5.2 对储存场所进行定期清洁、消毒,防止虫害、霉变等现象发生。
5.3 制定食品运输管理制度,确保运输过程中食品的安全、卫生。
5.4 对运输车辆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要求。
六、食品安全追溯与召回6.1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记录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
6.2 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立即启动召回程序,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
6.3 对召回的食品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再次流入市场。
1
文件更改履历
版本/版次 发布日期 创建/更改说明 编制人/更改人
文件评审与确认
评审部门 评审人会签 评审意见 日期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适用范围
1
本程序规定了为了提高产品安全性,识别产品和过程的安全性及法律法规,并通过传递、培
训和安全有关的产品可追溯性等控制,确保符合一切适用的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
适用于所有顾客和公司确定的涉及安全/环保的特殊性产品的过程控制活动。
2.术语和定义
产品: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产品安全性:与产品设计和制造有关的标准,确保产品不会对顾客造成伤害或危害;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流程
产品安全性管理流程
序号 输入文件/记录 活动顺序 输出文件/记录 实施部门或人
1
1
顾客-图纸、技术协议、相关
标准 内部-FMEA 特殊特性策划和识别 特殊特性的标识 教育与培训 内部控制 供应链控制 特殊特性更改控制 特殊特性的检查与改进 文件/记录归档 特性特性清单 技术部技术科
2
顾客或公司规定的特殊特性标识要求 FMEA、CP、过程流程
图、作业指导书、图纸
技术部技术科
3
培训教材 培训记录 总务部
4
CPK、MSA及相关记录
技术部技术科、
生产部、采购部
5
工程更改控制程序 工程更改评审单 技术部技术科
6
产品审核控制程序、过程审
核控制程序
内审报告 品保部
7
文件管理程序、记录管理程
序
总务部、技术部
产品安全性管理流程说明
活动1-特殊特性策划和识别
技术部技术科负责将顾客的所有资料(设计图、技术协议等)进行消化,并对顾客提供
的资料进行评审,查阅顾客在上述资料中有无标识涉及到产品安全性的特殊特性符号;
技术部技术科将顾客标识或通过FMEA分析,确定涉及产品安全性的特殊特性,编制《产
品/过程特殊特性清单》,注明所有产品安全性项目(包括产品/过程特性)和控制要求。?
新产品项目小组在进行产品开发和过程策划时,针对所有产品安全性项目采用当今最先
进的工艺技术和检测手段,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新产品项目小组在产品开发和过程策划时须进行FMEA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和知晓提供的
产品在整个系统或车辆中的功能,并通过材质试验、装配试验等研究,来识别和估计由于不
当的开发、加工而造成潜在风险。所有可能的风险和采用措施均须反映在FMEA分析报告、
控制计划和相应作业指导书中,并能在产品说明中予以识别和标注。?
活动2-特殊特性的标识
特殊特性标识符号说明:
“◇”:主要特性(与安全或法规无关):合理预期的变差可能显着影响顾客对产品的
满意程序(非安全性/符合性),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或者加工或制造此产品的
能力;
“ ”主要特性(与安全与法规有关):合理预期的变差会显着影响顾客对产品的安
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乘员保护、转向控制、制动等)、排放、噪声、
无线电干扰等等;
非主要特性:除以上两种特性以外的特性,本公司不进行标注;
▽
1
当本公司特殊特性标识与顾客标识方法不一致,应由技术部建立《特殊特性对照表》
提交顾客;
活动3-教育与培训
对于所有从事与产品安全性生产有关的设计、采购、生产、检验人员由总务部进行有关
产品安全性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产品责任的原则。?
对产品安全性进行控制的意义。?
使员工知晓如果出现产品安全性事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直接损害/缺陷后果损害的
责任。?
使员工了解与自己工作有关的零件和特性有哪些涉及到了产品安全性。
了解工厂内部所有涉及产品安全性的技术、管理文件。?
由总务部保存所有涉及产品安全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资料,确保达到规定的员工岗
位素质要求。?
将产品安全性培训内容适时组织培训,让班组每一个员工知晓和理解。
活动3-特殊特性内部控制,供应链传递与控制
特殊特性内部控制:?
由新品项目小组按规定进行产品策划,制定控制计划和各类作业指导书,确定所有影响
安全性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手段,并在以上文件上对涉及产品安全性的特殊特性(包括产品/
过程)按顾客指定的符号进行标识;?
由新品项目小组对影响产品安全性的过程进行能力验证,要求在批量认可/生产件批准前
Ppk不小于,批量生产六个月后,Cpk不小于,过程能力不足或缺少验证时需进行100%检
验。?
对用于检测涉及产品安全性项目的测试设备按规定精度要与公差范围相适应,并定期进
行周检和保养,以及一年进行一次MSA分析测定其能力。
按规定来标识产品,保证所有涉及产品安全性的零件的可追溯性,注明批次,在贮存时,
须保证先进先出,不可混批,对有使用期限的产品须在产品标识上作说明。?
由技术部技术科制订所有涉及产品安全性的零件/产品的反应计划,包括信息流和升级过
程的控制要求。
供应链传递与控制
供应商在开发新产品时,由技术部技术科识别与供应商待开发产品有关的特殊特性并通
过图纸、技术协议或技术要求的方法传递至供应商,明确控制要求,且需要在特定的开发阶
段对特殊特性有关成文的信息进行批准(如PPAP);
在进货检验和供应商评审时,须注意检查供应商对特殊特性的控制的要求;
1
活动4-特殊特性更改控制
工程更改控制:涉及到特殊特性的产品/过程的更改,须由技术部技术科通知顾客并获得
顾客书面的批准;并在工程更改实施前对过程和产品更改带给产品安全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
本活动同样也适用于供应商关于特殊特性的更改控制要求;
活动5-特殊特性的检查与改进
由品保部对涉及产品安全性过程进行体系或过程审核或产品审核,发现失效或不受控应
及时进行上报,并立即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当影响到交付或顾客现场使用时,应提前向顾客
报告;
活动6-文件和记录的归档
为确保与特殊特性有关要求的控制与追溯要求,本公司规定所有涉及到产品安全性的文
件和记录进行存档、标识和保存;
生产工艺文件(产品设计图、工艺规程、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
检验规程、检验记录、测验报告、材料化验报告等。
过程能力测定报告,控制图。
检测设备校准记录、MSA分析报告。
人员培训/资格记录、人员职责规定。
需要时的安全数据表格。?
涉及产品安全性和各种管理标准,产品和工艺标准/规范。?
将上述涉及的文件和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归档,保存期至少为产品生命周期
再加上一个日历年。
5.文件保存的要求
文件名称 编号 存储方式 归口部门 作废后保存期限
6 记录保存的要求
记录名称 编号 存储方式 归口部门 保存期限
特殊特性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