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大数据构建大学生画像的技术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
大数据学生画像技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王越【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对于教育行业来说,管理信息化的支撑更是十分重要.文章深入研究了大数据学生画像技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在生源多样化环境下存在的共性问题,切实发挥大数据技术对改进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培养环节的推动作用,解决高职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分层指标与分层体系问题,为高职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重要数据基础,并就基于大数据学生画像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年(卷),期】2019(016)006【总页数】2页(P147-148)【关键词】大数据;学生画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作者】王越【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对于教育行业来说,管理信息化的支撑更是十分重要。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就提出了,要深化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有力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各高校跟进开发了适用于自我特色管理的数字校园平台。
然而,面对平台上积累堆积的大量学生行为数据,却很少有相应技术能从中提取出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改变当前对这些平台数据的查询、统计传统功能,有效提高其利用度,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学生画像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学生画像”技术是由“用户画像”技术发展而来。
根据学生的在校行为数据,可以将数字校园平台的海量数据抽象出一些“标签化”的模型,这些模型即为“学生画像”。
构建学生画像的关键就是要构建学生的标签化模型,其中,标签是指对数字校园平台上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到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志[1]。
学生画像可以分为学生个体画像和学生群体画像两个大类,其中学生群体画像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DCWTechnology Analysis技术分析79数字通信世界2023.101 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研究概述用户画像的概念最早是由交互设计之父A l a n Cooper 在1998年提出的,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一系列真实数据上的用户目标模型,是对真实用户的虚拟化[1]。
在国外,用户画像已经成为广告、市场营销和数据分析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例如,Facebook 和Google 等科技公司在个性化推荐、广告投放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充分利用了用户画像。
此外,欧美一些图书馆也开始使用用户画像来提升服务质量[2]。
在国内,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画像也逐渐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图书馆领域,用户画像也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3]。
目前,图书馆领域的用户画像主要围绕建立用户画像模型等展开研究,如何利用用户画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式是当前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重点关注的领域[4],而其中以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用户画像模型,实施图书的个性化推荐、个性化信息检索、个性化借阅、个性化参考咨询等个性化服务[5]成为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模型及相关技术也在更新迭代中,基于此,本文以高校多维度用户数据类型为依托,构建适应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画像模型,进而构建多样化的高校图书馆可视化系统,图书馆可视化系统对用户查询意图、兴趣等进行推理和预测,为用户及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调查结果,同时馆员根据可视化系统对读者服务及系统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2 用户画像模型的构建流程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画像模型构建流程是:首先收集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去掉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可视化系统的构建与实现崔乐乐(昆明医科大学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画像技术被引入到智慧图书馆中,并已应用到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领域。
有效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
本文从构建学生画像实现精准教学、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态和利用大数据评估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实时监测学习状态,并通过数据评估教学效果。
结论部分讨论了未来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发展趋势,精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大数据助力教学提质增效等内容。
可以预见大数据技术将继续深入教育领域,为教学工作带来更多创新和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教学、学生画像、学习行为分析、个性化学习、实时监测、教学效果评估、发展趋势、学习影响、提质增效、教育领域、大数据应用1. 引言1.1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数据的规模和种类不断增加,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
通过大数据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准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成绩。
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机会,可以促进精准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教学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1.2 精准教学的重要性精准教学是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和教学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精准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刀切”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注,避免学习上的盲区和困惑。
通过精准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精准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和潜力。
基于大数据的人物画像分析研究随着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时代。
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人物画像分析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新兴的领域。
所谓人物画像,就是通过分析个体的属性特征、生活习惯、社交网络行为等多维度数据来构建个体的信息模型,从而形成关于个体的全面和深入的认知。
这样的人物画像不仅可以在广告推广、市场调查等商业领域中得到应用,还可以在犯罪侦查、安全防范、精准扶贫等社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想构建出一个准确完整的人物画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依赖于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数据采集方面,要想获取到足够可靠的信息,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包括爬虫获取网络数据、调查问卷获取个人信息、传感器获取个体行为数据等等。
