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课件】六年级上册《 一诺千金》(语文A版)
- 格式:ppt
- 大小:598.00 KB
- 文档页数:15
《一诺千金》教学设计本文通过两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诺千金的可贵品质,第一个故事通过小男孩为给母亲买葡萄糖,而向“我”借了两元钱后,每天夜里帮人干活,终于在第五天的拂晓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第二个故事通过“我”冒着大雨去车站接朋友,一个少年凭借自己的执着与朋友欢聚,而“我”由于朋友的食言失望而归。
通过两个故事中的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守信用、重诚信的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失信人的某些抱怨和鄙夷。
【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及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清故事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在朗读的过程中,圈划、品味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交流中体会一诺千金的重要含义。
通过读书、体验、感悟、表达等活动,给孩子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内心的想法,。
3、引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让他们初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一诺千金的重要含义,感悟讲信用、守诺言的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及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一诺千金的重要含义,感悟讲信用、守诺言的诚信品质。
多媒体课件课前小组交流“一诺千金”的故事一、导入1.课前我们交流了一诺千金的故事,请伸出手指跟我一起写“诺”,“诺”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一诺千金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信守诺言的故事。
(齐读课题)2.瞧,这位和蔼可亲的女作家,就是带给我们故事的作者,还认识她吗?是呀,我们曾学过她的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谁来介绍“秦文君”?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秦文君,走进“一诺千金”,饱食精神食粮。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什么事?2、课文读完了,字音读准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如果他读对了,其他同学跟他读两遍,(课件:词语分类讲)3、看来没有难倒大家,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测测大家的反应能力,好不好?我快速出示词语,大家快速认读,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塑料(sù liào)B. 钢铁(gāng tiě)C. 贸易(mào yì)D. 领域(lǐng yù)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联系B. 沿革C. 辩护D. 荒唐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B.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衣服,显得很神秘。
C.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一目了然。
D. 他的演讲很感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是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
B.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使观众深受感动。
C. 这个地方的景色非常美丽,吸引了众多游客。
D. 他的性格很开朗,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吃饭了吗?”“吃了,谢谢。
”B. 他喜欢看书、听音乐、旅游。
C. 这个问题很难,我不知道怎么回答?D. 请你把这本书借给我看一下。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山清水秀”这个成语形容的是自然风光美丽。
()2.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形容的是说话不算数。
()3.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形容的是自欺欺人。
()4.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多此一举。
()5.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形容的是疑神疑鬼。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出自《礼记》。
2.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出自《论语》。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 请简述《景阳冈》的故事情节。
读《一诺千金》有感【精】读《一诺千金》有感1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一诺千金》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一诺千金》有感1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一诺千金》。
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一诺千金的内涵。
它主要讲了:作者还是一个小女孩时,一个男孩借了她2元钱,并答应5天归还。
到了第5天,男孩没有来,“我”心里就在责怪他。
到了晚上,男孩忽然出现在“我”的窗前。
并还给“我”5元钱。
这时他跑得大汗淋漓。
这是我和他唯一的一次交往。
还有一次,我在车站等一个朋友,看到旁边有一个少年,“我”上前向他问好,并得知他也在等朋友。
等了很长时间,朋友还没有来。
我说:“走吧,他们不会来了。
”可少年坚定地摇摇头说:“会来的。
”不一会,一辆车开了过来,从上面跳下一个少年,两个少年热烈地击掌问候。
这一画面“我”久久不能忘记。
一诺千金看了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牢靠,可它的内涵涉及到对世界是否郑重。
诚挚,严谨的人,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
一次大汗淋漓的奔跑,只为了一个承诺——那个5天的期限。
当面对男孩流汗的面孔和歉意的微笑。
我想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承诺,一旦说出,就再也不需要解释了,它只需要用行动去诠释。
记住,别将承诺轻易说出口,一旦说出,就不要反悔,失信,而要用坚定的行动扞卫自己那份也许一击及溃的“诚信”。
正向古人说的那样“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读《一诺千金》有感2今天,我看到了秦文君写的《一诺千金》这篇文章,出于好奇,我一口气把它读了三遍。
然而,我明白了一诺千金是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因为守信用是一种原则,而且表现出一个人的理想和精神世界,也是一类追求的目标,这正体现了一诺千金的重要性。
《一诺千金》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作者借钱给一位家境贫困的男孩,那个男孩信守承诺将钱还给了作者,作者被他感动了。
8*、我不能失信教材简析:《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我理解为: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课件出示:守信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出示课件:课题】3、读了课题你什么问题想问吗?预设:我是指谁?失信是什么意思?(失信的反义词就是-----守信)那课题中“我不能失信”,说明故事中的我做到了什么?守信。
