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识字7》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评课稿《识字七》《识字七》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识字七》是一课集中识字课,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认字比较枯燥、乏味,因此X老师的设计旨在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看、读、说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我觉得:X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朴实和真实。
现在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以识字教学为命脉,设计课堂教学在这节课中,X老师始终把握识字这条命脉,通过看图识字、集中识字、读文识字、听音找字、摆字读字、自主识字等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首先X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动物王国跟可爱的动物们交朋友,出示一张张鸟类的图片和名字,引导学生读词、认字,然后再集中识字、读文识字。
最后巩固生字,整堂课环节清晰、重点突出,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有趣的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体现童趣语文学习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X老师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识字经验,首先X老师通过课前和学生谈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接着引用蒂皮这个小朋友和动物的亲密接触的图片,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和动物的距离,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认字比较枯燥、乏味,因此,X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富有层次的识字活动,首先读图识字让学生读准字音,提醒学生读好后鼻音、前鼻音。
其次集中识字环节中让学生识记字形,但是老师不是一个一个的教,而是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忆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和减、换偏旁、编字谜、编故事、做动作等等,再利用这些已有的方法同桌合作记字形,此时,学生的兴致很高,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如:两个人坐在一艘小船上(丛),大火烧掉寸(灵)等等,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次次发生碰撞,X老师把学生真正放到一个主体地位,真正地关注了学生。
评《识字7》今天,听了老师执教的《识字7》,我感觉李老师的课就像淡淡的茉莉,把知识的缕缕清香浸入孩子们的心脾;李老师的课也像皎皎皓月,为孩子们在求知的路上指引了方向;李老师的课更像清新的小诗,通俗易懂,却多见精妙之处。
下面,我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寓教于乐传授知识与技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认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交流时,李老师就用交朋友的方式和孩子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和朋友时,已经被李老师巧妙地带入了学习内容。
所以,当出示韵文后,那些生字在孩子们眼里已经生动、鲜活起来。
它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和熟悉的亲人或朋友。
孩子们愿意去认识这些姓。
在接下来的认读生字的过程中,李老师创设了“和生字宝宝打招呼”、“摘苹果”、“送生字宝宝回家”、“拍手读韵文”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愉快识字。
我认为,这是一堂朴实无华又不乏童趣的课。
、二、点石成金注重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堂课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指导这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例如:在如何记生字这个环节上,老师以介绍自己的李姓为例,抛砖引玉,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才华、彰显个性的空间,课堂上精彩纷呈。
像“一个人喝了一瓶可乐”记“何”字、“一个女的生了一个宝宝,但我不知道他姓什么”记“姓字”这样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令人赞叹。
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李老师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按照“借助拼音朗读韵文,文中识字—带拼音认读单个生字—去拼音认读单个生字—再读韵文巩固识字”的步骤进行教学。
认读形式也比较多样:指名读、分组读、范读、男女赛读、拍手读等。
这堂课中,我们常能听到李老师精要的点拨和提问。
如:“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容易写错的,能提醒大家注意吗?”“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美的呢?”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热烈的交流和探讨中学生巩固了识字,也增强了合作意识。
《识字7》教学设计、反思与评课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识字欲望,本课教材中看图会意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又喜欢游戏,他们可塑性强,教师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还要重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6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
学会两个偏旁,能认真书写生字。
2.能正确认读儿歌,初步了解大概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3.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变”字导入,激发兴趣1.师:看老师写一个字。
(板书:变)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左点右点分两边,又字把它们顶头上。
2.学习“变”字,读准字音,书空并组词。
3.过渡:“变”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字,生字也会变。
(揭题并齐读课题)●二、看图会意,学习生字(一)教学“人从众”1.学习“人”读准字音。
2.学习“从”(1)发现字形变化,读准平舌音。
(2)学习词语“跟从”: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个人跟着在后面走,就是“跟从”。
3.学习“众”(1)看图会意:在古代,三往往代表多,“众”有三个“人”字组成就表示有很多人。
(2)读词语“群众”,学习生字“群”,认识羊字旁。
(二)教学“木、林、森”1.出示“木、林、森”,学生看图会意,发现变化规律,并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树木、松林、森林”,读准音,理解词义。
(三)顺口溜记字:二人从,三人众。
二木林,三木森。
