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数据中心的特点

传统数据中心的特点

传统数据中心的特点
传统数据中心的特点

传统数据中心的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数据中心能够为广大用户带来不少的帮助,人们对其也越来越关注,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下面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喜欢。

现有数据中心的设计思想是困境根源

传统的数据中心之所以逐步陷入困境,决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什么是传统的数据中心我们可以把传统数据中心的基本设计理念和特点归纳为面向物理设备和单个项目的静态资源管理和供应。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一:静态的物理资源管理

传统数据中心的设计目标是能够持续工作,设计者们奉行的是“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设计思想,要求所设计的产品能够用几百年不损坏、保持正常工作。设计者心目中的数据中心是一大堆物理设备孤立的堆砌;事实上,建立传统数据中心最初的动机,就是管理好日益增多的物理设备,保持良好的环境,不要损坏和丢失,出了故障有人维修。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二:静态的工作负载管理

资源孤立和不能共享、工作负载静态管理,不能在整个数据中心实时、动态调度,是传统数据中心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不仅服务器工作负载是静态的,而且网络和存储系统的工作负载也是如此,造成各种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低下。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三:项目& 应用/基础设施静态耦合

传统数据中心许多部件都是紧密耦合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作任何改变。其内部形成许多基于单个项目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项目孤岛”,从服务器、网络和存储所有资源都与单个项目静态地捆绑在一起、成为孤岛架构的系统。

传统数据中心这种静态的结构,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实际问题。例如:

复杂结构和昂贵开支:为了满足应用需求,传统数据中心自建立之日开始就不断扩展,基于不同时期技术的扩展(再加上人员变动),使得传统数据中心(以及一些以传统模式建立的系统)结构变得十分复杂,不仅管理和维护费用十分昂贵,而且几乎成了内部结构谁也不清楚的“黑箱”;

面向解决问题的被动管理:传统数据中心问题成堆,管理人员不得不处于应付、疲于奔命的被动状态;

漫长的实施周期:基于传统数据中心开发新应用周期很长,往往延误新应用和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商机;

消费中心:传统数据中心中瓶颈经常变化,不得不周而复始地更新和扩展各种设备,使之成为机构花钱的中心,CIO主要任务之一往往是向CEO要经费;

人工操作:传统数据中心很难实现自动管理,不仅如此,往往还不得不不断增加管理人员,使得管理费用成为机构的沉重负担。

传统数据中心的特点

传统数据中心的特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数据中心能够为广大用户带来不少的帮助,人们对其也越来越关注,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下面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喜欢。 现有数据中心的设计思想是困境根源 传统的数据中心之所以逐步陷入困境,决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什么是传统的数据中心我们可以把传统数据中心的基本设计理念和特点归纳为面向物理设备和单个项目的静态资源管理和供应。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一:静态的物理资源管理 传统数据中心的设计目标是能够持续工作,设计者们奉行的是“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设计思想,要求所设计的产品能够用几百年不损坏、保持正常工作。设计者心目中的数据中心是一大堆物理设备孤立的堆砌;事实上,建立传统数据中心最初的动机,就是管理好日益增多的物理设备,保持良好的环境,不要损坏和丢失,出了故障有人维修。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二:静态的工作负载管理 资源孤立和不能共享、工作负载静态管理,不能在整个数据中心实时、动态调度,是传统数据中心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不仅服务器工作负载是静态的,而且网络和存储系统的工作负载也是如此,造成各种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低下。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三:项目& 应用/基础设施静态耦合 传统数据中心许多部件都是紧密耦合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作任何改变。其内部形成许多基于单个项目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项目孤岛”,从服务器、网络和存储所有资源都与单个项目静态地捆绑在一起、成为孤岛架构的系统。 传统数据中心这种静态的结构,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实际问题。例如: 复杂结构和昂贵开支:为了满足应用需求,传统数据中心自建立之日开始就不断扩展,基于不同时期技术的扩展(再加上人员变动),使得传统数据中心(以及一些以传统模式建立的系统)结构变得十分复杂,不仅管理和维护费用十分昂贵,而且几乎成了内部结构谁也不清楚的“黑箱”; 面向解决问题的被动管理:传统数据中心问题成堆,管理人员不得不处于应付、疲于奔命的被动状态;

