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诗经桃夭
- 格式:pdf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9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1,灼灼2其华。
之3子4于5归6,宜7其室家8。
桃之夭夭,有蕡9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10。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1 夭夭(yāo):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
2 灼灼(zhuó):鲜艳的样子。
3 之:这。
4 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称“子”。
5 于:往。
6 归:出嫁。
后来称女子出嫁为“于归”。
7 宜:和顺。
8 室家:家庭。
此指夫家,下面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9 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
10 蓁蓁(zhēn):树叶繁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
全诗以桃树的枝、花、果、叶作为比兴事物,衬托出新嫁娘的年轻美丽以及成婚的快乐气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是“兴”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这个比喻对后世影响很大。
古代诗词小说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艳如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词句,可能就是受了《桃夭》一诗的启发。
这样一首贺新婚的诗,《毛诗序》也认为是美后妃之德的作品。
《毛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驳斥说:“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桃夭》不过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华初茂,即芳龄正盛时耳,故以为比。
……又以为美后妃而作,……且呼后妃为‘之子’,恐诗人轻薄亦不至猥亵如此之甚耳!盖此亦咏新昏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筵等词。
”。
《诗经·桃夭》中的女子的形象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存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属于,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必须娶妻,定会并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必须娶妻,定会并使家庭幸福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必须娶妻,定会并使家人美好。
注释
夭夭:桃花黎明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命令代词。
蕡,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蓁蓁:茂盛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夭”是专门形容桃花的,这二字的形象就像是几瓣桃花绽放开来,鲜艳欲滴。
而年轻女子也一如鲜花,有的热情似火,如奔放的杜鹃,有的温馨安谧,如娇美的百合,有的知性温婉,如含蓄的梅花……
桃树茂盛美如画,花儿朵朵正鲜艳。
这位花一样的女子要出嫁,祝福你建立一个和美的家!
桃树茂盛美如画,果实累累接满枝。
这位花一样的女子要出嫁,祝福你建立一个和睦的家!
桃树茂盛美如画,绿叶成荫展光华。
这位花一样的女子要出嫁,祝福你建立一个幸福的家!。
桃夭(诗经)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
华: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
归:女子出嫁。
④宜:和顺,和善。
室家:指夫妇。
⑤焚(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赏析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
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创作背景关于《周南·桃夭》的意旨,《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