4、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讨论疏解:a.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c.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学习第一段1、小朋友们,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快速的读读【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他想去?2、找到句子,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3、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宋庆龄是多么想去的?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王金双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2人。
其中男生24人,女生28人。
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课外阅读面广。
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98.8%,大部分学生的综合测试达到优良水平。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仍然有小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强,还需要老师家长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分析秉承其一贯的风格,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仍然以传统文化为重心、以中国民俗文化为主导,以母语训练为基本,促进学生贴近母语,感悟母语的博大精深。
如语文乐园中的字词训练、咬文嚼字、写毛笔字等内容。
在“金钥匙”版块中,语文A版教材克服以往教材无序的弊病,继续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习作乐园。
本册教材以学习单元版块的形式组成。
全册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暗含相对集中地主题,信息量大。
课文分为两大类,其一为讲读课文,含精读16篇,略读6篇;其二为选读课文,共10篇。
全册共32篇课文。
每单元由课文、课后习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成整体。
课后题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思维、积累词语(词语库);语文乐园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安排了活动、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而课文内容的安排更是选文新颖,题材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学性强,可读性强,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
本册的识字内容的安排继续分两条线走——会认字与会写字。
全册要求常用字会认131个,会写字153个,识字方法仍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
教材课后安排“信息窗”一内容,对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益处的。
经过上学期提意见,信息窗的内容有充实,数量有增加。
三、教学目标1、识131个汉字,正确书写153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6.《颁奖词三则》教案教材简析:《颁奖词三则》系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新添加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从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中选取。
第一则颁奖词将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邰丽华给观众带来的震憾心灵的美,浑然天成;第二则颁奖词将陈述与评价结合,以凝重的笔触表达了积淀在陈健身上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诺千金;第三则颁奖词用高度浓缩的语言,具体惊人的数字,庄严地宣布了王顺友以平凡之力,创造出的世界邮政史上的非凡之举。
三则颁奖词语句清新,简洁精练,文笔优美,饱含深情。
设计理念:在读中悟语,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蕴丰厚和无穷魅力。
让深刻、优美的颁奖词感染学生的心灵,让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的志向。
感动中国,感动学生,在感动中继承文化传统精髓,在感动中溶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1.熟读三则颁奖词,了解三位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身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颁奖词在内容表述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仿写颁奖词,并在学写颁奖词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
3.背诵三则颁奖词。
4.认识双线格内的2个字,学会田字格内的7个字。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三位感动中国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颁奖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仿写颁奖词。
教学准备与课文对应的相关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感动中国》栏目,引入新课同学们,自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了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它以评选出当年度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而评选出来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到震撼的精神力量。
从此,每年都有那么一些人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
《感动中国》因此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历年《感动中国》栏目中节选的三则颁奖词中,走近这些令人感动的人物。
(板书课题:颁奖词三则)二、第一则颁奖词精讲引路师:第一个要介绍的感动中国的人物是邰丽华。
21 我不能失信备课素材【写作背景】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者介绍】牟文正著有小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文学科普类作品《中国百首经典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全国儿童幻想作文选》、《中华名人童年故事》等,青少年名著类作品有(均为青少年版或缩写版)《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
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
【其他资料】关于守信的名言警句: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2.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3.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6.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
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7.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8.友者必先以诚相待,无信者不可交也。
———马千里9.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资治通鉴》10.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