数据中心的类型及特点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通常认为是网络核心机房的关键设备。数据中心的类型主要有四分类型:计算机机房、电信机房、控制机房、屏蔽机房等。这些机房既有电子机房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其所涵盖的内容不同,功能也各异。 1 (1)计算机机房 计算机机房内放置重要的数据处理设备、存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及机房保障设备。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考虑以上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需要。 大型计算机机房一般由无人区机房、有人区机房组成。无人区机房一般包括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网络机房、介质存储间、空调设备间、UPS设备间、配电间等;有人区机房一般包括总控中心机房、研发机房、测试机房、设备测试间、设备维修存储间、缓冲间、更衣室、休息室等。 中、小型计算机机房可将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等合并为一个主机房。

2 (2)电信机房 电信机房是每个电信运营商的宝贵资源,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电信机房,对于设备的运行维护、快速处理设备故障、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信机房一般是按不同的功能和专业来区分和布局的,通常分为设备机房、配套机房和辅助机房。 设备机房是用于安装某一类通信设备,实现某一种特定通信功能的建筑空间,便于完成相应专业内的操作、维护和生产,一般由传输机房、交换机房、网络机房等组成。配套机房是用于安装保证通信设施正常、安全和稳定运行设备的建筑空间,一般由计费中心、网管监控室、电力电池室、变配电室和油机室等组成。 辅助机房是除通信设施机房以外,保障生产、办公、生活需要的用房,一般由运维办公室、运维值班室、资料室、备品备件库、消防保安室、新风机房、钢瓶间和卫生间等组成。在一般智能建筑中通信机房经常与计算机网络机房合建。