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结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从大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关键信息,构建出完整的画像。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分析来了解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顶点关系,刻画出他的社交网络属性;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可以获得用户的通话、短信等行为数据;通过公开数据对用户的学历、职业、家庭等背景信息进行补充。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完整的人物画像。
对于不同领域的需求,人物画像的构建方法和分析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商业领域,人物画像分析最广泛的应用场景是广告投放和产品推荐。
通过对用户的购物行为、搜索行为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不同产品和服务精准制定营销策略。
在社会领域,人物画像分析主要应用于犯罪侦查、安全防范、精准扶贫等领域。
通过对个人的行为数据、社会背景等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犯罪嫌疑人、提前预警风险、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等。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数据的需求越来越高。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技术研究一、前言近年来,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与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用户数据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细的用户服务和最大化收益。
其中,用户画像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用户画像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技术实现、应用案例及前景展望等几个方面,对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用户画像技术的概述1. 含义用户画像技术是指通过收集、整合、分析用户相关数据,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的刻画,以便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简而言之,用户画像是对用户行为和兴趣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的结果,是对用户特征进行全面展现的一种技术手段。
2. 发展历程用户画像技术起源于推荐系统,最初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
2000年,Amazon率先推出了基于用户行为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开创了个性化服务的大门。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崛起,用户画像技术不仅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也在金融、医疗、教育、旅游、政务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收益的必备手段之一。
3. 技术实现用户画像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采集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用户相关数据,包括用户输入数据(用户名、密码等)、用户操作数据(浏览、点击、购买等)、用户属性数据(性别、年龄、地域等)等。
(2)数据融合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并建立用户行为数据模型,以便对用户进行精确分类。
(3)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用户基本属性、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特征,以及预测可能的行为。
(4)构建模型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建模,建立用户画像,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兴趣特点、消费习惯、购买决策等方面的信息。
(5)应用将用户画像应用于个性化服务,如精准营销、推荐系统、智能客服等。
三、用户画像技术的应用案例1. 电商领域淘宝通过对用户购买、浏览行为数据分析,建立了商品、用户、行为三个模型,并通过网络推荐引擎将三个模型相结合,实现了个性化推荐。
基于学生画像的学生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马辛巳;于明鹤;王虹;张天成
【期刊名称】《软件导刊》
【年(卷),期】2023(22)1
【摘要】随着高校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利用海量教学数据,通过信息化技术衡量教育成果和教学过程成为当前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学生画像的学生评价系统。
该系统基于K-means聚类技术,将学生成绩划分为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专业基础、专业选修、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6个维度进行评分,并加入论文、竞赛等信息,绘制出可全面展现学生能力的画像。
基于该画像利用SpringBoot、Vue、MySQL等技术,设计并实现学生评价系统,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精准评价。
【总页数】9页(P20-28)
【作者】马辛巳;于明鹤;王虹;张天成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52
【相关文献】
1.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推理机制的学生素质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2.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画像系统设计
3.基于ASP+ACCESS的学生诚信等级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4.基于
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设计——以福山正达“达能综评”为例5.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行为画像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方法与应用案例分析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的应用正不断改变着各行各业。
其中,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方法与应用案例分析,成为了众多企业和组织掌握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用户画像的概念、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方法、以及应用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用户画像被定义为对用户特征和行为的综合描述。
通过分析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域、消费习惯、偏好等信息,我们可以建立用户画像,进而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模式。
基于用户画像,企业能够精准地对用户进行分类、定制推荐内容,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方法。
首先是数据收集与处理。
庞大的数据量需要合理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包括从多个渠道获取数据、数据清洗和融合等。
其次是特征提取与分析。
对海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如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挖掘等。
最后是用户画像建模。
通过对用户特征进行建模,可以形成用户画像库,为后续的个性化推荐和用户分析提供支持。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方法在各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首先是电商行业。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了解用户的购物偏好和消费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用户的购物记录、浏览行为、搜索历史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用户画像,精准推荐商品,提高用户购物体验。
其次是社交媒体行业。