三、朗读儿歌,体会含义1.自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识字七评课稿篇一:二年级上册识字七评课稿二年级上册《识字七》评课稿大水坑二小:牛有梅听了张老师的这堂《识字七》,我有很多感触,张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丰富,张老师的这堂识字教学课,借鉴了模块四安琪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教法进行教学,至始至终都体现着识字教学的新课改、新教学,学法多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感受了识字的乐趣,也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了多样的识字方法。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已的想法。
一、识字教学形象逼真、教法多样在本堂课识字教学中,张老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领学生步缤纷的识字世界,既生动有趣又不缺乏效果的呈现。
比如引导学生理解“鸟”的字形时,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象形字“鸟”从古至今的演变,加深了对“鸟”字形的印象。
又比如张老师擅于用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编谜语“美丽的鸟”来学生鹂字,这也是运用了“加一加“的方法来识字,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识字教学鲜活起来。
再比如用“鸟”和“隹”字旁来认识长尾鸟和短尾鸟,引导学生对鸟类的认识丰满起来,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造字的趣味性和神奇,所以在本堂识字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始终把握“识字”这条命脉,通过看图识字、猜字谜、分类识字、自主识字等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字形、字义,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体现童趣学习课文内容运用了模块三蔡玉琴老师讲座所谈到的低段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来自:WWw. : 识字七评课稿 )内容结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张老师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识字经验,比如“读了‘雄鹰翱翔在蓝天’,你的脑子里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体味翱翔的自由自在,在想象中体会童乐、童趣。
同时,让学生做飞行状,让学生自主在文中找动词“嬉戏”,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嬉戏”进行造句,课堂上迸发朵朵思维火花,从中可以看出张老师是集中思维创设情境地,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下,唤起学习的欲望,这正符号了低年级学生的训知规律,寻找到了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情感。
识字是基础,打开思维是关键——评老师执教课文《识字7》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醴陵市实验小学的教师,成婧。
今天在长沙的听课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小语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识字写字教学。
我今天评的是张绿江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七》一课。
指出:“要以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目标”,可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识字教学的基本主线。
低年级是识字写字的关键时期,课标明确了从“喜欢学习汉字”到“学习独立识字”等六大目标,其中,喜欢是前提基础。
要想学生喜欢汉字,教师就必须深入挖掘汉字的形体美,并引导学生发现其美。
这是识字教学的基本手段。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关心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识字方法,尽量帮助学生实现识字的加速度,是二年级的识字教学的基本方向。
把握了这“三个基本”,识字教学才能紧扣并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张老师执教的《识字七》一课,识字、写字是本课的重点。
为避免成为枯燥、乏味的单纯认字课,张老师根据自身对汉字的认识,对教材进行了一定处理,把对汉字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很多是动物的名称,教师创设了一个“金秋联欢会”的情境,自然带出了“孔雀、锦鸡、”等字词。
然后通过“时装表演”、“空中绝技”等环节来认读生字、词语和指导写字,形式活泼,轻松有趣,带给学生持续的新鲜感。
2.灵活运用方法提高识字效果。
从师生见面到课堂教学,教师都在渗透识字方法的指导。
比如:换偏旁、加一加、猜字谜等。
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丛”字的教学,先讲“丛”的字面意思,再从构字上拓展延伸出草丛、花丛、丛林,以字带词,加深了字形理解。
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识字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抓住汉字的关键,有利于减少因字音相同或不解字义写错字的现象。
《情趣导航,神采飞扬》——评老师《识字7》一课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评课的题目是《情趣导航,神采飞扬》。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普遍感受到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比,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而今天听了尹老师用执教的《识字7》一课,却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识字课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本课,尹老师以情趣导航,巧妙构思,“趣”“实”结合,让学生兴趣盎然、神采飞扬。
一、“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
在新课标中,更是把“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放在了中低学段目标的首位。
而尹老师这堂课便在“趣”字上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
1、情境导入,在交流中激趣。
在课前谈话中,尹老师巧借名人,了解姓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显得自然流畅。
2、游戏深入,在活动中提趣。
一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课的特点,尹老师精心创设情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
如:在学生初读感知韵文以后,尹老师便用课件创设了“生字百花园”的情境,色彩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而那一朵朵富有动感随机绽放的鲜花,更是让孩子们扬起了自信的笑脸。
接着花仙子魔棒一挥,又带领生字宝宝来到了“生字城堡”,只要把生字读准了,生字宝宝就会变成了美丽的字蝴蝶,多么神奇啊!孩子们能不愿意读吗?更神奇的是字蝴蝶竟然飞到韵文中去了,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读起韵文来。
这富有故事性的情境,活泼有趣,引人入胜,孩子们更是学得兴致勃勃,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二、“实”1、重视方法,夯实基础。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尹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注重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在这堂课中,尹老师始终让“发现”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识字7课堂实录及评析本文主要介绍“识字7”课堂的实际情况和评析,包括了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