传统机房存在问题和模块化大数据中心机房

传统机房存在的问题 ●传统机房建设中存在的观念问题 ◆目前,国多数机房的设计与运营管理比较落后,系统性、可用性、可扩展性不足,且与IT设备机架 化的趋势脱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是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机房管理跟不上,对机房设施的建设重视不够。例 如,某企业几年前烧毁一台价值50万元的服务器,导致连续停业两天,其主要原因就是防雷系统建设规划没有跟上。 ◆二是机房的系统性、可用性不高。机房的整个系统在设计时应该均衡,不能某一部分太好,而其它 部分相对较差。影响机房可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监控系统和机架系统。国用户在机房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三是不太重视扩展性的要求。用户往往在一开始建设机房的时候,不考虑以后是否会添加新的服务 器,这最终会导致在系统扩容时,机柜的配电出现很大问题,到处都是插线板、电缆线,机房的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四是与IT设备机架化的趋势脱节。用户容易忽视机柜的配风问题,当机房建成后,普遍存在局部热 点的现象。由于设计、维护不合理,大多数机房在运行时,对机房外部都是负压,造成机房灰尘洁净度严重超标。许多常年在传统机房工作的人员,皮肤干燥,衰老加速,对女性尤其如此。 ●传统机房建设中存在的工程问题 ◆由于不重视或不知道电子设备机房在选址、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导致建成 并投入使用后的电子设备机房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 ?温度控制不稳定:过高温度下长期工作会造成机房设备寿命降低; ?湿度控制不稳定:湿度过低易产生静电,烧机器主板; ?机房正压不达标:导致机房室外尘埃进入机房,引起设备绝缘等级降低、电路短路; ?机房噪声超标:影响机房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容易导致听力下降; ?接地电阻大、零地电压高:可能直接烧毁机器; ?空气洁净度不好:灰尘的长时间积累可引起绝缘等级降低、电路短路,并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 康;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概述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概述 发布时间:2012-03-06 14:33 浏览量: 2076 一、数据中心的概念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通常认为是网络核心机房的关键设备。 关键设备运行所需要的环境因素,如供电系统、制冷系统、机柜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通常被认为是关键物理基础设施。 二、机房工程(数据中心)的类型及特点 电子机房主要有计算机机房、电信机房、控制机房、屏蔽机房等。这些机房既有电子机房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其所涵盖的内容不同,功能也各异。 (一)计算机机房 计算机机房内放置重要的数据处理设备、存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及机房保障设备。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考虑以上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需要。 大型计算机机房一般由无人区机房、有人区机房组成。无人区机房一般包括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网络机房、介质存储间、空调设备间、UPS设备间、配电间等;有人区机房一般包括总控中心机房、研发机房、测试机房、设备测试间、设备维修存储间、缓冲间、更衣室、休息室等。 中、小型计算机机房可将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等合并为一个主机房。 (二)电信机房 电信机房是每个电信运营商的宝贵资源,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电信机房,对于设备的运行维护、快速处理设备故障、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信机房一般是按不同的功能和专业来区分和布局的,通常分为设备机房、配套机房和辅助机房。 设备机房是用于安装某一类通信设备,实现某一种特定通信功能的建筑空间,便于完成相应专业内的操作、维护和生产,一般由传输机房、交换机房、网络机房等组成。配套机房是用于安装保证通信设施正常、安全和稳定运行设备的建筑空间,一般由计费中心、网管监控室、电力电池室、变配电室和油机室等组成。 辅助机房是除通信设施机房以外,保障生产、办公、生活需要的用房,一般由运维办公室、运维值班室、资料室、备品备件库、消防保安室、新风机房、钢瓶间和卫生间等组成。在一般智能建筑中通信机房经常与计算机网络机房合建。 (三)控制机房 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为实现对建筑中智能化楼宇设备的控制,必需设立控制机房。控制机房相对于数据机房、电信机房而言,机房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对环境要求稍低。但却关系到智能化建筑的安全运行及设备、设施的正常便用。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主要集中在虚拟化程度、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的松耦合程度、自动化管理程度、绿色节能程度等几个要素。 传统数据中心基本没有实现虚拟化,而云计算数据中心最基本的是其内所有服务器、存储都是经过虚拟化的,此举比同规格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内IT设备利用效率提高60%以上(满负荷情况)。 传统数据中心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是紧耦合的,也就是说其内的IT建设是烟囱式的,根据客户需求一个项目建设一套系统,扩展起来要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所有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都是松耦合的,可以根据数据中心内各种资源的消耗比例而适当增加或减少某种资源的配置。这样能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得资源配置优化,按照客户需求进行配置。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模块化扩展能力也解决了传统数据中心扩容难的问题。传统数据中心在扩展受到系统设计、机房设计及网络设计的影响,对于机房扩容来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特别是在空间和电力能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扩容是无法完成的事情,然后,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在总体空间和电力提供不变的情况通过提高单机架的容纳能力及降低PUE等方式实现“扩容”。此种能力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在土地紧张和电力紧张的城市。 自动化管理是传统数据中心没有的功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自动化管理使得在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实现较少工作人员对数据中心的高度智能管理。此特性一方面能降低数据中心的人工维护成本,另一方面能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至于绿色节能,一般情况,传统数据中心的PUE在1.8-2.5左右,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一般低于1.6,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低达1.1甚至以下。对于规模化的数据中心,能源成本是其持续运营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要素 事实上要建设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成本其实与建设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也是有一定 区别的。传统数据中心(以IDC为例,不考虑企业自用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成本:购置土地相关成本,其中要考虑数据中心的位置、交通及周边环境、未来发展等方面。 土建成本:一般数据中心的机房建设标准都是较高等级的,特别是抗震、防火、防水、防风等方面的等级要求是很高的。 电力电源设施:电力引入是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的重大因素,也是其位置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电力电源设施的购置、建设成本在整个数据中心建设当中只有相当大的比例。 基础网络、网络安全设施建设:网络引入是数据中心(特别是IDC)建设需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数据中心建设地点一般都选在能最接近各电信运营商的骨干节点附近。这对运营性数据中心来说是其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保证。网络安全设施也是机房安全的重要保证。 空调及消防设施建设:空调及消防对于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营有着重要作用,其效能也影响着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范本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能够经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可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能够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云计算时代来临 传统数据中心面临三大挑战