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到了大量用户的社交行为数据,如点赞、评论、分享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用户的社交圈子、兴趣爱好、消费能力等信息,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广告投放。
同时,用户画像还可以用于社交推荐系统,帮助用户发现更多与其兴趣相关的内容或用户。
再次是金融行业。
金融机构通过对客户的交易记录、信用评分、贷款信息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客户的风险画像,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
基于用户画像,还可以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理财推荐,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另外,医疗健康、旅游、教育等领域也都在应用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方法。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探讨一个关于教育的人工智能案例——智慧校园的构建。
一、背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慧校园作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案例介绍智慧校园的构建以某高校为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1. 智能化校园管理(1)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校园门禁、宿舍管理、图书馆借阅等功能。
学生和教职工只需刷脸即可完成身份验证,提高了校园的安全性。
(2)智能监控系统:利用视频分析技术,实时监控校园内的安全状况,如人员流动、异常行为等,确保校园安全。
(3)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牌识别技术,实现校园内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停车效率,缓解校园交通压力。
2. 教学资源共享化(1)在线教育平台:搭建一个集课程资源、教学视频、习题库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教育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智能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和成绩,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3)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实验体验,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果。
3. 学生学习个性化(1)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2)智能辅导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心理测评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三、案例效果智慧校园的构建取得了显著成效:1.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智能化管理、资源共享化和个性化学习,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随着现代技术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有的数据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怎样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数据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数据挖掘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很多企业决策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商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利用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并且根据用户画像进行精细化运营、个性化推荐和营销等服务,提高用户忠诚度和业务效率。
那么,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一步是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不仅包括已有的用户行为数据,还需要结合视频、音频、图像等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这个过程需要确保数据的精准性、真实性和多样性。
对于已有的数据,需要将数据进行清洗,统一格式,并做相关的加工和预处理,以便后续进行分析。
对于例如视频、音频、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需要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进行识别、提取等处理。
二、数据分析及建模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基础上,将数据导入到用户画像的数据模型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用户的个体行为和行为背后的需求,例如用户喜欢的商品类别、喜欢的音乐类型等;同时,还需要关注用户行为的时间序列,从而了解用户行为的趋势和周期性。
数据模型建设的目的在于将分析得到的数据组织结构成可视化的用户画像信息。
用户画像信息一般包含人口统计学信息、在线行为信息、社交网络信息、兴趣偏好信息和价值信仰等数据维度,用于描述和概括每个用户的特征和需求。
三、优化模型在已经建立好的模型中,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优化的目的在于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使得用户画像更加精细、完整。
此外,还需要关注模型的容错性,确保模型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产生正常的结果。
四、应用用户画像模型在用户画像模型构建完成后,我们需要将模型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实现精细化运营、个性化推荐和营销。
179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为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有关职能部门相继出台多项部门规章与发展规划,从制度、政策维度为相关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若想实现高职学校的创新发展与科学转型提升其专业化水平,首先需要确保学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本文探讨基于现代大数据技术的新型学校事务管理系统,在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为“双高”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在发挥本系统学生行为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明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再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学校综合管理水平。
1 校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1.1 背景及存在的问题信息时代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同样需要持续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职能目标,以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积极推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工作,打造一套由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资源平台等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各类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虽然能够极大提升管理效率,但是也会形成大规模的数据信息,导致了巨大的数据管理工作量。
以学生为例,其基本信息涵盖了姓名、学号、院系、年级、籍贯等信息,同时也包含了学校消费、后勤消费等生活信息;同时还涉及考试成绩、选课考评、图书借阅等方面的信息。
高职院校在自身信息化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不同职能部门使用信息系统时会形成大量数据,在缺乏数据交互机制的情况下,某一环节的数据变动不能及时反馈给其他环节,导致了十分严重的滞后性问题,也产生了大量冗余数据。
(2)现有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缺乏集成化,无法实现数据集中共享和管理,只能局限于数据管理、维护等基本操作层面,产生了十分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未能构建起完整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的合理共享与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