课堂情况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字母表及其排列•发音规则及与字母的对应关系•常见单词及其拼音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字母和单词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准确地阅读和拼写简单的英语单词和短语。
教师教学方法本课教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讲解和演示三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例如,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单词,让学生发音并快速辨认,以便巩固学生对字母和单词的掌握情况。
同时,该教师还针对不同的学生掌握程度进行个性化教学,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助教学材料和个性化问题解答。
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习的非常努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单词和字母知识,并且能够准确地发音和识别。
然而,一些学生仍存在读音和拼写困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和学习。
课程评价总体来说,本次“识字7”课堂的教学质量较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单词和字母的认知。
然而,仍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该课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字母与单词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水平。
结论通过“识字7”课堂的实际情况和评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评《识字7》今天,听了教师执教的《识字7》,我感觉李教师的课就像淡淡的茉莉,把知识的缕缕清香浸入小孩们的心脾;李教师的课也像皎皎皓月,为小孩们在求知的路上指引了方向;李教师的课更像清新的小诗,通俗易懂,却多见精妙的地方。
下面,我想从知识与技术、进程与方式、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寓教于乐教授知识与技术关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单纯的认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好,课前交流时,李教师就用交朋友的方式和小孩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当小孩们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和朋友时,已经被李教师巧妙地带入了学习内容。
因此,当出示韵文后,那些生字在小孩们眼里已经生动、鲜活起来。
它让小孩们联想到自己和熟悉的亲人或朋友。
小孩们情愿去熟悉这些姓。
在接下来的认读生字的进程中,李教师创设了“和生字宝宝打招呼”、“摘苹果”、“送生字宝宝回家”、“鼓掌读韵文”如此的教学情境,让小孩们在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愉快识字。
我以为,这是一堂朴实无华又不乏童趣的课。
、二、点石成金注重进程与方式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堂课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指导这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
例如:在如何记生字那个环节上,教师以介绍自己的李姓为例,抛砖引玉,用足够的时刻让学生运用各类方式识记生字,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才华、彰显个性的空间,课堂上出色纷呈。
像“一个人喝了一瓶可乐”记“何”字、“一个女的生了一个宝宝,但我不明白他姓什么”记“姓字”如此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令人赞扬。
在认读生字的进程中,李教师遵循小孩的认知规律,依照“借助拼音朗诵韵文,文中识字—带拼音认读单个生字—去拼音认读单个生字—再读韵文巩固识字”的步骤进行教学。
认读形式也比较多样:指名读、分组读、范读、男女赛读、鼓掌读等。
这堂课中,咱们常能听到李教师精要的点拨和提问。
如:“你以为哪个字最难写,或容易写错的,能提示大伙儿注意吗?”“如何才能把字写的美美的呢?”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烈火的交流和探讨中学生巩固了识字,也增强了合作意识。
二年级上册《识字七》评课稿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七》评课稿听了张老师的这堂《识字七》,我有很多感触,张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丰富,张老师的这堂识字教学课,借鉴了模块四安琪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教法进行教学,至始至终都体现着识字教学的新课改、新教学,学法多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感受了识字的乐趣,也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了多样的识字方法。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已的想法。
一、识字教学形象逼真、教法多样在本堂课识字教学中,张老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领学生步缤纷的识字世界,既生动有趣又不缺乏效果的呈现。
比如引导学生理解“鸟”的字形时,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象形字“鸟”从古至今的演变,加深了对“鸟”字形的印象。
又比如张老师擅于用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编谜语“美丽的鸟”来学生鹂字,这也是运用了“加一加“的方法来识字,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识字教学鲜活起来。
再比如用“鸟”和“隹”字旁来认识长尾鸟和短尾鸟,引导学生对鸟类的认识丰满起来,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造字的趣味性和神奇,所以在本堂识字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始终把握“识字”这条命脉,通过看图识字、猜字谜、分类识字、自主识字等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字形、字义,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体现童趣学习课文内容运用了模块三蔡玉琴老师讲座所谈到的低段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结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张老师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识字经验,比如“读了‘雄鹰翱翔在蓝天’,你的脑子里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体味翱翔的自由自在,在想象中体会童乐、童趣。
同时,让学生做飞行状,让学生自主在文中找动词“嬉戏”,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嬉戏”进行造句,课堂上迸发朵朵思维火花,从中可以看出张老师是集中思维创设情境地,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下,唤起学习的欲望,这正符号了低年级学生的训知规律,寻找到了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情感。