云计算时代来临传统数据中心面临三大挑战 发布时间:2011-04-06 10:56:58 作者:CBINews编辑责任编辑:李征本文来源于ZDNet 在Gartner评出的2011年全球十大战略技术中,云计算位居首位。随着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对云计算认知的不断增强,"云"逐渐落地,从曾经虚无缥缈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应用。IDC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将进入快速发展期,2014年云计算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云计算时代即将到来,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数据中心带来了挑战。数据中心是实现大规模计算的基础设施,是重要的物理架构和硬件平台。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客户将不得不面对激增的业务量、随时变化的业务模式,在数据中心建成后如何尽可能缩减能耗、运维管理成本等严峻的问题。 传统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时代面临三大挑战: 规模的挑战: @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G)预测,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20亿美元。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2亿美元,未来将以接近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4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 @云计算发展所带来的业务量、信息量及用户数量的快速膨胀,迫切需要规模化的数据中心来提供平台支持;就国内现实情况而言,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时代的基础平台作用将越发重要,同时大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的绝对主流--据IDC统计2009年中国地区的各类数据中心和机房的总数量达到519,990个。其中小于100平米的小型数据中心和微型机房,但到2012年中国的数据中心数量将以复合年增长率为1.3%的增长速度达到约540,777个左右。其中,中型数据中心(约500平米到2000平米)和大型企业级数据中心(2000平米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增长率。 部署速度、弹性的挑战: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给用户业务模式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业务低谷期,闲置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需要智能化软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新业务、新应用(如SNS社交网站、团购模式)的出现,势必带来巨大的业务压力,考验商业用户必须提高部署速度,要求设备必须具备快速扩容的能力,使数据中心更具弹性与灵活性(日前google退出中国,带来google香港的访问量突增,造成google数据中心将不得不同时面对这两方面的压力)。 成本的挑战 @低成本的数据中心是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的必要因素,从运营者角度看,压缩成本是永恒的话题。最终,信息服务将同其他服务一样,都必须物美价廉。数据中心构建完成以后产生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功耗及运维管理方面,降低这两方面的成本是保障用户享受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关键点。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数据中心带来了规模、弹性和成本上的挑战,也在催生着新的数据中心应用模式。能够快速搭建云计算支撑平台,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可管理性,并具有更

数据中心的类型及特点

数据中心的类型及特点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通常认为是网络核心机房的关键设备。数据中心的类型主要有四分类型:计算机机房、电信机房、控制机房、屏蔽机房等。这些机房既有电子机房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其所涵盖的内容不同,功能也各异。 1 (1)计算机机房 计算机机房内放置重要的数据处理设备、存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及机房保障设备。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考虑以上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需要。 大型计算机机房一般由无人区机房、有人区机房组成。无人区机房一般包括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网络机房、介质存储间、空调设备间、

UPS设备间、配电间等;有人区机房一般包括总控中心机房、研发机房、测试机房、设备测试间、设备维修存储间、缓冲间、更衣室、休息室等。 中、小型计算机机房可将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等合并为一个主机房。 2(2)电信机房 电信机房是每个电信运营商的宝贵资源,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电信机房,对于设备的运行维护、快速处理设备故障、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信机房一般是按不同的功能和专业来区分和布局的,通常分为设备机房、配套机房和辅助机房。 设备机房是用于安装某一类通信设备,实现某一种特定通信功能的建筑空间,便于完成相应专业内的操作、维护和生产,一般由传输机房、交换机房、网络机房等组成。配套机房是用于安装保证通信设施正常、安全和稳定运行设备的

数据中心项目方案

江阴电教馆云数据中心项目方案 目录 1 方案建设思路........................................... 2方案拓扑............................................... 3方案的优势............................................. 可靠性 ............................................ 服务器硬件高可用.............................. 虚拟化集群高可用.............................. 存储系统高可用................................ 数据备份高可用................................ 可扩展性 .......................................... 动态添加虚拟化集群............................ 容灾升级扩展..................................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简化管理 .......................................... 浪潮云海OS的管理平台ICM概述................. 浪潮ICM管理特性.............................. 浪潮ICM主要功能.............................. 整体架构和管理界面............................ 4方案配置清单........................................... 5公司简介...............................................

三种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架构优缺点对比解析

三种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架构优缺点对比解析 在分析三种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主魂的存储技术。对数据中心存健架构的典型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同存储架构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况进行对比.通过多个维度的对比,描述了数据中心存储架构发展的趋势,为实际工作提供f要的参考依据和成果。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信息系统容灾中心的建设工作。根据规划,将在北京、上海、西安统一建设3个集中式信息系统容灾中心,公司各单位按就近原则接入共享,从而形成全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及3个集中式信息系统容灾中心的格局。容灾的功能将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2个阶段来实现。数据级阶段完成生产中心的业务数据备份,应用级阶段实现接管生产中心应用系统功能:即生产端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发生亚务系统中断后。容灾中心利用本地的备份数据接管相应业务系统,保障公司对业务持续性的要求,且容灾中心将来能够平滑过渡到数据中心。这就要求容灾中心的建设要立足数据级、展望应用级并考虑向数据中心过渡,相应基础设施建设与系统实施工作要充分考虑容灾中心角色的转变。 存储技术在整个容灾中心乃至数据中心涉及的技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数据存储在上述3个阶段中处干基础性地位,而且还是因为它必须在容灾中心演进的过程中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鉴于存储网络的重要性和上述要求,需要了解和分析当前存储网络架构领城的技术。下面对3种存储网络技术进行介绍和对比,通过多个维度的考量,明确3种技术的优缺点。从而为国内各行业容灾中心、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架构设计提供借鉴。 1、存储区域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的请求方式越来越少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据的增长与需求不再有很强的规律性可循。然而,大盘的独立存储仍广泛存在干企业的数据中心中,很容易使数据分布呈现“信息孤岛”的局面,对数据的存储,利用和分析造成很大翅难。通常这些独立存储与业务系统相对应,随着数据的增长,对它们的扩容也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如果一次性扩容较大,难免挤占其他系统的扩容预算,如果扩容较小,则会承受频繁扩容的压力。此类问题需要新的存储技术来解决。 存储区域网(SAN,Storage Area Network)是将存储设备(诸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与服务器连接起来并采用光纤接口的专用存储网络。它结构上允许服务器和任何存储磁盘阵列或磁带库相连、并直接存储所需数据。SAN架构如图1所示。

