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水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云、雨、雾、露、霜、雪、雾凇、冰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的不同物态,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云的形成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
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
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和凝华。
二、雨的形成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云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以上的空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
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凝华和熔化。
三、雾的形成春秋季节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雾。
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四、露的形成初秋季节空气湿润,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
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
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并且高空的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
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
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云、雨、雾、露、霜、雪、雾凇、冰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的不同物态,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云的形成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
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
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或凝华。
二、雨的形成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C以上的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
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三、雾的形成春秋季节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雾。
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四、露的形成初秋季节空气湿润,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
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
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并且高空的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
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
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思考:自然界的水存在的形式有哪些?固态:冰雪霜雾凇雹液态:水雨露雾“白气”气态:水蒸气二、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例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熔化图象: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二、凝固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2、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水的三态变化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自然界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它们之间是(填“可以”或“不可以”)相互转换的。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可以解析:解答:自然界的水是以固、液、气三状态存在和相互装换,达到一个水循环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水的三种状态。
2、我们把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
答案:凝固|蒸发|融化解析:解答: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由液态变成气态叫蒸发,由固态变成液态叫融化。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之间的变化名称。
3、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取决于的变化。
冰变成水或者水蒸气时都要(填“吸热”或“放热”)答案:温度|吸热解析:解答: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是一个吸放热的过程,所以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冰融化成水或者变成水蒸气都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
4、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水的。
答案:冰点|沸点解析:解答: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我们把它叫作水的冰点,水沸腾的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我们把它叫作水的沸点。
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冰点和沸点。
二、单选题5、当环境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一下那种自然现象不会出现?()A、霜B、雪C、冰D、露答案:D解析:解答:露是水的液态形式,当温度见到0℃以下是,水是以固态的冰的形式存在,所以不可能出现露,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各种形态的存在条件。
6、我们经常会看到天上的白云朵朵,那么白云主要是怎样产生的呢?()A、白云就是水蒸气B、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C、是由水凝固而成的答案:B解析:解答:云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小水珠而形成的,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雾的形成条件。
7、在我们南方,哪个季节的早晨我们能看到霜?()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答案:D解析:解答:在南方的天气比较少低于0℃,一般是在冬天的早晨户外的温度低于0℃,水蒸气温度低于0℃的物体就会凝固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就形成了霜。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水
初二(5)班 杜嵘
云、雨、雪等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的不同物态,你知道它
们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吗?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
果高空的温度高于 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
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
了云。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
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
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C以上的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当水蒸
气上升到高空,并且高空的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
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小水滴和小冰晶组
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
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
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春秋季节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
多,便液化成雾。初秋季节空气湿润,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
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
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
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
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
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
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
成了雾凇。
1. 请简要分析雨、雪、冰雹的区别,并总结形成雨、雪、冰雹的因素。
答:
2. 雾、露、霜、雾凇主要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