一堂高效率的识字课──《识字7》教学实录及点评前言国内学生的汉字识别能力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而识字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设计一堂高效率的识字课程,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效率,成为了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问题。
而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位语文老师所进行的《识字7》教学实录及点评,希望能够对大家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正文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课程是《识字7》,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常用汉字的形、音、义;•学习常用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学习常用汉字组词的方法和技巧;•借助故事及小说片段,提高对生词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过程本次课堂采用“学生主体、课堂参与”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1)引入首先,教师通过引入一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及其中出现的生词、熟词的读音、意思,并让学生进行猜想和推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够为后续的课程内容提供一个底层的框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2)讲解接着,教师通过准备好的PPT和课件,向学生深入讲解常用汉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课上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和运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
(3)合作在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合作,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自主交流思路和解决生词难点。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提高学习效果。
(4)活动最后,教师通过组织一些课堂小活动和课外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点,检测学生掌握的水平,并引导学生重视日常生活中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3. 教学评估经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我们来进行一下具体的教学评估:(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测验结果来看,学生均成功掌握了本堂课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并且能够有条理地有效运用相关技能。
巧激趣,学方法,乐识字
———湘教版小学语文《识字7》
各位评委、领导、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郴州桂阳的一名语文教师,我评的是今天上午第二节课——老师执教的《识字7》。
本课选自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是关于中华姓氏的归类识字,课文由部分姓氏串编成韵文,体现中华姓氏多,历史源远流长。
本课要求认识17个汉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10个汉字。
尹老师紧扣课标要求,结合低段学生特点,围绕前面十个姓氏教学,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趣味认读,巧妙识记,扎实书写。
整堂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课前谈话中,尹老师别出心裁的出示了一些孩子们熟知的名人照片,让他们说说这些人的姓名,再说说自己的姓氏,猜猜老师的姓氏,这样轻松巧妙地引出姓氏这一主题,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姓氏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情境,趣味认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要选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
在认读生字环节,尹老师关注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生字百花园”、“生字城堡”等有趣的情境,帮助孩子们从借助拼音认字到去掉拼音
认字,接着通过“字蝴蝶”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快速认读,检查并巩固学习效果。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趣味横生,扎实有效。
三、交流方法,巧妙识记
语文课标指出,低学段要让学生学习独立识字。
在识字字形的过程中,尹老师适时引导,让孩子们以讨论的方式获得一些识字方法,如:“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那你们能用巧妙的方法把它们牢牢地记住吗?”孩子们热烈的交流着,纷纷展示他们各自的识字方法和学到的汉字,有的说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了“吴”字,有的说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了“李”字。
教师适时的归纳和充满激励的话语,让孩子们体会到学汉字的快乐和成就感。
就在这轻松的交谈里,一些巧妙又管用的的识字方法悄然渗透到孩子们的脑海里,我想教育的妙处正是在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吧。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胜枚举,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
其一,这节课注重了对字形字音的教学,却忽略了对字义的教学。
汉字是表意文字,脱离了意义,它就只是个没有生命的符号而已,又如这节课里出现的生字,它们不仅用于姓氏,还蕴含了其他的意思。
教学时,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说说:你知道这些字还有其他的意思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或者可以用这些字组组词,比如“王”字,孩子们一定能说出不少的词语,像“王国”“大王”等,“杨”字,可以组“杨树”“杨柳”等,这样就能顺势引导孩子们理解这些汉字意思。
虽然语文课标没有对理解字义作硬性要求,但我个人认为,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音韵美,形体美,更要体会
汉字的意境美,在这一点上,这节课是否还有值得延伸的空间?
其二,没有体现识字教学的识用结合。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而这节课注重了识字,在用字方面是否还欠缺了一点呢?
其三、没有恰到好处的处理课堂生成。
例如:在关于李氏起源的视频结束后,有个学生举手想说“杨”字的繁写,老师没有予以回应。
再如:教师收集学生的写字卡时,不少同学都高高的举起自己的作品,而尹老师只是收集了其中几个,对其他没有收集到的孩子未作出恰当地处理。
这样是否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呢?
老师们,我仅提以上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期望能引发您的共鸣和思考,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评课教师:湖南省桂阳县蓉峰完小朱艳梅
201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