传统数据中心的弊端 谁来救赎

在最近的一份《2012~2013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1~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投资额达到59亿美元,预计到2012~2013年,将增长到7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里,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将以2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IDC最新发布的有关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用户为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投资达到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2.0%;预计将在2016年增加至10亿美元。 数据中心市场的高速发展也使得能耗问题越来越严重,据Gartner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数据中心40多万个,能耗已经占到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1.5%左右。 数据中心最大的挑战:能源消耗 谈到数据中心,首先想到的就是其海量的能源消耗和恼人的散热问题,这也一直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最大瓶颈。据相关统计,从2000年到2006年,计算性能提高了25倍,但能效却只提高了8倍;目前电力和数据中心辅助设施的成本已经超过了购买IT设备的费用。电力能耗占到数据中心整体成本中的50%以上。 在一项对于数据中心现状的调查中发现,62%的企业认为,数据中心面临着诸如散热、供电、成本等问题;23%的企业认为,其数据中心供电和散热能力不足,限制了IT基础设施的扩展,或无法充分利用高密度计算设备;19%的被访企业认为,其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太大,

费用超高,无法负担;还有17%的企业认为,机房温度过高,影响了计算设备的稳定运行,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腾讯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王海峰同样指出,中国数据中心消耗的电量占全社会总电力消耗的2%,或全国建筑总能耗的10%,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的产能。然而中国典型数据中心的PUE仅为2.2~3.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利用率仅有20%~30%。在中国一个典型的托管性数据中心中,平均四年的电费将超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 面对能源紧张、节能减排等问题,数据中心这一被称为“电老虎”的能耗大户面临着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的严峻挑战。如何使数据中心变得更加绿色和环保,成为企业一直在寻求的解决之道。然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数据中心前行的道路。弹性的资源配置、超高的计算能力、按需使用等特性将成为改变企业内部消耗IT的关键性因素,包括成本、灵活性、敏捷性。 如何定义云数据中心 一个数据中心究竟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真正称之为云数据中心呢?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松耦合,完全虚拟化各种IT设备、模块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具备较高绿色节能程度的新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报告

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数据中心,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基础服务体系,是承载云计算与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越来越重要,企业对于数据中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企业业务相关数据越来越庞大,新形势下对数据中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谓数据中心,是一套由计算机及相关配套设备所组成的,以储存、传递、展示、加工处理数据为主要目的的完善系统工程。本文将追溯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阐述当下对数据中心新的要求,从而总结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1.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 图1数据中心发展历程 数据中心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是人类社会进入21 世纪以后刚刚出现的新生事物。 但是,其短短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仍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数据中心的外包业务时期。在这一阶段,数据中心刚刚产生,业务范围比较狭窄,提供的服务大部分属于场地、电源、带宽等资源的出租服务和维护服务等,服务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一些大型的企业和特殊行业 2007年后数据中心进入第二阶段,数据中心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拓展,除了在基础资源的出租服务和维护服务上,也产生了一些增值业务,数据中心的服务模式也变成了“基础资源出租业务+增值业务”的服务模式。增值业务的种类包括网站托管、服务器托管、应用托管、网络加速、网络安全方案、负载均衡、虚拟专用网等。 第三阶段,数据中心的概念被进一步拓展,功能更加多样化。这一阶段的数据中心,以虚拟化、综合化、大型化为主要特征。目前,数据中心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的过渡阶段。 2.大数据行业环境分析 全球流量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以国内为例,三大运营商骨干网从 2009 年以前的 10G 带宽技术、2010 年推广 40G 带宽技术、2012 年实施 100G 骨干波分技术、2015 年测试 400G 技术,宽带增速以倍数级增长。 未来,随着5G铺开,视频业务、物联网、VR、AR 等应用会在未来逐渐落地,流量增长将持续上演,思科的数据显示,到 2020 年,固网和移动数据流量将达目前的 2 倍和 5 倍。

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

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如何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与EDC(企业数据中心)的区别是什么?传统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区别在于应对的业务模式不同。传统IDC多数是支撑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并有明确的跨网和区域性限制。传统EDC支撑的信息系统架构也与云计算有很多不同,例如EDC更多地支持了以商业软件为平台的特定应用信息系统,因此其规模、等级、变量相对固定。而云计算所需要的数据中心来源于互联网,但又向集成化平台演进,因此,有别于传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软硬件分离的局面,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从基础设施到计算与应用是连续和整体的,并相互关联和可适应。 云数据中心应该如何建设?目前,业内有两种常见观点。 观点一:“高投资、高性能的超算就是云计算”。 观点二:“云计算就是把一堆烂机器攒在一起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这两种观点对应了两种不同建设模式。 观点一对应的是传统建设模式。该模式注重构建高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基础设施,再实施有物理边界的简单虚拟化私有云。例如银行业数据中心以成本简单堆叠,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可靠性,但由于数据中心硬件与软件系统分离,在高投入的情况下总体效率反而下降,事倍而功半。 观点二对应的另一种模式的特色是盲目追求降低初始投资成本,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一种简单资源建设和经营,建立和运行低成本、低效率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从而造成初始成本虽低,但运行成本和运行风险却较高的局面,这虽然适应了目前行业快速发展的格局,但总体上并不适合云计算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服务。 这两种云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都有着片面性和局限性。如同早年的互联网虽然可以承载在PSTN(公共电话网络)上运行,但却不是最佳模式一样,为云计算而建的基础设施可以运行于IDC,但却不能有效优化和发展云服务,若建立为社会服务的公共设施,云计算必须重新规划和建立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架构。 云计算基础设施应与计算平台充分整合,正如云计算行业一部经典书籍《数据中心就是计算机》(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而言,云计算数据中心是自上而下的全程融合和优化,包括系统软件、芯片、存储、网络、电源、配电以及制冷,因此,新一代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充分整合了软件、服务器、网络、数据中心供电与制冷、能源等多个环节,并以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优化了从能源到计算的总体效率。例如谷歌并未单独狭义地优化数据中心PUE,而是以软件为基础,融合了定制基础设施构架,建立了全球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架构。 在落实到云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上,还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在业务模式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充分适应云计算的业务发展客观规律,按照最优化效率的单位规模建立,并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而高效建设,摒弃传统模式,最好不要一次性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单体多层建筑,而将采用灵活和高效率的模块化方式,将数据中心配电、制冷、供电、甚至建筑物与市电彻底分割,以云计算业务单一集群为最小单位,分布实施。

传统数据中心的特点

数据中心能够为广大用户带来不少的帮助,人们对其也越来越关注,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下面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喜欢。 现有数据中心的设计思想是困境根源 传统的数据中心之所以逐步陷入困境,决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什么是传统的数据中心?我们可以把传统数据中心的基本设计理念和特点归纳为面向物理设备和单个项目的静态资源管理和供应。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一:静态的物理资源管理 传统数据中心的设计目标是能够持续工作,设计者们奉行的是“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设计思想,要求所设计的产品能够用几百年不损坏、保持正常工作。设计者心目中的数据中心是一大堆物理设备孤立的堆砌;事实上,建立传统数据中心最初的动机,就是管理好日益增多的物理设备,保持良好的环境,不要损坏和丢失,出了故障有人维修。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二:静态的工作负载管理 资源孤立和不能共享、工作负载静态管理,不能在整个数据中心实时、动态调度,是传统数据中心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不仅服务器工作负载是静态的,而且网络和存储系统的工作负载也是如此,造成各种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低下。 传统数据中心特点三:项目& 应用/基础设施静态耦合 传统数据中心许多部件都是紧密耦合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作任何改变。其内部形成许多基于单个项目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项目孤岛”,从服务器、网络和存储所有资源都与单个项目静态地捆绑在一起、成为孤岛架构的系统。 传统数据中心这种静态的结构,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实际问题。例如: 复杂结构和昂贵开支:为了满足应用需求,传统数据中心自建立之日开始就不断扩展,基于不同时期技术的扩展(再加上人员变动),使得传统数据中心(以及一些以传统模式建立的系统)结构变得十分复杂,不仅管理和维护费用十分昂贵,而且几乎成了内部结构谁也不清楚的“黑箱”; 面向解决问题的被动管理:传统数据中心问题成堆,管理人员不得不处于应付、疲于奔命的被动状态;

数据中心运营的一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运营的一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1.多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才足够大? 第一个问题通常的最难回答的或者最简单的问题。对于分析师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当你投资数千万美元建设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的时候,这个答案就不行了。这个问题的困难部分不是搞清楚你现在的需求有多大,而是要搞清楚你在15年中的需求是什么。 2.我确实需要多少可用性? 数据中心通常是由层次水平确定的。层次水平实际上确定了这个环境的可用性(正常运行时间)的目标。虽然经常引用TIA 942行业标准,但是,许多公司在设计的早期阶段都使用正常运行时间学会(UPTIME INSTITUTE)的4层可用性指南作为一个良好的拇指定律。确定这个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的60%的资本预算都是由你确定层次的决策确定的。 3.我需要多少能源?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根据旨在支持当时典型的IT设备的最大容量的静态能源需求建设的。这种模式现在不在起作用了,数据中心的设计需要考虑能源的伸缩性,以支持未来安装高密度的机架环境。 4.绿色技术如何? 在设计数据中心的时候,有没有我需要了解的市场上的绿色技术或者将出现的绿色技术?从设计的角度看,在数据中心中使用句柄头和冷却工作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5.这个数据中心要使用多长时间? 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的实际的生命周期是什么?传统数据中心一般使用寿命是15至20年。但是,由于目前的技术和计算需求的迅速变化,这个时间段是现实的吗?有没有一些方法把新的数据中心寿命延长到20年以上? 6.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以同样的水平创建吗?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设计中,我们要支持例外的情况:高可用性、高性能和伸缩性。但是,你的应用程序都需要这些水平的支持吗?我能根据我的应用程序的要求建立一个环境以支持不同的服务和技术水平吗? 7.当前最新的设计趋势是什么? 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数据中心设计趋势是什么?使用(或者忽略)这些趋势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8.我应该建设一个还是多个数据中心? 在整合项目中,最常提出的问题是“我需要多少了数据中心?”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风险与回报、资本预算、地理位置、服务水平和恢复时间目标。在某些情况下,建造两个数据中心能够建造一个数据中心便宜一些。 9.业务持续性与灾难恢复如何? 当设计一个数据中心的时候,我应该还要制定我的业务持续性计划吗?或者在整个设计阶段考虑业务持续性与灾难恢复?有没有新的技术在解决业务持续性与灾难恢复问题的同时还能为重要的应用程序提供高增长和冗余水平? 10.谁建设这个数据中心?我应该提前提出什么问题?

机房数据中心概念和类型

一、数据中心的概念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通常认为是网络核心机房的关键设备。 关键设备运行所需要的环境因素,如供电系统、制冷系统、机柜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通常被认为是关键物理基础设施。 二、机房工程(数据中心)的类型及特点 电子机房主要有计算机机房、电信机房、控制机房、屏蔽机房等。这些机房既有电子机房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其所涵盖的内容不同,功能也各异。 (一)计算机机房 计算机机房内放置重要的数据处理设备、存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及机房保障设备。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考虑以上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需要。 大型计算机机房一般由无人区机房、有人区机房组成。无人区机房一般包括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网络机房、介质存储间、空调设备间、UPS设备间、配电间等;有人区机房一般包括总控中心机房、研发机房、测试机房、设备测试间、设备维修存储间、缓冲间、更衣室、休息室等。 中、小型计算机机房可将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等合并为一个主机房。 (二)电信机房 电信机房是每个电信运营商的宝贵资源,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电信机房,对于设备的运行维护、快速处理设备故障、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信机房一般是按不同的功能和专业来区分和布局的,通常分为设备机房、配套机房和辅助机房。 设备机房是用于安装某一类通信设备,实现某一种特定通信功能的建筑空间,便于完成相应专业内的操作、维护和生产,一般由传输机房、交换机房、网络机房等组成。配套机房是用于安装保证通信设施正常、安全和稳定运行设备的建筑空间,一般由计费中心、网管监控室、电力电池室、变配电室和油机室等组成。 辅助机房是除通信设施机房以外,保障生产、办公、生活需要的用房,一般由运维办公室、运维值班室、资料室、备品备件库、消防保安室、新风机房、钢瓶间和卫生间等组成。在一般智能建筑中通信机房经常与计算机网络机房合建。 (三)控制机房 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为实现对建筑中智能化楼宇设备的控制,必需设立控制机房。控制机房相对于数据机房、电信机房而言,机房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

hc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最佳实践组网图 1、数据中心二层网流结构(核心/接入)组网图 2、数据中心三层网络结构(核心/汇聚/接入)组网图 3、 FW/IPS/SLB旁挂方案组网图 4、高密度服务器接入组网图 5、高密度服务器接入组网图 6、高密度服务器接入组网图 7、多服务器集中存储解决方案组网图 8、双机双阵列存储集群解决方案组网图 9、 D2D备份解决方案组网图 10、近线CDP解决方案组网图 11、远程容灾备份解决方案(IX1000)组网图 12、WSAN广域数据集中解决方案组网图 H3C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是数据大集中而形成的集成IT应用环境,是各种业务的提供中心,是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的中心。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全球各行业的IT建设重点,国内数据中心建设的投资年增长率更是超过20%,金融、制造业、政府、能源、交通、教育、互联网和运营商等各个行业正在规划、建设和改造各自的数据中心。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数据中 心已经无法满足后数据中心时代的高效、敏捷、易维护的需求。 H3C基于在数据通信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推出了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目标是在以太网和IP 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架构的融合,物理及虚拟资源的统一接入,安全策略的统一 部署和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帮助用户简化传统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加固核心数据的保护、优化数据中心的应用性能,为用户提供即可靠安全又高效敏捷的新一代数据中心。 新一代数据中心之---- 融合 随着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数 据中心的网络结构看,存在相对独立的两张以上网络:数据网(Data)、存储网(SAN)、HPC 集群网,基本现状如下: ·数据中心的前端访问接口通常采用以太网进行互联而成,构成了一张高速运转的数据网络; ·数据中心后端的存储更多的是采用NAS、FC SAN等; ·服务器的并行计算则大多采用Infiniband或以太网

数据中心的类型及特点

数据中心的类型及特点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通常认为是网络核心机房的关键设备。数据中心的类型主要有四分类型:计算机机房、电信机房、控制机房、屏蔽机房等。这些机房既有电子机房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其所涵盖的内容不同,功能也各异。 1 (1)计算机机房 计算机机房内放置重要的数据处理设备、存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及机房保障设备。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考虑以上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

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需要。 大型计算机机房一般由无人区机房、有人区机房组成。无人区机房一般包括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网络机房、介质存储间、空调设备间、UPS设备间、配电间等;有人区机房一般包括总控中心机房、研发机房、测试机房、设备测试间、设备维修存储间、缓冲间、更衣室、休息室等。 中、小型计算机机房可将小型机机房、服务器机房、存储机房等合并为一个主机房。 2 (2)电信机房 电信机房是每个电信运营商的宝贵资源,合

理、有效、充分地利用电信机房,对于设备的运行维护、快速处理设备故障、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信机房一般是按不同的功能和专业来区分和布局的,通常分为设备机房、配套机房和辅助机房。 设备机房是用于安装某一类通信设备,实现某一种特定通信功能的建筑空间,便于完成相应专业内的操作、维护和生产,一般由传输机房、交换机房、网络机房等组成。配套机房是用于安装保证通信设施正常、安全和稳定运行设备的建筑空间,一般由计费中心、网管监控室、电力电池室、变配电室和油机室等组成。 辅助机房是除通信设施机房以外,保障生产、办公、生活需要的用房,一般由运维办公室、运维值班室、资料室、备品备件库、消防保安室、新风机房、钢瓶间和卫生间等组成。在一般智能建筑中通信机房经常与计算机网络机房合建。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可以通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可以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

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中心高可用系统设计层次模型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高可用设计 企业在进行数据中心架构规划设计时,一般需要按照模块化、层次化原则进行,避免在后续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造成时间与投资浪费。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应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模块之间松耦合,力求在满足业务应用要求的基础上使网络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不同企业的应用系统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在网络层面,根据应用系统的重要性、流量特征和用户特征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如图2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